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 《中国证券报》24日刊发文章《呵护流动性 货币政策有望持续显效》。文章称,本周,中国人民银行适时启动跨季流动性投放,连续5个工作日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仍处巩固经济回升基础的关键窗口期,四季度有必要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考虑到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规模增加、新增专项债发行力度重新加大和财政税收等因素影响,四季度动用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如用降准置换部分到期MLF等。货币政策有望持续显效。
(资料图,新华社发)
(小标题)适时适度增加资金供应
从9月19日至23日,人民银行连续5个工作日开展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操作。市场人士认为,14天期逆回购操作适时重启并连续进行,释放了明确的政策信号,有助于引导市场预期,保持季末及长假前的货币市场稳定。
“9月末适逢季末又接着国庆节假期,资金需求较大,人民银行相应增加资金投放量,以保证流动性平稳跨季跨节。”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说。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分析,9月中下旬的流动性供求先后面临税期高峰、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季末金融监管考核、长假居民取现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波动压力。在这一背景下,预计人民银行将根据中短期流动性供求情况,通过多种政策工具适时适度增加资金供应,熨平流动性波动,保持货币市场稳定。
“从以往操作看,在春节假期、国庆节假期等长假前,人民银行多会使用期限稍长一些的逆回购投放流动性,以满足金融机构合理流动性需求。”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
(小标题)用降准置换MLF讨论增多
自8月开始,MLF到期量增多,四季度还将进一步增加。数据显示,10月、11月和12月将到期MLF分别为5000亿元、10000亿元和5000亿元。此外,2023年1月,MLF到期量也有7000亿元。面对大额MLF到期,近期业界围绕用降准置换部分到期MLF操作的讨论明显增多。
从以往情况看,人民银行曾在2018年4月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上述银行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的MLF。
专家指出,用降准置换部分到期MLF,可在基本保持流动性总量不变的同时,向银行体系释放期限更长、成本更低的资金,并传导至信贷和债券市场,促进信贷投放和债券发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专家分析,当前,随着流动性消耗,金融机构超储率已处于较低水平,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营造适宜货币金融环境、巩固经济回升基础的角度出发,有必要给予补充。在信达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李一爽看来,如果四季度降准,更多是为了补充信贷扩张造成的流动性消耗。
另外,四季度MLF到期量大,需有所应对,如果不全部续做,就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对冲。国泰君安证券固收分析师胡建文说,未来一段时间MLF到期量较大,目前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低于1年期MLF利率近70个基点,商业银行续做到期MLF动力较低,但MLF缩量操作会减少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通过用降准置换部分到期MLF的方式,能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有助于进一步推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具有一定合理性。”他说。
此外,有机构判断,随着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收窄压力加大,用降准置换部分到期MLF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均有提升。第一创业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当前银行利息差不断收窄,已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用降准置换部分到期MLF,不会对流动性总量造成太大影响,有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缓解息差收窄压力,也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完)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