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要脸,直接下场抢钱了。
9月30日,印度政府的调查机构执法局发了公告,确认小米印度公司违反印度外汇法,被执法单位扣押555.1亿卢比,大约48.45亿资产。
其实,这个消息已经不是新闻了,早在今年5月份,小米印度公司就被印度的执法公司查扣了48.45亿元。只不过,那个时候小米不服,并希望继续与印度政府保持合作和沟通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次印度政府发布确认公告,说明小米印度公司的反对无效,小米想要拿回这笔钱,已经难上加难。
这个公告发布后,小米的有关负责人解释了这笔海外汇款的用途。小米印度公司总共向三家企业支付外汇,分别是小米集团以及美国的高通的两家公司。
小米印度公司汇款的555.1亿卢比中,有84%是汇给高通,用来支付授权的专利费;如果没有高通的这些技术,小米的手机在印度就无法正常使用。
但印度执法局才不管你什么技术专利费,一口咬死这些钱是“未经授权”的方式转出印度的,违反了他们的外汇法案。
要知道,小米在印度这些年,利润最高的一年不过3.5亿,一次性扣押48.45亿,相当于把小米印度公司14年的利润给吃掉了。
这还不是最绝的,今年1月份,印度政府刚刚向小米印度公司发出通知,要向它追缴65.3亿印度卢比税款,大约是5.58亿人民币,这又是小米印度公司一年半的利润。
想起小米刚进入印度市场的时候,雷布斯野心勃勃,还记得他在2015年印度的第一场产品发布会上,用“Are you Ok"问候印度的米粉。
如今,印度的米粉们,该好好问候一下雷布斯"Are you Ok?"。
在印度遭遇这种杀猪盘待遇的,不光是小米一家,中国的主流手机厂商,都被印度抢过钱。
今年7月5日,印度执法局以涉嫌违反《防止洗钱法案》,突击检查了包括Vivo印度在内的23家关联公司和48个经营网点,并且冻结了Vivo在印度的119个银行账户和价值3.9亿的资产。
由于这些银行账户被冻结,导致Vivo无法支付工资和供应商货款,Vivo每个月要对外支付24亿,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于是Vivo向印度的法院申请撤销冻结账户的决定。
最终,印度的法院同意解冻Vivo的银行账户,但必须要向当地银行提供8亿人民币的保证金,并且要在银行的账户中至少保留2亿人民币的余额。
这就好比你要将你的3万元的银行账户解冻,对方告诉你你必须要再往这个账户里打10万元进去,才能给你解冻,怎么看,都有点像是缅北电信诈骗的套路。
Vivo刚被印度下黑手,紧接着它的兄弟公司OPPO也出事了。
7月13日,印度财政部发布声明,称印度的税收情报局经过调查,发现OPPO累计逃避关税37.1亿人民币,并要求向OPPO追讨税款。
印度向来出手,都是必出狠手,恨不得每次都开天价罚单,狠狠地宰上一笔。
搞完OPPO,印度又向华为伸手黑手。
7月15日,印度的税务部门突然进入华为在印度的多个经营场所,他们查看了大量的财务文件 、账簿和记录,甚至把一些文件直接带走了。
印度的税务部门实在没有找到好的理由,并没有宣布对华为进行罚款。
但印度的这些动作实在太吓人,7月21日晚上,在荣耀手机的新品发布会后,荣耀CEO赵明宣布退出印度。
赵明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荣耀几年前就在印度有团队,并经营了很长时间,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荣耀印度团队撤出了。”
赵明一句“众所周知的原因”,直指印度当局无底线抢钱,打压中国厂商在印度的正常经营活动。
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印度的营商环境变得越来越差,现在没有人敢去印度做生意了。
不仅印度以外的人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连印度自己人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印度《商业标准报》在报道中写道:外国公司可能正在对印度失去兴趣。
印度《商业标准报》之所以有这样的结论,是因为印度政府部门发布了一组数据,这个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21年,共有2738家跨国公司关闭了在印度的子公司或者办事处。
2738家企业看起来不多,但相对于整个印度只有12000家外企活跃经营,这个数据就非常吓人了。
大量的外资企业,正在疯狂地撤出印度。
瑞士建材公司豪瑞、苏格兰皇家银行在内的多家跨国企业,都宣布退出印度市场。
德国零售商麦德龙打算以17.5亿的价格,出售它在印度经营了20多年的业务。
今年5月,福特公司宣布放弃在印度生产用于出口的电动汽车;去年9月,福特公司已经停止在印度生产传统燃油汽车。
这些外资企业逃离印度,除了印度市场本身起不来之外,更多是与印度政府对外资企业下黑手有关。
印度对外资企业的骚操作,从轻到重,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随意修改经营规则
印度政府对外资企业的经营活动,管理得非常细致,可以说是事无巨细,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管。
2014年,亚马逊的贝佐斯宣布斥资20亿美元,进入印度市场。
看到这么大的投资,印度政府当然是非常欢迎,拍手称赞,答应了不少好处。
但当亚马逊真进来的时候,发现印度政府马上就翻脸了。
印度政府发布新规,外资电商平台,不能直接向消费者出售商品。这就意味着电商平台不能搞自营业务,只能做平台收服务费。
亚马逊搞了个曲线救国,扶植了印度的几个本土大卖家,让他们做自己的仓库,帮自己卖货。印度政府发现自己的政策被钻了漏洞,立马强制下架亚马逊上万件商品。
此外,印度政府还规定,外资电商平台不能搞类似国内电商的“双十一”“618”这样的打折、促销和补贴活动。
更让亚马逊恶心的是,印度政府对亚马逊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商业贿赂和商业并购调查。
结果,亚马逊近十年在印度烧光了65亿美元,给印度创造了成千上万个就业岗位,到现在还没有实现盈利,亏损累累。
二、查税
印度修改经营规则,只是为了打压外资企业,扶植本土实体企业。
但如果印度政府缺钱了,它就有可能下场抢钱,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查税。
中国的手机厂商,包括华为、小米、OPPO、Vivo和一加手机,都经历过被印度税务部门查税的经历。
印度的税法是他们自己制定的,最终解释权归他们所有,你们理解是你们的,查不查是他们的事。
如果他们日子好过,他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税务部门的人员过来揩揩油就完事了;一旦他们的日子不好过,就直接说你逃税漏税,然后开天价罚单明抢。
三、反洗钱调查
印度政府用这招扣押了小米48亿资产,至今不予归还;Vivo也同样遭遇反洗钱调查,23个关联公司和48个经营地点被查处。
不仅中国公司被印度用这招打压,亚马逊也同样难逃魔爪。
2019年8月,亚马逊想收购印度第二大零售商好未来集团旗下的Future Coupons 49%的股权,后来这笔交易被印度政府阻挠,好未来不得不将股权卖给印度的实业巨头信实集团。
这笔交易遭到了亚马逊的反对,为了平息反对声音,印度执法局对亚马逊在印度的高管,以及Future Coupons 的高管进行反洗钱调查。
后来,这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亚马逊也闭口,不再反对了。
四、修改法律
上面三种敲竹杠的手段,还不是最无耻的,最无耻的是修改法律。
李嘉诚很早就在印度成立了“和记黄埔埃莎通信公司”,在印度搞电信和移动通信服务。
欧洲老牌电信运营商沃达丰一直想进入印度市场,于是在2007年,花111.2亿美元,收购了李嘉诚的“和记黄埔埃莎通信公司”的母公司CPG投资公司,正式进入了印度。
CPG投资公司是注册在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这个收购交易发生在印度境外,按照印度当时的法律,这笔交易是不用在印度交税的。
但印度税务部门不管,他们认为你交易的是印度的公司,根据《所得税法》,就应该交20亿美元的所得税款。
这事闹到了印度的最高法院,最高法院看确实没有法律条文支持,于2012年判沃达丰胜诉。
印度税务部门最不要脸的一幕发生了,不是没有法律条文支持吗?那我就修改一下原来的法律条文。
他们不是增加一条新的法律条文,而是对1961年的《所得税法》条款进行解释,这样的就能追溯50年,就有法律支持了。
果然,印度税务部门拿着最新的法律条文,又上诉到最高院,这次比上次更狠,连税带滞纳金罚款共50亿美元。
要知道,那次收购的总金额也才110亿,这就要搞掉一半。
印度最高院一看这次有法律支持了,就判沃达丰败诉,钱还是要给的。
沃达丰傻眼了,从来没有见过,地球上居然还有这种操作。万盘无奈之下,只能申请国际仲裁。
官司一打十几年,最终在2020年,国际仲裁法论判沃达丰胜诉,沃达丰这才逃脱印度税务部门的魔抓。
也只有沃达丰这样的巨头,能经得起印度政府这样折腾,要是换做一般企业,没有被整死,也会少半条命。
网上有一个段子,说人生的四大作死,分别是在美国偷税,在中国贩毒,在俄罗斯当人质,在韩国当总统。
现在,可以再加一条,那就是在印度做生意。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