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8月,经过乐安,宜黄战役之后,江西的全部敌人被调动,湘鄂西红军得以金蝉脱壳,迅速参与到九月的第四次反围剿行动中。
在此期间,红军内部发生了一起重大的叛变投敌事件,红二师师长郭炳生趁着各师团过于分散,失去联络被断绝,率领一批特务团投敌。
然而不到一年,颇为戏剧性的事发生了,善于苟且偷生的他倒在了前线,下令击毙他的正是彭老总。
(一)郭彭关系匪浅,视如己出
说起来,郭炳生与彭老总的关系非同一般,他父亲郭得云是当地令人尊敬的老革命,与彭老总不仅是老乡,还是上下级的领导关系。
1921年,湖南的一个村里出现了一个十恶不赦,欺男霸女的地头蛇,以彭老总的脾气定然不会忍耐,将他秘密解决之后,躲在了老班长郭得云的家中。
郭得云二话不说,将彭老总隐姓埋名藏了三年,收留掩护期间愿意担下任何责任和后果。
彭老总也是个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人,不久郭得云死后,彭老总理所应当地将他的儿子郭炳生带在身边,事如己出的同时也重点培养了他,希望能够不负他父亲的遗志。
郭炳生也是个争强好胜的孩子,战场上足智多谋,历练了好几年就从彭老总的一个普通勤卫兵成长成了红军师长,那一年他才24岁。
曾经救命恩人的孩子也能带兵打仗,成长如此之快,彭老总是很欣慰的,但他始终对郭炳生的人品很不放心。
从平时的相处过程来看,郭炳生时常会趾高气昂地对着上司或者下属说话,骄傲自大。贪图享受的同时,还有着比较严重的旧军队习气和军阀作风,比如他爱出风头,一旦打了胜仗,就会居功自傲,缴获敌人财物会拿出一部分去吃吃喝喝,在酒桌上还不忘记让下属们夸奖吹捧他。
尽管彭老总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士兵有如此习性而经常大骂郭炳生,但他仍然是屡教不改。眼下正是反围剿时期,彭老总为了稳定军心,并没有重罚他,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警告,训诫他不要犯严重的错误。
然而郭炳生对于警告却不以为然,甚至在思想上都出现了摇摆不定,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二)郭炳生摇摆不定,逐渐暗自放弃
1932年8月21日,时任师长的郭炳生站在地图面前忧心忡忡,愁眉苦脸,虽然有惊无险地度过了几次大围剿,但也是伤亡惨重。
赣州战役之后,他发现敌我实力差距越来越悬殊,一路上的舟车劳顿,让他身心非常疲惫,还对红军未来的命运充满担忧,每天都睡不好觉,总是担心自己哪天会死。
两年前他曾经在峡江会议上劝过彭老总不要轻易离开老家根据地,也发过牢骚,但是得到的是彭老指着鼻子骂他。
如今红军行进不顺利,又听说老蒋那边正在组织下一次大围剿行动,他的内心的畏难情绪越来越严重,甚至对师政委彭雪枫说:“大军压境,把我们打垮只是时间问题,革命怕是要完了。”
彭雪枫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听见师长说出此番消极的言论十分生气,他大声指责郭炳生:“你不要胡说八道,革命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风吹不息,雨浇不灭,可以彻底烧毁一切反动派和侵略者,革命永远完不了!”
听到师政委如此慷慨激昂的讲话,郭炳生又开始摇摆不定了。
如今红军面前的形势的确十分困难,他不应该在此时此刻产生消极畏难情绪,但是一想到父亲因为革命而死,他也不想步入父亲的后尘。假如没有跟随彭老总,而是留在湖南老家打游击,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担惊受怕了。
内心两种矛盾的思想在激烈抗争,但是在下属面前,他不想落入下风:“你是觉得我松懈了斗志,贪生怕死吗?红军里的人谁不知道我郭炳生不怕死,我只是在为整个局势谋一个最佳策略。”
彭雪枫知道他在为自己的懦弱性格狡辩,怕争吵不休影响士气,于是扯开话题,性格倔强的人想要恍然大悟需要一段时间,尤其是郭炳生这个遇到挫折就不冲动的人,彭雪枫想着来日方长,下一次找个机会再谈也不迟。
(三)大军压境,郭炳生趁乱逃跑
可是马上发生的一件事情,超出了彭雪枫的意料。八月下旬,国党派出陈诚等将领又一次发动进攻,企图乘胜追击,一举消灭红军。
当时的红军部队过于分散,红二师还来不及集中兵力,只能边打边向西退,撤离的同时也将大部队彻底分隔开,导致五、六、七团失去了联系,情况十分危机。
彭雪枫带领的七团和师直属队正在迎敌掩护,部队往黄坊地区的深山老林里撤退,那里树木丛生,适合隐蔽。
但是因为刚刚下过倾盆大雨,道路泥泞不堪,非常湿滑容易摔倒,这会延缓行军速度。
关于深山也没有军用地图,彭雪枫等人只能找当地群众了解一下周围的简单情况,然后继续研究下一步的行动计划,随后赶到的师长郭炳生带领着师部特务连也加入了讨论之中。
初步商讨结果为此地不宜久留,只能够短暂地摆脱掉敌人,还有大批的敌人向东涌来,根据前面几次的反围剿经验,从敌人追过来的侧翼见缝插针,向西寻找主力,就可以顺利与大部队汇合。
然而郭炳生在实施计划的途中,却带着五团往北的方向跑去。彭雪枫瞬间警觉起来,不用看地图都知道他正在往抚州崇仁方向跑,敌人正在往那个方向涌来,他难道是去正面对抗吗?显然不是,他是想带着队伍叛变投敌!
想到这里,彭雪枫气得怒火中烧,立即率军团装着老百姓所指的方向,试图追上郭炳生。
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昼夜不停才追上五团,他们已经马上到达崇仁县城了。彭雪枫当面质问郭炳生:“按照规定,你不是应该在巴山等我吗?为什么要往这里跑?”
郭炳生见投敌的想法马上败露,就着急辩解道:“我之前就提过意见的,我不想离开湖南来江西打仗,现在好了,这个仗越打越退,还有什么希望?不如回湖南打游击。”
显然他说的话并不是他带领五团往敌方靠拢的正当理由,因为回湖南打游击也是需要先汇合然后找彭老总商议,走程序即可统一行动,而不是擅自脱离主力部队。
郭炳生慌了,他不敢继续找理由,因为越说只会越暴露他的真正计划,于是马上道歉:“政委,这次是我的责任,我组织纪律性不强,还没有请示上级就单独行动,请组织罚我,我一定好好检讨。”
彭雪枫听后,似乎猜到了郭炳生的真正意图,但是他不能马上揭穿。狗急了都会跳墙,如果现在与他争锋相对,只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况且还有大批敌军正在靠近,应该先将这个意志不坚定的师长带回彭老总面前深刻忏悔。
彭雪枫顾全大局,语重心长地对郭炳生说:“师长,你认识到错误就行了,下次不要再犯了,我们先将队伍带回去,后面的事再商量,切不可盲目行动。”
郭炳生连连应允,但他并没有真心悔改,偏执地认为回去准备反围剿就是无用功,红军还是挨打。
当天黄昏后,彭雪枫和郭炳生一起南返,可惜当天天气古怪,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让正在返回的五团在丛林中受了不少苦头,更加坚定了郭炳生不愿返回的想法。
最终他还是做出了一个可耻的决定,带着他的特务团趁机溜走,逃往乐安投敌。
彭雪枫这才反应过来,这是一个冥顽不化,无可救药的叛徒,好心好意的劝阻显然没有任何作用,早知道应该当场揭穿他。
(四)郭炳生投敌,彭老总不留情面下达击杀令
得到消息的彭老总更是火冒三丈,好几天没有吃下饭,嘴里只说出一句话:“叛变投敌,子不如父,甚为可耻。”
如此关键时期,居然叛变投降,这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吗?更何况此人还是自己一向最看重的师长。
原本只是以为他作风比较粗鲁,思想方法上偏激,是可以教育过来的,按照如今的情况,是彭老总高看了他的意志力,也悔恨当时处罚时应该更加狠才对。
彭老总绝对不会念及旧情,他下令道:“在后来的对战中如果遇到叛徒郭炳生,一定不要手下留情,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抓不回来给我狠狠的打!”
这件事情在彭老总的心里一直耿耿于怀,以至于多年之后他的侄子彭启超想要加入解放军,换来的是彭老总的横眉冷对,他用手指着侄子的额头说:“加入解放军可以,但你如果叛变,我一定亲手毙了你!”
先不论是带了多少物资和人马来投诚,郭炳生的“积极”的态度,红军师长的重要身份,对于老蒋来说是如获至宝。
再加上与彭老总的特殊关系,老蒋立即慷慨地奖励了一万元,还任命他为新编37师师长。对着当时的报社媒体一顿添油加醋,企图利用这件事来大做文章,引来更多的红军投降。
但最终都是效果甚微,因为对于一个久经考验的红军队伍来说,绝大多数战士在成长过程中已经遇到过无数的诱惑和艰难险阻,革命的道路上永远在大浪淘沙,投机者、懦夫最终都会被淘汰掉,过去、现在、将来都会如此。
(五)郭炳生亲自劝降红军,被乱枪打死
郭炳生显然就是个懦夫,不配为红军战士,既然他已经投敌,就将之前在红军中所知道的情报都通报给了敌党,换取他们的信任和荣华富贵。
他拿着这些换来的赏赐在南昌买了一栋小洋房,再换上一套洋家具,日子过得忘乎所以。
但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老婆。将老婆接到了南昌,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神气十足的“军官太太”,本来以为自己的好日子就要来了,但是非常喜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9月18日,他生怕自己透露完所有的情报之后没有利用价值,所以为了讨好主子,自告奋勇拍着胸脯就任新编37师师长表示会痛改前非,努力讨赤:炳生以待罪之身,屡辞不获,遂于九月十八日在怀安军次宣誓就职。
誓以罪戾余生在国民政府领导之下,努力革命,声讨赤旗之贼,赎吾前愆,自扫庭之籍,除彼凶顽。
在之后的好几次进犯苏区的战役中,郭炳生都带头冲锋,这还不够,他还时常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到战前喊话红军,宣传的净是些苟且偷生的话语。
1933年3月,红军正在第四次反围剿时期,老蒋还是未能做到一举击溃,他的两个主力师52师和59师先后惨败,马上又调集王牌第11师增援,企图雪耻。
然而在红军的顽强抵抗下又再次折戟,郭炳生看在眼里,为了显示自己还有些许作用,他主动请缨,带领部队立马战斗在第一线,在南丰白沙战役中跑到最前线,呼喊让红军投降。
这件事让彭老总知道了,为了确保完全击毙他,立马派出特等狙击手,以及成排的步枪手作为辅助。果不其然,郭炳生被打成了马蜂窝,就此结束了这叛徒的一生。
他的“壮烈牺牲”也仅仅换来了老蒋“勇于迁善,忠能殉职”的题字。
郭炳生投敌无非就是为了荣华富贵,再者是为了保命,但没想到这报应来得真快。
许多人都会感到恨铁不成钢,倘若年轻有为的他能意志坚定地走在革命道路上,且坚持到最后,一定能够名留青史,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