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观察」京东众筹暂停运营 折射大厂众筹平台“预售化”迷思

发布一下 0 0

上线8年后,从今年10月10日起,京东众筹业务暂停运营。这意味着,如今仍在运营的众筹平台阵营将失去一员大将,主流众筹平台更加趋于集中化。

京东众筹宣布暂停运营,可以视为在本轮互联网头部平台整体战略收缩的背景下,所出现的又一典型案例。

近年来,无论从滴滴美团等收缩社区团购来看,还是从腾讯等巨头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公允价值大幅下降来看,主动收缩战线成为不少互联网巨头关键词。具体到京东来看,此前也曾传出京东零售集团下的京喜事业群业务收缩的消息,因此,对于本次京东众筹宣布暂停运营,也有市场声音将此指向京东收缩规模、聚焦主业的选择。

众筹概念兴起于2014年。此前,借助众筹模式,在海外市场相当多有创意有想法的人、却苦于得不到资金支持的创业者,得以开始创业之路。这种模式因此吸引了京东、苏宁、小米等头部企业火速铺摊。

当时,不少A股公司也被卷入热浪。仅仅2015年1季度,就出现了熊猫烟花筹划投资设立熊猫众筹科技、天音控股参与京东股权众筹项目等多个相关公告现身。在诸多主体的持续涌入下,有数据显示,2016年在运营中的众筹平台数量达到顶峰,超过500家。

不过此后,随着监管的强化,以及产业的激荡,众筹平台数量迅速下降。截至2019年6月底,在运营中的众筹平台仅有105家。京东众筹的阶段性退出,仍然可以视为这一趋势的延续,整个赛道向头部集中化的趋势或将更为明显。

目前仍在运营的主流众筹平台包括了小米众筹、阿里系造点好货等,从上市公司公告和公开报道情况来看,这些平台的运营数据在各自体系内相对低调,不过创意产品也一直实现着更新,部分项目也实现着从筹资道孵化落地的全链路打通。

但京东众筹的暂停运营,无疑折射出众筹的势微。虽然经历了产业高潮,但是市场中一直伴生着众筹商品无法保证质量、无法按期发货等难题,而京东平台的部分项目还被市场质疑过刷单。

这些弊端多数还只是从投资端的考量。从供给端来看,虽然不少众筹平台寄望于打造基于用户需求出发的C2B模式,但是在一个完整的众筹链路里,设计、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缺一不可。但现实是只有极少数的品牌商家或者IP版权方能同时拥有这些能力,需求端“理想丰满”,供给端“现实骨感”,是众筹模式的天然不平衡。

模式势微最本质的原因,则可以归咎于模式变味。众筹模式的初衷,本在于通过大众筹资,借助网络联结起赞助者与项目发起者,项目发起方从赞助者处获取启动资金。不过,国内众筹平台的背后金主,多数都是电商,这也使不少平台天然拥有了“卖货基因”。面临电商行业的内卷,众筹在一定程度上被动演变成商品预售模式,这也使创业者“我有一个点子,只是暂时缺钱”的诉求,演变为部分中小企业“已有产品但缺乏推广渠道,借助众筹完成宣传”的模式变形。

在此背景下,一方面是电商平台的“卖货基因”入侵,另一方面则是小米等大厂将不少众筹项目纳入公司生态系统,众筹平台遇冷便成为意料之中的逻辑。也正因此,市场才有了“在京东众筹暂时退场后,其他众筹平台又能走多远”的疑问和担忧。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81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