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茫茫,回头无岸 - 4(基金挣钱了)

发布一下 0 0

2005年4月底,股市小白的我可以说是什么都不懂,跟着凑热闹买了第一只基金(货币基金)。买了以后开始在网上寻找相关资料学习。感觉有了一点点了解后,5月底又一个人去银行把它赎回了,因为我这次打算买股票型基金了,因为听说股市可能会有一波行情,因为我想挣到比银行利息更高的收益。

6月初,我第三次来到了兴业银行,又凑了点钱,加上之前赎回的货币基金,一共买了4.4万,易方达策略成长基金。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买的那天的净值是1.01,我已经等不及到1000点了,在我看来1000点和1030点几乎没有区别(其实3%的下跌也是有杀伤力的)。其实只要再多等上几天,就能看到了它的净值的历史最低点,0.965。随后的两年多它一路上涨,在07年它的最高净值是5.8,也就是说,只要我拿住,两年的收益是480%。可惜这第一只股票型基金我也只拿了它三个月,三个月后我看到已经挣了3000多块钱时,7.5%的收益了,我实在抑制不住内心的高兴,赶紧跑到银行把它购回了,然后立马去中关村的海龙大厦花了2600块买了一个索尼的卡片机。我从股市挣了一个数码相机,真不错,哈哈。

股海茫茫,回头无岸 - 4(基金挣钱了)

自从买了那支股票型基金后,我对股市的关注度逐渐上升。每天收盘后我都会及时了解一下今天的股市是涨了还是跌了。晚上8点左右我就开始不停地刷基金的网站,查看当天的基金净值。记得6月8号那天,我和几个同事去某个研究所,晚上研究所领导请我们吃饭,喝了一点酒,头昏脑胀地回到家,迷迷糊糊打开网站,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天上证指数大涨了8%,成交额也从平时的40多亿突然增加到100亿,基金基本上都涨了6%以上。我的心砰砰直跳,太棒了,太刺激了,太过瘾了,这可比货币基金每天的1块钱有意思多了。

基金开始正式进入到了我的生活中,当时基金公司和基金品种并不多,我一只一只地看它们的收益率、排名、投资品种比例、持仓情况,盘算着怎样搞一个投资组合,把不多的鸡蛋放到不同的篮子里去。最后选定了易方达、上投摩根、富国、银华、南方这几家基金公司,选了几个它们的热闹品种,打算把到期的银行存款陆陆续续投到它们中去,不着急,慢慢来,基金将会成为我的主要投资理财方式。

6、7月份,大盘在经过了一两次心肺复苏式的电击刺激后,又回到了之前的漫漫阴雨天行情。记得7月中旬,有一天下午单位开大会,3点多钟,我中间借口上厕所,偷偷溜出来,打开MP3听广播里的股市收评,上证指数连续四天,每天跌20多个点,2%以上,四天跌了近100点。“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但是股市的人气已经跌至冰点”,分析师早已没有了热情,有气无力地说着。大盘最低1004点,距离998咫尺之遥。“一天亏损了几个月的工资”,我开始体会到了那位银行同学的感叹了,真是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股海茫茫,回头无岸 - 4(基金挣钱了)

我开始看证券类报纸了,街头报摊上定期去买《大众证券》,《红周刊》。那个时候里面的文章都是在激烈地抨击股市政策,抨击上市公司的无耻圈钱,抨击各种内幕交易,说得中国股市一无是处,看得我是心惊肉跳。“真的会有行情吗?”其实市场的魅力在于一旦你进入了,经历了,享受过了,很难从心理上真正退出。加上我本身也比较乐观,1000点了还能跌到哪里去?对于风险和亏损,我多少也是有承受的心理准备的。再说也没有亏钱呀。我不相信会一出门就遇到下雨,会过去的,慢慢来吧。

时间慢慢到了2005年的12月,“现在到了砸锅卖铁买股票的时候了”。北京电视财经频道有个栏目,好像叫“证券无限”,还是“天天向上”,有点记不清楚了,当时有个分析师叫孙兴辉还是孙业辉,天天推荐宝钛股份(随后涨了12倍)。月中我第一次出差去了海南,白天游山玩水,晚上在酒店看电视里滚动的基金净值。大盘每天波澜不惊,感觉无人关注。2005年的最后一天,好像是收在了1100点左右,我计算了一下收益,总体上还是挣的,原来股市这么磨人。唉,半年了,一直在1000到1100之间晃悠,不知道2006年会怎么样?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76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