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欧洲安全局势仍在进一步恶化中。在俄乌战场,美国刚刚向乌克兰提供了11亿美元军事物资,包括“海马斯”多管火箭炮、无人机反制系统、雷达和装甲车辆等,而比提供武器更为令人担忧的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还明确对乌克兰表示,“可以用美国武器打击新加入俄方的领土”,因为此前乌四地经过公投后,加入了俄罗斯。而支持打击俄罗斯本土,则意味着美俄离直接开战越来越近。
不仅如此,欧洲最近还发生了另外一件全球关注的事,就是俄欧之间两条“北溪”输气管道,都遭到“蓄意破坏”,甚至引发海底爆炸。这样一来,即便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紧张气氛得到缓和,今年冬天想要从俄罗斯引进天然气,也已经不可能了。客观讲,等于是把欧洲的“后路”给断了。如今,德国、瑞典、丹麦和俄罗斯四国,都已开始对此事进行调查,且全部将此定性为“有国家故意破坏”。
在判定到底谁才是这件事背后的黑手时,各方都没有轻易下结论,乌克兰最先跑出来说“是俄罗斯干的”,但莫斯科否认。这也可以理解,两国如今处于战争状态,乌克兰什么事都想往俄罗斯身上推。
倒是芬兰外长哈维斯托说得更为靠谱一些,他表示“发生这种规模的事,肯定有政府行为参与其中”。德国也表示,这样的破坏,应该是用小型潜艇在管道上安装了炸药,只有“国家行为体”才能做到这一点。
而据来自参考消息的报道,北溪管道遭破坏后,美国福克斯新闻也在谈论这件事,它们怀疑“是拜登政府干的”。对此,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则直接发了一段视频,正是拜登的相关讲话。视频显示,俄乌冲突爆发前,美国总统拜登对外表示,如果俄罗斯向乌克兰发起打击,“北溪”管道将不复存在,我们将终结它……我向大家承诺,我们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如今,事件就是这么“碰巧”,真的发生了。对此,扎哈罗娃表示,美方有义务出来回答这件事。
之后,白宫国安战略协调员柯比表示,这件事不是美国干的,俄罗斯在有意对外放假消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谁最有可能是背后的黑手?我们不妨从破坏“北溪”管道后,谁获利最大来看看,因为获利最大的往往嫌疑也最大,因为它有动机去做这件事。
首先,俄罗斯不太可能。因为这根本经不起推敲,俄方若想对欧洲停气,直接关阀门就可以了,没必要破坏管道。更何况,当年合作修建海底管线时,俄罗斯也出了不少钱。而向欧洲出口能源,是俄罗斯最为便利,也是最为快捷和收益最高的,国际形势瞬息万变,俄乌冲突一旦结束,俄罗斯和欧洲之间还得做生意,这种“拆台”的事,俄罗斯没必要做。
其次,理智的欧洲国家也不会。因为欧俄管道实际上也是欧洲给自己保留的一条“退路”,真到无法接受美国的要求,自己退无可退时,欧洲可以选择取消对俄制裁,缓和双方关系,这样俄方燃气能马上通过管道输送到欧洲。更何况,欧洲也跟俄罗斯一样,在修建管道时投入了巨资,没道理去破坏。
不过,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会不会做这样的事,就不好说了,一来他们希望欧洲与俄罗斯彻底划清,二来波兰最近刚刚与挪威接通输气管道。这其中,确实存在不少的变数。
最后,美国确实嫌疑不小。一方面,美国已经不止一次用“北溪”管道威胁过欧洲,有“作案”动机,也有“作案”能力;另一方面,断了欧洲退路后,西方盟友们就只能彻底抱紧美国大腿了,再不敢想“独立”的事,美国可借此整合欧洲;第三,还彻底断了俄方对欧输气的念想,这样不仅美国对欧输出能源能拿到更多利润,断了俄欧之间的主要联络渠道。综合来看,管道遭破坏,美国的利益无疑是最大的。
对此,久未露面的德国前总理默克尔估计也是看不下去,近日出来喊话了,呼吁欧洲国家,不能仅仅只听美国的,也要听一听普京在说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给欧洲留下“回旋的空间”。显然,默克尔是担心欧洲盲目追随美国,走到无法回头的死路上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