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这个神圣又神秘的地方,一向戒备森严,让人望而却步。
1960年的某天,中南海新华门前,有一个衣着朴素满脸沧桑的老汉在不停踱步,来回张望。
警卫员们觉得很奇怪,但是也不敢放他进去,尽管这个老汉看起来敦厚朴实,不像是特务。
可是这个地方有多重要不必多说,这里的安保工作绝不能松懈半分。
无奈只能他们跟老汉明说:“老人家,这里不让进,也不让参观。”
没想到老汉操着一口浓浓的方言说道:“我不是来参观的,我是湖北来的罗忠文,来找老朱的,他在吗?“
“老朱?哪个老朱啊?”
警卫员丈二摸不着头脑,并不知道他嘴里的老朱是谁,但还是耐着性子问老汉。
隐姓埋名的老英雄实在太多了,每一位来访人员都得谨慎对待,况且就算普通人民,也该给予他们最起码的尊重。
老汉瞥了一眼警卫员,略带慌乱地说 :“老朱啊,就是朱德总司令,麻烦你们帮我通报一声吧”。
这下可把警卫员吓了一跳,这么一个风尘仆仆又其貌不扬的老汉,怎么会认识朱德总司令呢?
在中南海工作那么久,警卫员当然知道,没有几个人能随口叫总司令老朱的,连毛主席和周总理见到总司令都要尊称一声朱老总。
于是心下了然,马上打电话进去通报,没想到非常不巧,朱老总有紧急公务外出了,不在中南海。
但是让警卫员更加惊讶的是,亲自出来接这位上了些年纪的老汉的人,竟然是中央军委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罗瑞卿。
那么,这位老汉究竟是什么来头呢?
不简单的湖北老汉
这位叫朱德总司令“老朱”的人,的的确确是一个踏实的庄稼汉,但是在他年轻的时候,却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和生活。
他叫罗忠文,出生于1897年,老家在湖北省咸宁县罗家嘴村。
那个地主当家作主的年代,日子都不好过,他家又是典型的贫农,作为家里的长子,只能常年在地主家当长工,补贴家用,养活底下的3个弟弟。
尽管父母都很勤劳肯干,可是在那样的年代,没有自己的土地,再怎么吃苦耐劳都只是给别人挣下了丰硕的收成,自己和父母只是出卖廉价劳动换取糊口之物。
生在如此压迫的时代,长在这样艰难的年代,罗忠文很小就开始考虑有没有机会改变这一切,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土地,到底什么时候才是翻身之日。
一直到1926年共产党来了,北伐战争吹响了号角,董必武指示手下到全国的去成立党组织,动员农民奋起反抗。
罗忠文看到这些,就像是看到了希望,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于是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当地的农民协会。
大家都是深受压迫的贫苦农民,深知团结才是力量,于是直接组建起了咸宁农民军,罗忠文也参与其中,之后又参加了鄂南秋收起义。
农民军在咸宁党组织的带领下,推翻地主声讨土豪,把田地都分给农民,罗忠文一看这不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景象吗?
农民自己当家作主,有了自己的土地,就不愁吃不饱饭了,这才是男子汉大丈夫该做的事啊。
他直接选择加入红军,并且开始在湖北一带打游击战。
因为在咸宁农民军干过几年,加入红军之后罗忠文上手非常快,做什么都有干劲,后来进入了中央苏区,被编入红三军团。
那是一个战乱的年代,红军虽然在湖北、江西一带逐步发展壮大,但是却引起了国民党的警惕之心。
国民党连续排出多支部队对红军进行“围剿”,尽管红军很擅长打游击战,可是在装备精良的国民党五次高强度“围剿”之下,红军逐渐不敌。
为了保存实力和战斗力,也为了更加宏达的目标,也为了更多贫苦的百姓,红军被迫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毛主席的诗句写得好,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可是我们都知道,长征的日子,是红军最险、最难、最苦、最累、最无力的时期。
天下有敌人的飞机循环察看,身后有敌人的长枪短炮追击,身前有数不清的天堑深渊……但是偏偏这样的时候,红军缺吃少穿,什么都没有。
同样,长征的艰苦,作为炊事员的罗忠文,也体会得淋漓尽致。
并且,罗忠文和朱老总的不解之缘,就是在长征时期结下的。
不一般的铁血红军
罗志文一米七几的大个子,在长征时期肩挑手拿,300来斤重的东西背起就走,不喊苦不喊累,大家都很喜欢他。
虽然他来自炊事班,但是那个时候的炊事班跟现在不一样,现在是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岗位就好。
那个时候的红军,需要做饭的时候,你就是炊事员;一旦枪炮声响起,拿起枪,拿起刀就得冲锋,那你就是一个兵,一个战士。
况且,作为高级干部和领导的炊事员,首先得有高度统一的思想,有极度信任的忠诚,不然一旦不小心被敌军策反,领导们的安危就没了保证。
因此罗忠文能在总司令部当炊事员,本身就说明了他的可靠性,必然通过了组织的层层考验和批准,值得信赖,而罗忠文也没有辜负组织的期待。
长征期间,有一次遇到敌军的突袭,罗忠文像往常一样,听从命令,拿起枪就开始了战斗。但是敌军装备过于精良,罗志文在游击战中逐渐被打散了,跟战友失去了联系。
起初,他有些慌乱和不安,因为自己也受了伤,身边的敌人远远多于战友,还好多年的战争经验让他迅速冷静下来。
他知道这个时候盲目寻找战友是不明智的,不仅有可能白送了性命,还有可能让战友分心,暴露位置,增加危险系数。
于是他决定:躺在尸体旁边,装死!
这么做确实逃过一劫,但是因为身心俱疲,外加失血过多,他直接昏死了过去。
等到部队发现作为炊事员的罗忠文不在,朱老总亲自带人过来打扫战场,才在尸体堆里发现了一息尚存的他,立刻把他救了回去。
等罗忠文醒过来,知道是朱老总亲自救了他的命,自此以后他就把朱老总当成了自己的恩人,发誓一定要报答朱老总。
上天好像在真的听到了罗忠文的心声,不久之后,罗忠文还真的就等到了报答朱老总的机会。
那是一次紧急情况,八路军的总司令部要马上转移,转移阵地不是一件小事,必须把领导和携带的物资文件带到安全的地方去。
可是在行进的路上,一条水流湍急的大河挡住了大家的去路,情况紧急,附近也没有桥。
对于会水的人来说,勉强还能在木棍的支撑和战友的搀扶下,慢慢淌过去。可是对于不会水的人来说,要想过去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朱老总刚好就不会水,加上朱老总年纪越来越大,在冲力如此巨大的河水里行走,十分危险。
这时候,罗忠文走到朱老总面前,跟他说:“老总,我会水,个子也高,我背您过去吧”。
朱老总知道自己的情况,也不扭捏,笑着说:“要得,谢谢喽,老罗”。
经此一事,朱老总跟罗忠文的关系亲近不少,两个人逐渐熟络起来,就跟好兄弟好朋友一样,平时有事没事就是老罗长老罗短,老朱长老朱短的。
除了跟朱老总有过命的交情,罗忠文和彭德怀老总也像朋友一样,彭老总也对罗忠文赞赏有加。
1938年,敌军大举山西地区,那时候正是彭老总坐镇指挥,但是敌军来势汹汹,眼看着我军处于劣势,彭老总当机立断选择转移撤离。
如此紧急的时刻,彭老总交给罗忠文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护送重要机密文件到安全的地方。
彭老总再三强调,这些文件关乎到我军的机密部署,以及更多战友的生死存亡,绝对不能被敌军拿到手的。
罗忠文听完重重地点了点头,扔掉自己身上的包袱和行李,背上这份重达30公斤的部队机密,走上了战场。
为了保护文件,他在战火里专心致志,拼命狂奔,等他反应过来时已经和大部队失去了联系。
因为不清楚周围的形势,他不敢轻举妄动,于是摸黑找了个隐蔽的山洞躲了进去,这一躲就是两天两夜。
身担重任的罗忠文,没喝一滴水,没吃一口粮,天当被子地当床,但是都不敢轻易睡着,实在困到不行才稍微眯一小会儿,时刻都在警备状态。
之后,他估摸着敌军应该走得差不多了,才小心翼翼地从山洞里摸出来,开始朝着部队行进的方向开始没日没夜地追赶。
6天!整整6天!他才追上大部队,才亲手把肩上的文件包交还给彭老总。
见到彭老总,他又累又饿,用无比虚弱的声音跟彭老总说:“老总,我光荣完成了任务,公文包完好无缺,一个角都没有缺“。
彭老总看到满身泥泞、疲惫不堪的罗忠文以及原封不动的公文包,心里说不出酸涩和安慰,只得拍拍他的手,告诉他:“好样的!老罗,赶快下去休息。”
等罗忠文吃饱饭休息好了,彭老总还亲自来看望他,并且奖励给他一面锦旗和30元边区币。
罗忠文看见所得的荣誉,开心得像是得了糖果的孩子,他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如果再来一次,他还会一如既往身先士卒,而且一定会做得更好。
不一样的中南海上访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考虑到罗忠文为革命受伤无数,操劳半生,再加上他已年过半百,于是让他留在北京修养。
但是他却做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决定:回家种地!
罗忠文说,新中国成立了,我们每个人都能当家作主了,自己也不用给领导们做饭了,不如回家种庄稼。
领导们看他申请再三,坚定不移,于是批准了他的复员申请。
回乡之后,当地政府让他当领导他拒绝,当乡长他不当,给他房子他不住。
他原则性很强,在自己还能自己动手发,丰衣足食的时候,绝不给国家增添任何负担,绝不向政府伸手要一点帮助。
于是他回到自己家的老房子,开荒种地,十年如一日地耕种,饲养家禽,日子在越过越好,国家也逐步建设。
直到遇到三年自然灾害,百姓们又过上了朝不保夕,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因为在三年自然灾害之前,我们国家先后举全国之力经历了抗美援朝、剿匪等,因此全国的粮食储备都不足以抵抗这次天灾。
湖北咸宁灾情严重,罗忠文于心不忍,于是他斟酌再三,不远千里来到北京,寻求帮助。
唯一一次的开口,也不是为了自己。
于是才有了他在中南海门口徘徊不定的事情,罗瑞卿接到罗忠文之后,他把湖北的情况都上报了。
罗瑞卿听完忧心忡忡,很是为难,罗忠文知道常年的战争导致国家国库空虚。
但是罗瑞卿还是给了罗忠文一个答复,让他多多宽慰乡亲们,坚持住,政府允许他们在田边地角种些粮食,大家一起渡过难关。
后来,中央更是给大家发放了救济粮,解决了当时的燃眉之急。
至此,罗忠文又一次成为了大家的英雄。
这位英雄,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为革命献出了青春,为祖国建设尽职职责,为广大同胞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他去世之后,晚辈子孙特意在他墓碑上提了一副对联。
上面写着“革命千秋古,传统万代兴”,横额则是“老红军”!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