红军西路军惨败马家军12年后,毛主席是如何命令彭德怀雪耻的?

发布啦 0 0

“百万雄师过大江”后,国民党的总兵力还有204万人,控制全国人口的58%,城市的63%,土地面积的73%。

但蒋介石的精锐主力已被歼灭,剩余的军队中只有白崇禧部和西北的马步芳、马鸿逵部还有较强的战斗力。

毛主席决定,以第一野战军为主,加上解放太原后的华北野战军第18、第19兵团,向西北进军!

红军西路军惨败马家军12年后,毛主席是如何命令彭德怀雪耻的?

彭德怀与毛主席

1949年5月26日,毛主席致电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

依你们现有兵力,可以打胡,不能同时对马;而欲同时对马,必须等候18、19两兵团开到或至少一个兵团开到,方有把握,否则无把握。

因此,你们应耐心等候三四个星期,不要性急,待18、19两兵团开到,打几个好仗,即可直取兰州,基本上解决西北问题。

只要胡、马不走,仗是总有打的。

需要说明的是,毛主席电文中的“胡”指胡宗南,“马”指的是马步芳和马鸿逵。

按照毛主席和彭德怀的决策,第一野战军采取“钳马打胡,先胡后马”的作战方针,首先集中力量与胡宗南主力决战,然后集中主力与青、宁“二马”集团决战。

彭德怀将详细的作战计划报给毛主席,毛主席对负责执行钳制“二马”任务的杨得志19兵团如何使用极为关注,于6月26日特意给彭德怀打来电报,说:

杨(得志)兵团应立即西进,迫近两马筑工(事),担负钳制两马任务,并严防两马回击。此点严格告诉杨得志,千万不可轻视两马,否则必致吃亏。杨得志等对两马是没有经验的。

6月27日,毛主席还不放心,又致电提醒彭德怀:

如二马只作小撤退则先打两马、后打胡宗南是正确的,但打两马比较打胡为费力;如两马作大的撤退,距胡部较远,就实行钳马打胡。

人们可以感受到,从来往文电的字里行间,从对麾下爱将的反复叮咛中,毛主席流露出对“二马”的高度警觉。

可如今的毛主席为何对偏处西北苍茫戈壁的“二马”,如此小心翼翼呢?

这还要从红军长征后期说起。

红军西路军惨败马家军12年后,毛主席是如何命令彭德怀雪耻的?

毛主席

1935年9月,已经取得红军实际领导地位的毛主席,指挥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于9月23日从哈达铺出发,突破敌人在渭河设置的封锁线,迅速翻过六盘山,进入靠近陕西的环县(今在甘肃省)。

蒋介石即刻电令宁夏马鸿逵部:

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兹令你部骑兵前往堵截,伺机包围,予以歼灭。

同时调集了5个装备精良的骑兵团,协同尾随红军。

红军行进神速,在行军的同时曾给予马鸿逵部骑兵以重创。

几次作战的胜利,无形中使红军尤其是高级将领中,产生了“骑兵不过如此”的轻敌思想,不久在红军西路军中,吃尽了“二马”骑兵的苦头。

1936年10下旬,红四方面军一部二万多人奉中革军委指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

11月上旬根据中央决定,西路军由红30军、红9军、红5军团等3个军共2.18万余人组成,由总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率领。

他们的任务是西渡黄河,进军河西走廊,打通通往苏联的路线,在战略上配合陕甘红军。

马步芳这次是真急眼了,惟恐老巢有失,倾其所部对西路军围追堵截。

徐向前、陈昌浩及时调整部署,令部队分左右纵队向西挺进,左纵队红9军袭占古浪,吸引了马家军;右纵队红30军和红5军乘虚疾进,过武威、克永昌、占山丹,大步西进。

马家军利用骑兵行动快速、飘忽的特点,在古浪对西路军左纵队发动突然袭击,红9军首长因麻痹轻敌,没有及时突围,而是和马家军硬拼,结果红9军损失近三分之一,军师首长也牺牲数名。

这是西路军渡河后遭到的第一次重大损失,对部队士气打击极大。

河西是马步芳起家的根本,他有一句口头禅:“宁死一万人,不失一寸土”,把地盘看得比性命还重要。

因此,马步芳先后在河西投入的总兵力超过12.5万人,是西路军的6倍。

1937年1月12日,马家军以部分兵力钳制倪家营子等处的西路军主力,以重兵进攻孤居高台的红5军团。

关键时刻,原收编的部分民团叛变,打开城门,迎敌进城,经过一番激烈的巷战,以军团长董振堂为首的3000多将士全部壮烈牺牲。

红5军团是宁都暴动参加红军的,在中央苏区反“围剩”和长征途中,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可惜被马家军所乘,竟在千里戈壁全军覆没!

倪家营子大血战不久,徐向前决定指挥剩余的西路军东返自救,并在西洞堡一举歼灭马家军西宁宪兵团,歼敌800多人,缴获一批战马和武器弹药。

陈昌浩见部队打了胜仗,得到补充,便提出要重返倪家营子,继续建立甘北根据地。

于是全军二次返回倪家营子。

马步芳对红军的包围更加紧缩,梯队重迭,步步推进,而红军驻地房倒屋塌,水井被填,吃住更加困难。

敌人将红军前沿围子包围数层,一直冲到纵深与红军后方部队激战。

3月中旬,西路军撤进祁连山之后彻底失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石窝召开最后一次会议,决定: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副主席兼总指挥徐向前离开部队,潜返陕北;余部由政治部主任李卓然、副总指挥王树声、红30军政委李先念等组成工委领导,分头行动;西路军所剩近3000人分3个支队和若干小分队分散游击。

西路军的失败,是解放军军史上少有的几次大失败之一。

据有关资料统计,红军西路军出征时总人数约2.18万余人;战死者约7000余人,其中团以上干部143人,军、师以上干部20多人;被俘后遭残酷杀害者约5600人;被营救返回延安者约4700人;失散流落在沿途的约4500人。

过去,只是对马步芳的残暴凶狠有所耳闻,通过西路军的遭遇,有了切身的体会。

当总指挥徐向前辗转到达援西军驻地后,毛主席、张闻天、朱德致电说:

向前同志,庆祝你脱险归来,并相信你一定能够在中央领导下,再接再厉地为革命奋斗到底。盼病体痊愈后即来中央。

红军西路军惨败马家军12年后,毛主席是如何命令彭德怀雪耻的?

徐向前

如今,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离当年红军西路军惨败于马家军之手,眨眼之间已经12年过去了。

十几年来,马家军的恶行梦魔一样压在幸存者的心头。

现在,向马家军复仇雪耻的时机终于到来了!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彭德怀指挥第一野战军从1949年7月11日至7月14日,在扶风、眉县地区,发起“扶眉战役”,歼灭胡宗南部4个军4.4万余人,胡宗南部退守秦岭一带,二马继续往西撤退至平凉地区。

由此,解放军作战方针调整为“钳胡打马,先马后胡”,彭德怀选择了平凉地区作为与“二马”决战的战场。

未想,“二马”却不战而退。

宁马一撒,青马也无奈地急忙往兰州撤退。

毛主席指示彭德怀,集中兵力歼灭二马。

彭德怀决定以周士第兵团两个军于宝鸡、西安一线钳制胡宗南部,以另外10个军追击二马,20余天前进千余里,把青马逼进了兰州城内。

马步芳家族曾在青海统治数十年之久,被称为“青马家族”,也被称为“青海王”。

马步芳视兰州会战成败为其生死存亡的关键,不仅主力全部集中兰州,而且在城内屯集了大量粮食、弹药并作了精心周密的部署,以战斗力最强的2个军和两个骑兵旅,共5万余人。

之外,兰州城下,彭德怀遇到的困难却也不少。

从西安到兰州,1400多里的漫长补给线,只有1条路面极差的西兰公路,远远保障不了供给,部队只得就地筹粮。

’仅有10多万人口的兰州周围,一下子聚集了这么多的部队,人的口粮、牲口的饲料,都很难满足。

再加上长期连续奔袭,战士们极度疲乏,身体虚弱,非战斗减员也逐渐在增多。

兰州战役,利在速决。

红军西路军惨败马家军12年后,毛主席是如何命令彭德怀雪耻的?

兰州战役油画

毛主席来电指示:

集中兵力,充分准备,继续进攻,攻克兰州,坚决歼灭青马。

紧接着,毛主席又专电强调指示彭德怀:

打马是一个较为严重的战役,要准备付出较大的代价,千万不可麻痹轻敌,疏忽大意。

马步芳决心守兰州,这是彭德怀求之不得的。

彭德怀说:“我们不怕他守,而是怕他跑掉。如果他真的不跑,就到了我们把他消灭的时候了。”

从1949年8月4日到8月23日,经历近20天的艰苦奋战,马步芳部基本被歼灭。

马步芳见兰州不保,一面急电广州国民党政府,火速督催胡宗南、马鸿逵出兵解围;一面派亲信马骏专程飞到银川,向马鸿逵求救。

马鸿逵比马步芳长11岁,是马步芳的长辈,却因争权夺利而长期不和,乘机故意刀难,讨价还价,最后勉强拼凑1支贺兰军,进驻宁甘边境,坐山观虎斗。

而此时胡宗南自身尚且难保,不肯出动一兵一卒去解兰州之围。

马步芳知道援军不会来,兰州亦不保,便于8月24日只身飞往西宁,再携眷逃往重庆,所部交由儿子马继援指挥。

8月25日拂晓,解放军攻城部队发起总攻。

经激战,兰州城外阵地在一日之内全部被我军拿下,所有炮火直指兰州城下。

兰州城防指挥官马继援见外围主阵地一日之内相继失守,伤亡又惨重,外面援军无踪无影,同马步芳密商后,决定于当日乘夜幕全线秘密通过黄河铁桥,向西宁方向撤退。

但是,黄河铁桥迅速被解放军控制,除马继援等人率一部逃走外,余部成了瓮中之鳖。一路上满目溃兵,人马争道,车辆横冲直撞,自相践踏,死伤累累。

至26日12时,解放军全歼兰州残敌,解放兰州。

兰州战役,是西北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城市攻坚战。

第一野战军以伤亡8700余人的代价,歼灭敌人2.7万余人,消灭了马步芳集团的主力,打开了进军青海、宁夏、新疆的门户。

彭德怀又命王震率第1兵团乘胜追击,直逼青海西宁城下,西宁岌岌可危。

逃到西宁的马继援惊慌失措,不敢久留,惶惶然爬上飞机出逃重庆。

马家军苦心经营几十年的西宁城内官兵顿时作鸟兽散,西宁城霎时间成为一座空城。

9月5日,第1野战军第1兵团第1军先遣骑兵侦察队600人抵达西宁。

次日,第1军第2师5团在副军长兼2师师长王尚荣率领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入城式。

马步芳先其进入新疆的骑5军,也在9月下旬参与了陶峙岳、包尔汉的起义。

军长马呈祥因不愿参加起义,被“礼送”出境。

至此,马步芳家族拥有的武装力量全部瓦解。

红军西路军惨败马家军12年后,毛主席是如何命令彭德怀雪耻的?

彭德怀元帅

消灭马鸿逵集团,解放宁夏的任务则是由杨得志第19兵团完成的。

毛主席为了早日结束战争,使生灵尽量少遭涂炭,曾对西北解放军下达过“对宁夏二马可在军事打击下,尽量争取用政治方式加以解决”的指示。

此时宁夏的马家军,主要有两支部队。

一支是马鸿逵的儿子马敦静为司令的宁夏兵团,统帅4个军。

另一支是马鸿宾的儿子马悙靖为军长的第81军。

马鸿宾虽是马鸿逵的堂兄,但关系一向紧张。

马鸿宾抗战时期曾表示拥护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在绥西一线同傅作义共同抗击过日本侵略者。

解放战争初期,他的一个团长被俘,受到彭德怀亲自接见,并由这个团长将彭德怀的信带给了马鸿宾。

马鸿宾不但未处决这个团长,反而奖给他1匹马。

果然,马鸿宾见兵临城下,大势已去,便有了起义的念头。

但顾虑重重,怕起义后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杨得志派64军军长曾思玉为全权代表,向马鸿宾发出通知,表示欢迎他们起义。

只要81军起义,解放军保证全体官兵的生命和私人财产的安全。

最终,马鸿宾起义,及至新中国成立后,马鸿宾官至宁夏省副主席、甘肃省副省长、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为统一事业作出过许多有益贡献,1960年10月20日,在兰州病逝,得以善终,此是后话。

红军西路军惨败马家军12年后,毛主席是如何命令彭德怀雪耻的?

马鸿宾

而马鸿逵则不然。

马鸿逵家族统治宁夏十数年之久,危害陕甘多年,被称为“宁马家族”,马鸿逵本人被称为“宁夏王”。

1935年底,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马鸿逵极力防备和阻遏红军在陕甘宁边区的发展,多次向蒋介石呈进意见书,建议加大进剩红军的力度。

整个8年抗战期间,马鸿逵直接掌握的部队并未进入对日寇作战的战场,他除了巩固宁夏地盘,就是对付陕甘宁边区的共产党、八路军。

抗战8年,国民党将领或多或少都参与了战斗,但马鸿逵却挂着个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集团军总司令的空名,过了8年土皇帝的生活。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而欢庆的时候,马鸿逵却痛心疾首地说:“抗战胜利得太快了,共产党不但没有消灭,反而力量更大了。中国不亡于日本,要亡于共产党!”

基于对马鸿逵的了解,1949年9月3日,毛主席在给彭德怀、贺龙等人的电报中,又对解决马鸿逵作了具体指示:

马鸿逵残杀陕北人民甚多,从来没做过好事,和平解决的可能性本未丧失,但实际执行起来恐怕有困难。

马鸿逵与共产党为敌多年,此次又得蒋介石的数百万银元军饷,已经表示要“死守宁夏”,和平解决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况且前不久的兰州战役时,解放军曾与马鸿逵的11军在固原激战,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在解放大军的围困下,此时马鸿逵深感大势已去,自付手下不到7万之众,不是杨得志的对手,却又不甘心失败,他一面对外宣称:“虽留一兵一卒,也必须作战到底”,一面却在准备逃离银川。

9月1日,马鸿逵借口出席国民党紧急军事会议,乘飞机离开银川去重庆,把战场指挥权交给了马敦静。

红军西路军惨败马家军12年后,毛主席是如何命令彭德怀雪耻的?

马鸿逵

马敦静根据马鸿逵的命令,于9月5日在吴忠召开军事会议,制定了“放水、放火、打光”的死守计划。

虽然困难千重,但这并不能阻挡解放军前进的步伐。

从9月9日至9月19日,解放军仅用十天时间,就突破了冲冲阻碍,直指银川。

马敦静一面令工兵炸堤放水,使数十里黄河河堤崩裂坍塌,企图用洪水阻挡住解放军的进攻;一面慌忙将前线指挥的大权交给了第128军军长卢忠良,自己直奔机场,钻进一架早已准备好的座机,逃往重庆。

相约死守银川的马鸿逵父子俩,却在重庆见了面,2人相对而泣。

马鸿逵父子逃走后,树倒糊孙散。

宁夏兵团斗志全无,士兵成批逃亡,军官们向解放军发出求和电报。

到了19日晚,马鸿逵在重庆用电台与宁夏的部下联系,得知诸将已发出求和电报,便要与他们讲话。

结果,没有一人与他讲话。

此时的马鸿逵仰面惨笑,继而嚎啕大哭。

红军西路军惨败马家军12年后,毛主席是如何命令彭德怀雪耻的?

银川军民举行游行,庆祝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

9月23日下午,宁夏兵团代表与解放军19兵团达成《和平解决宁夏问题之协议》。

至此,“宁夏王”马鸿逵苦心孤诣经营数十年的老巢土崩瓦解。

9月23日晚,解放军第64军军长曾思玉命所属第191师第572团为先头部队,连夜冒雨由仁存渡过黄河,乘车进入宁夏省会银川。

9月26日凌晨,第19兵团主力在银川市举行了隆重的入城式。

4天之后,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72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