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
宝利鑫新能源助力国企绿色转型
文 · 本刊记者 吴笑妍
《国资报告》杂志2022年第7期
深耕分布式光伏发电,持续打造核心能力宝利鑫新能源是我国较早进入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领域的专业公司,2015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央企、国企和上市公司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投资运营,为客户提供优质稳定的光伏新能源,帮客户实现减碳降耗节费的目标。目前,已累计完成约220万㎡屋顶项目的开发建设,提供适应彩钢屋顶、卷材屋顶、水泥屋顶、TPO屋顶、光伏车棚等各种屋面结构和屋面防水工艺的屋顶光伏电站建设解决方案,逐步形成了以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运营为核心,光伏EPC工程、分布式垃圾发电、智慧照明与综合节能服务为辅助的业务格局。据宝利鑫新能源总经理梁田介绍,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涉及建筑安全复核、装机规模论证、光伏与客户用电匹配度分析、电能质量控制、设备选型与优化、安全施工、并网接入和全生命周期设备维护管理等多个领域,看似简单,实际需要很多案例积累和不断总结。“公司坚持以为客户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光伏电力为出发点,不断强化项目开发团队、技术团队和运行维护团队的建设,不断强化项目论证和精细化运维的核心能力。”梁田说。持续优化和深耕换来的是宝利鑫新能源光伏装机单瓦发电量高于行业数据2%,单瓦收入较可比公司高出6%。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到2021年,宝利鑫新能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829.64万元、6037.14万元、15191.37万元、8869.79万元;同期实现经营净利润2392.75万元、2298.70万元、3457.63万元、2825.39万元;其中2018年到2020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45%。
聚焦国企客户,加速全国市场布局梁田介绍,航空工业集团在2013年4月就获得了国家能源局的光伏分布式示范项目批复,是我国最早对全集团屋顶资源进行调查并整体规划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的中央企业。
智转数改促升级,加码电站资产管理分布式光伏项目投资的核心逻辑在于分散布局,与金融投资中的“鸡蛋不放到一个篮子里”的理念高度相似,项目分布在不同区域可以有效降低因项目集中的某个区域阶段性日照差造成的发电量过低的风险;分散建设在不同客户的屋顶上可以有效规避项目集中在单一客户屋顶上可能带来的因客户经营情况不佳带来的光伏电费收款风险;分散布局也是分布式电站与集中式电站在投资逻辑和项目选择方面最大的不同。据梁田分析,分布式光伏井喷式发展之后,光伏电站资产的管理是一个漫长过程,蕴含巨大市场机会,宝利鑫新能源将从电站智能运维和电站资产数字化管理两个方面加大研发和市场投入,培育新利润增长点,做光伏电站资产管理方面的先行者。一方面,如何在疫情不确定时间和程度复发的情况下,做好建设在企业屋顶上光伏电站的清洁和运维工作,是电站持有者和运维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梁田认为智能清扫机器人大有可为。智能清扫机器人不受疫情防控措施限制,可以每天保持光伏电站的清洁,与远程监控系统配合使用,可以有效保障电站发电水平。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305.987吉瓦,按智能清扫机器人成本每瓦0.15元,一半存量电站加装智能清扫机器人,预测市场规模超过230亿元。公司研发生产的“辟尘1号”光伏智能清扫机器人达到产业化条件,一期年产30000台项目将落户扬州。梁田介绍,按照我国存量光伏电站50%实施智能清扫机器人技改测算,可实现增发电量10%左右,相当于在不增加一亩土地占用的情况下,新增光伏电站15吉瓦,年增加发电量150亿千瓦时。智能清扫机器人大范围推广使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另一方面,光伏电站作为优质的抗周期、抗疫情经营性资产的价值越来越得到能源企业和投资机构的认可,光伏电站交易频繁,交易规模逐年增大。宝利鑫新能源作为光伏电站的持有方,结合自身对光伏电站资产的理解,于年初启动了“光伏电站资产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研发计划,为开发、建设、运营单位提供一套包含硬件、软件的技术装备和系统化管理工具,让光伏电站的资产管理、开发管理、建设管理和运维管理更高效,电站交易变得更简单、更可信,让电站投资单位享受光伏电站数智化带来的效率和收益提升。梁田表示,未来宝利鑫新能源将继续深耕分布式光伏行业,继续聚焦央企、国企和上市公司客户领域,提升光伏电站装机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助力央国企绿色转型,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end
欢迎关注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