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有市场消息称,国美电器CEO王巍和国美投资公司CEO何阳青已经相继离职。对此,国美方面也已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而在此前两日,国美还因为拖欠员工薪资和绩效而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从大股东多次减持到欠薪事件再到高管离职,昔日的零售巨头国美正深陷一系列风波难以自拔……
严峻挑战
9月26日,有多名国美员工爆料称,公司通知今年8月份的工资将延迟发放,但具体发放时间和比例均不清晰,而此前拖欠员工的半年绩效也仍未发放。此消息一出,即迅速登上热搜榜单,引起舆论热议。
很快,国美方面便对这一事件做出回应,承认当前国美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和严峻挑战,企业转型进程受阻,现金流承压明显。为保证公司正常运营,本月公司内部对薪酬发放做了一些临时、应急调整。
同时针对当前欠薪问题表示,目前公司运营正常,经营一旦好转,将第一时间给员工补足薪资,同时兑现离职员工相应补偿。同时,公司不排除将继续实施减员计划以进一步缩减运营成本。
从官方回应中可以看出,此次事件并非完全出于突然,国美的危机可以说潜伏已久,而欠薪更像是重重压力之下困境的一次暴露。
当然,这场危机不止显露在普通员工层面,公司高层层面也有较大幅度的变动。今年8月,时任国美电器CEO的王巍还在与vivo的战略研讨会上介绍国美全国门店优化后的新模式店,而如今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已经官宣离职。
实际上,这个职位现在更像是一个烫手的山芋,短短14个月里已经三次易主。2021年7月,时任国美电器CEO的张德炬因“身体情况,需休息调整”为由离职;2021年10月接任的王波也于今年调整了职务,现为国美电器华东大区兼上海区域负责人。
在王巍离职前不久,曾任国美电器首席运营官、国美集团高级副总裁,国美投资公司CEO的“老臣”何阳青也做出了离职的选择。
更早的时候,国美集团旗下“打扮家”的创始人崔健、国美电商平台“真快乐”APP的执行副总裁丁薇、国美管家售后公司CEO曾之宁等高层也相继离职。
高管频繁“换血”的背后是公司架构的大规模调整。去年10月组织构建的线上平台真快乐APP、线下国美电器门店、安迅物流等平台系统现如今重新收缩,回归To C事业群,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地的门店也开始了新一轮精简。
高管出走、结构调整、薪资拖欠、大规模裁员……多重信号都在昭示着这个曾经零售巨头所正在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和严峻挑战”。
巅峰难返
“买电器,到国美”,这个已经逐渐失去吸引力的广告语曾经也在市场上有过辉煌时刻。
1987年,黄光裕白手起家创建了国美,开创了中国家电连锁经营的先河,并凭借“薄利多销”的打法逐步抢占了市场。
千禧年之前,国美已经在全国88个城市开设了330家门店。2004年,国美电器在香港借壳上市后更是一时间风头无两,创始人黄光裕也在2004-2006年连续三年蝉联国内首富宝座。
可是巅峰时刻也是危机蛰伏时刻。2008年,国美创下了年销售额1200亿、跃入世界500强的优异成绩,但同年,创始人黄光裕也因涉嫌“操纵市场”等遭公安机关拘查而后入狱。
2021年2月,正式获释不久的黄光裕立下“力争用未来18个月的时间,使企业恢复原有的市场地位”的目标。
只是理想与现实始终有距离,十二年市场已经风云变幻了几轮,再度归来重掌大局的黄光裕所面对的早已经是天翻地覆的行业局面。
随着国内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天猫、京东为代表的一众电商平台已经逐渐走向舞台中央。
据《2021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显示,在家电销售渠道方面,京东以32.5%的市场份额居于首位,苏宁和天猫紧随其后,而国美虽然列于第四,但5.12%的数字显然仍与前者有较大差距。
为了破局,黄光裕也采取了很多方法。2021年1月,国美上线了真快乐App,又在同年升级了门店配送服务“闪电送”。
起初,新业务也表现出了亮眼的成绩,真快乐App上线当年日均活跃数上涨到300万,SKU数接近200万。
但相应的,公司的投入也大幅加大,一年推广营销的费用就近10亿元。据国美零售2021年财报显示,国美的营销费用同比增长14.3%,公司净亏损达到44.02亿元。
8月31日,国美零售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财报,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约为121.09亿元,同比下降53.5%;归母净利润约为亏损29.66亿元,对比去年同期亏损为19.74亿元。
如果再拉长时间线看,国美其实已经陷入了连年亏损的漩涡,从2017年到今年上半年,国美零售累计亏损已达222.89亿元。
前途未卜
国美急着追回失去的黄金发展期,可是面对现实的寒冬,“生存”显然已经成了当前第一要务。
8月19日,国美发布公开信,创始人黄光裕总结反思了回归以来的成绩与不足,并首次承认了当时提出的“18个月回复国美原有市场地位”的计划过于乐观,对执行困难的预料不足,导致现实与这一目标有一定差距。
不过,虽然眼前发展处处受挫,但黄光裕依然在公开信中表示,希望市场能再给他三年时间,实现“1+1+1”的战略发展目标,即2023年实现较高盈利并达到以往较高水平,2024年达到历史最好水平,2025年明显超越历史最好水平。
同时还表示,短期不能盈利和实现正向现金流的业务将从上市公司剥离,并将进一步注入与主营业务强相关的优质资产,以切实提升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对此,国美也已经采取了行动。一方面,国美正在逐步收缩线上业务,逐步减少对真快乐等费用较大业务的投入,另一方面也继续聚焦发展核心业务,将重心逐渐转回其熟悉的线下领域。
9月16日,国美首个新模式线下门店真快乐线下体验中心在北京西坝河正式开业。新型门店定位“展示体验+家延伸+家娱乐+家服务”,希望在顾客与厂家、品牌之间做连接器,可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服务。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创始人壮志豪言仍在,表示“困难都是暂时的”,但市场的信心显然很难再回巅峰,尤其是在黄光裕夫妇从去年底多次减持国美零售股票的情况下。
据公开数据显示,9月15日,国美大股东黄光裕、杜鹃以0.189港元的均价出售了公司股份8892.5万股。
而在此前一日,黄光裕等大股东才刚刚减持了约27.37亿股,套现5.31亿港元。仅今年年内,黄光裕、杜鹃夫妇便已累计减持超50亿股。
一边是大刀阔斧的调整,一边是大股东多次减持,这更像是一场“进与退”之间的艰难博弈,让外界也很难预测国美究竟意欲何为。
而在当前情况下,新的三年计划是否能真的挽狂澜于既倒也成了一个很大的未知数,或许一切只能交由时间来检验。
*本文数据由硕眼探企团队根据企业相关公开信息整理,硕眼探企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其中涉及的分析内容,仅反映文章发布时的判断,仅供读者参考,不构成任何市场交易和投资建议;
*本文版权归硕眼探企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硕眼探企】公众号后台咨询相关事宜。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