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修行?为什么要去修行,修行又该怎么去修?

发布啦 0 0

何谓修行?

顾名思义,就是纠正自己行为上的错误。

一直有许多人以为,斋戒、打坐、闭关、诵读才是修行,其实这些都是在正确的道路上走了弯路。当然,这样做也是为了让自己冷静下来,摒弃一切杂念。不过要明白一件事,那些仅仅是一种修炼方式,并非修行的目标。

何谓修行?为什么要去修行,修行又该怎么去修?

没有必要用逃离俗世方法来进行修行,这样会有很大的限制。单独的一个人修行也存在许多的问题。

不是每个人都能脱离这个世界,与世隔绝。我们大多数人一辈子都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因此,如果只是按照上面的方法来修行,或许会有很大的提升,但一旦回归现实生活,就会变得和之前一模一样,学到的知识也会变得毫无用处,根本没有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王阳明才会说,“功夫须从事上磨”。

修道,修的是何物?

所谓的修行,其实就是一种很含糊的东西。普通人来讲,心又是什么?若无所求,何处可修?

一般人都认为,这颗心就是自己的心。修行是要让自己的心灵坚强起来。

这是一个很难让人明白的概念,也很难从哪里开始。

大家都明白心灵的伟大之处,但究竟是为了让自己更坚强,或是更好地发挥自己内在的能力?

何谓修行?为什么要去修行,修行又该怎么去修?

很显然,让自己的心变得更加坚强,不仅仅是让自己变得更坚强。修炼的最大意义,就是让自己的生命保持原样。

明白了这些,修炼起来就容易多了。

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不应该把它应用到我们自己的生命中吗?

肯定是有什么东西阻挡了他的脚步。

佛教把心灵的遮掩叫做“妄念”,而道教则把它们叫做“可欲”。这里也有很多相似的名称,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

何谓修行?为什么要去修行,修行又该怎么去修?

幻觉从何而来?欲念从何而来?如果找不到答案,那么修行依然没有方向目标。

有些人说,心中有了纷乱的念头,就会出现虚幻的念头;都说名利熏心,就是因为贪婪,心中才有欲望。

这也是对事物的认识上的偏差。

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那些事情只是把自己的心灵遮住,而不是自己的内在。

假如不是内在的杂念,那它从何而来?

何谓修行?为什么要去修行,修行又该怎么去修?

剩下的,就是他的脑子了。

可是,动物也有脑子,为何他们没有和人相同的情感?

由于我们的大脑具有思考能力,所以我们与其他生物区分开来。

至此,我终于发现了你心中的杂乱和欲望从何而来,但问题来了。

我们是否应该将思想从我们的生命中剥离出来?

这样做是不行的,尽管没有思想的刺激就不会有感情,可是谁也不想成为一个冷血的生物。而且,我们也不可能从思想中解脱出来。

这是普通人想要破开的关卡。

妄想和欲求都是由思想而生,我们无法没有思想,而修炼就是要清除心中的迷雾和迷惑,怎么办?

何谓修行?为什么要去修行,修行又该怎么去修?

这要求更深入地剖析思想。

思想既可以用来解决问题,也可以用来制造妄想和贪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思想兼有两个作用。

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什么又产生妄想?

做试卷是在解答问题,害怕没有考上是在产生妄想。生病去医院就是在解决问题,怕自己治不了就是在产生妄想。丈夫没有准时回来,给他打了个电话,是为了处理这件事,觉得他有外遇就是产生妄想。

何谓修行?为什么要去修行,修行又该怎么去修?

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修行道路,现在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思想不受影响,消除心中的阻碍,让自己能够更好地运用自己的思想来处理问题。

你怎么会被欲望所迷惑?

它利用这种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获得你的信赖,使你感觉妄念和欲望的腐蚀,从而使你成为一个被妄念和欲望所侵蚀的奴仆。

当你的这种杂念超过你的能力时,它们的矛盾就会变成各种各样的情感,让你的心灵原本的力量陷入沉睡。

为何要走上这条修行路?

前面提到,修行仅仅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不是具体的办法。想要靠修行来改造自己,就必须要摆脱外在的束缚,只有消除了自己的贪念和执着,才有可能实现。

何谓修行?为什么要去修行,修行又该怎么去修?

在各种环境下都有能做到消除妄念的方式,例如跑步就能消除心里的杂念。它取决于我们的生理功能,所以大脑会将你的部分精力集中于奔跑,而不是全部去考虑事情,否则会对生命造成威胁。

由于锻炼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刺激,暂时地从妄想中解脱出来,所以你在奔跑后精神上会感到快乐。

这是一个积极的举动所产生的消极变化!

修行是为了什么?

我们无法忍受欲望和欲望的折磨。如果没有达到临界值,就很少有动力去修炼。

有些人觉得这种痛苦是很平常的事情,也就没有了修炼的欲望,或者默默忍受,或者是任由自己情绪的失控。

唯有那些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不愿意再承受折磨的人,他们才会有继续修行下去的欲望。

否则的话,他的修行目标就变得复杂,更不可能有什么收获。

如何修行?

如果固守着古板的方法,那么修炼起来就特别地艰难。如果修行用在日常的工作上,那就容易多了。如果能将这两样东西融合在一起,那就更容易了。

在一个人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外物打扰,更能让自己更好地进入境界,这就是静修。在日常的修炼之中,经验越多,越能体现出更好的效果,这就是真正的修炼。

何谓修行?为什么要去修行,修行又该怎么去修?

到了这个阶段,千万不要忘了,修行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从那些杂乱的念头中解脱出来,不要去注意自己的内在是不是已经强大了。在妄想和欲望不能控制你的情况下,内在就会释放自己原本的能力。

那是怎样的杂念在控制着我们?

一种难以被人觉察到的脑中的声音。

例如:我应该,我想,我必须;例如:与虚构的情景对话,面对飞来横财的内心纠结。

这和平常默读的时候脑子里的语音有着相同的作用,只不过前者是消极的,后者是积极的。

这种声音的目标往往不是现在,有时看似是为了解决问题,其实是对这件事而引发的无限联想。

修行的要诀就是不受那道声音的影响。

只要你能掌握住这一原理,你就能随心所欲地去修炼。

例如:带着其它的重担外出旅游,那就让自己尽情地享受假日而忽视了思维负担就是一种修炼;寂寞时烦躁,若能专心观看爬上树上的蝼蚁,便是修炼;发生争吵时,不和别人争吵,是一种修炼;妻子絮絮叨咕,一心想着她的好是修炼;小孩不乖,不去生气耐心指导,是一种修炼;降低自己的怒火,克制自己的感情,才是真正的修行。

何谓修行?为什么要去修行,修行又该怎么去修?

说得轻松,可真要这么做,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我们大部分时间都不知道自己是被这个声音控制的,直到情况变得更糟的时候,我们才会感到奇怪:我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个声音之所以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这并不是因为这句话的力量有多大,而是我们已经适应了这种感觉。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从而使我们不再怀疑,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慢慢地忘记这件事。

既然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它又是如何被发现的?

感知到那种声音的存在,对于你能否修行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佛教把它叫做“觉知”,而近代的哲学把它叫做“潜意识”,而现在的心理学把它叫做“本我”。

修炼能让它经常出现,没有它,你的修炼是无法进步的。如果你一直都能保持警惕,一边警惕那道声音,一边连接着自己的情绪,那么,你就算是成功了!

何谓修行?为什么要去修行,修行又该怎么去修?

然而,从古至今,很少有人能做到这种境界,如佛祖,老子,庄子,孔子,王阳明。

对于一个凡夫俗子来说,即使没有到达这样的境界,只需要有所觉知,就可以轻松地去对待人生。

怎样使自己觉知?

从小处开始,从所有事情开始,要不断地注意你脑子里的声音在说些什么,并且注意你的内心,直至变成一种习惯。那时你会发现这是一种很好的修行!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74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