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楼市数据,有态度的专业观点,关注“地产S姐”头条号,带给你更多楼市干货。
央行和银保监会的地位都很重要,前者制定信贷政策,后者监督银行,防范金融风险。
每次货币政策的转向,都会有银保监会站台吹哨。近日,银保监会重磅定调:房地产泡沫化已实质性扭转!这次又透露出什么信号?
壹丨还有泡沫吗?根本不重要!
金融信贷对房地产太重要了,失去信贷支持,房企拿地、开工规模迅速萎缩,个人房贷业务办理困难,会直接减少楼市中的增量与需求量。
“三成首付、七成贷款”的销售制度、房企的融资需求,从根源上决定了,房屋的买卖双方离不开金融杠杆的支持。
所以,近日银保监会指出,房地产泡沫化已实质性扭转。这句话意味深长,值得重视!
翻一翻过去这几年,银保监会“嘴替”郭树清主席的发言,会发现几次尤为明显的政策转向,每一次都影响后续货币政策的方向。
2020年12月,郭主席说:“坚决抑制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2021年3月,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郭主席说:“房地产领域的核心问题还是泡沫比较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比较强,是金融体系最大的灰犀牛”;
这两年是对房地产金融信贷,甚至是正常融资的“严打年份”。“三道红线”、“房贷收紧”、“利率高企”皆是在此期间诞生,想让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卡住金融信贷的脖子,远比限购、限贷、限售等行政调控来得迅速有效。
但到了2022年3月,同样是国新办发布会,他却调转话头:
“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扭转”,且“去年房地产市场调整对金融业是好事,但希望调整平稳些”。
发言过后,全国房贷利率开始骤降,骤降的背后是银行加量放水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不景气。
此次,“房地产泡沫化已实质性扭转!”定调后,意味着房地产金融信贷端的调控收紧将不复存在,以往的金融信贷风向是防范楼市过热,现在显然是要把趋冷的楼市用力去抬一抬了。
个人房贷已经没有障碍,这次更多是向房企传达温暖信号,收紧了两年的房企融资,有望在四季度得到缓解。郭主席发言后的当天,武汉便约谈了十余家头部房企,会议中提到,“鼓励房企贷款,鼓励房企拿地”,缺钱的房企再熬一熬,春天可能真要来了。
贰丨房企是“期房恐惧”的根源
从目前的救市政策来看,虽达不到“应出尽出”的程度,但除一线城市外的限购基本名存实亡,房贷利率更是逐月走低,4%出头的新房利率,堪与公积金媲美。
政策环境这么好了,为啥市场还不景气?说到底还是信心的问题。
购房者有抵触情绪,是可以充分理解的。地方拿了土地财政和税收,开发商拿走了预售款,银行赚走了利息,但只有购房者承担着最大的风险,不能违约、不能破产,花钱买不到手里的东西,大家自然不乐意了。
现在去救房企,出险的民企陆续有了好转或者被接盘,才能根源上化解民众对期房的恐惧。从七月初的TD事件,其实对烂尾楼处置、保交楼工作等,已经有了进展。
第一,保交楼不是忽悠。七月底大会后,保交楼已经从民生事件,上升到政治觉悟这一高度,各地都在砸钱保交楼,烂尾最严重的郑州,宣布大干30天,并且判了5起恶意不复工的案例,力度堪比“打黑除恶”。
第二,国企/央企夯实,但城投公司真的托不动了。去年第三场集中土拍,福州、天津、上海、深圳、厦门等地就涌入了大批城投公司,一些边角料无人问津的地块被其收入囊中,到了今年上半年愈演愈烈,到了下半年,城投公司多半没了声音,才有了各地接二连三的土地流拍。
根源便是城投兜底的把戏,玩不转了。城投公司拿地,进度甚至比国企央企还要慢,一年不动工很是常见,何况今年五月国务院又提出“严禁在盘活存量资产中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这其实就是说闲置土地不开工,不允许城投公司再去举债拿地。
在土拍市场中出现的城投公司,说难听点,就是短期的应急之举,去应付地方庞大的开支,比如教育、基建、防疫、医疗、养老等,全是花钱的地方。
现在城投公司很快就要出局,再不救房企,尤其是民营房企,地方GWY的工资还得再降。索性就刺激刺激房企,给在保交楼中不躺平的房企多一点融资关爱,对大家都好。
现在还能在土地市场中支棱起来的,还是家大业大的国企/央企,像西安市场中,今年交控、陕建算是吃到了“民企衰退”的红利,土储量猛增,但也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比如紫薇地产只能在高新区拿地,以外区域并不能涉及。
国企/央企再大,多少都受企业性质的掣肘,没法像以往专精房地产开发的民企一般去专研市场需求,有些被迫接盘的房企连基本的操盘要素都不懂,能否做出好产品是要打问号的。开发商端的“国进民退”,把“可以交房”作为竞品打击说辞,何尝不是行业的一种损失呢?
第三,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很多篇文章中,都有购房者对烂尾楼的diss,大量烂尾楼的催生,的确击垮了民众对于期房的信心,以致于几轮救市下来成效甚微,重新建立起被摧毁的信心信念,需要付出更多时间。
叁丨听话才有好果子吃
银保监会的新定调,后续无疑会对房企的正常融资加快进程,但还是有使用门槛的,尤其是出险房企,一味地躺平摆烂,自身债务压顶又不配合复工保交楼,银行没理由把钱借给你,那些积极配合复工的房企/项目,会走出最艰难的时刻。
对于楼市而言,此时两点值得关注:
第一,货币流入市场,注意这轮风向标城市的动作,边际调整限购的上海,及时放松的二线城市,如成都、苏州、杭州等大概率会引领这轮全国楼市的风向,密切观察这些城市的销量情况;
第二,再去放水救市,也难改全国楼市大分化的本质,人口盘、经济盘都摆在面前,缺乏普涨的依据,未来可能只有10%甚至5%的城市值得买入,缺乏人口增量、产业经济支撑的,能跑赢房贷利率已经很难了,珍惜手中的现金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