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打造“高端”平台载体。第一,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先后建成国家石油装备质量检测中心、海关直接监管站等30个公共服务平台,与石油链接共建运营中国石油人才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举办国际能源峰会论坛和石油链接能源创新资本与项目对接大会,打造石油装备和能源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国内外顶尖人才专家库。二是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建成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博士后研究中心2个,院士工作站6个,其他省级平台40个。高标准打造胜利大学生创业园,打造4个国家孵化平台和5个省级孵化平台。东营高新区创业谷建成投入使用,胜利石油科技创新园区二期、科创镇、中成投资创智天地工业园、新城发展先导孵化车间等5个科技载体启动,总投资19.9亿元,总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东营高新区被认定为“省级专家服务基地”。三是搭建国际人才合作平台。我们将成立威科国际石油培训学院,建设油气专业标准化人才增值基地,搭建人才与人才相结合的国际人才服务平台。目前已发展了30家国际战略合作伙伴,15万人已进入人才数据库。我们在美、德、俄设立了人才招聘和人才引进工作站,赴乌克兰、德国开展海外推广活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3人,其中海外院士7人。
二是深化油地学校整合发展。依托胜利油田和中国石油大学,充分发挥油校科技资源富集优势,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建立与油田和石油高校“五院一中心”的正常沟通机制,吸引更多油田和石油高校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到高新区创新创业。支持科里、德士古等龙头企业与胜利油田、石油大学共建东营石油技术装备产业研究院,打造“油地合作系列”活动品牌,推进区块合作、项目合作、人才合作。与利丰石油联合建设钻井装备与技术R&D及创新基地,将胜利油田测控研究院纳入整个系统。
第三,坚持内外联动招聘人才,吸引人才。坚持人才引进与产业项目进入和重点产业链延伸相结合,先后依托糖胺聚糖工具酶的研发和应用,新型低温流动原油降凝剂和防蜡剂的合成与复配等。引进石油装备领域副教授及以上高层次人才127人。在上海建立东营高新区(上海)联合创新中心,与同济大学、上海亿电中央研究院等高校联合开展技术研究,吸引7家企业入驻。组织了70多次“走出去、邀请进来”的精准对接活动,与美国工程院、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等7所海外高校,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66所国内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实施了300多个产学研合作项目。打造胜利云网协同创新平台,建立“线上线下”技术和人才引进机制。
[来源:开发区管理处]
版权归t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东营高新区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