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有两大品牌令人印象深刻,一是茅台,二是老干妈。
茅台的董事长曾玩笑地问马云“为什么年轻人不喝茅台?”这根本就不用马云回答好嘛,只能说有钱人的世界我们不懂。
和茅台相同的是,老干妈也是国货之光,相反的是老干妈是每个家庭都能消费得起的。
8块钱一瓶,每天卖出百万瓶,年销售额45亿,创造了用一瓶辣酱打进中国500强企业第151位的创业神话,还在海外被列为调味界的奢侈品,即便一瓶卖到80元也依旧风靡海外市场。
在90后的记忆中,老干妈无疑是辣酱首选,食堂的大锅饭再难吃,白米饭拌上几勺老干妈总能让人垂涎三尺,对于80后而言,当年馒头沾上老干妈能一连吃下好几个,打工倍有劲。
然而一句“你多久没吃老干妈了”将网友的对老干妈的认知拉到了当下,“老干妈变味了”成了很多消费者的心结。
都说创业容易守业难,这句话放在老干妈的身上格外应验。
自2016年起,老干妈口碑也陡然下滑,连续三年销售额下降,而老干妈跌落神坛的背后,更多的还得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老干妈登上神坛
1947年,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在农村出生,因家境困难没有接受过什么正规教育,丈夫英年早逝之后她在贵州龙洞堡的一所学校附近摆起了凉粉小摊。
80年代初期,市场上还没有什么流通的辣椒酱,很多小摊贩使用的酱料都是自己调配的,陶碧华也炒制出一款独具风味的辣椒酱,香辣却不过头。
陶华碧起初并没有意识到这款独创的辣椒酱对自己的小摊生意起着怎样的决定作用,直到有一次辣酱用完了,老顾客落座一看,发现没有辣椒酱了便扫兴离开,陶华碧这才意识到自家小摊的生意火爆是因为拌凉粉的辣酱好吃。
陶碧华家的辣酱在当地出名后,甚至有人慕名从市里驱车而来,就专门为了买她的辣酱,有人劝说陶华碧,既然辣酱做得这么好,为什么不考虑单卖辣酱呢?
陶华碧其实也有这个打算,不久她就关了凉粉摊,用挣来的一点小钱雇了几十名员工,在两间小作坊里捣鼓辣椒酱。
那个时候没有机器,一切都靠员工,然而捣辣椒刺眼又呛鼻,员工们苦不堪言,陶华碧只好自己上,从部队里出来的大儿子也偷偷辞了铁饭碗,协助她经商。
辣酱批量生产出来后,由于知名度并不高,生意并没有很快红火起来,陶华碧便背着自己的产品去超市推销,这才打开了市场。
1996年,决心把生意做大的陶华碧在贵州南明区成立了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员工也从起初的几十人发展到两千余人,并陆续推出其他风味的调味产品。
老干妈是传统的家族企业,曾有人劝陶华碧将公司上市,但陶华碧不相信资本,并立下了老干妈永不上市的誓言,后续市场上屡次传出老干妈即将上市的消息,都被陶华碧出面辟谣。
经过九年的创业,老干妈即便不上市融资,也轻松成长到日卖百万瓶的销售规模,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甚至远销海外,即便对外定价80元也供不应求。
陶华碧曾自豪地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
老干妈走向成功的原因并不复杂,所谓大道至简,老干妈多年来坚守住这几点,很难不成功:1.产品本身讨喜,多年来口味稳定;2.薄利多销,价格在7-10元区间;3.不贷款不赊账,现金流充沛;4.管理妥善,从源头减少失误。
现如今老干妈口碑饱受争议,无外乎就是以上这几点之中出现了问题。
投机取巧的继承者
有一位企业家曾笑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那帮孙子的。”
陶华碧也会有干不动的时候,而老干妈也不得不面对管理者的更新换代。
2014年,老干妈创下新的辉煌,销售额从13年的37.2亿突破至40亿元,然而正是老干妈蒸蒸日上的时候,67岁的陶华碧选择退休,将企业交给两个儿子李贵山和李秒行。
陶华碧自己坚守着不上市不融资的原则,也教育儿子要做正经生意人,不入股融资和上市,然而面对资本市场的诱惑,他们并没有坚守住老干妈的初心,拿着自己闲散的钱去投资房地产等行业。
2004年,陶华碧的大儿子李贵山控股昆明景泰大酒店,12年前就开始涉足房地产,拿下贵山天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49%的股权,并陆续投资了多家企业。
然而一心多用的李贵山并没有拼下什么好成绩,投资的企业越多反而亏损得越多,就连他最重视的贵山天阳房地产开发的经营状况也十分糟糕,参股的12年起就出现了连年亏损,出现了700多名烂尾楼业主和公司打官司的事件。
建设单位与施工负责人相继失联,工人被拖欠工资,而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还挪用资金去缅甸投资其他楼盘,还频频出现一房二卖的情况,最终,负债率高达94%的贵阳天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2018年倒闭。
烂尾楼官司事件让老干妈名誉受损,起初李贵山参股的那家房地产公司旗下楼盘之所以能被众多业主争相购买,就是因为对老干妈品牌的信任,结果离开陶华碧的第一年,二代们就开始将自家企业用二十年积攒下来的声誉贱卖了出去。
大儿子不让陶华碧省心就罢了,公司的最大股东李秒行的操作更是直接导致了老干妈在国民心中辣酱第一的位置不复存在。
老干妈的主要原材料就是辣椒,辣椒选得好是老干妈风味与口感的先决条件,然而自老干妈二代们上位后,以前的老干妈忠实消费者发现,老干妈变味了,没有了以往淳厚的香辣口感。
原来李秒行成为第一大股东后,主要负责老干妈的生产与质检管理,然而他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把老干妈的原材料品种换掉。
原来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老干妈以前采购的贵州遵义辣椒价格上涨,对比起老干妈多年不涨价,涨价也不过一二元的策略,原材料价格上涨必定会在引起产品的利润下降。
于是为了谋求更多的利润,李秒行瞒着母亲将遵义辣椒换成河南辣椒,价格便宜了一半,一年节省上亿元原材料采购费,但随之而来的是老干妈的香辣味也降下了一半。
贵州与河南,一南一北,两地水土天差地别,培养出来的辣椒自然不同,李秒行不可能没意识到这一点,然而他对消费者质疑老干妈口味变差的事充耳不闻,他只执着于眼前浅短的利益,可谓鼠目寸光。
结果是市场反馈给了他一个耳光,老干妈在16年就首次出现销售额下跌的现象。
消费者之所以将老干妈捧上神坛,只因它的品质,品质差了也不怪消费者不愿买单。
除了这些,老干妈股东更迭之后,还出现了一系列管理事故。
2016年,老干妈配方遭离职员工泄露,之后市场上开始出现与老干妈口味相同的产品混淆消费者的耳目。
2019年,老干妈的一家大工厂里还在两周之内突发两场火灾,造成1/3的货物损失。
2020年,老干妈还被腾讯公司告了,理由是拖欠千万元广告费,结果经查明发现是老干妈公司印章被三位嫌疑人伪造,两大公司就这样被人用假章骗得团团转。
以上这些无不体现老干妈在换代之后管理层的失误与疏忽。
面对两个儿子经营出来的烂摊子,本该颐养天年的陶华碧再也坐不住,对外宣布重新执掌老干妈,并召开了媒体发布会,扬言老干妈会使用回以前的配方,味道还是原来的。
相信有很多人知道老干妈要用回以前的配方之后,产品上市就兴冲冲地去买了几瓶,结果还是大失所望,仍没有以前记忆中的那么香。
所以老干妈的配方到底有没有变回去呢?配方用回了原来的,但为何还是口感味道不如以前,其中是某个生产环节或是其他配料的品质出现了偏差吗?
这些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消费者和老干妈管理层清楚,名誉折损数年,失去的口碑和市场已经难以追回了,而且在新的时代,老干妈也面临着其他严峻的挑战。
价格上涨的背后
在大家的印象里,老干妈最核心的产品豆豉油制辣椒酱的单价一般是8元每瓶,但是这几年这款产品的价格已经上涨至9-10元区间,2022年3月1日,老干妈因为一则调价通知而被送上热搜。
其中豆豉油制辣椒的进货价上涨为198元(280g*24瓶),商家进购价都上涨了,那么终端消费者多少也会受影响,而大众对此也是一边倒的负面评价。
其实应对现在不断上调的物价,老干妈旗下产品单价上涨一两元本无可厚非,但是消费者对其他产品的价格上涨反应没有那么激烈,反而是涨幅不大的老干妈受到如潮的差评呢?
有网友说:“味道变差了还涨价,谁会买?”
其实不止是味道改变的原因,老干妈涨价的背后也促使着消费者对老干妈的认知瓦解。
一直以来,老干妈走的都是薄利多销的路线,其他替代品,口味还可以的不如它便宜,便宜的不如它好吃,老干妈就这么凭借这样的优势逐渐垄断中国的辣椒酱市场,消费者对老干妈的品牌认知也就是“物美价廉”。
然而物不美了,一向价格稳定的老干妈旗下产品也突然大范围涨价,这就会使消费者格外敏感。
更何况,现在越来越多的辣酱新产品迭出不穷,这些新产品更懂得当代年轻消费者,更加致力于研究更能吸引消费者的新鲜口味,比如近些年来强势崛起的虎邦以及冒充国货的美国辣酱味好美等。
老干妈此前口味冠绝辣酱江湖,如果能一直保持质量,倒是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然而老干妈口碑与口味均不复从前,必然会在这多元化的冲击之下逐渐失去市场份额。
结语:
品质和诚信是企业屹立不倒的两大不可或缺的支柱,当老干妈新一代掌权人选择抛弃初心的那一刻,不是消费者抛弃了品牌,而是品牌抛弃了他们自己。
“老干妈”变味了之后,受伤的不止老干妈自己,还有那些想追忆童年味道的消费者们,在消费者们看来老干妈跌落神坛确实可惜,有人不禁发问:为什么我国难以走出百年企业?
创立一个品牌何其艰辛,维系提升品牌更加艰难,老干妈新一代掌权人的急功近利就会使上一代人做出的一切努力付诸东流!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