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许世友病逝,邓小平指示不能立碑,一年后为何还是立碑了?

发布啦 0 0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河南新县的许家洼东头的半山坡上,有一座开国上将的墓葬,在开国的将军元帅里,这座墓葬极为特殊,因为埋在这里的许世友将军并非火葬,而是土葬的。

1985年,许世友将军于南京逝世,邓小平对于许世友的葬礼给出了三条要求:

  • 不开追悼会
  • 不登报宣传
  • 不立墓碑

但奇怪的是,如今我们再去许世友将军墓的时候,依然能看到一个记录许世友名字的大理石碑,根据介绍这座石碑是许世友将军去世一年后立下的。

那到底是为什么许世友将军在全体将帅都选择了火葬的时候,却不愿遵从提议,毅然选择了土葬呢?而他坟前的这个石碑,最终又是谁做主最终立下的呢?

1985年许世友病逝,邓小平指示不能立碑,一年后为何还是立碑了?

许世友将军墓

少林学武

许世友1905年出生在河南新县,他从小调皮捣蛋,经常惹母亲生气。

但母亲一直对许世友有很强的包容与耐心,这也让许世友对母亲十分依恋。

许家家庭非常贫苦,只是最普通最底层的农户,家中一共有7个孩子,许世友排行老三。

在许世友8岁的时候,他村里路过了一个游方僧人,那时候的农民们虽然很少有专门信佛的,但由于地处河南,大家也或多或少都对僧人带些好感。

1985年许世友病逝,邓小平指示不能立碑,一年后为何还是立碑了?

许世友

许世友和一众小伙伴们自然也对僧人有几分了解,再加上这僧人拳脚功夫不凡,只拿自己头上的斗笠一挥,就把许世友和小伙伴们给扫的坐在地上,孩子们自然对这个神秘的僧人极为好奇。

在他们的缠问下,僧人告诉孩子们,自己出身少林寺,本也是贫苦人家的小孩,当年自己去少林寺也是因为少林寺给小和尚们提供吃住。

僧人描绘的少林寺生活,让许世友非常心动,尤其是听说少林寺能吃饱饭,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好事。

1985年许世友病逝,邓小平指示不能立碑,一年后为何还是立碑了?

少林寺

他连忙拽住僧人,希望对方能带他去少林寺学武。

僧人对这孩子积极的态度也有些惊讶,但他是僧人又不是土匪,总不能掳了许世友直接走人。于是他跟着许世友来到许家,询问许家夫妇的意见,看乐不乐意送孩子去少林。

许母是个老实的庄稼人,她关心的问题不多,但都非常实际。

“孩子去少林学武是不是就得当个和尚?”

僧人笑着摇头:“剃度出家要看缘法,学武不一定就是要当和尚。”

“那我儿可能在庙里吃饱?”

僧人认真地点点头:“可以,杂粮吃得饱。”

“我儿可能认字。”

僧人再点头:“可以,不过是认佛经。”

这三个问题都得到了满意的答案,许母也没有再多犹豫,点头让僧人把儿子带走。

孩子留在自己身边还不一定能养得活,现在送到少林去,能学武术、能吃饱饭还能识字,自然是个好事。

1985年许世友病逝,邓小平指示不能立碑,一年后为何还是立碑了?

许世友教导武术

就这样,8岁的许世友跟着这位僧人一路行到了少林,开始了自己长达八年的学武生涯。也正是这八年来的生活,让许世友从小就体魄强健,为人刚勇,为之后的革命生涯打下了个好基础。

其实当年的许世友将军已经剃了度,但最终还是离开了少林寺,这样的结果也是因为许世友将军的母亲。

在许世友学武的第八年,他的妹妹来到了少林寺看他,妹妹偷偷告诉他,母亲最近病重的厉害,很有可能熬不过去了,这让八年都没见过母亲的许世友心中一下焦虑起来。

1985年许世友病逝,邓小平指示不能立碑,一年后为何还是立碑了?

少林武僧

本来许世友打算请几天假的,但少林寺有少林寺的规矩,这么多年没有已经剃度了的僧人就这样直接回去的,于是庙里的师父拒绝了他的请假,给他给了另一条路:打出去。

这是少林寺传承已久的规矩,这些武僧们想要离寺,就要扛得住寺里其他僧人的围攻,一路打出门去,方可脱离少林。

眼见母亲那边情况危急,许世友二话没说就选了这条路子,而师兄弟们也一点不含糊,听说他选了打出寺去,刀枪棍棒、拳脚功夫纷纷拿出来招呼他。

就连寺里的师父们,也出手不留情面,全寺百来个武僧对着许世友出手,许世友只能尽可能边打边退,往寺门口跑去。

好在许世友这八年来的勤学苦练没有白费,他顶着压力,身上挨了无数棍棒,这才险而又险的从寺里出来。寺里的师父对许世友非常满意,他把这个徒弟送到门口,摸了摸许世友的光头,拿出八块大洋叫他下山去了。

1985年许世友病逝,邓小平指示不能立碑,一年后为何还是立碑了?

就这样,许世友脱离了养育自己八年的少林寺,回到了家乡。并在母亲身边悉心照料,直到母亲脱离危险。

但这个时候的中国,乡下的实际掌管者都是那些乡绅地主,他们对农户颇多压榨,还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许世友学武多年,又正值青春年少,对于家乡的地主特别看不起,在一次与地主家儿子的争吵中,他一脚踹到了对方的心窝上,把人一下踢死了。

不得已,许世友只能选择离开家乡去参军,以保全自己一家老小,也就是因为这个意外,才造就了日后名震战场的许世友。

1985年许世友病逝,邓小平指示不能立碑,一年后为何还是立碑了?

许世友与妻子

革命初始

开始,初出茅庐的许世友随大流加入了北伐的国民革命军,那时候才十多岁的他根本对于“革命”这种东西没有太多概念。

自己的家乡也还没有受到太多的日军干扰,所以他参军的目的十分单纯,一个是吃饱,另一个是出人头地。

也许是因为他习武多年,所以在战场上打仗的许世友,突出的就是一个“敢”字,他能冒着枪林弹雨往前直冲,又有一身好武艺,谁瞧见这么个人不怕?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很快就从一个普通的小兵升任连长,完成了自己出人头地的想法。

此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许世友也因此接触到了许许多多的我党战士,这让年轻的他第一次陷入了思考:自己参加国民革命军的选择是否是正确的。

1985年许世友病逝,邓小平指示不能立碑,一年后为何还是立碑了?

这几年来的军旅生涯,让许世友看到了自己目前所处的军队对平民的态度:压榨。

那些与自己的家人一般的农户们,在国民党的军队到来之时,脸上看不到任何高兴,能看到的是更深的痛苦与麻木。

这让许世友不由得想起远在家乡的父母家人,如果有这样一支军队来到自己的家乡,这样对待自己的亲人,自己能忍受吗?

答案自然是不能。

许世友猛然意识到,国民党为民众带不来希望,他们和那些乡绅、土地主没有区别,他们只是一群看不到人间疾苦高高在上的军阀。

而只有共产党根植于百姓,万事都为普通百姓着想,才能为百姓带来希望和未来。

在这样的思考下,1926年他选择加入了中国共青团,一年后,顺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我党的一员,开启了他几十年的革命生涯。

1985年许世友病逝,邓小平指示不能立碑,一年后为何还是立碑了?

加入了共产党后的许世友,虽然已经从一个只想着吃饱饭的毛头小子成长成为一名革命战士,但他直接冲动的性格可是一点都没有改变。

不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生活中,他都一直极为勇猛。在红军任职得这么多年里,他曾经7次参加敢死队,即使已经升任军长,成为一军统帅,也敢参加敢死队冲在第一线。

这可是红军中的独一份,在他身边的战士的回忆里,许世友曾多次用刀砍杀敌人,一场战斗下来,他光是用刀就能杀掉十多位敌人,端的是十分勇猛。

而且许世友将军极为好酒,就算是要开打了,他都得要喝上几口才会上战场,外人看起来,他总是更像江湖草莽而非红军军长。

也正是因为他这样冲动的性格,让许世友在工作当中遭遇了不少非议。

1985年许世友病逝,邓小平指示不能立碑,一年后为何还是立碑了?

许世友与毛泽东

但好在,作为红军领袖的毛主席对于许世友非常看重,他觉得许世友虽然有时候脑子一根筋,但为人忠诚,说话很直但没有坏心,是个可以重用的人。

而许世友也的的确确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待,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做出了许多贡献。

两个人的关系亦师亦友,一直到战争结束都保持得很好。

许世友虽然性子直,但对于毛主席的话他都能听得进去。

在一次饭局上,毛主席开玩笑地叫许世友把自己名字中的“仕”字改成“世”字,说这样才能够着眼于世界,而不是单纯的做官出人头地。

谁也没想到,就是毛主席这句戏言,让许世友上了心,没过多久他就真的将自己的名字从“许仕友”改成了“许世友”,这件事也成了毛主席与许世友将军之间的美谈。

1985年许世友病逝,邓小平指示不能立碑,一年后为何还是立碑了?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也依然对毛主席带有极大的尊敬和爱戴。

从不看书的他,在毛主席的影响和建议下,甚至拿起了自己当初最不喜欢的《红楼梦》来细细研读,并且极为认真地按照毛主席的建议,读了五次以上。

在他的一生里,一共收集了几百枚毛主席头像的勋章珍藏,这些勋章最后被留在了他的故居里,拼成了一副中国地图!

1985年许世友病逝,邓小平指示不能立碑,一年后为何还是立碑了?

许世友将军收集的毛主席勋章

许世友对于毛主席的情谊之深厚,实属旁人能及,但就是如此信任毛主席的他,却在1956年再一次拒绝了毛主席的提议,而之所以如此选择,全都是为了他的母亲。

忠孝两难全

1956年的北京中南海,一份关于火葬的《倡议书》被交到了各大领导人手上。在这份倡议书里,毛主席提议推广火葬,从我党上层的开始。

大家也都对此事非常支持,纷纷选择了签字,但有一位将军最终选择了拒绝,这个人正是许世友。

而许世友不愿意签下这份《倡议书》的原因很简单,他希望自己土葬,与母亲葬在一起。

1985年许世友病逝,邓小平指示不能立碑,一年后为何还是立碑了?

许世友将军一直对于母亲心怀愧疚,从开始革命之后,他回家的次数就少得可怜,从1932年的那次回家后,整整20年时光里,许世友都没有再见到母亲一面。

直到1952年,他才请了几天假回家见见母亲。

回到家中的许世友,在家门口瞧见了一个身形佝偻,穿着破旧的老太太,老太太身上还背着一大捆柴火,走得很是艰难。

许世友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跪着抱住了母亲,老人也认出了自己的儿子,一边亲亲拍打的儿子的后背,一边泪流满面。

许世友为母亲卸下肩上的柴火,走进家里后,又与母亲抱头痛哭了许久,才渐渐地平静下来。

他瞧着母亲露出脚趾的棉鞋,再看看母亲乱糟糟的、枯槁的头发,心里十分悲痛,觉得自己对不起母亲的养育之恩,这么多年了都没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没能在母亲身边尽孝。

1985年许世友病逝,邓小平指示不能立碑,一年后为何还是立碑了?

而许母也看出了儿子这么多年的不容易,她还如同以前一样给儿子烧水,给儿子做饭吃,希望儿子这次回来能高高兴兴地离开。

从这次见面之后,许世友又是整整五年没能回一趟家。

他本有心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来照顾,但奈何母亲年岁已高,舟车劳顿不方便,再加上许母自己也不愿意离开住了几十年的家,最终这件事情就没成。

1957年,许世友得空再次回家一趟,母亲此时已经78岁高龄,身体状态不是很好。看到儿子回来看她,她心中也十分高兴,但想到自己的身体与年龄,又落下泪来。

“儿啊,我今年78啦,咱母子俩以后是见一面少一面啦。”

母亲的话让许世友心中也十分难过,但此时的他是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责任很重,工作压力极大。这次能回家一趟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平日里根本无暇回来。

思及于此,许世友也抱着母亲流起泪来,他知道或许以后就很难再见到母亲了。

1985年许世友病逝,邓小平指示不能立碑,一年后为何还是立碑了?

许世友的母亲

两年后,许母病逝,没来得及送母亲最后一程的许世友将军跪在母亲坟前痛哭,他心中一直觉得自己不孝,但自古忠孝两难全,为了新中国,为了更多的黎明百姓,他没得选择。

也是这个时候,许世友将军下定决心,自己活着的时候为国家尽忠,那么死了就要同母亲葬在一起,为母亲尽孝。

对母亲的眷恋和爱,未能尽孝的悔恨,才是许世友将军最终选择了拒绝在毛主席提出的《火葬倡议书》上签字的原因。

大家在知道了许世友的想法后,也都纷纷表示了对他的理解,他也成为了新中国的将领中唯一一个没有火化,最终土葬的人。

1985年许世友病逝,邓小平指示不能立碑,一年后为何还是立碑了?

群众为立碑

1985年元旦刚过,80岁高龄的许世友将军写信给中央,再次要求自己死后土葬。此事大家都不敢做主,在多次讨论里都没有出个结果,所以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而此时的许世友将军已经重病,很多时候整个人都不清醒,只要清醒了他就会问中央是否同意自己土葬,但很久都没有回音。

直到同年10月26日,王震才来到了南京军区,向许世友传达了邓小平的意见:

“许世友在60年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邓小平同志签的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

也就是说许世友的这件事仅此一例,不能再有了。


1985年许世友病逝,邓小平指示不能立碑,一年后为何还是立碑了?

许世友与邓小平

而等到了中央首肯的许世友将军,仅仅五天后,就再也支撑不住,最终在南京病逝。

许世友病逝后,中央按照他的心愿为他打造了一副棺木,将他运送到了河南新县,他的家乡安葬,而他的坟茔位置,就选在了他父母的旁边。

对于许世友将军的葬礼,邓公要求不搞追悼会、不立墓碑、不登报宣传。

第一条已经是开国将帅们的传统,而后面两条则是不愿意将许世友将军土葬一事宣传得太广,毕竟此事是个特例,中央不会再批准这样的要求了,因此中央不能做相关表态,让人误会。

1985年许世友病逝,邓小平指示不能立碑,一年后为何还是立碑了?

许世友一家

在许世友将军去世后的一年里,许多人民群众慕名来到许世友将军墓参观、祭拜。大家瞧着墓前没有石碑,心里觉得过于朴素,也看起来太过凄惨了,并将这个想法进行了上报。

因为群众的意愿和想法,最终打动了中央,在王震的主持下,1986年许世友将军的墓前立下了一块石碑。

而碑上没有记录他的生平,也没有记录他的功绩,只是简简单单地写下了七个大字:许世友同志之墓。

1985年许世友病逝,邓小平指示不能立碑,一年后为何还是立碑了?

这位为了革命奉献一生的大将军,最后还是回到了家乡,回到了自己最眷恋的母亲身旁,在死后永远地陪伴着母亲,弥补他一生中未能尽孝的遗憾。

也正是我们拥有许许多多如同许世友将军这样为国牺牲,放弃自己生活与家庭的战士们,才铸就了属于共产党的伟大胜利,创造了属于全中国人的美好未来。

让我们为许世友将军,为这些坚定不移的革命战士们致敬!

对于许世友将军最终选择土葬陪伴父母的做法,大家有什么样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81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