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文为外部投稿,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TTEB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及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9月29日国内商品期货市场早盘主力合约多数上涨。沥青涨超3%,SC原油、低硫燃料油(LU)涨超2%,燃料油、沪银、尿素涨近2%;跌幅方面,棕榈油跌近3%,玻璃跌超2%。郑棉探高回落,波动空间大幅收窄,盘面有止跌、反弹趋势。业内分析,经过9月中旬以来连续较大幅度振荡回调及ICE棉花期货率先弱势企稳;再加上即将进入国庆节放假节奏、2022/23年度国家棉花调控政策方向不明(是否将2022年中央储备棉轮资源扩大至2022/23年度新棉)及业内对10月上中旬籽棉收购价低开、小幅上涨的预期较强,因此郑棉进入短暂的多空力量均衡,等待方向指引的状态,节前整个棉花期现市场基本收官,节后或大波动、大调整机会。
为什么2022/23年度新疆籽棉收购会出现推迟开秤、推迟交售、推迟加工的情况?从时间上来看,农六师、农七师、农八师等昌吉、石河子、奎屯等地方棉花主产区集中在9月上中旬喷施落叶剂,采收9月中旬就已陆续展开,9月下旬籽棉已应该开启大量交售、收购模式。笔者调查后认为有三个原因:
一是“缺解封”。据了解,截止目前北疆石河子、奎屯、伊宁、沙湾、精河及南疆喀什、阿克苏、库尔勒等大部地区仍处于封控状态(今日乌鲁木齐解封),不仅采棉机进地、籽棉运输、人员流动等受到较大影响,棉花加工企业开秤收购受到严加控制;个别地区甚至出现农民交售的籽棉的车辆都挡在轧花厂厂区外,因疫情防控原因不允许进厂。业内分析,随乌鲁木齐解封,其它地州或在国庆节后逐渐放开,棉花交售、收购等工作才能有效展开;
二是“缺资金”。北疆昌吉、塔城等地部分棉花加工企业反馈,截止目前农发行及其它商业银行支持收购贷款仍没有下达到位,籽棉收购也就无法大面积展开。一方面今年农发行较大幅度上调贷款保证金和自有收购资金比例(分别上调至15%-20%,只有极少数大型棉花加工企业二者比例分别为10%),加工企业前期自筹、自有资金的压力比较大;另一方面今年农发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不允许“滚贷”,而是对棉花加工企业日收购量、收购价格严加审核/监管,只有前批信贷资金使用量超过70%甚至80%,才能申请发放下一批收购贷款,严控贷款的发放节奏。按往年惯例,由于临近十一假期,银行会要求棉花加工企业充分考虑10.1-10.15日期间的收购量及所需资金量,提前一周左右报备给银行,根据企业的要求,及时下达收购贷款,但今年并没有明确说法,因为轧花厂大多没有开秤,而且农发行第一批贷款大多也没有发放;
三是“缺人”。由于8月中旬以来全疆大部分地区保持“静默”模式,棉花加工企业从内地组织的收购、加工、财务人员等入疆比较困难,除了集中筛查、隔离,还必须从防疫部门规定的“卡口”进入,因此截止目前疆内很大一部分轧花厂存在职工缺岗、劳动人员不足的情况。尉犁县某加工企业表示,该公司棉检、收购人员目前处于隔离期,本地工人相对好招一些(工资待遇较前两年提高不少),外地工人则比较麻烦。在疫情防控的大环境下,籽棉采收、棉花加工企业开秤、籽棉和皮棉运输及疆内监管库开库等等都必须让位。
近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发布公告:经商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并报自治区棉花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定于2022年9月26日12:00起,开放部分新疆棉花专业监管仓库的网上入库预约。10月10日前,当预约数量达到400吨后,由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统一通知纤维检验机构、监管仓库和加工企业按指定日期进行入库;10月10日后,开放其余新疆专业监管仓库,按日预约入库量正常入库。很显然,监管库的开放也受到疫情防控的较大影响。
近日部分机构、涉棉企业都在探讨郑棉主力合约下破14000、13500后,是否真的要测试12000甚至10000,反正看空杀跌的气氛仍旧很浓,普遍认为新疆农民有18600元/吨的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托底”,农民的收益有保障,不同的只是收益兑付的时间早晚(有些机构甚至很聪明的计算出2022/23年度农民籽棉直接销售价+直补款之和将达到7.30-7.50元/公斤),因此农民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同棉花加工企业对籽棉交售价上激烈僵持、博弈,既然结果已经注定,折腾没有太大意义。业内认为有如下三个因素使农民必须看重且坚持挺籽棉交售价:
其一、10-12月份对于大部分棉花种植业者、植棉大户而言对现金流的需求比较大(这就是为什么即使目前40衣份、12%以内水份籽棉收购价5.10-5.30元/公斤仍有农民少量交售变现的原因),因为其需要支付赊欠的农资款、农药费及信用社春季贷款、水费及籽棉采收费等等一系列支出,没有钱玩不转,但当每亩籽棉交售款还不够投入支出时,农民是何心情,恐怕放在谁身上谁也不会接受;而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第一批、第二批近两年大多推迟至来年的2-3月份、7-8月份,不利于农资春节前提前低价预订。广大农民并不怀疑目标价格直补款会最终发放,但对于10-12月份大量资金需求而言就是“望梅止渴”;其
二、2022/23年度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价格比较理想,为什么籽棉收购价如此低?粮棉比价如何计算?国内玉米供应总体上将继续处于青黄不接阶段,贸易商挺价心理依旧偏强,需求终端库存不断消耗,补库意愿总体依旧偏强。预判10月上旬之前玉米价格总体将继续偏强走势为主,9月27日全国玉米现货平均现货价格报价2847.00元/吨;而国内小麦价格继续稳中偏强运行,仍处于“成本高”与“需求弱”的僵局中,市场博弈激烈,小麦价格大涨不易,大跌也难,随时天气越来越凉,面粉需求有所回升,面粉厂提价促收。粮食价格高位运行,难道棉花就该同比大幅回落?(跌幅超过50%);
其三、按往年惯例,籽棉收购价高峰出现在10月份,主要受农发行等信贷资金9月底下达、10月份开秤的棉花加工企业高度集中及10月份籽棉等级、品质指标相对较高等等的推动,而今年受8月中旬以来疫情间歇出现的影响,9月底前无论农发行贷款下达,还是开秤的轧花厂都寥寥可数,在疫情防控大政策下各棉花企业的收购热情、积极性一直被压制,因此10月份各地州全面解封,再加上发行及其它商业银行支持收购贷款到位以及5.10-5.30元/公斤的收购价大大低于各方预期,前期轧花厂抢收的局面不可避免,40衣份籽棉收购价破6元/公斤、6.50元/公斤,甚至上度7元/公斤的概率非常大【外部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参考】,你说农民会在9月份大量交售籽棉吗?
笔者看法是郑棉短线不宜过份看空杀跌,10月份籽棉、期现反弹的可能性较大,主力合约14000、15000或未必能罩的住;当然中长线看空思路不变,棉花加工企业计算好成本 ,逢高套保是唯一、有效的选择。除了10月份籽棉收购价有望“低于高走”外,还需要注意如下几个因素:
首先,国家宏观政策面持续发力。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稳经济大盘四季度工作推进会议。稳住经济大盘对就业和民生至关重要。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抓住时间节点,推动政策在四季度全面落地、充分显效,巩固经济企稳基础、促进回稳向上,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李克强说,要针对需求偏弱的突出矛盾,想方设法扩投资促消费,调动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积极性。注重用好近期出台的两项重要政策工具:一是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二是用好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各部门要配套完善已定若干重大措施,抓紧出台细则,扎实保障民生,在第四季度将低保边缘户阶段性纳入低保补助;
其次,2022年中央储备棉轮入政策或发生调整。考虑到截止目前2022年中央储备棉轮入总量6万多吨,大大低于计划的30-50万吨;再结合2022/23年度籽棉收购价同比大幅下滑,棉花加工企业入市“畏首畏尾”及国内外棉花价差持续较大幅度“倒挂”(2022/23年度“中”字头公司大量政策性轮入美棉的预期明显下滑),因此不排除相关部门直接无缝启动2022/23年度新疆棉轮入,既解决的棉花企业销售难题,又为维稳国内棉价、满足纺企需求做准备。从目前籽棉收购价来看,如果开启交储,棉花加工企业利润比较高,刺激籽棉收购价全面反弹;
再次,由于2022/23年度美棉苗情进一步转差(USDA报告显示,截至9月25日美国棉花生长状况达到良好以上的占31%,比去年同期减少34个百分点;其中得州差苗比例从56%升高到61%)及飓风伊恩强度升级,美东南棉区将遭强降雨袭击;再加上越南、巴基斯坦、印度等各国对美棉签约采购触底回升、美联储加息的影响逐渐稀释,ICE棉花期货将迎来反弹,从而横向拉起郑棉
【外部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参考】
更多资讯,关注华瑞信息「链接」
编辑 | 华瑞信息新媒体团队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