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 海报|物道 ©
物道君语:
无用的生活,是自由的生活
小长假在即,我们好像比平时更疲惫了。在月底KPI和期待长假之间,只想让时间快些。想马上当个没用的人,过无用的生活。
无用生活,真的很治愈。有人从宿舍阳台向下望,漆黑之中,只有校园里摆着两条长长的旧书摊,发着光,好似两段银河。有人端详自己拍过的竹林,发现了在竹叶间,藏着一个人脸表情包……
图|物道 ©
这些,是干涸现实里的浪漫;是枯燥、功利社会里,无意义的美;是马不停蹄时间表里的无用生活。
总有一些人用我们向往的方式,记录着美好,来抵抗这个功利的世界。正如哲学家柏拉图说过的话,“如果你有两块面包,请拿一块去换取水仙花”。
图|物道 ©
“美是无用之用”“无用的,才是美。”这样看来,无用和美似乎已经结为一体。
当然有些美,太累,太难,来之不易。但有时候,只要发出一声“好美啊”的感慨,就已经够了。这种美的直觉,不知不觉就构成了生活的有趣瞬间。
图|物道 ©
前段时间,央视网报道了豆瓣的“无用美学”小组。这里有30万“无聊”的人,他们坚持分享自己拍下的美好、有趣瞬间,不断治愈着网线另一端的人们。
有人能看见“一罐月牙”。
曾经总觉得家后山上的路灯很丑,无非是把铁柱子顶端开个洞。直到傍晚散步时回头一看,一弯小小月牙像漂浮在铁罐子里。
图|祝小祝的熊猫菜 ©
有人坐在小店的窗边吃着冰粉,一抬头仿佛看见一幅画。霓虹朦胧,玻璃和雾气外的世界很暧昧,看起来很像梵高的《星月夜》。
图1|廿二集 ©
小组里最著名的照片之一:谁能想到洗凳子,洗出了《神奈川冲浪里》?
以抹布为画笔,洗洁精泡沫就是墨水,黑色凳子做纸张,手掌一挥,便有一卷卷海浪澎湃。
图1|Karida ©
好不容易租到一间还算满意的出租房,可没想到洗手间墙上的水泥灰看起来脏脏的。别怕!稍微加工几笔,就能变成一只可爱的猫猫。
图|阿遮 ©
买回家的菠萝坏了,等到切成一片一片的时候才发现,菠萝心都是一团褐色。
别难过!把坏掉的心当做瓜子盘,已经挖掉的刺根,刚好是张开的葵花瓣,拍下它们,就是一朵朵向日葵……
图1|momo:) ©
无用美学小组的组长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回顾了很多照片,很多瞬间。她感叹大家如此自由且浪漫,对美的事物有着灵敏的觉知。一点想象力搭配着简短的话,都是几句令人惊叹的诗。
这些没有用的小触动,却能带来真实的治愈。而有功利心的人,是无法发现,无法感受到这些的。美,是没有目的的快乐。
图|物道 ©
或许就像周作人说的,“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图|物道 ©
无用生活里的美,更多像一种奢侈。有时候,只希望逃离功利、逃离焦虑,有一颗平和的心就够了。
那么,过一点无用的生活,哪怕只是读一些无用的书,生命就会变得广阔而自由。
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作家梁晓声,从年少时代开始,母亲就很支持他读“闲书”。
一次,他在收破烂的手推车上发现半本《聊斋》,在下乡当知青后便偷偷带上了。
图|物道 ©
他后来还说过自己很喜欢《白蛇传》,觉得“这是人类文化中,人类想象力处在最上端的一颗珠子”。
一般来说,狐鬼精怪的故事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梁晓声却在《聊斋》里,感受到了文言文的魅力,在《白蛇传》里,看到了白娘子身上,有着像希腊英雄那样一种悲剧感。
这都归功于他广泛地阅读“无用的书”,不把读书当功课,精神也没有负累。渐渐地,藏在身体里某些东西被唤醒了,积累下来的宝藏被打开了。
图1 2|物道 ©
我们常常在现实里力不从心,总想尽可能多的学些实用技能。但这些无用的书,反而更能给我们心安和宽慰,能让我们从容应对万难。
就像,复旦大学流传的民间校训说的,自由而无用。
因为无用,所以自由。不功利的追求,就是自己在功利社会里的一次喘息。
图|物道 ©
不过,还有一些人,已经习惯了把每分每秒都用到极致,并引以为豪。成就感和满足感,都让他觉得“无用的生活”没有必要。
鲁迅战斗了一辈子,都在关心国家和专注写作。可没想到,在他大病一场后,有点“后悔”了。
他在杂文里写:我先前往往自负,从来不知道所谓疲劳。书桌面前有一把圆椅,坐着写字或用心的看书,是工作;旁边有一把藤躺椅,靠着谈天或随意的看报,便是休息……
图|物道 ©
连“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连看报也算是休息的鲁迅,终于在这场大病的间隙里,发现了自己缺失的、忽略的快乐,甚至会追求自己曾经毫不在乎的事。
“象心纵意的躺倒,四肢一伸,大声打一个呵欠,又将全体放在适宜的位置上,然后弛懈了一切用力之点,这真是一种大享乐。在我是从来未曾享受过的。”
图|物道 ©
一天夜里,他对妻子许广平说“给我喝一点水。并且去开开电灯,给我看来看去的看一下。”
鲁迅向来看不惯那些沉溺风花雪月的文人,看不惯浪费时间的人。但这段时间,他却向往另一种真实的生活。
鲁迅继续说:“因为我要过活。你懂得么?这也是生活呀。我要看来看去的看一下。”
妻子都慌了,认为他在说胡话,所以也没去开灯。
图|物道 ©
幸好,街灯的光穿窗而入,屋子里显出微明。鲁迅才能借着微光大略一看:熟识的墙壁,壁端的棱线,熟识的书堆,堆边的未订的画集,外面的进行着的夜……
等到第二天,他在日光中,更清楚地看见了熟识的墙壁和书堆。
他想起自己虽然平时也看,也当做休息,但还是一向轻视这等事。“纵使也是生活中的一片,却排在喝茶搔痒之下,或者简直不算一回事。”
字里行间,总有一丝“不应该”的意味。似乎在说,这些无用的时刻,也是必要的生活。
图|物道 ©
心系国家、关心人们的命运,这些宏大的事,固然是鲁迅先生每天的真实生活,可是在这次被迫的休息中,他感受到微小而确定的幸福,却给了他更大的治愈。
他突然觉得,“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我开始觉得自己更切实了。”
虽然从自己的生活,他又想到了他人的未来,觉得“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可无论如何这份治愈,又给了鲁迅更大的能量,去继续思虑,去忧心。
图|物道 ©
生活是忙不完的,如果总想着等忙完,再闲下来,再去过过无用的生活,也许会有些迟。
不必为了所谓大事,而忽略自己的生活。瞬间的美好,偶尔冒出的不功利的心思,总是稍纵即逝。所以,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
有用的生活,永远比无用的生活,要重,要急。可正是这些与之相反的东西,组成了生活里的许多“非必要时刻”。
唯有那些又轻,又缓的东西,才能化成不声不响的力量。
图|物道 ©
参考资料:
鲁迅《这也是生活》: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 星期五文艺
自由而无用,是人性的唯一防线 . 曲卫国
「阅读自由」| 现代学术人逐渐丧失的仪式感 . 语言学文献每日悦读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