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晚间,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决定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按照“因城施策”原则,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派出机构指导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配合实施。
一、哪些城市适合于“因城施策”?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数据,至少有23个城市符合条件,普遍属于当前房地产交易疲软、房价跌幅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的城市。
其中,二线城市8个,分别为哈尔滨、兰州、武汉、大连、天津、石家庄、昆明和贵阳。三线城市15个,分别为泉州、温州、泸州、岳阳、宜昌、北海、大理、秦皇岛、湛江、包头、安庆、济宁、常德、襄阳和桂林。
二、不管市场的反应如何,大多数可交房的房产商最终以房价涨价来“回报”市场,特别是一、二线城市和商住圈核心地带的可交房房源,但不会是“捂房不售”,赶快出手才是上策。
而对“去库存化”周期比较长的三线和四线城市,以及烂尾现象严重的城市来说,恐慌性抛售的可能性比较大。房屋交易过程中还可能叠加其他契税优惠政策、优秀人才优惠购房政策等,加速去库存,间接地稳定了房价最低线。
三、市场中会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投机者”,做“抄底价”房产团购,团购完成后,囤积居奇,再做房产“二次高价销售”,成功成为了接盘侠。但是近期的案例也有好多失败的。
四、较大的盈利,使得有“灰色收入”的那一部分人蠢蠢欲动,成为“灰色收入”新的变现和增值的方法,不过纪检监察是否监督,只有他们自己安排了。
五、就是还有一大帮子“观望者”,即算是刚需,如果是对自己收入预期无信心,全家老少供房贷无保障,还是等着吧!
这波行情还是可以带来不少房屋销售,但是受益者不是大多数刚需的老百姓,还是没有达到“买房是用来住”的初衷,无非是换了参与这场游戏的人,新的接盘侠。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