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一位名叫Alex Hilton的英国民众在Twitter上发文抱怨:我妈妈收到了英国天然气公司的帐单,简直是疯了。账单显示,之前仅需52.35英磅的消费额已经涨至1248.9英磅。滑稽的是,仅仅在7个月前俄乌冲突爆发的2月份,Alex Hilton同志还在推文上大声疾呼:支持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虽然我们会受到一些伤害。
Alex Hilton两次推文对比
在他的推文下,不少欧洲民众感同身受,纷纷晒出自家收到的“天价账单”,抗议天然气价格大幅攀升。一位名叫Laura Wilsonr女士愤怒地说到:“英国天然气公司发给我的信息称,虽然我有预存款,但我现在必须支付每个月相比之前4倍的电费,否则我将负债累累。简直是无稽之谈,这对人们来说太可怕了,他们应该为这些天价的数字负责”。
这篇推文内容转发到中国某社交平台后,一位在英留学生为自己“正声”:我之前早就发过上涨五倍的电费账单截图,竟然还有国人不相信,现在信了吧?我没有说谎。
英国“零元购”准备就绪
留学生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英国能源价格的飙升已经让很多人撑不住了。《泰晤士报》报道,英国今年冬季的天然气和电力批发价格于8月27日涨至历史最高水平,一个普通英国家庭的年度能源费用现已高达1971英镑(1.58万人民币),10月份这一费用预计将飙升至3420英镑(2.74万人民币),并在2023年1月份跃升至3850英镑(3.1万人民币),上限可能达到惊人的6616英镑(5.3万人民币)。
面对生活成本的不断上涨,英国绅士们风度全无,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一个名为 “不付钱”(Don't Pay)的英国民间组织发起声势浩大的“赖账”运动,主张民众面对因俄乌冲突推高的能源价格无需再支付能源费用。8月27日,苏格兰民众聚集在格拉斯哥市的能源监管机构大楼外,当街烧掉能源账单,抗议飙升的生活成本。
英国发起“不付钱”示威活动
“不付钱”组织还号召英国人从10月1日开始取消能源费用的自动扣款功能,说白了,就是以“吃霸王餐”的方式彻底实现天然气自由和电力自由,目前,已有超过17万的英国民众签名参与,“零元购”的共产主义生活距离英国人越来越近。
“不付钱”运动的“原创版权”虽然为英国人所有,但并不妨碍其他欧洲民众共同享用,9月21日,意大利那不勒斯示威者包围了当地的政府机构,烧毁能源账单,抗议能源价格上涨,热那亚、米兰、巴勒莫等地相继上演同样的一幕,场面蔚为壮观。
就在欧洲民众怒火中烧的关键时刻,俄罗斯人不嫌事大,又及时地补上一脚,通知“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开始例行检修,3天过后又宣称发现多处故障,如果不及时修复将会爆炸,至于修多久?不知道,可能是一个月,也可能是永远。
与此同时,俄罗斯网民也没闲着,一位名叫russian gas1的主播在Twitch视频平台开播燃气表演,他在介绍栏写到:你好,欢迎来到俄罗斯“24*7浪费气体”演出,俄罗斯人每月仅需支付1.44欧元(10人民币)的燃气费,想用多少燃气就用多少。这名态度嚣张的俄罗斯网民当天就被Twitch永久封号,说好7天24小时的表演没能继续下去。
俄罗斯网友直播24*7燃气表演
面对能源价格的失控,英国政府束手无策。8月26日,英国能源监管机构宣布,从今年10月起,英国普通家庭的年度能源价格上限将大幅上调80%。除了能源,英国的通胀水平已经达到9.1%,为40年来新高。伦敦市市长萨迪克·汗遗憾地表示,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英国将会遭遇灾难。
萨迪克·汗所说的灾难是什么?显而易见,如果参与“零元购”的英国人越来越多,将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某此中国网友认为,不给钱直接停气就完了,这还不简单,可事实上没那么容易,断供几个人可以,断供几十万家庭试试,估计打砸抢的“美丽风景线”将会拉开大幕。谁说不给钱就不能吃“免费餐”?钱没有,电和气你还得给我送,不然收拾你,到时候,美女总统特拉斯有足够的机会展示治理能力。
李嘉诚套现跑回中国
从2013年开始,在中国内地赚得盆满钵满的李嘉诚开始抛售房产,套现4000亿元全身而退,引发巨大争议。当年,李嘉诚撤资内地的消息可是热门话题,甚至有人高呼:别让李嘉诚跑了。
套现后的李嘉诚转身把资金投向了英国的基础设施,包括地铁、天然气、电力、供水、码头等,这些民生工程都是“一本万利”的高利润行业。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有多庞大?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数据显示,李嘉诚家族掌握着英国约25%的电力分销市场,近30%的天然气供应市场,40%的移动通信市场、30%的码头以及近7%的供水市场。有人形容他买下了半个英国。
李嘉诚投资英国范围
李嘉诚的大手笔获得了英国人的亲睐,先后三次被英国女王授予“太平绅士"、“CBE爵士”、“KBE爵士”称号”。此事传回国内,媒体纷纷指责他“忘恩负义”、“吃里扒外”,李嘉诚的儿子李泽钜回应到:“中国永远都是李嘉诚的故乡,投资中国会考虑感情因素,自己家族也没有离开内地市场,当然,他也会优先考虑利益”。关于李嘉诚的争议直到现在都没有定论,孰是孰非不做评价,但作为商人,逐利的本性永远是不会变的,从这个层面看也属正常。
2022年3月4日,在英国同样赚得盆满钵满再次曝出重大消息,李嘉诚家族拟出售旗下英国最大的电力公司UK Power Networks,估值150亿英磅。参与竞标的公司除美国私募巨头KKR、澳洲投行麦格理集团等多个国家的财团外,还有来自中国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CIC)”。
李嘉诚出售英国电力公司
蹊跷的是,李嘉诚当年以58亿英磅收购英国电力公司,如今出价150亿至少翻了2倍以上,同时,按照英国目前9.1%的通胀率,电价高企,公司利润仍在大幅增长,为何要在最赚钱的时候卖掉优质资产?
李嘉诚说过,投资不赚最后一个铜板,也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就是他的精明之处。目前英国能源短缺、通胀率居高不下的窘境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民众的忍耐还能持续多久很难预料,“零元购”恐怕将成为点燃英国的导火索。这个时候不跑,再晚就来不及了。
就在交易即将达成之际,2022年7月,李嘉诚的儿子李泽钜突然反悔,认为报价太低,否决了收购计划。随着冬天的临近,李嘉诚手上的这块香饽饽能否一直香下去不好说,因为民众已经把矛头指向了能源企业,许多人认为,俄乌冲突是诱因,但英国能源资本家的贪婪才是根本。如果“零元购”蔓延开来,李嘉诚的电力公司很有可能会成为直接目标,小心香饽饽最终变成“烫手山芋”。
李嘉诚重返中国内地房产市场
虽然这笔大交易最终失败,但李嘉诚“逃离英国”的动作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从去年开始,李嘉诚先后卖掉了伦敦瑞银集团总部大楼、欧洲的飞机租赁业务、欧洲电信基础设施业务等等,转身返回中国,相继买入香港地皮以及上海三林印象城、成都晶融汇等内地地产,并且计划和国家电网合作开发新能源项目。
从全球范围来看,同时兼具社会稳定、配套产业齐全、优质人力资源和资产回报率高等优点的国家只有中国,李嘉诚不可能看不到,回归中国是明智之举。
中国厂家“含泪”狂揽欧洲订单
一位英籍华人分享的小故事:
出门遇到一对英国老夫妇的邻居。夫妻俩抱怨说:“本楼10月15号才能供暖,你能相信么?阴天的时候我坐在房间里都要冻死了”,于是我向他们强烈推荐中国生产的取暖神器“电热毯”,老太太惊呼:“我女儿刚给我买了一个,天啊,这东西也太好用了,我还是第一次用,不过只能用上半夜,开一个整晚太费电了。”
英国老夫妇的遭遇让广大中国网友爱心泛滥,纷纷想办法出主意,除了电热毯外,还吐血推荐各种西方人不知道的“保暖神器”,比如小太阳、烤火箱、水热毯、暖宝宝、湖南火桶......,某东北网友强烈推荐老少咸宜的“东北火炕”,一炕在手,全家温暖。当然,呼声最高的仍是“奶奶叫你穿秋裤”,无需支付能源费用,经济环保又贴心。一位网友担心,暖水袋一旦被欧洲妇女发现了,离婚率蹭就上去了。
中国网友向欧洲民众推荐“保暖神器”
事实上,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漫长寒冬,聪明的英国人早就把目光锁定在了中国身上,开始疯狂购买中国的取暖产品,不仅是英国,整个欧洲都在玩儿命抢购。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对欧洲的空调、电热水器、电暖器、电热毯、电吹风等商品出口大幅增长,其中电热毯以97%的增速排名第一。
1至7月,上述5类产品累计出口额分别为19.9亿美元、1.3亿美元、4.9亿美元、3340万美元、1.6亿美元,在多个欧洲国家实现销量翻倍。另外,空气源热泵增势也非常亮眼,上半年对保加利亚出口额“爆炸式”增长614%,目前中国产空气源热泵已经占据了欧洲市场60%的份额。
中国产电热毯热销欧洲市场
欧洲有难,中国人民绝对不会袖手旁观,心系欧洲民众苦难的中国厂家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转,钱不钱的无所谓,主要是尽早让欧洲人民穿上中国的秋裤,用上中国的电热毯,毕竟命比钱更重要。
深圳某家电企业制造部经理焦急万分,他表示:很多客户都在催单,以前加班三个小时,现在延长到四个小时都忙不过来,5条生产线火力全开,每天要生产至少15000台电暖器。公司在深圳的厂区共有700名工人生产电暖器,其中300多名是七月初紧急招聘的,就这样还赶不上进度,接到的订单可能要十月份才能做完。
中央空调产业同样处于高压状态,某企业负责人声称,上半年出口同比增幅达200%,手里的订单量是以前的10倍。而热泵生产企业从去年开始就没闲过,火热势头从年初一直持续到现在,打都打不住。
中国工厂全力向欧洲供应取暖设备
有了中国的大力支持,曾经哭着闹着要和中国脱钩的欧洲啥也不管了,先保命要紧。这世界离了谁都可以,离了中国真就不行,也只有中国才能提供几乎所有的产品,而且是即买即售,不光供货快,还价廉物美,最重要的是童叟无欺,值得信赖。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