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22年9月29日),苏州近岸蛋白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正式登陆科创板交易市场。股票简称:近岸蛋白,股票代码:688137。
业绩表现:2021年主营业务增长90.16%
根据近岸蛋白招股书的财务数据显示,2019-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557.43万元、17,973.38万元及34,178.88万元,2020年度、2021年度分别较上年度增长14,415.95万元、16,205.50万元,增长比例分别为405.23%、90.16%,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9-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1.67%、89.32%及87.72%,呈现逐渐上升并维持在较高水平的趋势,体现公司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主要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
近岸蛋白深耕重组蛋白行业十余年,是一家专注于蛋白质技术与应用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生物药、体外诊断、mRNA疫苗药物、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等领域的原料与技术解决方案,包括靶点及因子类蛋白、重组抗体、酶及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公司在上海、苏州和菏泽建有研发、生产基地。
公司拥有上万种重组蛋白的开发经验,自主研发了蛋白设计与改造、蛋白生产和质量控制以及蛋白应用与评价等7大综合性技术平台,23项核心技术。公司以完善的技术体系和自产创新原料为基础,为下游客户提供从产品到技术创新及开发的一站式CRO服务。
近岸蛋白抗原、抗体、分子诊断酶试剂助力体外诊断行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全球体外诊断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增加,2013~2019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7%。根据Evaluate MedTech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体外诊断行业市场规模已达533亿美元, 2014年增长至563 亿美元,到2019年突破700亿美元,这标志着体外诊断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我国近些年体外诊断的发展十分迅速,整体的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4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22亿元,2016-2021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9%,保守预计2022年的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145亿元。
抗原、抗体、分子诊断酶等生物试剂,是体外诊断试剂的核心原料,对体外诊断试剂的性能和质量存在重要影响。从整个市场格局而言,进口原料产品依然占据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的主导地位。2021年,进口产品市场规模为107亿元,占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的88%;国产原料市场规模为15亿元,整体的增长速度快于进口。随着国家政策扶持以及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对生物科技产业供应链本地化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预计2024年国产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规模将达27亿元。当下,生化免疫产品国产替代正当时,但上游原料还是绝大多数依靠进口,也侧面反映了我国在源头上被卡脖子,只有掌握了源头,才有可能掌握IVD行业中下游市场。
近岸蛋白提供高品质抗原、抗体、分子诊断酶等体外诊断试剂的核心原料,公司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ISO9001:2015和ISO13485: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来自近岸蛋白官网)
除体外诊断领域,近岸蛋白产品和服务还涉及生物药、生命科学基础研究、mRNA疫苗药物等诸多领域。作为国内药物创新、细胞和基因治疗、mRNA疫苗等新兴医药技术核心原料的研发、生产和技术解决方案的重要提供商,近岸蛋白目前已经推出了3000余种目录产品,其中高端产品占比95.41%;协同利用公司在蛋白质设计与改造、生产与应用领域的23项核心技术,还可高效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抗体药、IVD、亚单位疫苗、mRNA疫苗等一站式CRO服务,为海内外科研及工业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