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十大元帅中,林彪素来以“不食人间烟火”著称。辽沈战役期间,林彪开完军事会议从不管饭,政委罗荣桓背后却时常把大家留下,为辛苦指挥的各纵队司令员们开个小灶。
然而,在林彪于1959年挂任国防部长后,破天荒地请了两次客——一次是为了自己的父亲,另一次则是为了自己的战友,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本期节目为您讲述:林总请的两次客。
第一次请客:为了父亲
1962年1月11日,“七千人”大会召开之际,毛主席邀请林彪在大会上做一个总结性的讲话。得到主席邀请的林彪自是不敢怠慢,立即准备起了演讲稿。
正当林彪忙于工作时,一则噩耗突然传来:在“七千人”大会召开的第三天,林彪的父亲林明卿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85岁。
林明卿虽不是革命英雄,但作为革命英雄的父亲,他这一辈子为林彪付出良多。在外作战时,林明卿是林彪为数不多的牵挂和精神支柱。
得知父亲去世消息的林彪立即放下了手头的工作,抵达阜外医院向父亲的遗体做出最后的告别。在葬礼上,林彪一生中难得地落下了一行清泪,生死诀别之际,父亲生前的一幕幕浮现在了他的眼前。
林彪一家的祖籍在福建,唐宋时期林家从福建搬迁至安徽,再迁入湖北麻城。到南宋时期,林家定居在湖北黄冈县林家湾。林彪的父亲林明卿和目前陈氏都是黄冈人,夫妇两人孕有四男两女:老大林庆佛,老二林育蓉,老三林育菊,老四林向荣;长女林宝珠,次女林小妹。
1926年1月,年仅18岁的林育蓉背井离乡,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与国民党名将胡琏、戴笠为同窗。就读期间,林育蓉因深感自己的名字缺乏阳刚之气,故自行更名为“林彪”,从此以后,一名革命英雄悄然诞生。
对林彪而言,他从不后悔选择投笔从戎的道路。但是,他一直对自己的家庭心怀内疚:正所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然而那时的他却在没有告知家人的情况下,就投身职业最为危险的军伍,并自行改名。在当时的社会传统道德观念看来,这确实是一种有些“不忠不孝”的行为。
但是,林彪的父母绝非是只认死理的等闲之辈。林彪的父亲林明卿知书达理,他粗通文墨,书法在当地小有名气。当过店铺伙计,也做过账房先生,因文质彬彬,出身世家而备受当地人崇敬。林彪的母亲陈氏也十分贤惠,不仅为丈夫和孩子们织得一手好布,而且还在家中养了许多鸡鸭,每天都会给孩子们留一个鸭蛋吃,一分为四。父母的熏陶,让林彪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
在得知林彪已经从军后,林明卿虽然心中稍有不乐意,但他十分喜欢读《三国演义》等历史军事小说,因此认为林彪投笔从戎倒也不是没有出路。所以在想通之后,林明卿就给予了林彪坚定的支持。国民大革命期间,作为大革命将领父亲的林明卿还接受了农会的邀请,到湖北汉口三义里的贫农工厂当代表,为掩护当地的革命同志干部付出了不少心血。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林彪于当年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后追随朱德军队登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林彪的父亲林明卿为防止国民党报复,不得不隐姓埋名,回到林家湾开布厂。尽管这样的生活非常艰苦,但林明卿从未有过任何怨言。
直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达成后,林明卿才逐渐放弃了此前隐姓埋名的生活。1937年9月30日,林彪指挥的八路军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蒋介石通电予以嘉奖。自此,林彪名扬天下。作为抗日英雄的父亲,国民党特地派人到湖北黄冈林家湾为林彪父亲祝寿。林彪听闻后十分高兴,在山西写了一封家书寄给父亲,父亲则回信鼓励林彪“在军中好好表现,多打日本鬼子”。
但林彪父亲不知道的是,在1938年3月2日林彪出行期间,被阎锡山手下的一名哨兵开枪打伤,从此转入苏联接受治疗。随着日本侵略者不断南下,逼近湖北,林彪的父亲林明卿深恐敌军绑架自己一家,要挟林彪,于是带领一下老小进行逃难。逃亡路上,林彪的母亲陈氏在柳州染上霍乱,临别之际伸出两个手指,示意还想再见家中的老二林彪一面——可惜的是,她再也见不到了。
因为一路上颠沛流离,兵荒马乱,林明卿只能草草为妻子立下墓碑,紧接着继续带着孩子进行逃亡。一路上,他们看遍了被日军焚烧的村舍房屋,暴尸于野的累累白骨。目睹此情此景的林明卿写道:“宁做太平犬,莫做乱离人,育容,你现在在哪里?快带着兵把这些丧尽天良的畜生赶尽杀绝!”
1943年冬,举家逃亡到贵州的林明卿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于是立即令三儿子林育菊到独山县城给林彪拍了一封电报,告知他“故土沦陷,母亲病逝”的消息。此时的林彪刚刚从苏联疗养归国不久,在得知家人流亡,母亲病逝的消息后,悲伤不已地写道:父来电急,呼救难途中,慈母死荒郊,他人无消息。朱德看到此诗后,不禁感慨道:令人肝肠寸断,毛主席得知后立即让周总理安排人马,秘密迎接林彪之父林明卿抵达陕北。
1944年6月,林彪亲自迎接抵达陕北的父亲林明卿。当他看到父亲的身影时,眼睛就立刻红了起来。在得知母亲中途病逝的具体过程后,林彪更是不禁扑簌簌地落下眼泪。
从此以后,林彪将他对母亲的爱全部转移到了父亲的身上。北平和平解放后,林明卿一家被组织安排到北平居住。只要林彪一有时间,就会为父亲带来一些平时吃不上的好吃的补身体。在林明卿80岁时,林彪特地摆了一桌宴席,为林明卿祝寿——这是林明卿一生中的第二次祝寿。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1962年1月,林彪的父亲因病逝世。得知消息的林彪赶到医院后,对秘书李德说道:“我父亲住院期间,医院里的大夫、护士和看护人员都十分辛苦,费了不少心血,劳烦你在服务处订几桌饭菜招待众人,算是我表达的谢意。”——这是林彪一生中为数不多的一次请客,也是他对父亲表达的最后一次孝心。
第二次请客:为了战友
林彪人生中的第二次请客,是为了自己的战友罗荣桓。
1930年2月,林彪担任红四军军长。一直以来,林彪以性格怪癖在军中著称,和许多政委相处都有些合不来。正当所有人都在头痛究竟该给林彪配上一个什么样的政委时,毛主席想到了一个人:罗荣桓。
相比其他政委,罗荣桓更像一个性格随和,温文尔雅的书生。在军事指挥方面,罗荣桓非常谦逊,不愿频繁插手军务,因此这给了林彪很大的军事才能发挥空间;在政工方面,罗荣桓也时常征询林彪的意见,两人虽偶有分歧,却从未爆发过争吵。从红军时期,到解放战争,两人共事的时间长达10余年,是解放军中众人有目共睹的一对“黄金搭档”。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林、罗二人毫无意意。在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结束后,军委一面嘉奖了东北野战军在此次战役期间的杰出表现,一面让东北野战军就此次战役总结经验教训。在总结报告中,罗荣桓着重强调了“在选择攻打锦州和长春之敌时,东北野战军指挥层曾一度出现决策犹豫的情况”。当这一行汇报被林彪看到时,他一言不发地将总结报告扣下,独自走出了办公室。
但在随后,罗荣桓又在总结报告中指出“自己应当承担此次战役的部分责任”。得知这一消息的林彪立即与罗荣桓和好如初。一直以来,林彪和罗荣桓之间在工作方面虽偶有分歧,但林彪素来将罗荣桓视为自己的战友、知己和兄长,一直对罗荣桓敬重有加。
罗荣桓的肾脏一直不是很好,早在1946年初,他就因疾病在平壤、大连等地接受疗养,后又在同年8月远赴苏联,切除右侧肾脏。 1963年,罗荣桓病重,得知消息的林彪立即让夫人带上鲜花,表示慰问。
战友之间的深切情谊,并未阻止病魔侵吞这名开国元帅的生命: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因病逝世,享年61岁。
罗荣桓葬礼的第二天,恰逢天降大雪。刚刚得知罗荣桓病逝消息的林彪不顾恶劣的天气和自己的身体状况,冒雪令秘书备车,送他去医院,他要和罗荣桓的遗体做单独的告别。在罗荣桓的追悼会上,林彪为罗荣桓题下了“良师益友”的四字挽联。
1963年12月22日,罗荣桓公祭大会举行之际,林彪再次出现在罗荣桓的葬礼现场,他与刘少奇、朱德等人抵达罗荣桓的灵堂,轮番为罗荣桓守灵。直至目睹罗荣桓的骨灰被送到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林彪才怀揣着难过的心情离开了葬礼现场。
1964年2月,是罗荣桓去世后的第一个春节。在这一天的春节里,林彪怅然若失,不知他究竟有没有回想起与罗荣桓相处的一幕幕。据秘书回忆,林彪在那天忽然对自己的妻子说道:“每逢佳节倍思亲,罗荣桓刚刚去世不久,罗荣桓的夫人林月琴同志一定很悲伤。现在要过年了,不如把她叫到家里来,你和秘书陪她一起过个年。”
随后,林月琴被林彪的秘书请来,和林彪的妻子一起聊天,双方你一言我一语,让1964年那个难熬的寒冬忽然之间温暖了很多。如果罗荣桓元帅在天上失灵有知,或许也会因为这名战友对自己的缅怀和对家人的照顾而分外感动。
林彪的一生不食人间烟火,只请了两次客,但这请来的客人都是他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人——一个是养育他的父亲,一个是和自己并肩作战多年的战友,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名这样的军事天才,没有这样一段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