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犀利呱/文
随着北溪管道被炸、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乌克兰首都基辅被炸等系列出乎意料的战场局势推进,俄乌冲突进行到现在,再以“冲突”一词冠名已略感名不副实,未来欧洲的这场战火将以高烈度、高强度、高覆盖面的新景象呈现。
10月10日,战火纷飞的乌克兰隔壁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总统卢卡申科在举行的国家安全会议上,非常出人意料地爆出一个自冷战之后该国最大的军事机密:
——“鉴于俄白联盟国家西部边界的局势激化,我们同意部署一支由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两国组成的区域部队。”
两个主权国家,共同组建联合部队,这样的事放在任何历史条件下、任何区域、任何国家,都是战略级重大消息,因为必定会影响至少一个区域的地缘政治环境。
尤其考虑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紧邻正在激烈武装冲突的乌克兰,此举所代表的意义,无论用什么形容词来形容都不为过,同时也注定是重大军事机密。
请各位呱友注意,之所以说这是该国最大的军事机密,既源于事情本身的重大,也源于此事的意外曝光。
如此重大的事件,此前没有半点征兆与消息,但却突然宣布本身就说明了其机密性质。随后卢卡申科自己也承认,这是一个“迟到的消息”:
——“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已就部署区域联合部队达成一致。”
——“我应该通知你们,我们已开始组建该部队,组建工作正在开展,在我看来,工作已经进行两天了”
卢卡申科这些话,是面对国家安全会议参会者说的,尤其是后一句话,明显表达了他的某种“歉意”。
尽管俄白两国对此次会议的细节报道非常少,但很显然卢卡申科的话引起了这个国家军事核心决策层的高度关注,因为卢卡申科不得不进一步解释,该部队是10月7日他与普京在圣彼得堡会晤后开始组建的。
非常明显,这一系列的“解释”,说明了一个重大问题:
——组建这支部队的消息,连白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事先都不知道。而身为总统兼国家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卢卡申科,也只是借助国家安全会议,“口头通知”了这些成员。
那么一系列疑问就此到来,从10月7日确定到10月10日曝光,这三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涉及白俄罗斯与外国组建联军这种战略性决策,白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事先不知情?这个石破天惊的消息仅仅只保密了三天,究竟是为什么?
普京生日宴上诞生的一支联盟军队
所有魔鬼都蕴藏在细节之中。
将事件真正的发生时间线回推至10月7日,那一天可能因为俄罗斯的技术性安排,使得整个西方社会都完全忽略了其重要性。
10月7日是俄罗斯总统普京70岁生日,俄罗斯又恰巧在俄罗斯西欧部分最大的城市召开了独联体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因此,西方国家的政府和媒体,都狭隘地认为,此次会议不过是俄罗斯打着非正式会议的旗号,为本国总统普京举行的一场“盛大生日宴会”,以彰显普京的影响力。
这也导致了整个西方舆论,为了尽力消除“普京的影响力”,有意地忽略了此次会议,以至于整个西方世界的报道都极其简短,甚至于根本没有。
随后俄罗斯本国媒体的一番八卦操作,似乎更坚定了西方的看法。
俄罗斯媒体集体热炒卢卡申科送给普京的生日礼物,一辆“白俄罗斯”牌拖拉机;也热炒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在社交平台上,对普京热情洋溢的生日祝福。这一切甚至带有网红开生日party的那股熟悉味道。
那一天的圣彼得堡,不仅俄罗斯总统普京,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土库曼斯坦总统谢尔达尔·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悉数到场。
东欧8大国国家元首系数到场,按照俄罗斯外交部的通稿,普京只是在自己的开生日party上一团和气地表示:
——“我们将最大程度地关注独联体内部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讨论如何激活联合工作以提高各国经济稳定性”——至于军事议题,略等于无。
出于对俄罗斯影响力的打压,整个西方世界对此次会议没有任何解读和关注。
然而,3天之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一番话,证实了这8大国领导人在普京的开生日party上,除喝香槟、吃生日蛋糕外,还不声不响为欧洲新增了一支联盟军队。
只不过,这一战略性大动作,都被普京生日宴上的悠扬音乐、美味香槟酒和生日蛋糕,深深地隐藏在8大国领导人脑海里。
3天之内连遭重大变故的俄白两国
卢卡申科10月10日的原话,已经清清楚楚地表明,10月7日是俄白两国元首签署区域联合部队协议的日子。
既然两国元首在签署如此重大协议的当天,都没有丝毫想要对外公布的举动。甚至于,卢卡申科对本国安全委员会成员都没有透露,还需要在3天后公布时,表达了自己的某些歉意。
这一切,都标志着这一重要协议最初是两个签署国的国家机密。
但两国的国家机密,仅仅只保密了3天,就由卢卡申科对外宣布。很显然,这中间一定是发生了一系列两国不可控的意外或未曾预测到的重大变故,才将此国家机密提前外宣。
比较,在目前火药桶一般的东欧腹地,新增一支联盟军队,是会引发全球关注的重大地缘战略事件。
那这三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不可控的意外或未曾预测到的重大变故?
先看来自俄罗斯的重大变故:
10月8日,连接俄罗斯和克里米亚半岛的战略通道克里米亚大桥发生爆炸,两条公路桥中的一条被炸断。
此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讲话,确认经过严密调查,克里米亚大桥系乌克兰特工部门策划和实施。
乌克兰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克里米亚大桥爆炸是乌克兰安全局采取的一项特别行动。乌安全局尚未就此发表评论,既没否认也没承认。向全世界演了一出“猜猜看”的经典戏码。
此举也意味着在俄乌冲突中,俄罗斯首次遭到对其关键基础设施的打击。冲突波及面严重外溢和升级。
再看来自白俄罗斯的重大变故:
10月9日,白俄罗斯国家边境委员会主席阿纳托利·拉波(AnatolyLappo)10月9日表示:乌克兰军队摧毁了几乎所有的乌白边境桥梁,并在与白俄罗斯接壤的边境道路上埋设了地雷。基辅计划对白俄罗斯领土进行迫在眉睫的袭击。
白俄罗斯的突然发声并非一时兴起,此前一天即10月8日,白俄罗斯外交部紧急召见乌克兰驻白俄罗斯大使,就有关乌克兰计划对白发动打击发出外交照会。
更早一些时候,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就已经透露,乌克兰已在白乌边境附近集结了数万兵力。
遭受重压的白俄罗斯明确站队
这短短3天内发生的基本事实就是:
——对俄白两国来说,一个国家的领土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基础设施被炸,另一个国家领土边境线上被邻国陈兵数万且遍布地雷。
即便对政治、军事完全不了接的呱友,应该也非常清楚,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遭遇其中任何一项类似的情况,恐怕都要将国内战备警戒提升到最高级别。
承压能力较弱的国家,可能已经因此而下发了全国动员令。
事实证明,早3天内遭遇这一系列重大、现实、紧迫的威胁后,俄白两国终于达成一致,在两国联盟军队尚未完全完成组建的情况下,提前披露这一注定会影响欧洲地缘战略格局的重大消息。
这一带有石破天惊味道的消息由白俄罗斯披露,而不是俄罗斯主动宣布,也是基于目前两国的国内外形势需要。即白俄罗斯更需要这样提振信心和士气的机会。
白俄罗斯和它的总统卢卡申科,在东欧乃至整个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国都非常特别。
自苏联解体后,全部的东欧国家包括其最大继承者俄罗斯,都在本国境内最大程度地“去苏联化”。
这其中重要一项指标,就是大规模撤掉、销毁带有苏联红军、苏联共产党的各种印记如广场、雕像、纪念碑、道路名、城市名等。
但唯独白俄罗斯,怀着世纪末的怀旧情绪,坚持保留着几乎一切有关那个时代的印记,成为了整个欧洲街头最靓的那个仔。
当然,历史和现实都告诉世界,要做街头最靓的那个仔,必定会遭到很多烂仔的围殴。白俄罗斯当然也不例外。
要应对群殴,必定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带头大哥,于是这个国家就迎来了他们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卢卡申科。
从1994年开始,卢卡申科就执掌着这个白俄罗斯,截至目前已经长达28年,创造了连世界银行都不得不承认的“经济高度增长、大多数人均能分享富裕成果”的一个时代。
但就凭着上述这一点,就不可能不遭至西方国家颠覆。
2006年3月、2020年8月、2021年4月,卢卡申科遭遇过各种颜色革命、政变、刺杀,但均化险为夷。
俄乌冲突之后,白俄罗斯承受的压力可能是除俄乌两国之外最大的国家,北约的战机频繁在白俄罗斯边境进行飞行训练,卢卡申科承受着巨大外来军事压力。
这次由卢卡申科官宣俄白两国组建区域部队的消息,就是给白俄罗斯一个释放压力、展现力量的契机。
一位东欧强人的地缘政治观
提及俄白联盟或者白俄罗斯,就不可能绕得过卢卡申科这个传奇人物。
卢卡申科本人可谓就是苏联的产物。他一生两度在苏军服役,苏联时期最高光时刻是当上了苏联时期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代表。
在苏联就是否解散的关键性投票中,卢卡申科是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代表中唯一一个投反对票的代表,可见其意志之坚定。
但苏联解体后,白俄罗斯腐败横行,卢卡申科由此被选为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反贪污临时委员会主席。
这位“临时主席”是真猛士,上任第一年就同时弹劾70名高管同僚贪污腐败,那比卫生卷纸还长的弹劾名单和罪证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当时白俄罗斯的一把手和二把手。
卢卡申科也因此一战成名,成为当时腐败、动荡的白俄罗斯民众心中的灵魂带头大哥。
1994年,白俄罗斯实行新宪法,搞总统制,卢卡申科毫不意外地顺利当选,成了白俄罗斯民众中灵魂照进现实中的带头大哥。
此后,卢卡申科继续展开他那开挂的人生。他反腐败、打击黑手党、果断叫停彼时风靡全东欧的“休克疗法”和全盘私有化、坚持走“白俄罗斯发展模式”。
最重要的是,这一切让白俄罗斯这个国家,从崩溃中像弹簧一样反弹起来。
2005年,连世界银行的报告也不得不指出:
——“卢卡申科时代的白俄罗斯,经济确实得到了高度增长,且大多数人均能分享富裕成果。”
能让一个国家每年都以全欧洲领先的增长率持续增长,这显然是西方世界不能容忍的事,“独裁者”的称呼加在了卢卡申科身上。随后,颜色革命悄然而至。
2020年8月,白俄罗斯总统大选尚在进行中,反对派就走上街头声称选举舞弊。反对派占领了首都明斯克,并且向总统府进军。
卢卡申科很自信地表示,如果宪法进行改革,可以进行重新选举。这反倒让反对派领导人季哈诺夫斯卡娅乱了阵脚,要求卢卡申科交权而不是重新大选。
2020年8月23日,卢卡申科带着自己年仅15岁的儿子,乘着军用直升机空降白俄罗斯总统府,单手举着AK-47突击步枪,与自己的军队站在了一起。
所谓的反对派领袖,季哈诺夫斯卡娅却按照西方颜色革命的标准程序,先跑到了邻国立陶宛,继续遥控指挥。
最终,一场颜色革命闹剧被卢卡申科压下,甚至还顺便警告了北约国家“北约入侵的话,白俄罗斯军队将全歼侵略者!”
俄乌冲突后,白俄罗斯一度要求普京提供协助,就北约携带核武器的军机在白俄罗斯边境附近飞行做出“对等回应”。
10月4日,卢卡申科提及俄乌冲突时首次表示:
——白俄罗斯确实参与其中,不过方式与大家想象得不同,没有也不会派出士兵,同时也没有杀害任何人。
东欧新军的实力评测
随着俄白两国宣布建立区域部队,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欧洲版图上将会新增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崭新军队。
至于这支军队的任务和使命,按照卢卡申科的官方口径是这样的:
——“当威胁等级达到相应程度时,俄白会出动联盟国家联合部队。”
但是在面对国内安全委员会时,卢卡申科的口径是这样的:
——“按照我们的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将准备把这些人送到他们需要去的地方,不要做得太多,避免激化局势。”
这支联盟军队因性质过于敏感,其规模、组成、任务等要素,俄白两国均为进行任何介绍,但是仍旧能从卢卡申科等政要各种场合的谈话中,推测出一些梗概。
关于俄白联盟区域部队的规模:
卢卡申科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上对俄白联盟区域部队的规模没有对外透露,但是讲过这么一句话:
——“不能指望俄军派出很多人。但也不会只有1000人。请准备好在近期接收这些人。”
这一句话透露了至少两大信息:
一、新组建的俄白联盟区域部队中,俄罗斯军队并不担当主力
事实上,从俄乌冲突开始以来,俄罗斯的兵力就一直比较紧张。
俄乌冲突开始后,俄罗斯先是在今年8月通过总统令的方式,将俄罗斯武装部队增至115.0628万人,后是在今年9月宣布临时征召30万预备役,都凸显了俄罗斯兵力不足的困扰。
截至目前公开的所有消息,目前俄罗斯已经计划投入乌克兰战场的军队人数,即已经投入的20万人和即将开赴前线的预备役30万人,已经攀升至50万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俄罗斯不太可能往一个临时组建的联盟部队中过多投入力量。
毕竟,战争正在进行,俄罗斯需要将有限的军力往最需要的战场开拔,而不是往更具象征意义的联盟部队集中。
俄罗斯组建俄白联盟区域部队,最终目的是增加在乌克兰战场的力量构成,而不是减弱。
既然俄罗斯军队并不是主力,那么俄白联盟区域部队的主力,必然只能是白俄罗斯军队。这就是卢卡申科所说的“不能指望俄军派出很多人”的原因。
二、新组建的俄白联盟区域部队,人数规模有多大?
尽管俄白两国都没有人透露这支新部队的人数规模,但是从卢卡申科那句“但也不会只有1000人”,还是能够合理推断出许多预兆。
俄罗斯在经历一系列军事改革后,目前一个营的兵力就在1000人左右。作为一国军队统帅,卢卡申科自然不会说外行话,他的话翻译出来大约可以理解为:
——“俄军不会只来一个营。”
很显然,卢卡申科是故意拿最低的编制人数作为一个例子,讲给在座的白俄罗斯将军们听,让该国的后勤保障力量做好接待一定数量级俄军到来的准备。
但实际上,以俄军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恐怕连1000人的部队,也不太可能拉到白俄罗斯混编成俄白联盟区域部队。
原因非常简单。按照俄罗斯的法律,能够出国执行任务的士兵必须是合同兵,不能是义务兵。而俄军的合同兵,才是真正的精锐。
将上千精锐派往白俄罗斯“待命”,并不符合目前俄罗斯目前捉襟见肘的实际情况。
但是,如果换个思路,将这上千俄罗斯精锐作为一股培训力量,甚至是作为俄白联盟区域部队的基层骨干呢?
这并非没有根据的臆测。
5个月前的2022年5月26日,卢卡申科在国防部举行的军事安全会议上就已经决定,要在该国立即组建南方作战司令部。
在此之前,白俄罗斯国内的军事布局仅有三大块:西方向作战司令部、西北方作战司令部、直属部队。
白俄罗斯全国三大块军事部队,总人数仅为区区6.5万人。
这这国土防御态势,与白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关系巨大。
自苏联解体以来,白俄罗斯自始至终都朝着西方和西北方驻扎着国土防卫力量。那是专为防卫西面的波兰,以及西北面的波罗的海三国。
至于与乌克兰接壤的南面,以及与俄罗斯接壤的东面,白俄罗斯几乎不设真正的防御力量。
就在宣布组建南方作战司令部的同时,卢卡申科宣布该国武装力量从6.5万人扩大到8万人。
换言之,白俄罗斯5月就已经确定增加1.5万人的军队。
呱友需要高度注意的是:
——白俄罗斯这1.5万人的部队,5月时被视为白俄罗斯南方作战司令部的员额。但现在来看,很显然是作为俄白联盟区域部队的基础员额。
呱友同时需要高度注意的是:
——仅仅数月前才宣布增加23%军队数量的白俄罗斯,很难再度宣布新增兵员去充实俄白联盟区域部队。
至此,答案就呼之欲出——白俄罗斯这新增的1.5万人新军,就是俄白联盟区域部队中白方部队的上限人数。
毕竟,波兰、波罗的海三国作为该国主要战略威胁方向,本身就承受着北约强大的军事压力,根本不可能从另外两个作战司令部抽调本就不多的兵员加入联盟军队。
俄白联盟区域部队人员构成:新兵+精锐骨干
事实上,按照现代军事体系要求,以及武装力量战斗力合成要求,白俄罗斯这种自二战后就再未经历过战争的军队,临时征召的新兵,根本不可能在5个月内投入日益呈现高烈度的乌克兰战场。
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新兵+精锐骨干,进行快速战斗力组合。也就是白俄罗斯的新兵为基础,加上来自俄罗斯的精锐合同兵为骨干,快速捏合成能极短时间内能投入高烈度战争的战场。
由此看来,卢卡申科所提及的俄罗斯军队“1000人”,其实恰恰非常符合这种快速战斗力组合。
1000:15000,可以形成1:15的基干比。也就是俄罗斯的精锐骨干,可以充实到俄白联盟区域部队中的班一级编制中去充当骨干。
卢卡申科在10月10日的讲话中,还非常不经意地对参会的将军们流露出这样一句话:
——“我之前总是说,白俄罗斯武装力量和军队是该联合部队(俄白联盟区域部队)的基础。我应该通知你们,我们已开始组建该部队,组建工作正在开展,在我看来,工作已经进行两天了”
按照卢卡申科自己的原话,10与7日在普京的生日宴会上才签订了组建俄白联盟区域部队,10月10日就“组建工作……已经进行两天了”?
很显然,一切都已经在两国元首的未雨绸缪之下,做好了几乎一切准备工作。
大致估算:
——俄白联盟区域部队中,白俄罗斯的1.5万名新兵已经到位,不少于1千人的俄罗斯合同兵精锐大概率也已经到位。
至于军事装备,俄白两国几乎所有武器都高度同源,加上两国军队也高度同源,因此武器装备上不存在任何磨合,人员技战术思想磨合期也非常短。
甚至于,早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俄军的“伊斯坎德尔”导弹就已经部署到白俄罗斯境内。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军多次从白俄罗斯境内,对乌克兰目标实施打击。并且,俄军用图-22M3“逆火”战略轰炸机,从白俄罗斯境内起飞,对基辅、苏梅和切尔尼戈夫州发射过12枚Kh-22巡航导弹。
坦率一点说,那些从白俄罗斯发起的攻击,实际操作者究竟是不是俄军士兵,可能都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哪怕只从国家主权,或者从“客军”、“主军”的角度考量,即便那些操作者真的是俄军士兵,身边最低限度也会有一群白俄罗斯同行在观摩、学习。
毕竟,那是白俄罗斯领土,即便从起码的外交和军事礼节上出发,俄罗斯都应该做了类似的安排。
俄白联盟区域部队最大悬念:是否会有第三国军事力量?
其实,名义上是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组建了俄白联盟区域部队,但细究其中的蛛丝马迹,就可发现,这支联盟军队还有一个最大的悬念,就是俄白联盟区域部队是否还存在第三国军事力量。
回溯俄白联盟区域部队协议签订的时机,是10月7日借着普京70岁生日之机,召开的独联体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前文已述,那次会议的参会者,共有来自8个国家的元首。除了因站队西方国家目前正在遭受6万人示威游行的摩尔多瓦元首外,独联体国家悉数到场。
在这样一次独联体国家元首内部的聚会+工作会中,组建俄白联盟区域部队这种大决策的协议签字,俄白两国完全瞒着其余6国私下进行,这种可能性完全没有。——因为那会严重影响独联体国家之间的互信,甚至导致信任崩解,毕竟这是一项关乎独联体国家共同命运的重大地缘军事决策。
既然组建俄白联盟区域部队这一事实不可能瞒着独联体国家私下进行,那么这支部队一开始在秘密讨论阶段,就必然对独联体国家进行过一定程度的“自愿式邀请”,这既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也符合白俄罗斯的国家利益,更符合独联体国家的利益。
最终,或许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余6国没有考虑公开加入,这从俄白联盟区域部队的名称也可以体现出来。
但是,这绝不排除独联体国家为即将面世的俄白联盟区域部队,提供情报、武器、基地、人员等各方面的支持。
在这一点上,白俄罗斯乃至独联体国家拥有高度一致的意识形态共识,以及现实地缘政治利益共识。
毕竟,正在发生的俄乌冲突,实质上完全不是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冲突,而是东西欧之间的一场严重地缘政治冲突。
北约国家对乌克兰一边倒的军事援助,进一步凸显了这种地缘政治冲突的排他性、残酷性。独联体国家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从这个角度说,大概率即将投入实战的俄白联盟区域部队中,出现任何一种肤色的面孔,呱友们都不该感到意外;正如乌克兰军队中出现任何一种肤色的面孔,世人都已经不再感到惊奇。
二者的底层逻辑,完全一致。
假如俄白联盟区域部队有一天正式投入战场,那么也就标志着这场严重的地缘政治冲突,正式转换了概念和范围,由东欧乌克兰走向更加变幻难测的广阔地域。
欧洲终归只有一个,欧洲各国无法搬家。地球也只有一个,世界各国也无法搬家。
在这个危险的21世纪初,全世界都在期待这些代表着各国精英的政治领袖们,重启激发各自对脚下土地的热爱和对本国人民的责任,将战火扼杀在彻底失控之前。
愿世界和平,愿战火远离。
前文回顾
◆惩俄代价报告:美欧能源差价8倍,欧工业巨头逃美,欧洲工业渐衰
◆美式陷阱:纽约因移民围城宣布紧急状态,180万优质移民却已流失
◆中国比亚迪10万纯电车攻入汽车鼻祖德国,一场中国汽车工业的逆袭
◆北溪二号B线横空出世,俄罗斯底蕴显露无余,美国或丧失反对立场
◆30万俄军将赴“新领土”,俄升格南、西向战略铁拳,开启战略对峙
◆“北溪管道爆炸真凶”或成历史谜题,哪国会堵漏修复才是世纪难题
◆暂弃制裁北溪二号,美国战术性低头:一条管道触发美俄欧摊牌时刻
◆北溪二号通气在即,俄罗斯亮终极底牌:清空美元,或将融入欧元区
◆北溪二号存废,一条管道事关美俄欧世纪博弈,谁放弃谁是历史罪人
◆德国不讲武德强占俄罗斯石油公司?不,只是能源博弈中的一场双簧
◆特拉斯提核按钮论,英国有限核威慑战略或转向,恐事实拥核国效仿
◆深度:抄家特朗普后,独立检察官或重现,美国宪政危机一触即发
◆美国难题:印度4个月买光俄罗斯全年27%原油,这石油制裁战怎打?
◆生前不反对,死后摘器官:西方器官移植默认同意背后的穷国血泪史
犀利呱提示
您可以将这篇文章转发给您能想到的某些群。
呱友想吃什么国际瓜,不管是热汤还是冷饭,只管留言提出。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