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江月
接连两天,俄罗斯对乌克兰包括首都基辅在内的重要城市,进行的导弹袭击。
据乌克兰TSN电视台、“24tv.ua”网站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地时间11日晚称,俄军当天早晨向乌克兰发射了28枚导弹,其中20枚被乌防空系统击落。不过,俄罗斯方面公布的导弹袭击数量比这个要多。
此前一天,俄罗斯利用远距离导弹,对乌克兰基辅等多个城市精确打击,被打击的目标据称包括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办公室和乌克兰安全局大楼。
在结束打击后,俄方的总结是这次打击的目标全部实现。据乌克兰独立新闻社报道,乌国家警察局称,乌克兰首都基辅等多个城市遭导弹袭击。有媒体透露,俄罗斯在当天总共发射了超过150枚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打击了乌克兰全境的重要目标。
尤其是,针对乌克兰的重要能源设施进行了冲突爆发后最猛烈的打击。导致现在,乌克兰已经宣布不得不暂停向欧洲输送电力。那么,在克里米亚大桥遭遇“汽车爆炸”袭击之后,俄乌冲突会全面升级吗?
在俄罗斯大规模轰炸、打击乌克兰之后,德国方面宣布,七国集团领导人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将于11日举行紧急线上视频会议,讨论乌克兰事态。泽连斯基声称,乌克兰不会被吓倒,俄罗斯试图将乌克兰从地图上抹掉。
面对俄乌冲突的升级,实际上,在克里米亚大桥被袭击之前,俄罗斯曾透露出要与美西方达成协议,解决俄乌冲突的意愿。
自俄乌冲突爆发后,土耳其实际上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就是俄罗斯与美欧等西方国家之间的“沟通者”,负责牵线搭桥,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达成双方能够接受的协议。在冲突初期,土耳其还促成了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多轮谈判。
再比如,土耳其促成了俄罗斯与乌克兰在联合国监督下的粮食出口协议。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最近,在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与俄总统普京通话后,又有一个重要信号被释放出来。土耳其总统发言人卡林表示,俄总统普京希望与西方达成一项新的“大协议”,从而明确俄罗斯在世界秩序中的新位置。
尽管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之前签署了一份“不可能与普京进行谈判”的法令。但是,必须承认,与一个庞大的俄罗斯之间的武装冲突,很可能单靠战场上很难最终分出谁胜谁负。瘫痪俄罗斯、分裂俄罗斯,更是不现实。而且,如果突破俄罗斯的红线,冲突就没有底线。
最后还是需要谈判来结束。否则,双方俄乌双方,包括乌克兰身后的美欧国家,都会陷入战争泥潭。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土耳其方面认为,俄罗斯与美西方举行一场谈判,达成某种协议,有着“更大的意义”。因为,俄乌冲突背后,其实还是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矛盾。
关于这项“大协议”,土耳其方面表示,毫无疑问会关系到乌克兰,但更大的问题实际上是俄罗斯与西方世界之间的一项新协议。因为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莫斯科方面认为,冷战结束时俄罗斯与西方达成的协议,不再反映当今俄罗斯的地位。卡林说,克里姆林宫认为,“现在是一个新的俄罗斯,一个新的世界,有了新的现实,所以应该达成新的协议。”
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一位欧洲重要政治家的声音,那就是德国前总理,执政长达16年的默克尔。她日前再次就俄乌冲突表态,“只有在俄罗斯的参与下,欧洲的持久和平才能实现”。可以说,这句话点出了解决日渐升级的俄乌冲突的关键。
默克尔警告称,俄乌冲突是个“转折点”,必须认真对待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言论。“我们都被强烈建议认真对待这些话,而不是从一开始就把这些话看成是虚张声势”。默克尔还表示,如果欧洲的安全没有俄罗斯的参与,冷战就不会真正结束。
这不是默克尔卸任德国总理后第一次就俄乌冲突表态。9月27日默克尔也曾发出警告,俄罗斯总统普京应该被视为一个严肃的对话伙伴。默克尔称,认真对待普京的表态绝不是软弱或绥靖政策,而是一种在政治上明智的表现,这有助于创造新的回旋余地。
可以说,面对俄乌冲突局势面临升级、甚至可能失控变成无底线战争时,阔别欧洲政坛已久的德国“铁娘子”,终于忍不住了。因为默克尔作为成功带领德国走向欧洲经济第一的领导人,对事态发展有着非常准确的洞察力。
从之前北溪管道罕见地被多处爆炸破坏,默克尔已经预判到,俄乌冲突如果继续对抗下去,很可能变成无底线的战争。果不其然,之后就发生了克里米亚大桥遭汽车爆炸袭击,一度瘫痪的事件。而俄罗斯为了报复和警告,重新对乌克兰的基辅等全国重要目标进行导弹轰炸。
实际上,默克尔对整个欧洲发出了三个警告。第一,普京的话不应该被忽视。第二,现在必须创造回旋的空间。俄罗斯已经发出严厉警告,不排除使用核武器来“保卫国土”。以默克尔对俄罗斯的了解,这不是虚张声势。
第三,欧洲必须着眼于未来。这是默克尔政治智慧的体现,因为欧洲当前面临严峻的通货膨胀、能源危机,冬季即将来临,欧洲经济和社会稳定面临重大考验,解决这些问题,一个关键在于欧洲与俄罗斯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合作关系。
大型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和袭击,可以是说让“红线”被模糊了,一旦红线没有了,冲突也将会变得无底线。很多欧洲军事专家就警告,针对克里米亚大桥的爆炸事件与最近北溪管道的破坏事件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两次事件之后,再无“红线”。
因此,俄罗斯针对基辅的决策中心,进行大规模的报复性打击也就是必然。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