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泰推测出红军行军路线,蒋介石不悦:那是条石达开走过的死路

发布啦 0 0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蒋介石沿途上派出重兵埋伏,可红军路线飘忽不定,搞得老蒋晕头转向。

这时,蒋介石认为,红军应该会率先前往湘西和红2、6军团汇合,随即他将自己的几个高参全部找来分析红军行军路线。

最后大家给出了红军最可能的四个走向:

其一是从赣南信丰前往广东;其二是从赣南进入湘粤边界再进入湘南;其三是先进入湖南,再穿插至湖北、安徽苏区,随后北进。

而第四条,是蒋介石的高级智囊杨永泰提出的。

他认为红军极可能先进入湖南,再前往云贵,并穿过金沙江、大渡河,从川西北进。

这四条路线中,蒋介石最不屑的就是第四条线路。

因为这是当年石达开走过的死路,如果红军走这条险道那不是重蹈覆辙,成为“石达开第二”吗?

毛泽东熟读历史,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然而事实真相,正如杨永泰所言,红军的行军路线,与石达开当年“带兵出走”的路线相同。

那么,既然是石达开走过的死路,红军又是如何穿越大渡河,成功甩开蒋介石数十万大军的?

而杨永泰又是何人,竟然能够精准洞悉毛主席的想法?

杨永泰推测出红军行军路线,蒋介石不悦:那是条石达开走过的死路

杨永泰


接下来,让我们先介绍一下这位国民党高级智囊---杨永泰。

一 杨永泰一计铲除地方军阀

1927年8月,蒋介石因内外交困,不得不被迫下野,南京政府被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和西山会议派把持,这让蒋介石头疼不已,急需寻找一个有志之士。

5个月后,蒋介石重返南京执政,此时的他雄心壮志,并发起了第二次北伐。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召开会,老蒋权利达到了顶峰,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成为中外仰重的传奇人物。

一时间,投机政客如过江之鲫,纷纷拜于蒋介石门下,谋求一官半职。可一贯刚愎自用的蒋介石对贤能挑剔,且任人唯亲,对投靠的人嗤之以鼻。

当时时任淞沪警备司令、老蒋心腹的熊式辉,得知老蒋急于寻求“诸葛亮”般运筹帷幄的人才,决定将杨永泰推举给他。

杨永泰推测出红军行军路线,蒋介石不悦:那是条石达开走过的死路

熊式辉


熊式辉早在广州期间就和杨永泰交好,对杨的才干十分欣赏,如果老友能被蒋介石重用,那自己推举有功,日后也能博个人情,因而他大力举荐杨永泰。

就在这时,蒋介石又找到了时任外交部长黄郛,寻求可用人选。黄郛多加思考后,说道:“海内有奇才杨畅卿,雄罗经纶,足以佐治。”

蒋介石对杨永泰早有耳闻,又听闻熊式辉、黄郛大力举荐,对杨这个“奇才”愈发好奇,难道他真的难得一见的大才?

杨永泰虽是大才,可在当时的环境下,几乎无人敢用,主要还是他早期的政治生涯基本上走的是政客道路,朝三暮四,东头西靠,为人圆滑,有奶便是娘,政治立场不坚定,太注重利益而不讲原则,经常游走于各大势力,先后投奔过孙中山、北洋政府、西南军阀、陈炯明等人。

杨永泰推测出红军行军路线,蒋介石不悦:那是条石达开走过的死路

北伐


1926年北伐开始后,隐居在上海的杨永泰再也坐不住了,外面轰轰烈烈地开展革命,自己46岁正值壮年,理应有一番抱负,难道就这样默默无闻老死于蓬蒿之间吗?

但最初时杨永泰并没有看重蒋介石,而是在老蒋下野后,给桂系李、白二人献上一封信,洋洋洒洒万余字,讲述了对时局的分析和主张,并表达想再次跻身政界的愿望。

李、白二人读了后,对杨的才华大为赞叹,但却不愿意重用他,毕竟他当初参与对孙中山的排挤,使得李、白二人不敢重用,他们认为杨太过聪明,政治上靠不住,因而对其主动投靠置之不理。

但蒋介石不一样,他虽然一直以来任人唯亲,唯独对杨永泰产生浓厚兴趣。

再者说,当时蒋介石也确实缺少谋士,虽然他名义上统一全国,可各路军阀拥兵自重,称霸一方,成为老蒋的心头大患,此祸患不除,那他的地位时刻受到威胁。

杨永泰推测出红军行军路线,蒋介石不悦:那是条石达开走过的死路

蒋介石


就在这时,熊式辉代杨献上“削藩策”,蒋介石听了后眼前一亮,没想此人果真是奇才,他连忙说道:“此人在哪里?我马上见!”

为表示礼贤下士,蒋介石没有招杨前来,而是亲自前往淞沪警备司令部官邸和其见面。

杨永泰见到老蒋之时彬彬有礼但不拘谨,谈吐清晰调理,视野开阔,很多政见和老蒋不谋而合,三个小时的接见,蒋介石对其才华愈发欣赏,决定对其重用。

就这样,杨永泰成为老蒋身边的高参智囊人物。他刚上任后,就策划了“祭灵哭棺”一计,从而将老蒋推向孙中山身后唯一继承人最高位置,从而强化老蒋在国民党中的领袖地位。

紧接着,杨永泰又献出“削藩推恩”妙计,也就是“军事化整为零,财政化零为整”。军事上,合纵连横,逐个击破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张学良等势力。

杨永泰推测出红军行军路线,蒋介石不悦:那是条石达开走过的死路

冯玉祥


杨永泰认为,冯玉祥所占之地大多贫瘠,可在经济上对其限制,待时机成熟后,再对其属下石友三、韩复榘、杨虎城等进行收买,如此冯集团自会土崩瓦解。

而阎锡山,不过是“山西票号商人”,只能打小算盘,可在政治上对其孤立;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二人都是武夫,军事内行、政治外行,对付这类人就要以暴制暴,用战争手段解决。

张学良主政东北,只能用外交手段,挑起其和苏俄的矛盾,使其无暇顾及中原战事。

而“财政化零为整”,也就是控制各地经济命脉,财税收缴中央,让各地没钱养兵,并借机裁军。

就这样,蒋介石最头疼的军阀问题,被杨永泰数语道破,老蒋顿时对杨高看不已。只不过他不知道该如何裁军,李宗仁等人必然会反对。

杨永泰认为这很简单,只要由财政部长宋子文借财力物力紧张,需要裁军,就可顺利削弱军阀势力。

杨永泰推测出红军行军路线,蒋介石不悦:那是条石达开走过的死路

宋子文


就这样,1930年中原大战后,蒋介石先击败桂系,又将冯玉祥西北军瓦解,再拉拢张学良部,阎锡山避居大连,山西晋军被张学良整编,老蒋对地方大权的把控大大加强,而这距离“削藩令”仅过去三年。

老蒋高兴之余,将杨永泰任命为军委会秘书长。

二 推测红军行军路线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不费一兵一卒控制东三省,紧接着又侵略察哈尔、热河等地。

但在日寇来势汹汹之下,杨永泰却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理论,老蒋十分信服,开始了对红军的疯狂“围剿”。

而后,蒋介石派出大军,先后对苏区发动“三次围剿”,特别是第三次,老蒋亲自指挥30万大军发动对苏区的进攻,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这让老蒋头疼不已,只能寻求杨永泰的帮助。杨永泰认真分析前三次“围剿”失败原因,并指出老蒋不该将红军看做军阀一样的军队。

杨永泰推测出红军行军路线,蒋介石不悦:那是条石达开走过的死路

红军


实际上,红军是有信仰、有组织、有纪律的部队,并非北洋军那样的乌合之众唯有采取新的策略才能“剿灭”。

就这样,杨永泰又提出了“政治剿匪”理论,也就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三分军事”就是派重兵对红军进行“围剿”,对投诚这宽大处理;“七分政治”是对苏区加强管理,特别是做好宣传工作,灭绝土豪劣绅,对贫困者给予救济,对民众日常生活给予帮助,如此就可让苏区民众不被红军左右。

蒋介石听了后,连连称赞“妙妙妙”,他随即又将杨永泰任命为鄂豫皖“剿共”司令部秘书长。

随后,蒋介石亲自指挥发动对苏区“第4次围剿”,尽管未能大获全胜,可也取得不小成绩。对鄂豫皖苏区围剿中,因张国焘的错误指示,红军只能被迫撤离根据地,向西退去。

杨永泰推测出红军行军路线,蒋介石不悦:那是条石达开走过的死路

蒋介石


第五次“围剿”中,杨永泰的“政治围剿”计谋得到充分发挥和运用,他主张对苏区民众实行感化政策,并特别正视宣传问题,散发标语传单,排演戏剧,组织通讯社,动用一切手段宣传,从而使得根据地人民的思想出现动摇。

与此同时,老蒋又在苏区设立农民银行,对农民给予薄息贷款,并对苏区进行经济封锁,企图将红军困死山中。

就这样,在杨永泰主张、老蒋实施的“政治围剿”下,红军只能被迫开启长征,此时杨的权利也达到新的高峰,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成为和熊式辉一样的核心人物。

而在中央红军入川时,杨永泰又借“围剿”红军,助老蒋控制四川。

原来,当红军入川时,蒋介石发现四川地势险要,川西平原富饶,如果今后中日开战,这里必然是绝佳的战略大后方,随即有了统一四川的想法。

杨永泰推测出红军行军路线,蒋介石不悦:那是条石达开走过的死路

蒋介石


随后,老蒋提出派10个师入川“剿匪”,可没想四川实力派军阀刘湘直接拒绝,只要求给予财政和武器支持,这让老蒋大为不悦。

可杨永泰却让老蒋先答应下来,派一个参谋团驻扎重庆,协助川军作战。老蒋不知杨葫芦里卖什么药,只能照做。

一到重庆后,杨永泰就实施“掏心计”,先是组建四川省政府,让刘湘出任四川省主席。又借机打乱防区划分,重新划定18个行政专署,趁机在地方安插亲蒋人员。

1935年,杨永泰建议将驻川参谋团改为重庆行营,老蒋担任行营主任。老蒋上任后就宣布川、黔各军均由他统一指挥,刘湘这才知道自己已上当,但后悔也已晚了。

不过老蒋虽然对杨永泰言听计从,可他最后悔的就是没听杨永泰另一建议。

杨永泰推测出红军行军路线,蒋介石不悦:那是条石达开走过的死路

刘湘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开始战略转移,蒋介石沿途上派出重兵埋伏,可红军路线飘忽不定,搞得老蒋晕头转向。

但蒋介石认为,红军应该会前往湘西和红2、6军团汇合,他自己不是太确定,随即将自己的几个高参全部找来分析红军行军路线。

最后大家给出了红军最可能的四个走向。

其一是从赣南信丰前往广东;其二是从赣南进入湘粤边界再进入湘南;其三是先进入湖南,再穿插至湖北、安徽苏区,随后北进。

第四条是杨永泰提出的,他认为红军极可能先进入湖南,再前往云贵,并穿过金沙江、大渡河,从川西北进。

这四条路线中,蒋介石最不屑的就是第四条线路,他认为这是当年石达开走过的死路,如果红军走这条险道那不是自寻死路,成为“石达开第二”吗?毛泽东经韬纬略,自然不会犯这一错误。

杨永泰推测出红军行军路线,蒋介石不悦:那是条石达开走过的死路

红军长征


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红军的行军路线恰恰是杨永泰所预测的路线。其实,不光是老蒋不认同这条路线,就连中央红军最初也没预料会走这条路,只是因各种形势被逼无奈才进入四川,越过大渡河。

不得不说杨永泰机智过人,也幸亏蒋介石刚愎自用,骄傲自大,这才没听取杨永泰的建议。

那么,既然是石达开走过的死路,红军又是如何穿越大渡河,成功甩开蒋介石数十万大军的?

三 “石达开走过的死路”

1935年4月,毛主席为调出滇军,派出一小部兵力佯攻贵阳,一度打到距离贵阳20公里的飞机场,而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吓得手忙脚乱,连忙下令让云南军阀龙云调滇军前来“救驾”。

而后,毛主席又将红军主力调到清水江西岸集结,摆出即将东渡的姿态,蒋介石以为中央红军要前往湘西和红2、6军团会合,连忙调出大军围堵。

杨永泰推测出红军行军路线,蒋介石不悦:那是条石达开走过的死路

实际上,这是毛主席为进一步造成蒋介石错觉和错误判断而故意为之。他见老蒋被搞得晕头转向,分不清南北,随后又派一部佯攻昆明。

当时昆明滇军已前往贵阳“救驾”,红军趁虚而入,着实让龙云大惊失色,连忙将滇军派过去集结。

就此,金沙江防守的兵力大大减少,为红军抢渡金沙江提供了机会。

同年5月9日,中央红军2万余人全部过江,摆脱了敌人数十万重兵的围堵,粉碎敌人将红军歼灭川黔的计划,毛主席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也大大提高。

此时的蒋介石恼羞成怒,数十万大军被2万红军耍的团团转。不过他在查看地图时,发现红军接下来必然会由会理地区北上,而这条行军线路和当年的石开达线路非常相似,他想起石达开集团覆灭一事。

杨永泰推测出红军行军路线,蒋介石不悦:那是条石达开走过的死路

太平天国


原来,早在1856年时,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严重内讧,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被诛杀,石达开奉命回京处理政务,却遭洪秀全猜忌。

性情耿直的石达开一气之下愤然离京,并带走20万精锐大军,计划前往四川独立开辟另一“太平天国”。

不过在转战西南途中,因没有基地依托,长期流动作战,又脱离人民群众,结果在同清军作战中接连败仗,起义队伍损失惨重。

1863年4月,石达开率4万人急渡金沙江,抵达四川宁远府,意图从大渡河13处渡口渡河。

但想要穿过大渡河这道天堑,必然要经过彝族区域,石达开继而送了一笔重礼给彝族土司王应元,认为这样就不会背腹受敌。

很快,清朝四川总督骆秉章得知消息,立马派出重兵赶往大渡河北岸,从北、西两路对其围堵。他还用重金收买南岸的土司王应元等人,使得他们背信弃义,临时倒戈,结果石达开四面受敌。

杨永泰推测出红军行军路线,蒋介石不悦:那是条石达开走过的死路

次月14日这天,石达开率部进入紫打地,这里水流较为平缓,渡河更为容易。且当时清军追兵还没赶到,正是渡河的好日子。

可没想,此时石达开的娘娘刘氏生下儿子,石下令休军3日庆祝,没有过河。而就在这3天内,王应元胁迫附近居民全部搬离,又将粮食、船只掠走,使得石达开3万大军无粮无船,只能在紫打地暂时停留编制船只。

不久后,北岸清军大批量赶来布置防务,而王应元也调来反动武装。就连天公也不作美,连日下了几场大雨,使得大渡河水位暴涨,给渡河增加了困难。

同月21日起,石达开就组织精兵四五千人,不顾水势险恶急忙渡河,但清军趁机用枪炮轰击,船只被逐一轰炸,将士们纷纷落水,无一生还。而后,石达开又组织几次渡河,均没有成功。

杨永泰推测出红军行军路线,蒋介石不悦:那是条石达开走过的死路

石达开见强渡大渡河无果,决定强攻支流松林河再北上,可王应元下令彝族居民坚壁清野,并拆掉铁索上的木板,还派出武装重重包围,以至于石达开部渡河无果。

1863年6月,在清军指挥下,四面八方之敌对石达开部发起了总攻,因火力太猛,石部损失惨重,只剩3000余人。

13日这天,石达开自知大势已去,死路一条,选择向清军投降,希望清军放过3000将士一条活路。但他投降后,3000多名将士被一一屠杀殆尽,他本人也被凌迟处死。

蒋介石反复对比后,发现中央红军的路线和72年前的石达开部一致,且时间也相差无几,他认为红军强渡大渡河必然失败,大渡河畔将是红军葬生之地。

而后,蒋介石立马指示将薛岳的中央军和刘湘的川军分在大渡河两岸南追北堵,企图将红军消灭于此。他狂妄断言:“红军过得了金沙江,过不了大渡河。”

杨永泰推测出红军行军路线,蒋介石不悦:那是条石达开走过的死路

但蒋介石怎么也想不到,毛主席不是石达开,工农红军也不是太平军。

四 老农献计救2万红军

毛主席自然知道大渡河凶险,但他最要紧的是要处理好和彝族关系,唯有这样才能不重蹈覆辙。他深知,石达开之所以覆灭,是因当年没有处理好和彝民的关系,以至于彝民趁机反水。

而想要渡过大渡河,需要先经过长达200里的彝区,因语言、风俗、文化不同,当时彝汉关系差,经常出现械斗。

毛主席指示,一定要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不能向彝族人民开枪,要用友好宽容胸怀和彝民交好,以妥善处理和彝人关系。

而后,刘伯承率领先遣队朝着彝区走去,果然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先遣队刚到达彝区就被手持枪械的彝民困住去路,一个工兵连士兵衣服被扒光,枪支也被抢走。

杨永泰推测出红军行军路线,蒋介石不悦:那是条石达开走过的死路

刘伯承


但就算这样,先遣队也牢记主席的主张,始终没开一枪,这让彝民们对红军大有好感。

而后,刘伯承和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

这一举措让彝族人民更是对红军大为支持,部分彝民青年踊跃加入红军。而后在小叶丹的护送下,先遣队抵达安顺场渡口。

不过安顺场居民早就被强制搬出,粮食和物资也被国民党军队一扫而空,就连船只也被敌人控制。刘伯承分析后,决定夜袭安顺场、夺得船只,强渡大渡河。

刘伯承还对1营营长孙继先道:“蒋介石扬言朱毛红军插翅难逃,让我们变成第二个石达开,我们会不会成为石达开,这回就要看你们了。”

同年5月25日,红军先是偷袭安顺场,并夺取仅有的一条渡船,并挑选17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发起对大渡河的强渡。

杨永泰推测出红军行军路线,蒋介石不悦:那是条石达开走过的死路

红军长征


勇士们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在先遣队战士的火力掩护下,快速登上北岸,经过两个小时的拼搏,勇士们突破对岸敌营的火力封锁,为部队前进打开通道,还缴获了2条船。

17勇士强渡大渡河后,当即将这一喜讯告诉毛主席。次日,毛主席、周恩来等同志抵达安顺场,同刘伯承等人研究渡河方案。

但当时大渡河水流湍急,浮桥难以架设,而船只也不过才3艘,一次摆渡仅能携带25人,船只每往返一次需要1个小时,一天也只能让1000名红军渡河,若红军主力全部渡河则需要1个半月,届时蒋介石必然会对红军形成新的合围。

此时国民党追兵已逼近安顺场,毛主席当机立断决定放弃在安顺场渡河。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石达开历史重演?

杨永泰推测出红军行军路线,蒋介石不悦:那是条石达开走过的死路

主席来到安顺场一侧的翼王亭,里面有个石碑,上面记载石达开在此处全军覆没的经历。

毛主席很是好奇,石达开是一个战略眼光极强的人,既然此处无法渡河,为何不沿着左岸进入西康?为何不向下走进入西昌坝子?

唯有搞清楚石达开被困的原因,才能更好的为红军寻找渡河方法。

毛主席经过打听后,得知当地有一个前清秀才宋大顺,当时已83岁,曾亲眼见证翼王兵败过程。

尽管当时已是深夜,可主席睡意全无,他连忙提着灯笼登门拜访,并表达自己前来的缘由。

对此,宋大顺表示,翼王石达开来到此地后,对百姓横行霸道,掠夺财物,引来百姓们不满,大家宁愿将船毁掉也不借给他们,最后石达开只能用竹排渡河,结果以失败告终。

主席听了后赞叹不已,连忙问道是否有渡河良计?

杨永泰推测出红军行军路线,蒋介石不悦:那是条石达开走过的死路

老秀才思考一会后,提议可在大渡河上游的泸定桥渡河,但沿路300里,路途艰险,如若红军不怕艰险可以从此处渡河。

毛主席听了后眉头舒展起来,他谢过宋大顺后连忙回到驻地,探讨渡河方案。

并以“军临死地、不疾战则亡”的前车之鉴,当即下令将红军兵分两路渡河。

一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利用船只从安顺场渡河;一路由林彪带队,3日内飞奔160公里抵达泸定桥,利用铁索渡河。

毛主席在动员大会上坚定说道:“72年前翼王没有走通的路 ,我们一定能够走通。我们共产党人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天堑大渡河挡不住我们 ,蒋介石要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美梦是不能变为现实的。”

就此,红2师4团在王开湘、杨成武等人的率领下充当先遣团,同年5月29日顺利抵达泸定桥,当时桥面上的木板已被川军破坏,只留下一座架在江面上的铁索。

杨永泰推测出红军行军路线,蒋介石不悦:那是条石达开走过的死路

泸定桥


经过彻夜疾行,战士们已筋疲力尽,可他们没有休息时间,又继续开始了“飞夺泸定桥”的征程。

王开湘选出22名勇士担任突击队员,并让其他战士掩护勇士们过河。下午4时,红4团发起了对泸定桥的冲锋,经过激烈的斗争,红军战士以损失三名勇士的代价顺利渡河,敌人吓得狼狈逃窜。

晚上十点,刘伯承率领的红1师也抵达泸定桥,他走上铺设木板的泸定桥,看着两岸的战火痕迹,动情道:“应该在这里立下一座碑,记载战士们的不朽功勋。”

就此,红军主力陆续泸定桥顺利渡河,冲突蒋介石的重兵包围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踏上新的长征之路,而蒋介石信誓旦旦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妄想破灭。

杨永泰推测出红军行军路线,蒋介石不悦:那是条石达开走过的死路

五 杨永泰下场凄惨

值得一提的是,杨永泰帮助老蒋统一全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也得到老蒋的重用,位高权重、如日中天,但也引来了CC系陈果夫、陈立夫等人的不满,李宗仁、白崇禧对其更是恨之入骨。

1934年6月,南昌机场发生火灾,蒋介石刚购买的十多架飞机被烧毁,引来老蒋震怒,随即派心腹邓文仪调查。

可实际上,邓文仪接受CC系的10万美元贿赂后,将此事件结果定为意外事故。这让杨永泰很是怀疑,请求蒋介石继续调查。

就这样,杨永泰和戴笠秘密调查,这才发现这是重大纵火案,徐培根因用公款购买黄金,亏空无法弥补,这才放火烧掉库房毁掉账目。蒋介石震怒,下令处死徐培根(仅半年后重新获释重用),并对邓文仪撤职处理。


此事激发了杨永泰和CC系的矛盾。汪精卫遇刺后,杨计划坐上行政院院长一职,遭到CC系二陈极力反对。

老蒋为平衡各派利益,只好宣布让杨永泰担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可他还没到任,就遭到湖北实力派的反对,CC系趁机宣传其是亲日派、卖国贼,并教唆学生游行。

1936年10月,杨永泰应邀前往日本驻汉口领事馆宴会,结束后来到码头等候船只,结果遭到刺客连射4枪中弹身亡。

杨永泰被杀案疑点重重,戴笠发现其背后主谋为“CC系”,但老蒋为了平息内部派系之争,只能将此事大事化小。

就此,被称为“当世诸葛”的杨永泰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蒋介石失去了左膀右臂,后来多次感慨:“杨永泰如果不死,我们都可以省力不少。”

不过杨永泰之死也是其性格所致,他虽然是一个战略眼光独特的旷世奇才,但也是政治上的蠢材,没能看清中国未来方向,被刺也死不足惜。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78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