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品信托连续三月募资超500亿元 系统和运营能力是成败关键

发布一下 0 0

本报记者 陈嘉玲 北京报道

标品信托正成为当下信托公司业务转型的主要增长点和发力点。

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信登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8月份,信托产品初始募集规模4664.87亿元,同比下降5.02%;而新增产品平均规模却较去年同期下降20.89%。与此同时,新增投向债券、股票、公募基金等标准化金融资产的信托募集规模持续攀升,合计为816.87亿元,环比增长45.66%;占当月新增资金信托规模比重为31.22%;新增规模和占比均创年内新高。

但是,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处于高速增长期的标品信托目前仍存在投研能力不足、系统建设缺失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业内人士认为,信托公司要做大做强标品业务,不断深化标品能力建设,并以强大的系统和运营能力做后盾。

近三月成立规模均超500亿

今年以来,尤其是从近三个月发行数据来看,非标业务持续收缩,标品信托继续爆发。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标品信托产品主要包括股票策略(主观多头、量化多头)、债券策略(纯债策略、强债策略)、MOM/FOF、期货及衍生品策略等。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和统计数据也发现,自5月以来,证券市场行情回暖,对标品信托业务的资金募集有明显促进作用。2022年6月、7月和8月这三个月,标品信托成立规模均超过500亿元,分别为541.06亿元、777.57亿元和912.48亿元,即三个月的成立规模共计达2231.11亿元。

拉长时间周期,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余额从2019年的1.96万亿元大增至2021年的3.36万亿元,短短两年时间增加了71.43%,占比从2019年的10.92%增至22.36%。

在市场发展和监管引导的共同作用下,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标品信托业务和投资类信托业务已成为信托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发行成立规模持续上升。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证券市场投资(股票、基金和债券)规模上升较快,较一季度末分别增长了183.50亿元、145.69亿元以及3193亿元,占比则分别上升到4.52%、1.99%和19.7%,反映了在资管新规下,信托业标品投资转型在不断加快。

产品平均收益率为负

不过,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标品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却表现一般。

来自用益信托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通过选取从7月31日到8月31日有净值数据的共11010只标品信托产品进行统计发现,8月份标品信托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0.90%,获得正收益的产品占比为41.95%,且存量标品信托产品8月的业绩表现不佳。

从投资策略上看,今年8月份,与股票关联性强的股票策略和多资产策略收益率均下滑,与基金业绩相关性较强的组合基金策略平均收益同样有所下行。

仅有债券策略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正。股票策略产品共3999只,8月平均收益率为-1.77%,其中22.83%的产品录得正收益;债券策略产品共3552只,8月平均收益率为0.14%,其中71.62%的产品录得正收益;组合基金策略产品共2006只,8月平均收益率为-1.63%,其中仅有28.76%的产品录得正收益;多资产策略产品796只,8月平均收益率为-1.45%,仅有22.11%的产品录得正收益;期货及衍生品策略产品35只,8月平均收益率为-3.25%,仅3只产品录得正收益。

“市场上很多渠道的私募证券产品多以多头策略为主,有些渠道的多头策略产品规模占比甚至超过95%,所以在今年股票市场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下,这类多头策略产品出现净值回撤较大的情况。”中航信托相关负责人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除了权益市场行情影响外,百瑞信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员魏文臻杰认为,平均收益率普遍较低的另外一层原因是:目前信托公司在权益及资产配置的投研能力相对不足。

不断深化标品能力建设

中信登公司总裁张荣芳也表示,信托公司参与标品业务面临很大的挑战,存在一定程度的短板与不足,在投研体系搭建、人才队伍建设、信息系统支撑等方面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优势不显。

某信托公司人士坦言,信托公司在标品业务开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产品募资困难及代销渠道对标品信托缺乏兴趣和认可度;投资者对信托公司的投资能力存疑,此外还包括系统、风控方面等。

上述信托人士说:“现在很多信托公司都要从零开始投入建设基础性的IT系统。”本报记者注意到,科技建设方面,今年以来,多家信托公司投入资金建设“标品资管系统”、“FOF投研与组合管理系统”和“标品投资管理系统及估值系统”等。

“我们要做大做强标品业务,并以强大的系统和运营能力做后盾。”平安信托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两年,平安信托不断深化标品能力建设,打通资金渠道、交易市场、投顾等主体和数据,投研一体化,打造智能投顾,助力实现标品规模提升。以渠道接入为例,渠道接入灵活快捷,提供“1+N”代销渠道对接套餐,附加特色套餐,最快两周内即可完成对接。

有受访信托公司人士此前曾对本报记者强调,转型标品业务并非一蹴而就,更不仅仅是建设一个新的部门或新的团队,而是需要从公司战略层面进行全方位改革调整,包括业务重构、相关制度建设、科技系统支持等。

本报记者注意到,从行业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当前各家信托公司在主动管理能力、业务经验以及专业团队等各方面已经存在较大的差异。头部信托公司正努力开发自己的标品信托业务品牌,如外贸信托的“五行”系列、华润信托的“润锦囊”系列和建信信托的凤鸣系列;但更多的中小信托公司需要依靠私募机构、公募机构以及证券公司等投顾机构的支持,开展TOF类业务,培养自身的业务团队,积累业务经验。

对此,用益信托研究院研究员喻智认为,目前标品信托业务尚未形成显著的盈利贡献,主动管理能力仍有待提高,信托公司需要更加引人注目的投资业绩和品牌效应来推动标品信托业务的快速发展。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74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