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段永平开始建仓苹果,原因只有一个:他意识到库克会是比乔布斯更合适的CEO。也是在那一年,库克正式接班乔布斯,成了苹果的新任CEO。如今,十多年过去,库克领导下的苹果各线产品,iPhone、iPad、MacBook、Apple Watch、AirPods,每逢新品推出,仍炙手可热。即便按2011年苹果的平均股价来算段永平的买入成本,段永平投资苹果,已经有至少12倍的回报。
如果把接班创一代CEO成功的定义做个标准:接班后公司的净利率和ROE在接班后三年内不下滑。那么,按一些机构对近千家国内外上市公司的追踪分析来看,国内公司能够满足这个标准的是26%,国外公司稍高一些,是37%。可见,接班创一代的成功,很难。
何况乔布斯并不是普通的创一代,他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一种影响深远的精神。时至今日,国内有很多公司创始人,在自己本姓后边如果被跟上了“布斯”两个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被认可跟伟大沾上了边,要么意味着营销做得牛,要么就是产品做得好,甚至有可能意味着在做改变世界的事。
在乔布斯离世后,看衰苹果的未来,是普遍的。别说在2011年,就是在今天,认同库克是比乔布斯更合适的CEO,也很难,依然是少数。大道在十多年前对库克作出那样的判断,并以此重仓苹果,然后有今天这样的回报来印证自己的判断。他对于什么样的人比创始人更合适做CEO,有极其独到的见解。
厉害的创始人CEO,通常人所周知,相关的公开资料一般相当丰富,整个创业过程也都有迹可循,比起接班CEO,更容易深入和立体地了解。几乎无意外,他们的创业过程都会充满挑战,跌宕起伏,会有各种曲折甚至离奇,加上不少成功创始人富有个人魅力,有很强的感染力,作为故事去传播,无论是情节还是人物,都对大家极具吸引力。
但卓越公司的生命周期会超越创始人的生命周期,为让公司基业长青,合适的接班CEO必不可少又至关重要。什么样的接班人才是CEO的合适人选呢?不知道,我们是否能从库克身上找到一些作为合适CEO通性的蛛丝马迹?
十几年过去,在几乎每一次的公开演讲和采访里,库克总会主动提到乔布斯,除了对乔布斯的思念和缅怀,库克更多在表达的是乔布斯的DNA深深刻在苹果公司。很多人说,库克任下的苹果已完全不同于乔布斯时期,乔布斯在任时,苹果会一个又一个推出颠覆性的产品,让大家趋之若鹜,而库克任期内,推出的所谓新产品只有Apple Watch和AirPods,很多人认为这两款产品相对来说,不够颠覆。恰巧乔布斯又说过库克不是“product person”,有些人就断章取义,拿这句话作为乔布斯对库克的评价,是库克不够格作为苹果CEO的论断。
事实上,库克领导的苹果延续着乔布斯对于产品的追求:只做伟大的产品。什么是伟大的产品?其实乔布斯有过间接阐述,大意是:人们并不在意它是什么,有什么技术,人们在意的是我能拿它做什么。所以,颠覆性其实只是结果,不是苹果对产品的追求,苹果推产品,最底层的逻辑是用户能用这产品做什么?
如果说iPhone是让用户来连接外界的,Apple Watch就是让用户连接自己的,用它能追踪自己的睡眠状况,检测血氧和心颤异常,了解自己的生理周期,掌握自己的各种运动数据,等等。所以,虽然Apple Watch的推出比iPhone、iPad、MacBook等苹果产品都要晚,但Apple Watch的市场占有率比那些产品都要高,达48%,是市场上这类产品第二名的3倍还多。虽然市场占有率从来不是苹果的追求,但无疑,这是苹果极其成功的产品,某种意义上比之前的产品更为成功。
AirPods,同样如此。我们看现在的苹果产品发布会,重点依然是放在人们买苹果这些新品能做什么。没法否认,如果不是为了研究和了解苹果或者库克,大家不太愿意再去翻看库克任下过时的苹果发布会。但如果是有乔布斯的发布会,你大概率不会拒绝再看,如果你重看了乔布斯介绍iPod、iPhone和iPad的视频,很可能你依然会怦然心动,想要拥有这些产品。这方面其实就是接班CEO面对的一个大挑战,创始CEO越优秀,很多接班CEO就容易掉进这个坑:要么刻意模仿创始CEO,要么去刻意强调跟创始CEO的区别,结果只有一个:无论形似不似,神都不似。
乔布斯对苹果发布会情有独钟,不单是因为70年代卖首款个人电脑Apple I时,是他和合伙人沃兹亲自上阵布展介绍,从而使Apple I从他们亲友这个小圈走向了个人电脑爱好者这个大圈,更是因为产品发布会这种形式,被证明是苹果卖新产品的独具特色、极其成功又成本极低的销售方式。
苹果发布会上乔布斯介绍产品的个人魅力,节奏把控感,感染力这些都属于乔布斯自己,第二人没法学得来。库克放弃这种几乎是一人独唱大戏的模仿是十分明智的,库克沿用苹果发布会,沿用的就是苹果用这种形式卖新产品的效果。苹果发布会后,iPhone 74天卖出首个100万台,iPad 28天完成首个100万台,而Apple Watch在首日即完成首个百万只销售。这就证明虽形不似,但神似!
在库克的公开表达里,特别喜欢用一个词:deep。看起来他跟乔布斯有很多的不同,但十多年过去,大家都相信,他跟乔布斯一样,对苹果有深深的爱,对苹果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对做伟大的产品有深深地执着。在2017年MIT的毕业演讲里,库克说,他参加工作后彷徨了15年,他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还是不清楚未来要走向哪里,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直到他遇见了乔布斯,直到他听到乔布斯和苹果的目标:to serve humanity。自此之后,他深深相信自己在苹果工作的意义就是让世界在他们去世时比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时更美好。
了解段永平,就知道他看公司有两个筛选器,其中一个就是公司文化。接班CEO深刻的理解并执行公司文化,是让公司继续伟大的充要条件。从苹果的文化来说,我们看到库克接掌后的苹果,跟乔布斯时期的苹果没什么两样:
1. 只做伟大的产品;
2. 简单,不复杂;
3. 创造生态;(同时拥有并掌控苹果产品背后的核心科技)
4. 卓越;(只参与到苹果能做出重大贡献的市场中)
5. 说不;(只有对成千上万的项目说不,才能让苹果真正专注在少数真正重要和有意思的项目上)
6. 协作;(只有团队之间的深度合作和交叉交流,才能使苹果能够以别人无法做的方式进行创新)
7. 接受失败。(不满足于任何不优秀的东西,自我诚实的承认错误并有勇气改变)
我们习惯把目光聚焦在别人做出了什么,而容易忽略他们没做什么。库克接任CEO后没继续做的那些事,跟他做成的一样,体现着他对公司文化的理解。他放弃了Ping,一个苹果开始雄心勃勃的社交战略,他也最终放弃了公开预告过多次的苹果自己的无线充电产品。虽不是产品人,但库克一样会对产品说不,一样聚焦在苹果能做好的领域,一样致力于做出伟大的产品。
段永平看公司的另外一筛选器是商业模式,就是公司的挣钱能力。虽然在执掌苹果十年后,在被问到乔布斯如果健在,会怎么看待现在的苹果,库克谦虚的说,“他大概会认为苹果可以更好”。事实上,库克任下的苹果比之前更挣钱了。
以目前来看,库克对于苹果商务模式的调整,让苹果的挣钱能够更持久,妙的是这种调整,并不是大刀阔斧式的,而是浸润式渗透型的,可以说让用户接受起来是无缝不突兀的。
iPhone推出之始,购买iPhone是要捆绑运营商的在网合约的。很长的时间,除了破解,用户是没法买到裸机的。库克在一次采访里说,跟乔布斯的交流里,如果要让他听进去你的意见,一定要激烈争辩,对于这种捆绑运营商的iPhone销售模式,库克一开始就不认同,就进行了强烈争辩。后来的事实证明,iPhone转向裸机销售模式后,才开始被大众接受,真正充当起无能匹敌的公司印钞机作用。
库克对iPhone销售的改革可不止于此。我们都知道苹果现在的全系列产品都可以100%回收利用,如果今天你买iPhone14,可以把iPhone13拿回苹果做抵价,如果产品完好,折价差不多是当时买的三分之二,这就意味着,如果按照3年换一次新手机的惯常换机频次,几乎差不多的换机成本,通过这样的回收折价服务,你每年都可以用上苹果最新的手机。
虽不是事实,但乔布斯忽视用户的反馈,是广为人知的。库克在这方面的形象却不同,他几乎每天都会看用户的邮件。占多大的市场份额不是乔布斯的目标,也不是库克的目标,但让更多的人使用伟大的产品,从来也不是乔布斯和库克拒绝的结果,用户的心声和反馈被重视,只会对让更多人使用产品更有利而不是相反,也只会让公司更挣钱而不是相反。
库克上任CEO后,前后到访中国15次。大中华市场对苹果的净利贡献占比从他上任之初的2%(事实肯定不止,当时有很多国人从境外买水机)飙升到了今年Q2的73%。除库克外,在苹果的17位最高管理层中,唯一一位职责是地区管理的入列高管,就是大中华区的MD。不消说,对重点市场的关注,也一定比不体现关注,无视或忽略,能带来更多的财务回报。
iPhone对于苹果的营收贡献,目前还是占第一的。现在占苹果营收第二位的,却不是另一款产品,而是服务。这些服务里,Apple Store,iCloud,iTunes这些是乔布斯任期里就已经推出的,在库克治下得到了加强和增厚。Apple Pay、Apple TV+、Apple Arcade、Apple News、Apple Card,Apple Fitness +,Apple One等等,都是在库克任期里推出的。硬件+软件+服务的生意模式,是乔布斯确立下来的,但乔布斯任内,大多数人买单苹果更多还是冲着产品;把服务一步步做得不可或缺,成为苹果营收的第二引擎,库克居功至伟。
从两个筛选器来看,苹果在库克治下仍然是伟大的公司,库克确实是合适的CEO。
合适的CEO还不能说明比创始人更合适;事后表现如何也只在事后,事前怎么鉴别?
被这两个问题困扰了很久,也思索了很久。相信这两个问题下并没有标准答案,以下是我尽力去理解大道为什么在库克上任之初就能做出这样的判断。
首先,创始人CEO和接班CEO是两类人。
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创业成功和能让企业长续经营,需要的是两种不同的能力。打一个并不一定恰当的比喻,创业成功的创始人,相当于找到了金矿并且从无到有挖到了金子; 合适的接班CEO,负责更高效、更低成本、更长久持续的挖金子。
看各种企业追踪和研究,至少60%的公司在交接班后,第一大业务发生了变化,同时运营成本上升,净利率变低,换句话说,大多数的接班人CEO倾向新业务开拓或者所谓的多元化。几乎无意外,如果不及时调整,没有重回主营业务,这都会导致公司走向没落。接班CEO几乎干不成创始CEO找金矿、从无到有挖金子的活儿,事实上,真正具备这样能力的人大多也不甘等着去接班CEO。
找到金矿并挖到金子,是极难极难的。以乔布斯举例,大家有机会可以看一看他早年间的几次采访,看完后你并不会意外他能找到金矿并挖到金子,因为对哪里有金矿,他是有敏锐的直觉或者很深的洞见的。比如在1990年的那次采访,他把主持人的一个问题改换成为什么他相信大众会买更多计算机。他说了他发现的三个理由:1.电子表格(正是因为1978年加载了spreadsheet,Apple II的销量才开始蹿升;微软也是因为帮苹果做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见证了电子表格的威力,才下定决心正式做通用型软件,才有后来的Windows和Office);2.桌面系统(图形可视化操作);3.人跟人通信。(在乔布斯这个采访2年之后,1992年,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了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法案。戈尔是现在苹果的董事会成员)
另一个例子,在2001年的采访里,当被问到在乔布斯心目中个人电脑应该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时。乔布斯说了这段:
个人电脑正进入第三个伟大的时代。第一个时代开始于1980左右,是生产力的时代,有了电子表格和处理器,有利于企业(提升生产力);在1994年到1995年间,开始进入第二个时代,就是互联网时代,不仅企业受益,普通人和消费者也受益。现在(2001年),第三个时代开始了,这是数字生活方式的时代,这是由所有奇妙的数字设备触发的,个人电脑能让他们(数字设备)更好。
瞧,哪里有金矿,相隔10年后,是不是都是不同的但很明确的指引?在我找到的材料里,库克几乎没有表达过类似的对产品和产业趋势的判断。有这样直觉和洞见的乔布斯,在被问到10年后会怎么样时,乔布斯说,他没想过这个问题,他大概想一年、两年,顶多是三年,虽然苹果有些项目在4年或者5年之后;三四年事情变化太快了,他一生中看到的大部分五年计划,都会变化,所以三四年是他能够看到的最远的地方了。针对类似的问题,库克却不断公开表示,苹果不看短期,只看长远,看五年,看十年。
恰恰,他俩都很好代表了作为创始人CEO和接班人CEO的不同能力。
创始人CEO需要有敏锐的嗅觉,察觉到哪里有金矿,能组织起团队和资源到那里去挖出金子。但这种嗅觉不一定每次都准,或者即便找金矿很准,时间节点没卡准,到了地方也挖不出金子。但创始人的这种冒险和开拓是刻在血液里的,甚至很多创始人的成就满足,比起挖出更多的金子,更愿意去找更多的金矿。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持续找金矿的行为,确定的是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不确定的是,找来的不一定是贮藏量丰富的金矿。而且很多成功过的创始人,会在掌声和鲜花中,拔高对自己的认知,可能去挑战超越自己和企业自身能力的目标,因此折戟疆场。而这些,都统称为风险。乔布斯也并不例外,一生中推出的失败产品也有不少,甚至有压上大部分公司身价而不成的,那也导致了乔布斯被迫离开苹果。
2021年底,中国的银行存款总额高达227万亿,这数字有多惊人,就意味着大家对风险的厌恶有多高有多普遍。
作为接班CEO,库克任下的苹果稳健到坚如磐石,不用说财务上那不断增厚的充沛现金,也不说宁可晚推少推,也不想有风险的错推产品,就说对新产品的命名,都体现着他对长期和稳健的追求。他从来没有正面回答过Apple Watch为什么不叫iWatch,后来推出的AirPods也没有延续在产品前面加i的叫法,我大胆做个假设,以后苹果的新产品,估计也不再会用i做产品前缀了。因为用i命名,更多有乔布斯的个人用意,乔布斯重回苹果,一开始不是真正的CEO,是iCEO,CEO前面的这个i代表的intern。不管当时官方怎么解释乔布斯时期产品线前这个i代表的是什么意思,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乔布斯的个人嬉皮,就来源于他的iCEO,就像当年苹果的Lisa计算机,官方强套了Local Integrated Software Architecture,简称Lisa。事实上,就是乔布斯就用自己长女的名字命名了这款个人电脑。库克不好明面去解释乔布斯用i命名产品系列的真实原因,但他又不喜欢产品前缀的intern实际所指,Apple Watch的命名就这么横空出世了。所以,当特朗普戏称他为Tim Apple时,他很乐意在社交平台把自己的昵称就改成了Tim Apple,如果当时特朗普愿意去思考这一层,他想实现对库克的称呼攻击,应该称库克为iTim才能完成攻击目的。
既然创始人CEO已经找到了金矿,接班CEO的主要职责说起来简单,就是挖出金子。为啥大多数CEO还做不好呢?
第一个障碍就是,接班CEO不是真的相信找到的是金矿,并且相信储量丰富,有充足而且长期的挖金子时间。说到底就是没有真的认同企业文化,按我们通俗的说法就是不够忠诚。在乔布斯换肝前,因为肝源极难获得,库克跟乔布斯提议过把自己的肝换给乔布斯。库克深信乔布斯带领苹果做的就是serve to humanity,他视乔布斯为挚友,更把乔布斯当作自己的人生导师,他一直表达从没想过去成为苹果CEO,他坚信乔布斯会更长期带领苹果做出更多伟大产品,所以我愿意相信他的换肝提议出发点就是希望乔布斯能够更长时间地领导苹果。是否对企业文化有归属感和深刻认同,是在接班之前就能在候选人身上看出一二的。几乎所有卓越的公司,企业文化的DNA都是创始人刻入的,所以可以说企业文化和创始人的经营理念几乎是一体的。
第二个障碍就是,接班CEO没法保证能持续挖到金子。对于市场来说,一旦有人找到金矿并挖出了金子,就会开始淘金热。能够守住这座矿山,就极不容易,再能更高效、更低成本、更持续的挖金子,就更难。也就是因为这,鲜有极成功的创始人之后还能再有接班CEO将企业带入更辉煌的,比起明星创始人CEO的数量,这类接班CEO更是凤毛麟角。大多接班CEO被选中接班之前,都有相当靓丽出彩的成就贡献表现,但一旦大任在肩,就拉垮了。库克的不同,在哪里呢?
答案很可能就在他那句:I love things getting done.
大家都说屁股决定脑袋,人在一定的管理岗位,哪怕不大,就容易摆出管理范儿,不说点战略,不谈点宏观,仿佛都显不出自己的管理才能。事嘛,有手下人做。
CEO,CEO,首席执行官,最重要的是执行,管理公司把事执行到位,而好多人接班后,把理解放在首席和官上,把自我身份的认同从更重要事情的执行偏移到了更高权力的使用。乔布斯能够从库克身上事先看到他权力加身后的一贯性,并不意外,他是有惨痛教训的,当年就是因为遇人不淑,被约翰斯卡利赶出了苹果。以乔布斯的纠错和反思能力,经历了那次痛定思痛,能够选出Tim作为CEO接班人,事后被证明这个选择的正确性,是合情合理的。
段永平辞任CEO后,他的后继里有金志江、陈明永和沈炜,还有受他影响颇深的黄峥,都是少见出色的CEO,他的看人识人判断,被不断证明是精准和毒辣的。
作为普通人,我们并没有这样的眼力。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努力,多分析了解这些已成事实的案例,或多或少能让自己有些收益。
如果有如果,如果十几年前,看到并相信了大道对库克的判断,我们也能分享到苹果这十几年的发展;或者我们更幸运些,如果相信阿甘,相信《阿甘正传》里那段买入水果公司让阿甘躺着收钱的故事,在电影上映当年我们就买入苹果,我们现在就能随意躺平;或者我们手口一致,在嘴里表达看好乔布斯的时候,做些实际行动,在他重新入主苹果当年就买入苹果,也就…
就是为了想把这些如果变成今后的事实,才持续有了这一篇篇的分享。
与君共勉!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