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市场综述】
黑色星期五!道指刷新年内新低,欧洲遭遇股汇债三杀
美股四连阴,道指于熊市区间徘徊,跌穿6月低位,收于2020年11月以来新低。截至收盘,道指下跌486.3点,跌幅1.6%,失守30000点整数关口,报29590.4点;标普500指数下跌64.8点或1.7%,报3693.2点;纳指下跌198.9点,跌幅1.8%,收于10867.9点。
A50跌幅也较大,达到-0.68%,A股周一低开概率较大。
由于普遍担忧经济进一步加速衰退,美股经济敏感板块跌幅巨大,能源表现最差,标普500指数能源股暴跌6.8%。
美、布两油跌至1月以来新低,进入超卖区间,WTI原油期货下挫5.7%,收报78.74美元/桶,是1月以来首次跌破80美元关口,布油下跌4.4%,报86.46美元/桶。
两年期美债收益率升穿4.2%,创15年新高,10年期美债收益率触及11年高位3.829%。
欧股集体下挫,欧洲斯托克600指数下挫2.3%,跌至2020年11月以来低位,较今年1月高点跌超20%,进入技术性熊市;德国DAX指数收于12284.2点,跌幅247.4点或2.0%;法国CAC40指数下跌135.1点,跌幅2.3%,报5783.4点;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140.9点,跌幅2.0%,收报7018.6点。
欧元区国债遭遇剧烈抛售,债券收益率集体走高。德国两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2%,为2008年12月以来新高,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2.068%,创2011年12月以来新高。
美元继续收割全球
美元指数日内大涨1.5%,站上113关口,续刷20年新高。欧元对美元跌破0.98,创2002年以来新低。
美元兑RMB(离岸),最高曾上涨到7.1472,在破7之后继续一路上扬。
我们曾在几个月前美元刚刚启动大幅上涨时就通过历史走势对比和大家分析过,过去几年内的历次美元升值周期,A股都是下跌的,可能会有时间差,但结果无一例外。
本次美元大幅升值是从4月19日开始的,随后经历2波大幅拉升(现在是第二波);
而基本同日,A股展开一轮跳水(下面用沪深300举例,因为上证明显失真);
但随后为什么会经历了一波2个月的拉升?
就是因为放水,所以那一段时间,北上是没有怎么流出的,而A股罕见的逆势走强,全球都在跌,只有A股是坚挺的,当时大家都觉得难得的扬眉吐气一把。
但再看看现在,出来混迟早要还,市场已经再次进入下跌走势,而且目前没有中长线见底迹象;
下图是沪深300的月线,目前还在下跌途中,KDJ和MACD都没有见底迹象(说得靠不靠谱,大家1个月后检验)。
也就是说,无论从基本面(汇率、国内经济)看,还是从技术形态看,现在都是没有见底的概率更大;
因此即使有反弹,也是下跌中继。
A股什么时候能企稳?
要满足几个条件:
1、美元加息周期结束,RMB升值,重新吸引外资进场;
2、国内经济进一步复苏,实体产业业绩预增(不需要真增加),内资回流;
3、周边局势稳定,幺蛾子事件不再层出不穷;
满足以上这三个条件,市场回暖的概率才较大。
在此之前,会有反弹,下周就会有,但大概率只是反弹。
也因此,我们对中线交易者(包括基金)的观点仍然是“继续观望”,割不动就躺着吧,但不要轻易加仓,留着子弹等底部区域再说。
因为没有谁能准确的一次性就猜中底部,所以要留着多份资金在可能的底部区域分批进场;而像现在这种明显不是中线底部的时候,进场只能浪费资金,导致亏损进一步加大。
现在市场已经进入恶性循环
场内的大主力(公募基金等)在“多杀多”,最开始是资金抱团拉高新能源、汽车等新经济热点,导致大量资金扎堆在这狭窄的几个板块中;
而当基本面恶化时,资金出逃就只能不计成本,因为卖的人太多,而接盘的少,所以价格就被迅速打了下来。
所有扎堆的热点都会是类似的模式,看看现在的工业母机,前阵子有多火爆,这一波砸盘就有多狠。
因此这些板块要想企稳,就只能等公募等大资金停止抛售,但现在市场转弱,基民们不少都在赎回,而为了应对赎回压力,基金只能进一步不计成本的抛售,因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要想真正企稳,需要一个筑底的过程,等上面说的三个条件满足时,至少是部分满足,基民们才会逐步减少赎回,基金也才能缓过来,这显然需要一个过程。
短线是否会有反弹?
大家是否还记得之前说过的“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按照计划会在9月募集完成,如果这批资金够大,而且操盘的人够有智慧,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暂缓下跌趋势的。
毕竟现在短线急跌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而且市场抛压已经不那么连续,短线抄底资金已经跃跃欲试,周五下午的反弹虽然不持续,但毕竟已经吸引了一些跟风资金。
所以如果上面能振臂一呼,携大量资金进场,还是能短期恢复市场的信心的,但必须要有智慧啊,护盘不能总盯着金融、地产,拉这些确实会稳住指数,但其他资金根本不可能跟风进场,“作秀”的迹象太明显了。
所以必须去拉题材,拉能带动创业板的龙头,那就必须是宁德、东方财富;
他们一起来,其他题材的龙头自然就跟着起来了,此时权重只要不砸盘,市场就能稳住。
周五为什么下午开盘能直线拉起,看看宁德的走势就知道了,想想如果宁德后面不持续回调,而是震荡整理后再次拉起到收盘,会是什么局面?
所以想救市,就必须先救题材龙头,而现在市场在干嘛?
一天杀一只大白马(题材龙头);
周五杀的是斯达半岛,开盘直接杀,直到跌停板,并且毫无例外的带动半导体等科技板块下跌,这种现象不停止,市场难言企稳啊。
【说回盘面】
指数在上周的周四、周五两天放量大跌之后,本周继续震荡阴跌,不断创新低,周五收盘时,上证指数已经下跌到3088点。
创业板比上证跌得更加丝滑,中证1000,小盘股指数前几天好像不错,但在周五也开始放量下跌。
而在周五午盘后,市场走出的非常戏剧性的一幕,经过连续的震荡阴跌后,午后开盘所有指数和板块纷纷放量拉起,但仅仅反弹了不到30分钟就开始再次回落;
这一方面表明已经有资金耐不住寂寞,尝试抄底,另一方面也表明上方抛压仍然较大,只要拉起就会有资金卖出离场。
下周是节前最后一周,虽然场内资金做多意愿匮乏,但大概率仍然还会有反弹,毕竟这个位置下跌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了。打算进场抄底的资金会随着一次次的震荡筑底而增加。但毕竟临近十一,本次假期时间尤其长,在现在这个市场氛围内,大概率很难出现持续放量的上涨,顶多也就是波反弹。
所以不要过于悲观,但也不要期待太高,如果市场拉起无量还是要主动减仓回避再一次的下跌风险。
说说板块
目前市场的大部分板块都还需要震荡筑底,难以直接拉起,会有反弹,但大都难以直接反转;
权重里的地产、煤炭都是如此。
但如果日线这波调整结束后,能形成缩量底,大概需要1~3个交易日,至少会有波反弹;
煤炭就是如此,日线可能会形成缩量底。
军工也是如此,日线若能缩量稳住,下周应有反弹。
另外还有个板块值得关注,就是运输,重点关注港口、水运、船舶、目前趋势都不错,抛压也不大,下周如果不放量下跌,安全度应该可以。
比如水运的日线,若形成缩量底,回踩下面均线不破,大概率会拉起。
市场走势的新变化
另外大家应该也发现了,近期市场的日内波动幅度和频率较之前明显增加,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
随着指数衍生品的丰富,市场走势必然会向高波动转化。
因为场内资金大多都具备T+0双向交易的工具,所以随着中证1000和创业板指数衍生品的出台,已经补上所有衍生品的空白;
至此,权重(上证50),小盘股(中证1000),题材(创业板),都可以双向操作了。
因此必然会导致相应的指数的波动幅度加大,频率增高。
走势的连续性也就会越来越差。
这很有可能将成为常态,而且会愈演愈烈。
要应对这种新变化,大家需要对自己的交易模式作出调整。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以考虑适当扩大交易周期,同时扩大止盈止损的幅度,防止日内的波动毛刺扫到自己的止损线。
但止损止盈又不能过于放大,否则一旦转向没有及时操作,就被动了,这是个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活儿,几句话说不清楚,大思路上,可以结合形态来进行是否止盈止损的判断依据。
比如下跌虽然很急促,但如果量能没有放大,可以尝试持有。
同样的,如果短线出现急拉走势,但量能没有放大,也要考虑离场,或者至少减仓。
这些都需要大家主动调整,不能一味死抱着不放,不涨就不撒手了。
但对于短线交易者,特别是日内做T的交易者来说,这样的市场无疑会给出更多的进出场机会,资金利用率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其实是好事。
即使只能做T+1股票交易的小伙伴,只要不在单边下跌的时候逆势抄底,其实风险并不大。
但对交易体系的完善性(比如进场规则,止损规则),以及交易纪律的遵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只是想随便玩玩,这个市场已经没有这样的空间了。
要么趁早离开,要么好好学习,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这是一个大时代,让大多数人垂头顿足、哭天抢地的时代,但也可能成为让你跨越阶层的时代,就看你如何选择了。
周一走势
由于外围普跌,同时A50跌幅也较大,达到-0.68%,A股周一低开概率较大。
而上证指数之前30分钟一直是持续缩量反弹,不排除低开后进一步杀跌的可能,如果30分钟调整放量,估计这一波要调整到120分钟缩量底了。
从时间推算,要1~2天的时间,所以周一先观察30分钟调整的量能情况。
好了,今天先说到这里,大家明晚直播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