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然气谈判,普京血亏?中俄西线管道,为何不惜过境蒙古?

发布一下 0 0

大家好,欢迎关注九变调研室。前几天,一股不明势力把北溪天然气管线炸了三个洞,彻底断了欧盟对俄罗斯天然气的念想。大家可以猜测一下,凶手是谁?

不管凶手是谁,我们先来推断一下该事件的几大受益方和受害者。

最大的得利者,有美国卖液化天然气的、义乌卖电热毯的,乌克兰收过路费的。如今两条“北溪”彻底歇菜,俄欧之间只剩下一条老管道,就是过境乌克兰的那条,可想而知这条生命线的地位将骤然上升。

最大的受害者么,当然就是卖气和买气的。不过大家也不用替他们太担心,卖气的,不愁没客户卖不出去;买气的,多加点钱也总能收的到。

这个模式在今年上半年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各方都非常满意。

据土耳其《新黎明报》披露,大毛今年硬塞给中国的天然气太多了,咱实在用不完,只好含泪将多出的部分出售给深陷能源危机的欧洲国家。仅中石化一家公司,就向欧洲出售了至少45批次的液化天然气,占欧洲今年上半年总进口量的6%。欧洲为此非常感谢中国的仗义之举,盛赞中石化是骑着白马来拯救欧洲“女神”的骑士。

在北溪两管被炸前,俄罗斯已经敲定了北溪2号的替代方案——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原本俄罗斯供应欧洲市场和中国市场的,是两块分开的气田。现在新管道可妙了,要把供应欧洲的气,过境蒙古连到中国来。那咱们要是用不完怎么办?当然是继续发扬骑士精神,挥泪加价卖给欧洲呗。

所以说,欧洲人百般挣扎,最后还是摆脱不了俄气。哪怕没了北溪,俄气也要“绕半个地球来看你”,这是多么奇妙的缘分啊!

中俄天然气谈判,普京血亏?中俄西线管道,为何不惜过境蒙古?

西伯利亚力量2号

不过今天我们要讲的,不是还没开工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而是已经建成的西伯利亚力量1号,也就是中俄天然气管线东线!这条管道和我们上一期讲得中俄原油管线一样,也是相互拉扯了十几年,谈判极其艰难。期间俄罗斯算盘打得贼精,奈何被局势所困,最后只能妥协。特别是站在今年回望那份合同,我们就会发现普京真的是血亏。

好了,废话不多说,下面正片开始。喜欢的老铁别忘了帮忙点赞、关注支持,谢谢大家。

我国三分之二的天然气依赖进口,主要从哪国来的呢?2022年以前,首先排除最理所当然的答案——俄罗斯。

天然气的进口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海上LNG船运来的液化天然气,一种是走陆地管道过来的原始天然气。

这两种方式,各有各的利弊。

LNG运输成本非常高,过程也挺麻烦。首先,得在常压下把天然气降温至零下162摄氏度,使其凝结成液体,再用LNG船通过海路运输到达进口国,再在港口通过特定的设施气化变回气体。

但LNG也有个好处,当产地和目的地相距特别远的时候,LNG可以突破地理距离的限制。

目前美国是中国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不过今年我国进口LNG同比下降19%,进口管道气却增加了10%。

2020年之前,土库曼斯坦是我国管道气的最大进口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过去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一条陆地天然气进口通道,途径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以及乌兹别克斯坦,输气规模理论上可达510亿立方/年,每年稳定供气可达300亿立方。

但是,这条管道被证明不太靠谱。大家应该还对2017年的气荒有点记忆吧,那一年冬天,咱们和欧洲的今年一样难熬。原因就是土库曼斯坦不履行合同,在用气最高峰的时候,减产了相当于一个陕西和两个内蒙古的用气量。减气的理由包括:输气设备坏了没钱修,本地用气增加等等,总之就是要涨价。幸好最后两个老铁来救场:一是哈萨克斯坦加了100亿立方米管道气;二是俄罗斯LNG破冰船艰难的从北极绕过来。

中俄天然气谈判,普京血亏?中俄西线管道,为何不惜过境蒙古?

听到这里,大家肯定要问了,中俄之间的天然气管道去哪儿了?

答案是:大毛在磨洋工。

上一期我们讲了中俄原油管道的故事,谈判15年才成功。而中俄天热气管道,花了20年,管道路线的选址变了22次。为什么会这么扯皮,有我们的原因,也有俄罗斯的原因,毕竟这是国家战略项目的谈判,双方当然要追求己方利益最大化。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发现一批气田,其中探明储量较多的是贝加尔湖西岸的科维克金气田群,证明储量 1.5 万亿立方米,以及萨哈共和国境内的恰扬金气田群,证明储量 1.2 万亿立方米。

当时苏联刚刚解体,控制这批气田的,就是我们上一期讲过的石油寡头尤科斯,以及一批外国能源公司。

1992 年,中石油提出从东西伯利亚修建一条通往中国和日本的天然气管道。1994 年,中石油与俄罗斯西丹科公司(Sidanco)签订天然气管道修建备忘录。

按照当初的开发方案,科维克金年产300-350亿立方米天然气,每年供应中国 200亿立方米,韩国100亿立方米,剩余的用于俄罗斯国内。管道路线安排的计划,是从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经满洲里到北京,总长约410 公里,再从大连修建海底管道将天然气输往韩国。如果进展顺利,这个亚洲最长的天然气管道工程将在2005年动工,2008年投产,成为中、韩、俄罗斯三方合作共赢的典范。

其实,在当时已经谈好的协议里,中石油已经拿到了科维克金气田的勘探、开采权,等于咱也算个股东了。但这套方案里有个bug,代表俄罗斯的签约方西丹科公司,是英国BP石油的子公司。所以,和石油管道一样,我们当年都找错人了。

再后来,普京来了。能源作为俄罗斯的战略资源,绝不允许外国资本染指。BP最后撤资走人。谈的所有合同都作废,一切从头开始。

此后,由国有控股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以下简称俄气公司)分别与中、韩进行双边谈判,但合作只限于贸易,并不涉及投资参与气田的勘探开发。于是中国转而寻求与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合作,推进从土库曼斯坦到中国的天然气管道路线方案。根据已故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的回忆,土库曼斯坦也和俄罗斯一样,规定陆上油气田不能让外国公司参与开发,但考虑到与中国的特殊关系,尼亚佐夫总统特批了5个区块让中方勘探开发。同时,途经乌兹别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的管道建设, 都采取中方与该国油气公司各占50%股份的合资方式进行。

其实,土库曼斯坦当年能破格同意,“友谊”只是明面上的理由。归根结底,我们是中亚天然气唯一的买家。大家看看中亚地图就知道了,中亚五国被中国、俄罗斯、伊朗和阿富汗,还有一个里海给围了起来。所以中亚天然气的出路,就四个方向。北上去欧洲是最理想的,但是得求主要竞争对手俄罗斯出借管道,显 然不可能;往西走也能去欧洲,但是要穿越里海,得找个金主爸爸,不惧高加索的战争风险帮他铺设里海海底管道;南下可以去印度,但是要穿越阿富汗这个战区;最后一条路,中国。所以他们没得选。

中俄天然气谈判,普京血亏?中俄西线管道,为何不惜过境蒙古?

中亚地图

而中企坚持要参与气田的勘探开发,也是有能源安全的考虑,怕被人卡脖子。只是2017年的事情证明了一点,气田在人家国土上,有时候还真拿他们没办法。

此外,中亚的管道还有一个缺点:路线太长,运输成本剧增。中亚天然气到新疆口岸时是便宜的,可是走完西气东输管道,横穿整个中国到上海就贵了。

所以,我们肯定不会放弃俄罗斯的。中俄友好是个大方向,两国元首层面肯定是赞同做这个项目的。2004年、2006年普京两次访华,俄气和中石油签订两份战略协议,基本敲定要造管道。但是,接下来就开始为线路怎么走扯皮了。

第一个方案:西线。

俄气当时说,俄罗斯70%以上的天然气探明储量集中在西西伯利亚地区,而且这里因为供货欧洲,各种基建项目开发的很成熟了,可以从供应欧洲的管道里拉一条支线出来,通往中国新疆。这样俄方投资最少,很快就能建成通气。

但这个方案遭到了中国的否决。理由很简单,这不就是中亚方案的翻版吗?新疆远离东部消费端,在中国国内还需要长距离运输,成本大幅增加。另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不想和欧洲竞争。当欧洲需求量大的时候,一块气田不能满足东西方两边需求的时候,俄方会“优先”保证谁的供应呢?就算中俄关系再好,也架不住“大鹅”习惯性跪舔欧洲女神,到时候中国的能源安全怎么办?

所以中国想要的,是一条独享的专线。

俄罗斯觉得这个要求也不是不行。于是开始新一轮选址扯皮。为了省钱,俄罗斯提议让管道从贝加尔湖旁边穿过蒙古国通往中国。这个方案远比现在看到的线路要近很多,但中国再次坚决反对。

因为那时的蒙古国可不像现在这么友好。2010年前后那段时间,蒙古国出现了一股极端排华势力。如果天然气管道过境蒙古,会不会重演俄欧乌克兰管道的场景呢?俄罗斯向欧盟送气的天然气管道过境乌克兰,结果被乌克兰两头要挟,隔三差五就威胁要断气。这个教训必须吸取。所以,为了给子孙后代省点麻烦,咱还是绕过蒙古吧!

但是,不走蒙古的话,管道就得拐一个超级大的弯,路线长的恐怖,而且全程走西伯利亚冻土带。然后还得俄罗斯自己掏钱出人修管道,他当然不乐意了。当时俄气已经有了欧洲和日韩这三个大买家,又是气价高点,躺在管道上就能赚大钱,哪里肯去西伯利亚挖冻土!

所以谈判就此搁置。

中俄天然气谈判,普京血亏?中俄西线管道,为何不惜过境蒙古?

最后谈成的管道路线

转机出现在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俄罗斯经济遭受重创。对俄气公司而言,面对欧洲方向不断上升的交易成本,和不稳定的市场份额,转向与亚洲国家的合作、分散欧洲市场风险变得愈发关键。所以它肯低头了,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也得以进入正式谈判阶段。2010 年 9 月,中石油同俄气签署《俄罗斯向中国供气主要条款框架协议》,明确供气路线、供应量、交割点等内容。

商定的中俄天然气管道分两条线。

优先开工建设的东线,由东西伯利亚科维克金气田供气,舍近求远,走一条大大的圆弧,从科维克金先向东北行 800 公里到萨哈共和国的恰扬金气田群,然后拐向东南 1700 公里到西伯利亚大铁路上的别洛戈尔斯克,再折向西南 180 公里进入中国黑龙江黑河,经大庆至北京。

西线则按照最初的想法,由西西伯利亚,经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至中国新疆,最终和中国的西气东输管道连接。

东西两线全部投产后,年供气量约680 亿立方米,超过俄罗斯对德国每年400 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给量。

然而,都谈到这个地步了,双方还是在关键的价格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俄罗斯要求对华输气价格按照惯例,即与出口欧洲的价格一致,并坚持与油价挂钩及“照付不议”定价原则。但中方认为,俄罗斯输华天然气管道比欧洲短,不接受俄罗斯的定价机制,要求以土库曼斯坦为参照,计价公式要求以国内广泛使用的煤炭相挂钩。这两种参照系,每千立方米价格相差100 美元以上。这就和中俄原油谈判一样,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双方大概磨了将近4年。乌克兰危机后,惨遭制裁的俄罗斯终于妥协了。2014年5月两国签订了为期30年的中俄东线天然气购销协议。具体价格到底是怎么算的?这个是商业秘密,到目前为止没有公开计算公式。一些专家根据谈判中透露的信息,猜测应该是350美元/千立方米的固定价格,是当时俄气供应欧洲与土库曼斯坦供应中国两种参照价格的中位数。

也有一些做外贸的朋友,从海关公布的每个月、每个国家天然气进口量和进口金额来算单价。2019年12月,中俄东线试运行。第一个月进口天然气,海关数据是524.6万立方米,价格107.4万美元,算出单价为204美元/千立方米。而同一个月的中亚天然气,土库曼斯坦255.7美元,哈萨克斯坦208.8美元,乌兹别克斯坦229.2美元。以上全是到岸价,可见俄气是真的实惠。

总之,不管是哪种方案,在今年这个形势下,确实让我们大赚了一大笔。

合同签完,下一个难关是造管道。这是要俄方自掏腰包干的活,考虑到当时俄经济困难,中方很贴心的预付了一笔250亿美元的天然气购气款,作为建设管道的启动费用,建成后俄方用天然气来偿还。大概就是这笔钱,在中文网络上最后演变成“中国给俄罗斯送钱度难关”的谣言。

中俄天然气谈判,普京血亏?中俄西线管道,为何不惜过境蒙古?

中俄两国建设者庆祝跨境盾构隧道贯通

但俄罗斯这边又出变故了。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气价格开始狂跌,2015年天然气价格已不足合同签订时市价的一半,承建管道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市值缩水86%。这一来不仅抽干了俄气公司的流动资金,而且也沉重打击了它对东线工程的投入热情,俄气公司本想从中国市场大赚一笔,现在变成了亏本生意。当时俄罗斯国内甚至有舆论说,东线工程再造下去,俄气公司搞不好就要破产。

但是,这条天然气管道是两国元首盯着的战略工程,何况中国还付了预付款呢,所以俄气公司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修,速度么显然是磨洋工。直到17、18年中国遭遇气荒,天然气价格回涨,俄气看到盈利的希望,这才有了点积极性,加速施工。原定2018年完工的管道,被拖到了2019年年底才造完,2020年正式运行。

后来,俄罗斯委屈的说,它为中俄东线的各种基建前后投资总计550亿美元。要知道北溪二号工程总投资也才95亿欧元,俄方才负担一半。这样一对比,即便这个投资额有夸张成分,也的确是俄方勒紧裤腰带,用真金白银砸了一条天然气管道,最后卖气的价格还相当实惠,以至于一些网友说这是普京对华的“投名状”。但普京这人向来不肯吃亏,他愿意这么干,只能从中俄目前抱团抗美的局面来解释了。

根据中俄东线的合同约定,前五年的购销气量,将逐步从50亿立方米增加到300亿立方米,第6年起每年380亿立方米,如果中方需要,超负荷运行还可以再加60亿。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谁都想不到今年的局势会变成这样,我们居然还得被迫吃下欧洲的份额,这找谁说理去啊!以至于东线这条管子不够用了,还得加个西伯利亚力量2号。为了赶进度,当年被嫌弃的蒙古方案也顾不上这么多了。

其实,参考第一条管道的案例,在第二天管道的建设中,完全可以进一步发挥上合组织的多边机制作用。中国可以利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资金相互质押”机制,深化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多边合作。可以考虑在上合框架下推动《能源宪章条约》的应用。未来,随着西线管道、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铺设,中亚国家、蒙古国与中国西气东输管线之间将能形成互联互通,届时我们就能成为连接中亚、俄罗斯和其他东亚国家乃至欧洲的运输过境国。通俗点讲,就是之前的德国模式,给俄气当地区乃至全球总代,怒赚差价。

好啦,那么今天就聊到这里,我们下期不见不散,祝福大家。

参考资料:

新形势下深化中俄能源合作的路径探索_封安全

中俄油气管线,为何让西方“眼红”_王臻、谷棣

市场转型与中俄天然气合作机制_徐斌

筚路蓝缕:世纪工程决策建设记述_张国宝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80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