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llo~我是你们的der(得儿)一个爱好数码、喜欢谈论时事热点,挖掘性价比东西的宅,der友们点个关注叭!
不知道国庆长假,有没有小伙伴去旅游?
最近有小伙伴私信 der,说外出游玩无论是订酒店、打车、点外卖......发现同样一个东西,苹果 iPhone 手机线上购买就是比朋友的安卓手机更贵一点,觉得好亏!
对于这种情况,有人说是国庆节假日涨价,实属正常;有人说这是大数据杀熟,越贵的手机价格就会越贵;也有人说这是苹果进行了抽成,所以支付费用就贵一点......
所以今天 der 就和大家聊聊,苹果 iPhone 手机线上购买东西,为什么就是贵一点?
苹果分成
也许很多小伙伴并不知道,苹果一直以来都会在 App Store 上都会向开发者收取 15%~30% 的收入分成,以弥补 App Store 运营的人力成本和硬件投入等费用。
有的开发者或开发商比较大气,不差这点钱,自行包揽了抽成的这点钱,而有的觉得自己用户庞大,一点钱积少成多就成一大笔钱,于是就加价让用户承担,所以在苹果 iPhone 上购买就会贵一点。
于是就有很多人认为,只要在用的这些 App 上支付,苹果就会进行抽成,所以会比其他手机要贵。
但要注意的是,苹果这里的抽成指的是 App Store 支付,而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是不属于应用内购的支付,因此不会算入分成。怎样才是 App Store 支付,最简单的就是付款时,会不会弹出 App Store 的购买项目,只要看到这样的弹窗,那就是有苹果抽成。
当然啦,除了 App Store 参与的支付以外,还有很多 App 其实也都是第三方支付:
像滴滴打车、美团买团购、订房等进行购买或者服务;微信、支付宝转账;直播平台的打赏等,本质上也都是属于第三方支付。所以你用苹果 iPhone 手机打车时,发现价格贵了,并不是苹果抽成的原因。
既然不是苹果搞的鬼,那 der 只想到:可能是大数据杀熟了。
大数据杀熟
自从互联网开始,很多厂商为了留住核心用户,通过大数据记录用户喜欢看的东西、浏览习惯等,精准的推送我们想看的东西。
最经典的莫过于抖音,只要 der 想看小姐姐了,刷到后立马就停留个 10 几秒,然后点开评论看看,后面你就会发现小姐姐的短视频推荐次数多了,后面只要每个小姐姐的视频都停留个 10 几秒,你还会惊奇的发现——后面推的都是小姐姐了。
本来这样挺好的,根据我们每个人兴趣爱好推送喜欢的内容,免得老刷到自己不喜欢的内容浪费时间。
然而线上购物、打车、买菜啥的发展越来越快,行业间也越来越卷,谁不想挣多点呢,于是便利用大数据来开始割核心用户的韭菜,对于潜在用户则多给小利小惠。
这里 der 不得不提网传的一个测试大数据杀熟的经典方法——在某宝上搜「电饭煲」,推荐广告位前四的价位,就是系统通过大数据算出你经常消费的金额和喜好推送的结果,有人是上千元的高端智能电饭煲,有人是单身出租屋必备同款,总之根据过往的消费水平杀熟这招,大家已经见惯了。
对于充满“套路”的大数据,其实都是通过技术手段获取我们的信息,通过各个环境进行数据量化,才能精准对我们“杀熟”。
除了根据消费历史杀熟,最简单获取我们信息的方法,莫过于「高频搜索」。鉴于很多小伙伴使用 App 或者网上搜索东西,并没登录,但后台会记录到我们最近经常搜索 XX 东西,于是没几次就会显示“您是否在搜索 XXX”,并推荐相关的广告。
对于这种方法,der 觉得可以采用模糊搜索的方式,有空的还可以搜索一些不相关的产品,反正最好不要非常精准搜索指定型号,以掩盖我们搜索的真实意图数据,降低大数据推荐的准确性。
除了普通搜索,还有个很多小伙伴经常用,却非常容易忽略的——输入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输入法要求登录弄个人的词库,这样就越用越好用,但无论是网购还是查询东西,明明还没有搜索就已经有推荐出来,甚至和朋友口头聊天提了句,某宝就开始推荐那个东西了,这其实就是输入法一直在分析我们的书写习惯、思维模式等,然后将这些数据打包给其他 App,为它们提供来源。
既然说到输入法分析我们的使用习惯,这里就不得不提及另一个问题——权限。
虽说苹果 iPhone 的 App 都是经过 App Store 审核,对隐私权限等要求比较严格,但很多时候很多人为了方便而给了定位、手机号码、访问相册等权限,而输入法则会在后台默默收集它们所需的数据,知道你最近经常提到 XX,就经常给你推荐。
对于上面这两种数据收集,der 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养成 App 权限管理的好习惯,至于输入法这个确实难以解决,即便是不联网,也能通过唤醒等方法提供给其他 App,建议用苹果自带输入法就行了。
最后 der 还要提的一个就是 Wi-Fi,现在去哪里都想连 Wi-Fi,殊不知一些地方会进行运营商劫持,而当我们手机连接 Wi-Fi 后则能轻而易举的截取我们的一些数据。
至于手机机型的说法,越贵的手机价格越高,早就有人证实了确实有这样的情况。但 der 觉得除了高端机型以外,还得与日常消费、浏览习惯等方面息息相关,毕竟现在很多人用着 iPhone 13,但还是省吃俭用的天天逛多哥,难倒还会给他推一些高档的东西吗?
在近年经济环境大体不景气的情况下,大数据杀熟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一些平台的粘性用户,平台会不断的试探这些用户的底线,诱导你选择它们利润更高的产品,甚至猝不及防的还给你来一刀。
虽说现在国家在这方面开始把控起来,而且各厂商也都称没有大数据杀熟,但背地里仍然收集它们所需的数据,现在没用只是还没到时候罢了。
目前对于大数据杀熟,我们也还是无能为力,能做的就是尽量少给它们获取到我们准确的意图,又或是和朋友几台手机对比下。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