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非昔比的3000点
经过连续多日的下跌,又到了守高地······哦,不对,守3000点环节。
看A股连续十几年的徘徊,历经人间百味,却仍为3000点守身如玉,始终如一,我愿称之为:天下第一痴情。
但股民都不领情,甚至气到摔桌子:怎么就不能长进了呢?为啥死守3000点呢?不能像对面老美一样勇往直前吗?
别急着骂,10年的A股还年轻。现在的3000点,和之前的3000点,有天壤之别。
从成分股的行业构成来看,10年前(2012年)的上证指数大部分由金融和周期股组成,因此那时候的大盘走势可以说完全就是周期股的走势,为啥那会会暴涨暴跌可以理解吧?
(2012年上证指数成分行业)
而10年后的今天(2022年),其主要行业除了金融行业外,已经包含了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电子等成长和成熟行业。
(2022年上证指数成分行业)
根据博格公式的拆解,股价的上涨基于【利润增长】和【估值增长】。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思路:10年前A股利润增长靠周期(尤其是地产周期),而现如今A股利润增长是靠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费)和企业创新成长(高科技)。
这两者的区别,可以理解成:以前上涨靠政府爹和央妈带动,现在上涨靠自身硬实力。
那问题来了:既然现在靠实力,还加入了电力设备这种强力成长行业,为啥还是3000点,还是不涨呢?
来,我们看近几年上证指数几大构成行业的走势:
- 食品饮料:21年年初涨太对,估值太高,所以不断回调。叠加社区团购、疫情冲击,上游农产品原材料价格上涨,下游消费疲弱,利润承压。
- 医药生物:疫情后的21年过热,之后集采又过于悲观,也不断回调。
- 电子:消费电子整体不景气,高端芯片受制于人,也不太好。
- 银行:地产房住不炒,长期贷款减少,你懂得。
- 非银金融:股市不牛,它也没法牛。
这么一分析,为啥上证指数“没力气”突破,往复死守3000点的道理就呼之欲出了:因为除了电力设备行业在涨,其他几个主力行业在跌啊,电力设备它再凶悍,一个人也兜不住!
为啥当初5月能从2800点上涨到3300点呢?
答:电力设备带动的。
而如今为啥从3300又跌回3000点呢?
答:因为不仅银行、医疗、电子在跌,电力设备最近也扛不住在跌。
或许现在说这些你觉得没用,账户里绿到你已经不相信A股。但,君郁有一句话要说:“别被3000点【着了相】,它的含义今非昔比!”
3000点是一直没变(蓝线),但从2016年注册制实行以来,A股从2000只扩容到如今近5000只股票,市值(黄线)已经从27万亿达到52万亿,翻了一倍。
就如同一只母鸡虽然在市场上股价没变,但是她不断在增重,体重依然翻番。体内的各项技能也已经调整,不再是曾经依靠周期获利的“弱鸡”。
虽然此时股价跌挺惨,但是扪心自问:长期来看,银行/券商会不赚钱吗?消费以后会弱吗?老龄化社会的医疗会差吗?电子创新周期不来了吗?新能源短期趋势会变吗?
要知道,同样是3000点,中国在变化。
从政府主导的周期(基建、地产等投资),变向企业主导的创新成长周期。也正是圈内日日功文章所说,正处于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节点。
我也知道下跌是很难受的,但换个角度来看,我们此时,不正处在这种变化的起点吗?难道不也是种幸运么?
短期不容易马上反转,但是再需要多点耐心、多给点时间、多点信任,好运总是在坚持时,不经意间来的。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