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要点
高善文(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2022年市场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2022年中国的住户部门出现了广泛的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其变化为多年所未见。具体来看,一方面是住户的储蓄率在2022年上升了超过3个百分点,这伴随着消费的减速和可选消费的明显下降;另外一方面,住户显著地降低了资产负债表的风险暴露,在降低负债的同时,大幅度减少了股票和房地产等风险资产的持有,并系统性地增加了存款、货币基金等低风险资产的配置。从宏观上看,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市场的反常表现,即在没有明显流动性紧缩的背景下,市场出现了持续大幅度的下跌,这在历史上十分罕见。为什么住户部门在2022年出现了全面的、前所未见的资产负债表收缩呢?真实的原因仍然很不清楚,但我们至少可以提出三个方面的假说,实际的情况很可能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一是持续几年的疫情损害了住户的资产负债表,以及其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二是房地产调控的强化和普遍的收缩压力促成了房地产市场趋势正在逆转的预期。三是教育双减和互联网整顿等行业监管政策影响了对广泛经济环境和长期增长的预期。那么,当下我们应该如何评估住户资产负债表调整的趋势,以及其市场影响呢?从交易的情况来观察,一个比较大的可能性似乎是:市场已经较为充分地吸收了疫情的冲击,以及行业监管政策的影响。这些情况也再次一般地表明,维持住户、企业和金融机构具有强健的资产负债表,加强宏观政策框架和经济制度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预见性,灵活务实地调整短期政策以应对各种内外冲击,这构成了经济和资本市场具有强大韧性的坚实基础,值得市场参与者认真思考。
徐高(中银国际证券总裁助理):更需关注经济中的反常之处
2022年8月,我国经济增长数据虽然相比上月有微弱改善,整体仍然低迷。但相比低迷的经济增速,真正让人警惕的是目前国内经济数据中的诸多反常之处。我国明显偏低的进口增速、下游终端市场明显的通缩压力、国内生产行业少见的主动降库存、地产行业明显收紧的融资瓶颈、地产调控政策在供给方发力的不足、“流动性堰塞湖”的重现,都是当前经济运行偏离过去经验的反常之处。如果过去的经验不再成立,经济前景就难以预料,经济向好的预期就很难形成——这是当前各经济主体“预期偏弱”的核心原因。目前仍然可以期待,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反常之处只是疫情和其他一些特殊情况所造成的短期现象。但要把这种信心变成现实,还有待宏观政策的恰当施行。在那之前,市场将继续处在观望之中。
二、经济前瞻
高善文(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2022年市场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2022年中国的住户部门出现了广泛的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其变化为多年所未见。具体来看,一方面是住户的储蓄率在2022年上升了超过3个百分点,这伴随着消费的减速和可选消费的明显下降;另外一方面,住户显著地降低了资产负债表的风险暴露,在降低负债的同时,大幅度减少了股票和房地产等风险资产的持有,并系统性地增加了存款、货币基金等低风险资产的配置。从宏观上看,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市场的反常表现,即在没有明显流动性紧缩的背景下,市场出现了持续大幅度的下跌,这在历史上十分罕见。为什么住户部门在2022年出现了全面的、前所未见的资产负债表收缩呢?真实的原因仍然很不清楚,但我们至少可以提出三个方面的假说,实际的情况很可能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一是持续几年的疫情损害了住户的资产负债表,以及其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二是房地产调控的强化和普遍的收缩压力促成了房地产市场趋势正在逆转的预期。三是教育双减和互联网整顿等行业监管政策影响了对广泛经济环境和长期增长的预期。那么,当下我们应该如何评估住户资产负债表调整的趋势,以及其市场影响呢?从交易的情况来观察,一个比较大的可能性似乎是:市场已经较为充分地吸收了疫情的冲击,以及行业监管政策的影响。这些情况也再次一般地表明,维持住户、企业和金融机构具有强健的资产负债表,加强宏观政策框架和经济制度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可预见性,灵活务实地调整短期政策以应对各种内外冲击,这构成了经济和资本市场具有强大韧性的坚实基础,值得市场参与者认真思考。
徐高(中银国际证券总裁助理):更需关注经济中的反常之处
2022年8月,我国经济增长数据虽然相比上月有微弱改善,整体仍然低迷。但相比低迷的经济增速,真正让人警惕的是目前国内经济数据中的诸多反常之处。我国明显偏低的进口增速、下游终端市场明显的通缩压力、国内生产行业少见的主动降库存、地产行业明显收紧的融资瓶颈、地产调控政策在供给方发力的不足、“流动性堰塞湖”的重现,都是当前经济运行偏离过去经验的反常之处。如果过去的经验不再成立,经济前景就难以预料,经济向好的预期就很难形成——这是当前各经济主体“预期偏弱”的核心原因。目前仍然可以期待,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反常之处只是疫情和其他一些特殊情况所造成的短期现象。但要把这种信心变成现实,还有待宏观政策的恰当施行。在那之前,市场将继续处在观望之中。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日本房地产泡沫如何走向破裂——政策篇
我们对日本房地产泡沫形成与破裂过程的研究,有以下几个重要发现:1、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初期,房地产投资、销售短暂下跌后出现回暖,实际上并未对当时的房地产业本身造成太大冲击。但土地价格下跌导致居民与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受损,私人部门消费和企业设备投资明显减少,才是当时日本经济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2、日本土地稀缺、人口密度大,房地产市场更易产生泡沫。不过,土地、人口等长期因素并非触发房地产泡沫破裂的直接因素。3、政策的接连失误,才是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的主要触发因素。货币政策方面,“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货币政策承担了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阻止日元升值、扩大内需来压缩经常项目盈余三大相互关联的目标,因而实施了长时间的宽松操作。在后续紧缩时过于迅速,且同步实行了对房地产融资的总量控制政策。在资产泡沫破裂后又犹豫不决,补救不及时。财政政策方面,1980年代日本政府推行“财政重建”,将财政收支从赤字转为盈余,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间疏于配和,使货币政策承担了过多的宽松职能。税收政策方面,1980年代初日本政府放松房地产税政策,而在1990年代房地产开始下跌时却继续收紧房地产税收政策,房地产税“顺周期”调整,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下跌势能。日本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与破裂,对中国当前房地产市场带来以下启示:1、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脆弱性已有所提升,需要重视防范相关风险。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提升阶段;近年来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快速攀升,已达到较高水平;我国大城市房价收入比过高。2、与1990年代的日本相比,我国房地产市场仍有支撑因素。我国农村人口城镇化、特别是市民化仍有较大空间;我国人口还将进一步向城市群聚集;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亦在探索构建之中。3、以上因素决定了,我国房地产政策调控需要松紧有度、与其它宏观政策协调配合。一是,货币政策需松紧有度,保持“以我为主”的政策定力,要避免总量、结构“双紧”对房地产市场造成过度冲击。二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形成合力愈发关键。中国财政与货币两条腿走路、并开辟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探索财政与货币相结合的政策路径,有益于避免货币大水漫灌的后遗症,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三是,审慎推行房地产税等税收调控政策。
李湛(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内部经济弱复苏巩固市场稳定
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的经济主基调还是复苏和分化。复苏和分化如何演进,首先看国内外经济形势。美国的通胀目前依然处于高位,大概率美联储在9月会加息75个基点;剔除能源与食品等季节性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后,美国核心CPI高企是本轮美国通胀面临的突出问题。总体看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明显是从滞胀走向衰退。而中国8-9月份的经济数据显示逐渐企稳,这是一个弱复苏的态势,其中基建表现亮眼。从市场角度看,现在市场分歧较大,目前整个市场的预期或信心不足。8月份我国出口增速同比较7月份大幅下降,说明前期因出口受阻带来的脉冲式修复已经结束,以及外需的走弱已经逐步反映至我国的出口。中低端这类产业的中长期替代几乎很难避免,另一方面,我们对于中高端产业,尤其是大家一直非常关注的半导体芯片产业,由于美国亚太经济框架实施的围堵,中长期确实承压。现在宏观流动性基本的判断是,低利率是常态,内稳外险,外部风险相对比较大,欧洲央行和美联储加息预期最近带来市场一周的大幅调整,外溢到国际市场有目共睹,但中国内部市场的复苏巩固稳定是一个锚,如果内部经济做好了,会在资本市场体现出来。当前结构性通胀对货币政策制约小,通胀掣肘货币需发生长时间、幅度较大的猪油共振。
汪涛(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经济学家):把脉9月中国经济
我们认为本轮疫情可能已在8月中旬见顶,中高风险地区数量可能于9月初见顶。基于高频数据,我们认为本轮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较4-5月更为温和。防疫政策收紧,9月人员流动和货运物流再次走弱,但9月份整车货运流量指数的绝对水平仍远高于4月份。房地产活动继续下探,9月前18天30城房地产销售同比跌幅扩大至42%。9月上旬瑞银中国经济活动指数同比跌幅从8月的3%扩大至17%,其中除了粗钢生产之外,指标中大部分的实体经济活动同比增速都有所走弱。整体而言,工业及投资活动指数似乎较消费及服务活动指数更为稳健。8月经济活动超预期反弹,但经济情况仍面临严峻挑战。我们预计在明年二季度前现行动态清零防疫政策或不会明显调整,不过地方执行层面可能会持续调整和优化。未来政策支持应会持续加码,但政府不会“不惜一切代价“来刺激经济增长。基于此,我们下调2022年和2023年全年GDP增长的预测至2.7%和4.6%。
三、投资策略
杨德龙(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下半年市场调整接近尾声,积极布局优质龙头股
9月19日,沪深两市维持震荡走势,结束了上周单边调整的走势,这也标志着本轮调整可能已经步入尾声,市场的信心正逐步修复。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近期A股市场出现了持续调整。9月份有可能是下半年市场的一个底部,也有可能成为下半年市场的一个拐点,就像4月底是上半年市场的拐点一样。随着经济的复苏,A股整体上市公司的盈利在下半年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回升。国内目前处于宽货币加上优质资产短缺的局面,A股市场持续下跌的风险并不大,市场的调整实际上是集中释放一些利空因素,现在也是布局四季度行情的一个比较好的时间窗口。在市场信心不足的时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够逐步的恢复信心,所以这一次市场调整之后可能会出现持续震荡、逐步回升的态势。今天在政策面上还有一个以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个事件,上交所于今天上市交易中证500 ETF期权合约,深交所的创业板ETF期权合约也正式上市。这一方面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风险对冲的工具,吸引了资金入场。另一方面衍生品投资风险高于股票和债券,所以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还是要谨慎。这次两只ETF期权上市,也是我国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迅雷(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通胀周期下,全球金融将如何抉择?
从资本市场价格表现看,大宗商品价格既是驱动通胀周期的原动力,又是全球资本对未来通胀预期的最直接反映。就年内而言,天然气或是唯一短缺较难解决的大宗商品。长期而言,市场担忧的类似70年代全球长期“滞胀”危机出现的概率并不大,预计明年春季后,伴随能源类商品供求的改善以及欧美经济的衰退,本轮全球高通胀的“紧张局势”或逐步改善。中长期我们依然看好流动性宽松推动的A股结构性行情。对于债市而言,伴随欧美本轮经济周期走弱,油价等多数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美国通胀环比高点出现,国内疫情反复及地产周期下行对于经济的拖累,中、美的国债收益率可能整体都将呈现趋势下行的态势,将更多地凸显中、美利率债的配置价值。但市场需要注意四季度的中前期时间窗口下利率债的阶段性调整。对于大宗商品而言,伴随全球需求走弱,黑色系、有色系等大宗商品整体将进入下行通道,需要注意的是,能源类商品以及有色类中部分欧洲供给占比较高的高能耗商品(如锌等)或在四季度欧洲天然气危机发酵时出现阶段性的反弹,并带来A股天然气、油运、锌等细分品种在四季度的主题性投资机会。对于黄金而言,历史上看,全球经济衰退过程中利好黄金。但相对美国而言,欧洲或是本轮衰退中受冲击最大和最易发生“黑天鹅”的地区,这使美元将在本轮衰退周期中处于相对强势状态,故未来不排除出现阶段性美元与黄金同涨的罕见情形。而美元的相对强势又将对同属一般等价物的黄金上涨构成一定的制约,使本轮黄金上涨斜率或慢于历史上的衰退周期。
李奇霖(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传统能源目前还存在机会
今年最确定的两个机会,一个是新能源的储能,因为要进行新能源转型,储能一定要有所突破;另一个就是传统能源的稳定性,这两点都是市场比较看重的。对投资者来讲,最好的投资方式应该是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并举,传统能源投龙头,新能源投储能,这些都符合长期的发展趋势。一旦把公摊面积取消,那相应实际购房的单价就会变高。后续应该考虑实行两种方式计价,一种包含公摊面积,另一种不包含公摊面积,两种计价模式的推行对市场的影响可能会小一些。
四、货币和经济政策
洪灏(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佛系“破7”
人民币汇率“破7”终于尘埃落定。除却全球央行政策意见分歧,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变化也反应在人民币的弱势。随着中国央行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取向渐行渐远,美元强势很可能会继续高歌猛进。由于汇率的变动往往旷日持久且自我关联,人民币“破7”很可能不会是这一轮汇率趋势的终点——这与上文讨论过的、美元的历史性强势交相呼应。一般而言,人民币越疲软,金铜比越高,系统性风险水涨船高,风险偏好愈发走低。如前所述,人民币弱势趋势很可能将持续一段时间,而全球经济周期将继续放缓。八月社零增长实乃意外之喜。但我们认为这得益于汽车购置税退税。居民购买房产的意愿依然极度低迷,而储蓄的意愿却在上升。人民币弱势其实一叶知秋,反映了中美央行之间的货币政策分歧,以及中国出口强势背景下外汇积累的下降。人民币的周期性弱势的趋势体现在其盘桓于3.5年周期线之上。人民币“破7”不必过虑,周期之力量使然。人民币弱势还预示着全球市场风险若隐若现。蛰伏的存款处于休眠状态,而我们专有的市场风险指标尚未否极泰来,不足以充分反映未来的风险。
赵伟(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消失”的外储VS破“7”的汇率?
年初以来,两组与进出口贸易相关数据的分化引起了市场的关注。1)年初以来,贸易顺差快速走阔的同时,我国外汇储备却出现了大幅的减少。今年前8月,我国贸易顺差累计达5617亿美元,而外汇储备则大幅减少1953亿美元;2)2020年9月以来,中国对美出口规模,持续超过相应时段美国对华进口规模,而历史规律与之相反;当下两者差异已走阔至672亿美元。部分观点认为,这说明我国进出口贸易数据有“水分”;也有部分观点认为,中美利差持续倒挂下,可能出现了大规模的资本外流。从代表性经济体进口与我国出口的交叉验证来看,我国出口并未“虚高”;能源价差的拉大使得中国出口商品保持高竞争优势,是出口高增的主因。估值变动、贸易商资产结构调整是我国外汇储备减少的主因,金融项下资金外流规模相对有限。短期来看,强美元压制下,人民币或仍有一定贬值压力;但外汇市场上企业结售汇、银行结汇意愿等变化,或将缓和人民币贬值速度。资金外流压力已经减弱,造成的市场冲击或相对有限。
张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美元指数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未来何去何从?
本轮人民币贬值更多是外因作用,主要受美元指数走强影响。我将从两个角度出发来分析当前的美元指数走势,并对未来的走势进行预测。视角之一是美元指数周期的三个特征事实与美元的两大独特属性。从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后开始发布的美元指数来看,迄今为止美元指数每个周期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这三个周期中,我们可以发现三个有趣的特征事实。第一个特征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演进,无论是美元指数周期的波峰、波谷还是平均水平都在逐渐走低。从波谷来看,美元指数也在不断走低。美元指数水平的下降,可以理解为美国经济相对于其他发达经济体的绝对领先优势在下滑。第二个特征事实是,三次美元周期的下行期基本都为7-8年,但上行期持续时间却不断延长。第三个特征事实是,美国国内长期利率的周期性上升是美元指数周期性上升的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另一个重要的发现是,美国长期利率周期触顶通常领先于美元指数触顶。除上述三个特征事实外,美元的两个独特属性对判断未来美元走向也非常重要。第一个独特属性是,美元是真正的避险货币。第二个独特属性是,美元是一种反周期货币。视角之二是欧元兑美元汇率以及日元兑美元汇率。欧洲基本上跟随美国进行了货币政策调整,因此尽管短期息差一度拉大,但两者的长期利率走势非常相似,长期利差并未显著拉大。相比之下,美日长期利差则明显加大。综上所述,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元指数攀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美国经济快速复苏、劳动力市场趋于紧张、需求复苏快于供给。二是俄乌冲突爆发显著推高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抬高了欧元区和日本的进口成本,从经常账户角度导致后者面临贬值压力。三是全球范围内的疫情和地缘冲突导致不确定性上升,提高了投资者对避险货币的需求。因此,我们对美元指数的基本判断是:未来一段时间美元指数将在100以上盘整,不排除突破110的可能性。但突破110之后的上行空间仍然比较有限。100-105是一个较为恰当的预测区间。今年人民币汇率调整,与去年人民币有效汇率的过于强劲的升值有很大关系。总结本轮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首先,中美经济周期处于不同位置,美国在扩张期,而中国在收缩期。。货币政策的差异性导致中美长期利差从缩小到倒挂,并且倒挂幅度不断拉大,这是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的直接原因。其次,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与美元指数变动的相关性逐渐增强,这说明央行越来越关注人民币兑CFETS货币篮的汇率指数的稳定。一旦美元指数走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就会相应贬值,目的是为了维持人民币兑CFETS货币篮的汇率稳定。我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在6.7-7.2的区间波动,破7的概率依然较大,但对此我们无需惊慌。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美联储信誉保卫战
美国时间2022年9月21日,美联储公布9月FOMC会议声明与经济预测。货币政策与声明:加息方面,会议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75bp,至3.00-3.25%目标区间。这一节奏符合8月下旬杰克逊霍尔会议以来CME利率期货市场预期。缩表方面,美联储将按照原有计划,从9月开始加速缩表。美联储在9月的声明与7月相比几乎没有变化。经济预测:1)经济增长方面,美联储预计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速可能会显著低于长期增长水平,但仍可以实现正增长;2)就业方面,美联储认为加息对就业市场的冲击会更明显,且可能持续更久;3)通胀方面,虽然美联储并未大幅上调今明两年的通胀预测,但考虑到其显著上调了政策利率预测,实质上美联储对通胀的看法较6月明显更加悲观;4)利率与点阵图方面,超过半数委员认为2022年政策利率应至少达到4.25-4.50%,意味着年内的另外两次会议或分别加息75BP和50BP;2023年政策利率预测中值为4.6%,高于会议前CME市场预期50BP左右。鲍威尔讲话:总的来说,鲍威尔试图延续杰克逊霍尔会议后的政策立场,即美联储不会过早放松政策。其对加息终点的描述,首次使用了“足够限制性水平”(sufficiently restrictive level),而不仅仅是原来的“限制性水平”。美联储信誉保卫战:在通胀形势“喜忧参半”、通胀演绎不确定的背景下,美联储坚定选择保卫信誉,势必确保通胀回落,哪怕牺牲“软着陆”的可能性。对市场而言,短期市场风险较大,因市场仍处于消化美联储新的政策思路的阶段,且美国经济衰退尚未兑现,美债和美股定价仍有调整空间。具体来看:1)本轮10年美债实际利率高点或达到1.2-1.5%,名义利率高点或达到3.7-4.0%。2)美股短期仍有调整压力。一是,美债利率的攀升进一步削弱风险溢价;二是,估值和盈利预期仍有下调空间,明年美国经济衰退对美股盈利的杀伤依然没有足够计入。3)无论是从美联储紧缩节奏看,还是从非美经济压力看,美元汇率目前仍将维持强势。
程实(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加息“终点”恐超预期
美联储在 9 月的FOMC会议上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 75 个基点至3%-3.25% 区间,实现连续第三个季度上调利率,并将借贷成本推至 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长期来看,美国内外经济供需失衡导致美国 “工资-价格螺旋” 以及价值链上的企业相对交易成本优势将继续支持美国通胀保持在一定高位。从鲍威尔的讲话和联储最新的加息预期来看,我们预计联储长期终端利率将超过4.5%。4季度美国核心通胀同比难下5.5%,年内强势加息将进行到底。当前美国市场租金指数存在回落趋势。美国二手汽车和卡车价格也出现见顶迹象(预计未来6个月存在30%以上的下行空间)。同时,1年期和3年期通胀预期中值近期回落支持美联储避免激进式加息100个基点。但是考虑到美国的通胀粘性仍然较高。加上进入冬季欧元区面临能源短缺威胁可能对美国带来新一轮价格外溢影响,我们认为今年美国继续保持强势加息将毫无悬念。较低的失业率和较高的核心通胀条件下,即便11-12月两次FOMC会议联储继续升息75/75或75/50基点也将被市场视为情理之中。长期核心通胀仍难回落,明年美联储加息幅度或超市场预期。核心通胀所以顽固,核心原因一方面源于美国劳动力市场失衡导致的“工资价格螺旋”效应。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全球地缘危机抬升了美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定价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的出口贸易正效应有所强化。此外,欧洲以及部分新兴市场对美国大宗商品出口依赖度显著增加,这导致出口企业拥有了更多的定价权优势。另外,当前美国部分经济学家和一些联储官员开始呼吁上调美国名义中性利率至3%。。我们认为,一旦名义中性利率上调至3%,未来美联储的加息幅度可能会超过市场预期。前瞻指引“失灵”,需警惕1980年沃尔克政策急转后的教训。通胀的顽固以及低失业率导致斜率政策工具尤其是前瞻指引的作用显著下降。
李超(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加息终点上修或驱动美债利率再走高
9月美联储加息75BP,鲍威尔态度中性表明将继续推进加息但节奏可能在未来放缓。9月点阵图事关本次加息周期终点利率,是市场关切核心。点阵图显示2022年末利率水平为4.25%-4.5%区间符合预期,年内尚有125BP加息空间;2023年仍有25BP加息预期,小幅高于此前CME期货定价。从2年期美债利率看,当前美债对本轮加息终点尚未进行充分定价。伴随美债进一步计价紧缩预期,可能带动2年、10年期美债利率共同上行,2年期美债利率可能触及4.5%一线,10年美债利率可能突破4%。在美联储紧缩预期和欧债压力的双重推动下,美元可能进一步冲高至115附近。
一周新闻热点20220919-0925
最新疫情追踪
全球方面,美国约翰斯 · 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 9 月 23 日 23 时 20 分,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上升至 614,215,882 例,其中死亡病例达到 6,534,398 例。
国内方面,9月24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1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8例,含9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本土病例159例(贵州86例,四川40例,黑龙江11例,西藏8例,广东6例,天津3例,浙江2例,广西1例,重庆1例,宁夏1例),含19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四川11例,贵州4例,广东2例,黑龙江1例,广西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房地产新闻一览
住建部:前8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83万个据住建部消息,1-8月份,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83万个、799万户,按小区数计占年度目标任务的94.4%。经汇总各地统计上报数据,2022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1万个、840万户。目前,湖北、广东、内蒙古、贵州等10个省份已完成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年度计划任务。(人民网)
银保监会: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实质性扭转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23日表示,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实质性扭转。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持续完善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合理满足房地产市场融资需求,稳妥处置恒大等部分头部房企风险。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得到稳妥处置。增量风险已基本控制,存量风险化解正有序推进。部分大中型企业债务风险平稳化解。截至今年8月末,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落地金额约2万亿元。(上证报)
银保监会:国开行已向沈阳市支付全国首笔“保交楼”专项借款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银保监会积极推动支持“保交楼、稳民生”,指导银行在配合地方政府压实各方责任的有序安排下,积极主动参与合理解决资金硬缺口的方案研究,做好具备条件的信贷投放,千方百计推动“保交楼、稳民生”。配合住建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门及时出台措施,完善政策工具箱,通过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建设交付,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大局。9月22日,国家开发银行已向辽宁省沈阳市支付全国首笔“保交楼”专项借款,支持辽宁“保交楼”项目。(21世纪经济报道)
银川支持一人购房全家帮 据银川发布,宁夏银川住房公积金政策迎来新的调整,在提高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的同时,明确提出“一人购房全家帮”政策。按照新政,缴存职工个人购买自住住房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最高贷款额度为60万元;夫妻均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缴存职工家庭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从70万元提高到80万元。新政指出,缴存职工购买自住住房可提取直系亲属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购房款,偿还自住住房贷款可提取直系亲属住房公积金用于偿还贷款本息,缴存职工可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其直系亲属在区外(含区内各市县区)购买的自住住房购房款。(每日经济新闻)
郑州保交楼出台新举措:交房即发证 为进一步攻坚化解问题楼盘,近日,郑州市将全面实施保交楼项目“交房即发证”工作,对全市范围内经确认的停工项目自重新启动后,确保在交房时,资料齐全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的购房人能当天拿到不动产权证。根据要求,地方政府要落实属地职责,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对全市范围内经确认的停工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全部重新开工建设并纳入“交房即发证”范围。同时,在市问题楼盘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资源规划局、房管局、城建局、公安局、税务局等职能部门依照各自职能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容缺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确保在交房时,对于资料齐全的购房人能当天拿到不动产权证。(正观新闻)
山东莒南县:延长契税补贴政策 执行实行二手房“带押过户”登记模式9月20日,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发布《莒南县2022年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政策(第二批)》。文件提出,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在县城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房,网签并在正式交房后1个月内缴清契税的,继续执行契税补贴30%政策。莒南县将执行实行二手房“带押过户”登记模式,存在抵押的房产上市交易,不用先归还原来的房贷就完成过户、抵押、发放新的贷款。文件同时提出,首套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最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澎湃新闻)
9月86城房贷主流利率降至下限 受上月5年期以上LPR下调的影响,9月住房信贷环境进一步宽松,整体房贷利率再创新低。据贝壳研究院当日发布的数据,截至9月19日,中国103个重点城市中,已有86个城市主流房贷利率低至首套4.1%、二套4.9%的下限水平。当月,厦门首套房贷利率下调幅度最大,达到45个基点,东莞和长沙首套房贷利率均下调35个基点。(中新网)
浙江临海:购房最高补贴房价的1%,公积金贷款额度提至最高100万元浙江省临海市发布《临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涉及购房补贴、估计贷款额度等12条措施。《意见》显示,临海市将发放购房补贴。个人购买144平方米以下(含144平方米)的新建商品住房和存量住房的,分别按房屋成交计税价格的1%和0.5%给予购房补贴。购买144平方米以上新建商品住房和存量住房的,分别按房屋成交计税价格的0.5%和0.3%给予购房补贴。夫妻双方均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额度调整到100万元,单方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额度调整到50万元。(中华网财经)
湖南衡东县:严禁哄抬房价,严禁恶意跌价 9月21日,湖南省衡东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其中要求,加强商品房销售价格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根据商品房开发建设成本、合理利润等因素申报商品住宅销售最高价格、平均价格、最低价格。发改部门会同住建部门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申报的价格进行明码标价监制。监制后需要调整的,应先备案,再予调整。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商品房销售价格调控政策,严禁哄抬房价,严禁恶意跌价,防止商品房销售价格大幅波动。(观察者网)
南宁公积金新政征求意见:三孩家庭最高可贷100万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征求《南宁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关于实施多子女家庭使用住房公积金支持政策的通知(代拟稿)》意见的通知,按照《代拟稿》,生育二孩的家庭购买自住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在现行南宁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规定的基础上提高10万元;生育三孩的家庭购买自住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在现行南宁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规定的基础上提高20万元。这也意味着,生育二孩的家庭购买自住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可提升为90万元;生育三孩的家庭购买自住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可提升为100万元。(澎湃新闻)
河南洛阳:拟推出个人房贷商转公政策,采取先还后贷的方式9月21日,河南省洛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洛阳市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转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办法明确,商贷转公积金贷款采取先还后贷的方式予以办理。即已办理商贷的职工向中心申请商贷转公贷款,经中心同意后,职工以自筹资金还清商贷并办理相关手续后,中心再发放商贷转公积金贷款。商贷转公积金贷款额度按洛阳市现行公积金贷款额度计算方式计算且申请额度不得超出商贷剩余本金(取千元以上整数)。商贷转公积金贷款期限按洛阳市现行公积金贷款政策执行,且商贷已还款期限与商贷转公积金贷款期限之和,商品房不得超过30年,二手房不得超过20年。(澎湃新闻)
云南普洱:拟推个人房贷商转公业务 抵押物需落实且产权清晰近期,普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官网发布了《关于开办商业银行住房贷款转公积金贷款业务的通知》,将实行个人商业性住房贷款转住房公积金的业务。根据《通知》,商业银行住房贷款转公积金住房贷款业务是指在普洱市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在普洱市行政区域内购、建自住房时申请了个人商业住房贷款,在正常还款期间,向公积金中心申请将商业住房贷款全部余额或部分余额转为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的业务。商业住房贷款全部余额转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业务称为商转公积金贷款业务。商业住房贷款部分余额转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业务称为商转组合贷款业务。(每日经济新闻)
甘肃甘南州将推行个人房贷商转公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近期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推行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转住房公积金贷款。优化全州缴存职工购房的还款压力政策,推行缴存职工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按月冲还贷。(澎湃新闻)
基金新闻一览
中短债基金规模增长 多只产品整装待发 今年以来,投资者对稳健型理财产品的配置需求升温,追求稳健收益并具有高流动性的短债基金迅速走红。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中短债基金市场规模已超过7800亿元,比去年末增长3800亿元。基金公司布局持有期中短债基金的步伐在提速。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中短债基金不仅整体规模激增,且年内收益率持续向好。在多家基金管理人的积极申报下,目前该类基金还有多只产品整装待发。(中证网)
中信证券:二季度海外主要基金对中国股票重仓持股环比提升6.5% 中信证券9月20日发布观点称,据对持有中国股票规模前20名基金公司的前20大重仓股的统计分析,2022年第二季度,海外主要基金对中国股票重仓持股环比提升6.5%至3715亿美元。分行业看,二季度新增资金的主要配置方向为受益疫后复苏的大消费板块、受益风险偏好持续回升的互联网龙头,以及赛道高景气的新能源车板块;而能源、银行板块普遍遭减持。(中证报)
超700亿巨资出手 公募REITs发行规模将突破600亿 9月21日晚间,上交所官网发布公告,国泰君安临港创新产业园REIT的认购申请确认比例结果出炉。数据显示,临港REIT战略投资者、网下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比例配售前认购总金额达到727亿元。数据显示,截至9月21日,目前已成功发行和成立的公募REITs产品达到19只,发行总规模达到602.97亿元。(中国基金报)
超850亿元资金出手抢购东久REIT 公募REITs产品有望扩容至24只 9月22日晚间,国泰君安东久新经济产业园REIT发布认购申请确认比例结果公告显示,该产品最终认购总金额达到855.71亿元。截至9月22日,共有17只产品成功上市,若算上待审核和即将上市的产品,全市场公募REITs产品有望扩容至24只。(证券日报)
年内逾1500只基金参与定增 金额合计达395亿元 12只高价股获青睐 今年以来,公募参与定增热情与去年同期相比差距不大。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年内有52家公募参与定增,这与去年同期的60家相比差距并不明显;而从产品数量来看,今年有逾1500只基金参与定增,总资金为395亿元;从定增标的来看,有12只高价股获青睐(以100元/股界定)。(证券日报)
资金大量涌入 9月已有近40只短期纯债型基金发布限购公告 短债基金高频发布限购公告。据不完全统计,进入9月以来,不到20个交易日时间内已有近40只短期纯债型基金发布暂停申购或者暂停大额申购的公告。受访业内人士表示,扎堆限购的主要原因系当前短债收益率水平和利差已处于低位,资金大量涌入的短债产品面临一定的配置压力。(中国基金报)
经济新闻一览
央行:人民币资产对全球投资者保持较高吸引力 中国央行23日发布的《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称,人民币国际化各项指标总体向好,人民币支付货币功能稳步提升,投融资货币功能进一步深化,储备货币功能不断上升,计价货币功能逐步增强。报告提到,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持续推进,人民币资产对全球投资者保持较高吸引力,证券投资项下人民币跨境收付总体呈净流入态势。截至2021年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债券、贷款及存款等金融资产金额合计为10.83万亿元,同比增长20.5%。离岸人民币市场逐步回暖、交易更加活跃。截至2021年末,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接近1.50万亿元。(中国新闻网)
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创历史新高 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以来,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延续增长态势。2021年,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36.6万亿元,同比增长29.0%,收付金额创历史新高。人民币跨境收支总体平衡,全年累计净流入4044.7亿元。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于2021年12月提高至2.7%,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2022年1月进一步提升至3.2%,创历史新高。(央视财经)
央行:将以市场驱动、企业自主选择为基础,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央行发布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指出,下一阶段,将以市场驱动、企业自主选择为基础,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夯实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基础制度安排,满足好实体部门的人民币使用需求,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促进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良性循环。同时,持续完善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中国新闻网)
银保监会:今年以来已为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办理延期还本付息金额超4万亿元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称,引导银行机构进一步落实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主动跟进了解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货车司机等的融资需求,对于符合条件的,及时提供延期还本付息、续贷等服务,努力做到“应延尽延”,切实缓解企业流动性困难。今年以来,已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办理延期还本付息金额超过4万亿元。(21世纪经济报道)
发改委:加快推动第一批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有效投资方面,我们将充分发挥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作用,按照“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提高要素保障力度和效率,加快推动第一批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同时,着力用好新增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做好项目筛选和推荐,加快资金投放,督促地方抓住施工窗口期,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中国网)
央行:创新和完善货币政策调控 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央行货币政策司发文称,当前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需稳固。从国际看,全球经济放缓、通胀高位运行、地缘政治风险持续,主要发达经济体加快收紧货币政策,给全球带来的溢出影响明显加大。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但仍有小幅波动,正处于经济回稳最吃劲的节点。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保持较强韧性,我国货币政策政策空间充足,政策工具丰富,促进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以我为主、稳中求进,兼顾稳就业和稳物价、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来,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证券时报)
央行:我国当前利率水平总体上处于合理区间 9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发文指出,目前我国定期存款利率约为1%至2%,贷款利率约为4%至5%,真实利率略低于潜在实际经济增速,处于较为合理水平,是留有空间的最优策略。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就业状况、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均运行在合理区间,从实际效果上也充分验证了我国当前的利率水平总体上处于合理区间。(新浪财经)
央行:完善中国特色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筑牢系统性金融风险防线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发文表示,下一阶段,央行将认真履行宏观审慎管理牵头职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是持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开展宏观审慎压力测试,进一步丰富和优化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逐步扩大宏观审慎管理覆盖领域,防范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波动和风险的跨市场、跨部门传染。二是严格落实附加监管规定,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测分析和风险评估,推动其持续满足附加资本和杠杆率要求,通过恢复处置计划提高风险管理和内控水平。继续研究推动建立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系统重要性证券业机构评估与监管规则,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框架。三是把好市场准入关,建立风险预警和监管评级体系,加强监管协作,推动金控公司稳健经营。(证券时报·e公司)
商务部:将进一步提高货物贸易零关税比例 放宽服务贸易和投资市场准入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从“扩围、提质、增效”三方面发力,推进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有效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机制性保障,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是进一步扩大范围。积极推进加入CPTPP进程,与协定成员国开展磋商,保持密切沟通;全面推进加入DEPA谈判,力争尽早正式加入;继续推进与海合会、厄瓜多尔、尼加拉瓜、以色列、挪威及中日韩等自贸协定谈判和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等升级进程,与更多有意愿的贸易伙伴商签自贸协定,共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二是进一步提升水平。进一步提高货物贸易零关税比例,放宽服务贸易和投资市场准入,积极参与数字经济、环境保护等新规则议题谈判,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三是进一步增强实效。以RCEP生效实施为契机,加大对自贸协定的宣介、推广、培训,提升自贸协定综合利用率,让协定更好更快惠及企业和人民。(央视新闻客户端)
9月LPR报价出炉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2年9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中国人民银行)
近十年我国GDP年均增长6.6%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2013年至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6.6%,高于同期世界2.6%和发展中经济体3.7%的平均增长水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按年平均汇率折算,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比2012年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新华网)
1-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0.2% 19日,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1-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27.4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6.4%(下同),折合1384.1亿美元,增长20.2%。从行业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621.3亿元人民币,增长8.7%。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3.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43.1%,高技术服务业增长31%。从来源地看,韩国、德国、日本、英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58.9%、30.3%、26.8%和17.2%(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中国经济网)
21家主要银行上半年减免服务费用1375亿元 银保监会披露消息显示,今年银保监会持续督促银行机构严格落实各项减费政策,上半年,21家主要银行为其他各类市场主体减免服务费用1375亿元,同比增长9.5%。(央视财经)
银保监会: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5.6万亿元9月23日消息,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5.6万亿元,同比多增5540亿元。8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4.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6%。今年前8个月,制造业贷款新增3.7万亿元,增量为去年同期1.8倍。8月末,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56.7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1万亿元,同比增长23.3%。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6.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占比进一步提升,8月份中长期贷款新增1万亿元,占当月新增贷款的75%以上。(新浪财经)
二季度我国支付体系运行平稳 全国银行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1104.56亿笔中国人民银行9月19日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支付业务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支付体系运行平稳,银行账户数量、非现金支付业务量、支付系统业务量等数据总体保持增长。银行账户方面,截至二季度末,全国共开立银行账户139.74亿户,环比增长0.48%。非现金支付业务方面,二季度,全国银行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1104.56亿笔,金额1165.7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2%和7.86%。银行卡交易业务量保持增长。二季度,全国共发生银行卡交易 1079.00亿笔,金额244.0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0%和1.58%。(金融时报)
工信部:今年1—8月份新建5G基站67.7万个 据工信部消息,截至8月末,5G基站总数达210.2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19.8%,占比较上年末提升5.5个百分点。其中1—8月份新建5G基站67.7万个。(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改委: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占全球50%左右 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刘德春2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明显。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1%,比2012年增加5.7个百分点;“三新”产业增加值相当于GDP的比重达到17.25%;新能源产业全球领先,为全球市场提供超过70%的光伏组件;绿色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提升至84%。2022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97万辆和386万辆,保有量达到1099万辆,约占全球一半左右。(央视新闻)
中上协: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3.55万亿元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3日发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2022年上半年运行情况报告》,截至今年6月底,84家中央管理企业共控股450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合计13.55万亿元,利润总额合计1.17万亿元,总市值合计约为17万亿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稳中向好,发展韧劲持续显现。(央视新闻)
英央行加息50个基点 英国基准利率升至14年来新高 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22日宣布加息50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从1.75%上调至2.25%,这是自去年12月以来英国央行第七次加息。8月和9月连续加息50个基点,创下过去27年来英国央行最大的密集加息幅度。本次加息后,英国基准利率升至2008年来新高。(央视财经)
日本成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负利率国家 日本央行在货币政策会议后公布,将继续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外汇市场上日元应声下跌。此外,继欧洲央行和丹麦央行分别在今年7月和9月解除负利率之后,瑞士央行也宣布退出负利率政策。由此,日本已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行负利率政策的国家,这也将给日元带来进一步的贬值压力。(央视财经)
SWIFT:8月人民币保持全球第五大最活跃货币的位置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9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8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保持全球第五大最活跃货币的位置,占比2.31%。与2022年7月相比,人民币支付金额总体增加了9.25%,同时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总体增加了4.01%。(中证网)
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 美联储今年累计加息300个基点当地时间2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加息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3.00%至3.25%之间,符合市场预期。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五次加息,也是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创自1981年以来的最大密集加息幅度。今年3月以来,为应对油价、食品价格和其他生活成本的全面飙升,美联储已五次加息,加息幅度累计达300个基点,但美国通胀水平仍未出现明显下降。(央视财经)
瑞典央行将基准利率提高100个基点 瑞典中央银行20日宣布,从21日,也就是今天起将基准利率提高100个基点,至1.75%。这是自1993年,也就是29年以来,瑞典央行最大幅度的上调基准利率。瑞典央行表示,过高的通货膨胀水平正在削弱瑞典家庭的购买力,使企业和家庭更难以进行财务规划,因此需要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使通胀达到目标水平。(央视财经)
莫斯科交易所将暂停英镑交易 莫斯科交易所20日晚发布公告称从2022年10月3日开始,莫斯科交易所的外汇市场将暂停英镑交易。暂停的交易包括英镑-卢布和英镑-美元的即期和远期的场内及场外交易。莫斯科交易所称暂停业务的原因是在结算英镑方面存在潜在的风险和困难。以前达成的交易以及在2022年9月30日之前(包括该日)将要交割的交易将以正常模式执行。(央视财经)
德国8月PPI创新高 两年期德债收益率升至11年来新高 德国联邦统计局9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工业品生产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7.9%,为有史以来最大的环比增幅,预期为2.4%,前值为5.3%。德国8月PPI同比上涨45.8%,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同比增幅,预期为36.8%,前值为37.2%。与2021年8月相比,生产者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仍然是能源的价格上涨。此外,中间产品(+17.5%)和资本货物(+7.8%)以及耐用和非耐用消费品(分别为10.9%和16.9%)的价格也大幅上涨。德国两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上升5.5个基点至1.66%,为2011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智通财经)
美联储将继续提高利率直到通胀缓解 当地时间9月21日,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之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了将通胀率拉回2%并保持稳定,将致力于提高利率并将利率保持在高位,直到通胀率下降。他表示,根据历史记录,不能过早放松政策。鲍威尔称,美国没有自满的余地,尽管在某个时候放慢加息步伐是合适的,但美联储将“坚持下去,直到工作完成”。鲍威尔表示,无法预知这一过程是否会导致经济衰退,以及衰退将有多严重,“这将取决于工资和通胀压力下降的速度、预期是否保持稳定以及我们能否获得更多的劳动力供应”。他补充道,如果政策需要受到更多限制以实现2%的通胀目标,“软着陆”的可能性会减小,然而,高通胀将带来更大的长期痛苦。(央视网)
瑞信:预计到2026年中国百万美元富豪数量翻一番 瑞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的财富总额为85.1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了15.1%,增加了11.2万亿美元;中国共有620万百万富豪(以美元计),数量较2020年增加了100万以上,约占全球总数的10%。瑞信预计,到2026年中国的百万富豪数量预计将翻一番,总数将达1220万。(澎湃新闻)
股债汇新闻一览
ETF期权上新!创业板迎来首只衍生品 19日,资本市场迎来多只ETF期权产品。随着9点30分A股开盘,创业板ETF期权成功上市,标的为“易方达创业板ETF”,代码为“159915”。这既是创业板的首只衍生品,也是首个面向创新成长类股票的风险管理工具。除了创业板ETF期权之外,深交所同步上市了中证500ETF期权。该ETF期权标的为“嘉实中证500ETF”,代码“159922”。期权合约,又叫选择权合约,赋予期权买方在规定期限内按双方约定价格买入或卖出一种资产的权利。作为一种风险工具,期权对市场长期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央视财经)
8月境外机构投资者共达成债券现券交易超1.27万亿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最新发布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业务运行情况显示,截至2022年8月底,以法人为统计口径,524家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结算代理模式入市,8月份新增4家;766家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债券通模式入市,8月份新增4家。从交易表现来看,8月份,境外机构投资者共达成现券交易12723亿元,同比增长32%、环比增长23%,交易量占同期现券市场总成交量约5%。(金融时报)
美方将开始审计中概股 互联网巨头将首批接受审计底稿检查 根据中美在8月底就中概股审计达成的协议,中国证监会将安排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将其审计底稿和其他数据从内地转移到香港,在9月中旬接受美方检查。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6日的报道,SEC主席加里·根斯勒披露,美国PCAOB的工作人员预计将于9月19日开始检查在美上市中概股的审计底稿。根斯勒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听证会上称,整个过程需要8到10周,或在2022年12月初得出检查结果。他还表示,中方监管机构表示会遵守协议规定。据此前的外媒报道,美国监管机构已选定阿里巴巴、网易、百度、京东以及百胜中国等作为首批接受审计底稿检查的中概股公司。(环球时报)
北交所投资者开户数达515万户北交所开市后,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踊跃,目前北交所投资者开户数达515万户,超过500只公募基金入市。统计显示,目前北交所在审企业122家,在辅企业290家。在审、在辅企业主要集中在软件信息技术和设备制造行业。北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北交所将进一步提高挂牌、上市全链条审核效率和监管服务精准性,使得企业上市路径更清晰、预期更明确、过程更顺畅。据悉,为进一步提升市场功能,北交所近期以政府债为突破口,逐步探索债券市场建设,目前已成功发行国债4只、地方政府债18只,为北交所债券市场平稳起步奠定了基础。(新华社)
中证协报告:证券从业者平均年龄升至35.74岁 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连续第20年编撰出版的证券行业年度报告《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22)》出版发行。其中,《报告》对2021年35.98万的证券行业登记从业人员整体情况,进行了汇编。《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证券行业登记从业人员数量较2020年末小幅上涨3.75%。其中,财富管理及自营业务人员增长最快,去年增幅均超过20%,分别为28.92%、24%。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指出,2021年证券行业36岁以上的成熟人才,占比已从2019年的38.35%提升到了41.68%。同时,行业人员平均年龄,也从2019年的35.04岁上升到35.74岁。(澎湃新闻)
2022年新三板分层收官 共557家公司新进创新层9月19日,随着星和众工等42家挂牌公司调入创新层,全国股转系统完成今年第四次创新层进层,2022年新三板分层工作收官。本次进层工作是新三板首次实施下半年分层,也标志着分层制度改革后的首年度创新层进层工作全部完成。至此,总计有557家新三板基础层公司新进入创新层,新三板创新层企业总数达到1723家,较北交所设立前增加三成,层级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上证报)
年内A股公司发布并购计划增近两成 未来活跃度有望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9月20日,今年以来A股公司合计发布了4790单并购计划,同比增长19.15%。其中1442单已完成,82单失败,其余3266单正在进行中。专家表示,年内A股并购重组呈现四大特征:首先,资产定价相对公允,标的估值出现下降;其次,更侧重产业整合;再次,国资并购显著增强;最后,上市公司并购上市公司(下称‘A并A’)活跃度不断提升。他预计,随着融资便利提升和审核规则优化,A股并购重组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证券日报)
债市
国联证券:
随着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发展目标从高速发展转向中高速发展,追求提质增效、结构优化。在此过程中,关键经济变量如经济增速、通货膨胀、储蓄率等将出现新的变化,从而在长期路径上为债券收益率变化趋势提供新的指引。本文立足新古典经济模型等经济理论,讨论债券收益率与经济基本面因素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及国际市场因素的相关性,并选取多个样本国家对理论推导进行实证检验,从而对未来十年(2022-2032)债券收益率中枢走势做出合理预测。
债券长期利率走势与经济增长走势呈正相关关系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黄金法则”,在长期路径上,当经济处于人均消费最大化的稳态时,经通胀调整过的真实利率应与实际经济增长率相等。采用索罗模型推导后发现,从长期路径来看,实际利率走势与实际经济增速走势存在正相关关系,另外当实际经济增速固定时,实际利率与储蓄率呈负相关关系。
债券利率走势与通胀走势呈正相关关系
根据费雪效应,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预期之和。假设实际利率不发生变化,长期来看,名义利率应随通胀预期上升而上行。
国际市场利率:以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为代表
根据利率平价公式,本国投资利率与国外投资利率成正相关关系,因此中债10年期收益率走势与美债10年期收益率走势应呈正相关关系。
多经济体样本比较分析
选取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及部分发达经济体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结果显示:⑴债券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速、通货膨胀的一致走势在样本国家均呈现出利率中枢随着经济增速及通胀水平下移的趋势;⑵发达经济体的债券收益率中枢基本更加收敛于经济增速中枢水平;⑶发展中国家的利率中枢基本长期高于经济增速,而发达国家普遍相反。从我国数据来看,前述⑴⑵均成立,⑶有偏差,主要由于我国偏高的储蓄率。
中国未来10年债券收益率走势预测
我们预测中国在未来10年内潜在经济增速中枢为4-5%,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随着储蓄率降低及利率市场化的更加完善将逐步缩减与GDP增速中枢的偏差,给定偏差范围为1至2.5个百分点,预计2022至2032年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为2.25%~3.25%。
华泰证券:
全球比差逻辑下,安全资产更显稀缺,美债或将逐步被关注。无论是横向的国际比较,还是纵向的历史比较,美债都开始具备配置价值,但美联储继续加息且“higher for longer”仍是美债收益率面临的最主要上行风险,不排除中短期进一步冲高的可能。市场方面,国内经济延续弱复苏态势;美国通胀超预期推升加息预期,欧洲陷入高通胀与能源危机泥潭。国内市场合力不足+日历效应下节前股市或维持缩量震荡,关注节后机会。债券仍处于“鱼尾行情”。需求端国内边际改善海外承压的格局延续,商品或将继续分化。
核心主题:美债开始显露配置价值
近期美债收益率持续上行,10 年期再次突破 3.5%,全球比差逻辑下,美债开始具备配置价值。横向比较来看,10年美债收益率在传统安全资产中明显占优,甚至超过部分国家的高等级信用债;历史纵向比较看,10年期美债无论是名义利率还是实际利率均处于较高的水平。但美联储继续加息且“higher for longer”仍是美债收益率面临的最主要上行风险,美联储政策利率或达到4.5%甚至更高,叠加美债市场流动性在缩表提速下有持续恶化的趋势,美债收益率不排除中短期进一步上行的可能性。
市场状况评估:国内经济延续弱复苏,海外加息预期再升温
国内政策性金融支撑基建+地产改善表现在竣工方面+疫情好转+出口压力增大,经济延续弱复苏态势;美国通胀超预期+就业强劲,加息预期再升温,欧洲陷入高通胀与能源危机泥潭,“衰退中加息”难免。国内政策整体偏暖,财政上政策性金融发力为主,货币政策预计收敛但不收紧,地产方面多地政策继续松动但预计整体“稳而不强”。债市利率长期趋势向下但后续面临扰动增多。股市估值(PE-TTM)中性偏低,市场合力不足+日历效应下节前或维持缩量震荡节奏,股市相对债市占优。
配置建议:战术上休整,战略上A股、美债配置价值显现
海外通胀再超预期,加息再升温,叠加衰退担忧,股债商均无明显机会。债市仍呈现“鱼尾行情”特征。调整空间不大,但扰动较多。股市连续回调使得风险与悲观情绪基本释放,叠加场外资金充裕+盛会召开在即+相对价值占优,下跌空间有限,节前或维持缩量震荡节奏,节后关注机会。美元强势下商品整体弱势,但需求端国内边际改善海外承压的格局延续,商品或将继续分化,可考虑内外反套、适当多国内基建相关品种。美国核心CPI超预期反弹引发紧缩预期持续升温,人民币汇率长期有望保持稳定。
后续关注:国内地产相关政策、美联储加息幅度等
股市
西部证券:
市场情绪趋稳,交易拥挤度降至低位。本周市场热度均值为14.8,较上周均值上升0.7,处于2013年以来4.2%分位水平。上证综指20日滚动涨跌幅为-4.6%,处于历史14.2%分位。创业板指20日滚动涨跌幅为-14.7%,处于历史3.7%分位。本周成交占比前四行业拥挤度历史分位数为1.8%,较上周下降19.6个百分点。当前市场成交额加权市盈率/市盈率中位数为1.22,较上周上升1.3个百分点,为2006年以来11.0%分位数水平。
外资流出,两融趋稳,ETF流入。本周北向资金净流出60.88亿元,较前周环比变动-58.67亿元。北向资金本周主要增持非银金融,采掘,计算机等行业。两融日均成交规模为542.4亿元,占A股总成交额的7.26%,较上周上升0.02个百分点。房地产、有色金属、纺织服装等行业融资净买入占比成交额环比增幅靠前。本周ETF基金净申购108.7亿元,较前周环比上升51.4亿元。ETF基金本周主要净申购宽基、医药等板块。
市场技术整体向下。全部A股强势个股数量占比27.2%,较上周下降11.7个百分点。创业板强势个股数量占比14.6%,较上周下降5.5个百分点。沪深300强势个股数量占比19.7%,较上周下降6.0个百分点。休闲服务、采掘、交运强势股占比分位数居前;非银、医药、食品饮料强势股占比分位数靠后。盈利预期低位震荡,消费风格持续改善。全部A股分析师盈利预期指数为-18.5%,较上周上升0.7百分点。上证50,沪深300,创业板指和中证1000指数分析师盈利预期指数分别较前周变动1.7,1.4,0.9,0.4个百分点。成长,金融,稳定,消费,周期风格分析师盈利预期指数分别较前周变动0.8,-0.1,-0.9,0.9,-0.8个百分点。细分行业中航运港口、航空装备、医药商业、金属新材料等一致预期加速上调;本周新增一致预期上调的有消费电子、生物制品、饮料乳品、化学制品等。
安信证券:
估值分化指数:上周行业估值分化指数下降
全球市场概览:上周指数全面下跌,成交量有所下降市场风格:上周大盘风格占优
货币市场:上周流动性边际收紧
基金发行:上周发行下降,仓位处历史中位
市场情绪:上周A股换手率上升,美国恐慌指数上升国债及外汇市场:上周国债收益率上升,人民币贬值资金流向:上周两融余额下降,A股资金流出,北向资金流出重要股东减持:上周电子行业减持最多
机构调研:近一个月机构密集调研银行行业和数智化公司出口:8月我国出口汽车相关产品提速
货币供给与社融:8月份M2同比增速上升,社融增速上升中游景气:9月大型拖拉机销量增速下落,新能源汽车销量维持高位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