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形势下,公众应该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冠状病毒可能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通过咳嗽或打喷嚏在空气中传播;
与患者密切接触;
触摸被污染的表面,然后用脏手触摸嘴、鼻子或眼睛。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会出现什么症状?
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
约有一半的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
部分患者发病症状较轻但无发热,多数1周后恢复。
人们如何预防冠状病毒感染?
1.正确打开窗户并通风
每天在家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加强空气流通,可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2.戴口罩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避开人多的地方,必要时戴口罩。避免封闭、不通风的公共场所和拥挤的场所,尤其是儿童、老人、孕妇和基础疾病患者。
3.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用肥皂和水搓洗20秒以上,无条件时用抗菌洗手液洗手。
4.观察并及时就医
如有咳嗽、胸闷、发热、气短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戴口罩,及时就医。
如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要及时就医,科学就医,保护他人和自己。在整个过程中,请采取以下措施:
看病前:戴口罩
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
医用外科口罩可以选择,购买时应选择外包装上标明医用外科口罩字样的口罩。
戴口罩前先洗手,佩戴时避免接触口罩内侧,以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性。
区分上下内外:有金属条的一端朝上,较轻的一侧向内。
医用外科口罩从外到内分别是:阻水层(颜色较深)、过滤层、吸湿层(颜色较浅),作用不同。切记较浅的吸湿层向内,较深的阻水层向外,不能穿反;口罩应定期更换,使用一次,一般不超过4小时。
就诊期间:注意咳嗽礼仪;文明就医
去医院或者社区卫生中心最好全程带口罩。如果你摘下口罩,咳嗽或打喷嚏,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用纸巾把痰包起来。将用过的纸巾扔进垃圾桶。洗手,戴口罩。
保持手部卫生。
用肥皂和水洗手,搓20秒以上。
也可以用酒精抗菌洗手液洗手。
看病时:配合医生提供信息
发病前14天内主动告知医生此信息:
1.旅游历史
发病前两周内在武汉有无旅游史或居留史
2.患者接触史
你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烧和呼吸道症状的病人吗
参观后:
遵医嘱,安排治疗。如果有类似症状,提醒家人或密友尽快就医。
最后,1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发布了10张图片,提供了减少新型冠状病毒、保护自己和他人的10条建议,简单明了: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