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二甲双胍,需牢记4个注意事项,或能更好控制血糖!一文讲清

发布啦 0 0

张大爷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但是最近他感觉身体越来越差,晚上一家人吃饭时儿媳总会问他怎么回事,感觉他每次饭也吃的不是特别多,他说自己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身体老是没劲儿,又总觉得口渴想喝水,可是一到晚上就老上厕所很麻烦。

他的家人听到后感觉和糖尿病的症状相似,所以就陪着他去了医院,显示真的是糖尿病,医生给他开了降血糖的二甲双胍,并叮嘱他要每天按时按量服药,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后,他的问题反而更加严重了,原来他服用二甲双胍的方法是错误的。

那么正确地服用二甲双胍的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如果你的家人有吃二甲双胍的建议来了解一下。

服用二甲双胍,需牢记4个注意事项,或能更好控制血糖!一文讲清

01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是双胍类降糖药,主要作用是降低血糖和抑制肝脏糖生成,在肝脏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从而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另外,在外周包括肌肉和脂肪,通过利用提取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

目前二甲双胍作用逐渐广泛,包括多囊卵巢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家用,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排卵,二甲双胍对肿瘤心血管疾病后续的预防作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充分,主要作用还是用于降低血糖,市面上可能有肠溶片,普通片和缓释片等,其实不管哪种类型都能建立耐受,则为较好降低血糖的药物。

服用二甲双胍,需牢记4个注意事项,或能更好控制血糖!一文讲清

本品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二型糖尿病病人,尤其是肥胖和伴高胰岛素血症者,用本药不但有降血糖的作用,还可能减轻体重和高胰岛素血症的效果,对某些磺酰脲类疗效差的患者可奏效,如与磺酰脲类、小肠糖苷酶抑制剂或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合用,较分别单用的效果更好。

二甲双胍是最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属于双瓜类,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发挥降糖作用:

1、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介导的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2、增加基础葡萄糖利用。

3、降低肝脏葡萄糖的产生和输出。

服用二甲双胍,需牢记4个注意事项,或能更好控制血糖!一文讲清

4、激活AMP活化蛋白激酶,二甲双胍,仅在高血糖时才会发挥降糖作用,在血糖正常时则无降糖作用,极少引起临床低血糖,所以也叫作抗高血糖药。

一般口服后主要在小肠吸收,6小时左右吸收完全,药效时间6~8小时,口服500~1500毫克时,绝对生物利用度达到50%~60%,两小时血浆浓度达到峰值,不在肝脏和体内代谢,以原型经肾随尿液排泄。

服用二甲双胍,需牢记4个注意事项,或能更好控制血糖!一文讲清

02

服用二甲双胍,需牢记4个注意事项,或能更好控制血糖!一文讲清

1、用药时间:二甲双胍有不同的剂型,分别有普通片肠溶片,对于普通片可以在饭前、饭中或者饭后服用,只要不距离吃饭时间太长都可以,如果是肠溶片需空腹服用,这样可以迅速进入肠道发挥效果。

2、注意服用的量:服用二甲双胍不能一开始就大剂量应该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应该一天一次,一次0.5克开始服用,不要擅自增大剂量,更不能无限增加剂量,最多一天不要超过两个,如果发现服用二甲双胍没有更好的控制血糖,可再添加其他降糖药物一起联合控糖。

服用二甲双胍,需牢记4个注意事项,或能更好控制血糖!一文讲清

3、注意不良反应:二甲双胍有一定的几率会产生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等出现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反应给医生,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如果以前服用二甲双胍并没有不适的反应,最近一段时间感觉乏力恶心,有可能是乳酸中毒,需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4、注意不要饮酒:服用二甲双胍的时候千万不要喝酒,因为酒精是通过肝脏进行代谢的,肝脏代谢酒精的时候就会降低清除乳酸的能力,就有可能导致乳酸酸中毒,而且喝酒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喝酒会导致低血糖的情况出现,而且长久来看会让血糖升高。

服用二甲双胍,需牢记4个注意事项,或能更好控制血糖!一文讲清

03

在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防治糖尿病,需要做好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目标是控制二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在一般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控烟,限酒、限盐,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提高人群的糖尿病防治意识。

2、二级预防:目标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的患者中,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开展疾病筛查健康、干预等。

指导其进行自我管理,严格控制血糖,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心肌梗死及死亡的发生风险,可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降糖降压,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及应用阿司匹林等,预防心血管和糖尿病微血管病的发生。

服用二甲双胍,需牢记4个注意事项,或能更好控制血糖!一文讲清

3、三级预防:目标是延缓已发生的糖尿病并发症(如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微量白蛋白尿等)的进展,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积极进行专科治疗。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77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