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5日,台北市上空雷电交加,大雨滂沱。
这天晚上,蒋介石居住的士林官邸愁云笼罩、人心惶惶,侍卫们慌乱地跑进跑出,许多国民党高层匆匆赶来见蒋最后一面。到了午夜12点左右,官邸中传出了宋美龄凄厉的哭嚎声。
在狂风暴雨中,这个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88岁。
蒋家王朝 风雨飘摇
20世纪70年代,台湾在国际上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局。
1971年10月,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台湾遭到联合国及其下属所有机构的驱逐。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先后访华,中美、中日之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此后,20多个国家纷纷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与台湾地区绝交。
台湾驻外使馆纷纷关闭,外交人员灰溜溜返台。
面对这多事之秋,蒋介石束手无策,毫无办法。为了安定人心,他只能发布公告,强行鼓励民众“庄敬自强,处变不惊,慎谋能断,坚持独立不挠”。
然而,他的努力毫无成效。
台“外交部”,被西方媒体讥讽为“绝交部”,蒋本人也被好事者讥喻为“国际孤儿”。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势,年逾八旬的蒋介石终于再也支持不住了。
1972年3月,他因前列腺肥大做了手术。据台媒报道,宋美龄本来想带蒋介石到美国去做手术,但蒋害怕美国有人对他实施暗杀计划,不愿意去。
因此,他最后在台北“荣民总院”接受了手术,术后身体机能减退,健康状况持续恶化。
1972年8月6日,蒋介石乘坐的专车在阳明山的岔路口发生车祸,再次住进“荣民总院”疗养,直到第二年的12月,才返回士林官邸。
在生命最后的三年里,他仅公开露面3次。
1973年10月10日,蒋介石按照惯例发表文告:“纵使我们的权利蒙上一层悲痛的面纱,我们的气氛暂时受到安抚逆流的毒化,我们决不会气馁,我们不会迷失方向与道路。”
哪怕是在生命的尽头,他仍强撑着,编织所谓“反共复国”神话,谎骗台湾军民去“奋斗”。
这些冠冕堂皇的陈词滥调,台湾人恐怕早已听腻了。因为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大陆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蒋家王朝早已失去反攻大陆的任何希望。
蒋介石此举,不过是为了向外界表示自己身体健康,延续蒋家的统治而已。
1974年夏天,蒋介石的身体一度好转,每天可以在花园中散散步,并与家人讨论聊天。但是到了年底,他偶感风寒,从感冒转为肺炎,由于此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时候大量服用抗生素,这次肺炎很难治愈,从此一病不起。
客死他乡 徒留遗憾
时间走到1975年3月,蒋介石已不能起床,他自知年事已高,大限将至,于是让时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秦孝仪拿来笔和纸记录遗嘱。
当蒋经国在父亲遗嘱上签字时,两只手一直在发抖,几乎连字都写不了。其后,宋美龄、立法院长倪文亚、司法院长田炯锦、监察院长余俊贤等人都提笔在遗嘱上签了字。
口述完遗嘱后,蒋介石休息了很久,然后说道:“我死之后,灵柩暂厝慈湖,那里风景好,很像我们奉化老家。”
说完,他闭上眼睛,不发一句。
蒋家在溪口原是望族,后来一度家道中落。蒋介石上台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蒋氏家族成了民国的“第一家族”。
蒋一生留恋家乡,在败逃台湾之前,每年清明或者过生日,总要回乡一两次。即使不是特殊节庆,他也经常回到溪口躲避政治斗争。
1975年4月5日下午,蒋介石感到腹部不舒服,尿量减少。医疗小组认为他心脏功能不好,便让他服用了少量利尿剂。
下午4时许,蒋介石小睡了片刻。到了8点后,他的病情急剧恶化,脉搏、心跳突然转慢。医生立刻对其实施了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并打了急救针。一分钟后,蒋介石心跳和呼吸回复了正常。
然而,仅仅一分钟以后,他的心脏再次停止了跳动,再次使用之前的急救办法也无效。
在宋美龄与蒋经国的哭泣声中,蒋介石逝世,终年89岁。
两小时后,台湾当局发布死亡公报,宣布从4月6日起到5月6日为“国丧”期。
专业人士对蒋介石的遗体进行了防腐处理,并于4月9日凌晨6点在荣民总医灵堂举行小殓仪式。
按照老家浙江奉化的习俗,蒋经国亲自为父穿寿衣,遗体贴身包裹丝绵,上身穿深色长袍马褂,下身穿7条裤子,看起来十分臃肿,胸前佩“采玉”大勋章,左右佩戴“国光”勋章及“青天白日”勋章。
宋美龄亲自将蒋介石平日常读之《圣经》、《唐诗》、《三民主义》、《荒漠甘泉》几本书,以及他日常所用的礼帽、手杖一同置于棺内。蒋氏族人在灵前跪拜哭祭,正午时分,灵柩移至孙中山纪念馆,供民众吊唁。
不久之后,依照蒋介石的遗嘱,灵柩被运到位于桃园县大溪镇的“慈湖”,暂厝于此。
几经变更 葬于慈湖
慈湖陵寝原名“洞口宾馆”,距离台北市大约有60公里,由台湾当局“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下属的“荣民工程处”所兴建,落成于1959年6月。
因此处风光与奉化溪口有几分相似,蒋介石仿照溪口的建筑样式在这里建造了几排平房,并将“洞口宾馆”更名为“慈湖宾馆”。
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在大陆的陵寝称做“慈庵”,将此处起名为慈湖,也有悼念亡母之意。
慈湖宾馆占地面积约为1628平方米,周围布满各种暗堡、防空洞、水泥办公室等军事设施,就连厕所都被秘密掩体包围。
表面上说是“慈湖宾馆”,实乃“总统行宫”,是蒋介石闲暇之余修心养性的好去处。他经常在此小住休憩,消愁解闷,看着酷似老家的风景,聊慰思乡之情。
与溪口相似的慈湖,在某种意义上成了蒋介石晚年的心灵归属,或可以抚平他客居他乡之痛。
根据江浙一带习俗,人死异乡又暂未归葬老家的,即予“浮厝”方式暂理。所谓“浮厝”,是指将灵柩的四个角垫高三寸。这是一种特殊情况下采取的临时殡葬方式,目的是让子孙在未来有条件时,可以在不破土刨坟的情况下迁葬先人。
蒋家人当时仍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将蒋介石的棺木暂放于慈湖,“待来日光复大陆,再奉安于南京紫金山。”
蒋介石去世很多年后,有人问及宋美龄有关蒋介石一直未能安葬之事,她沉默半响后说了八个字:
“落叶归根,魂归故里。”
事实上,早在败退台湾前,蒋介石早就在大陆为自己选择了墓地。
一开始,他希望自己死后葬在母亲老家的陵墓边上,直到看到了奉化城北响铃岗。
此岗地理位置很好,且景色优美,风水绝佳,蒋介石因此改变了主意,选定响铃岗边上的仁湖作为自己的长眠之所,还特地在附近修了一条路。
但是在看到南京中山陵紫霞洞附近的风光后,他再一次改变了决定。
这里上有紫金山主峰,下有紫霞湖,左面是中山陵,右面是明孝陵,树木葱郁,环境清幽,是不可多得的宝地。
最重要的是,此处高低相宜,略高于明孝陵(蒋认为自己比朱元璋高明),又低于中山陵(蒋不敢媲美孙中山先生),蒋介石觉得作为自己将来的墓地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一来可以在百年之后陪伴中山先生,二来可以受人祭拜,显示自己在国民党的正统地位,比安葬在母亲身旁有意义。
于是,他在这块地上建了一座亭子,取名为“正气亭”,以壮观瞻。正气亭修剪好后,重檐飞角,富丽庄严,蒋介石亲笔题写了匾额和楹联。
彼时的他万万想不到,自己会在几年后远别大陆,终身未归,最后死于千里之遥的一个海岛之上。
权力更替 黯然落幕
其实,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胸怀和气度,早就多次发表声明,表示等到祖国实现统一后,蒋介石的灵柩可以移葬回大陆,安葬在浙江奉化或者南京紫金山。
早在1949年,人民解放军解放浙江的过程中,毛泽东主席就特别指示:占领奉化后,不可以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和其他建筑物。
十年动荡期间,蒋家祖坟曾遭到一定程度的损毁,但政府很快对其进行了修缮
。很多当年跟着蒋介石退败台湾的老兵回乡后看到这一情景,都非常感动,打从心底里敬佩共产党人的开阔胸襟。
1982年7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写信给蒋经国,信中说道“今老先生(指蒋介石)仍厝于慈湖,统一之后,当迁安于故土,以了吾弟孝心。”
廖承志还劝说蒋经国以民族、国家道义为重,劝蒋经国实行忠孝两全之策,把孝顺之小情,扩展为民族之大爱,实践于统一大业。
这封情真意切的信经报社披露后,在海峡两岸引起了巨大反响。
我国各个民主党派,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发表谈话,对信中观点予以支持,并公开致词蒋经国,希望他能响应中共“和平统一祖国”的号召,顺应时代潮流,促进第三次国共合作,这样不但符合民族、国家的利益,蒋介石遗体也可以回到故园。
1986年,冯洪志走访奉化溪口,在和蒋氏遗址有关的地方拍了照片,并在蒋经国母亲毛福梅的墓前带回来一捧泥土,装在锦盒中。
这个锦盒辗转送到了蒋经国手里,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遗憾的是,正当蒋经国积极予以回应,派密使数次来祖国大陆沟通之际,突然身患重病,不治而亡。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遗体也效仿蒋介石,暂厝于“头寮宾馆”。
“头寮宾馆”后改名为“大溪陵寝”,距离慈湖仅有两公里。大溪陵寝的规模比蒋介石的“陵寝”小,大约只有1165平方米,以体现蒋经国随侍父亲的孝心。
他死前留下遗言,生前未能在母亲毛福梅膝下尽孝,希望死后有机会迁葬在母亲墓前,生生世世陪伴母亲。
大陆方面获悉蒋经国去世后,中共中央领导人发表讲话,表示哀悼,并评价道:“中国国民党主席蒋经国先生,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主张国家统一,表示要向历史做出交代,并为两岸关系缓和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如果说,蒋介石的去世,预示着蒋家王朝巅峰期已过。那么蒋经国的去世,则成为蒋氏家族彻底走向没落的标志。
从此,这个影响过中国近代史的名门望族,基本退出了政治舞台。
结语
陈水扁上台后,蒋家势力淡出历史舞台,“两蒋陵寝”也揭去了昔日的神秘面纱,逐步对公众开放,成为桃园县重要旅游景点之一。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到这里谒陵或参观,年创收数亿新台币。
受到儒家传统文化的思想,蒋介石父子对落叶归根有着很深的执念。可他们安葬于大陆的心愿,恐怕要等到两岸统一那天才能完成。而如今真正阻碍他们魂归故里的,正是那些妄图分裂祖国的台独分子。
参考资料
[1]阿福.慈湖大溪“两蒋陵寝”揭密.档案时空,2008(07)
[1]高景轩,吴汝华,张伯华.走到生命尽头的蒋介石.四川监察,1999(02)
[1]刘东华.人去亭空 蒋介石魂系祖国大陆.统一论坛,2007(05)
[1]刘莉.蒋介石在台湾未下葬之谜.文史博览,2011(05)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