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指责普京,“双标”的成分实在太多
10月11号,俄军对乌克兰各地的空袭仍在持续。俄国防部消息称,当天俄军继续使用空基和海基远程高精度武器对乌克兰军事指挥设施和能源系统设施展开密集打击。作战目的得以实现,所有指定目标均被击中。
这一举动,可以说强硬回击了西方的警告。因为就在10号的空袭结束后,拜登等西方国家领导人纷纷谴责俄罗斯,说空袭乌克兰大城市是“极端战争暴行”,只会促使西方国家更加支持乌克兰,俄罗斯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但普京却丝毫没有把这些警告放在眼里,第二天继续下令对乌克兰展开猛烈空袭。另外11号当天,G7国家领导人还与泽连斯基开了一个线上会议,讨论俄军的袭击和军事援助问题。此时泽连斯基在屋内向G7领导人声嘶力竭地请求帮助,屋外却传来阵阵防空警报声,这无疑让西方国家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于是乎,就有西方媒体开始炒作了,说普京这样不分军民的对乌克兰实施大规模轰炸,会导致普京失去开战以来的“大义名分”,所谓“特别军事行动”的幌子也会被揭穿,俄乌冲突将演变成一场货真价实的战争。
必须指出,这种言论的“双标”成分实在太多。难道乌克兰人对克里米亚大桥的袭击就是合理合法的?就是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要知道,乌克兰情报部门利用平民对大桥搞自杀式袭击,这本身已经属于是恐怖主义的手法了。但是西方却对此视若无睹,没有进行任何谴责。可是当俄罗斯以牙还牙,同样对乌克兰重要基础设施展开报复时,西方却转而拿人道主义和“大义名分”说事,如此带有偏向性的做法,必然不会被俄罗斯所接受。因此,尽管恼羞成怒的西方发出了各种威胁,但是俄军的轰炸并没有停止,导致乌克兰各地一日三惊,民众陷入了断水断电断网的窘境。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西方一直都在故意抹黑俄罗斯,但是“大义名分”这种东西也是客观存在的。正所谓师出要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一场正义的战争肯定要比一场非正义的战争好打许多。那么在这里,咱们先抛开西方的舆论施压不谈,从客观的角度评判一下,普京下令继续对乌克兰展开大规模空袭,究竟会不会让他丢掉“大义名分”?
普京继续空袭,会不会丢掉“大义名分”?
首先得承认,在战争初期,俄军给自己制定的道德标准是非常高的,因为那个时候普京设想的是,俄罗斯大军一进入乌克兰,就会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不说“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起码不会给基辅当局通风报信。因此,俄军士兵在开战前就接受了严格的纪律培训,被要求不得与当地平民发生任何冲突,否则军法处置。俄军刚刚进入乌克兰时也是非常的小心翼翼,就连坦克在公路上行驶都得遵守交通法规。而在多次决定战局走向的围城战中,俄军也都不惜违反军事原则,打开人道主义通道供平民撤离,这不仅给了乌军化装出逃的机会,还延误了宝贵的战机,以至于乌方有更多时间动员军队,为后来的反攻埋下伏笔。
普京不惜花费巨大代价,也要为俄军营造正面形象的另一个原因是,普京清楚地看到,现在国际话语权是掌握在西方手里,所以西方发动战争时就可以肆无忌惮,哪怕制造再多的人道主义灾难,也能够将其美化成“正义的战争”。但是对于俄罗斯来说,做到这一点却很难。而且可以想象,无论俄军再怎么恪守原则,西方都一定会对其进行各种无中生有的污蔑,然后以此号召全世界孤立和制裁俄罗斯。所以普京一开始就对舆论宣传这块非常重视,强调之所以采取特别军事行动,是因为国家安全受到北约东扩的威胁,乌克兰境内的俄语公民受到了“新纳粹”的迫害,乌克兰过去是俄罗斯的领土等等,希望以此争取乌克兰亲俄民众的支持,减少战争在国际舆论场上受到的非议。
但遗憾的是,尽管俄军自我设限,宁可付出更多人员牺牲,也要确保“秋毫无犯”。但乌克兰毕竟是一个已经独立23年的国家,早就形成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认同。所以俄军的种种怀柔手段,更像是“抛媚眼给瞎子看”,对方不但没有领情,反而还利用俄军的仁慈,进行各种破坏活动。
俄军的目的并不是要制造大屠杀
对此,普京一直都在尽可能地保持克制,哪怕已经不得不祭出“部分战争动员”与核威慑这两张最后的底牌,也不愿轻易改变“特别军事行动”的初衷,即出兵只是针对基辅当局和新纳粹分子,与乌克兰人民无关。但是10月8号的克里米亚大桥事件明显已经超出了普京所能忍耐的限度,他终于发现,过去俄乌互不攻击对方基础设施的默契,原来只是俄方的一厢情愿,乌克兰人其实压根就没打算遵守这个不成文的规定。那么既然如此,就休怪俄罗斯人不讲斯拉夫兄弟的情谊,对乌克兰也展开同样的打击。
说到这里,还是要言归正传,普京连续两天下令对乌克兰大城市发起大规模空袭后,他一直争取和维护的“大义名分”,究竟有没有丢掉?老莫认为,这将取决于对乌克兰大城市的打击是否会长期化。如果是短期的话,那么轰炸只会停留在惩戒层面,造成的影响将非常有限,甚至还能帮助普京获得更多国内民意支持。而一旦空袭长期化,乌克兰平民的伤亡必然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累积,基础设施长期得不到修复,也会导致乌克兰城市出现叙利亚那样的“鬼城化”,大批难民将逃往欧洲,留下一片无人打理的废墟。
不过就目前来看,虽然这两天俄军空袭的声势很浩大,一时之间乌克兰全国烽烟遍地,但是这种打击并没有造成很多人员伤亡。最新数据显示,两天的轰炸中总共只出现了14死97伤,而俄军发射的导弹数量大约是80多枚,平均算下来,要6、7枚导弹才能杀死一个人,1枚导弹只能伤到一两个人。这个附带损伤其实已经相当之低,说明俄军的目的并不是要制造大屠杀,而是要通过断水断电的方式,对基辅当局进行警告,同时也让乌克兰民众感受到一定的战争代价,从而自下而上地对泽连斯基形成压力,逼迫其停止对俄境内基础设施发动恐袭。
从这个角度看,目前普京并没有丢掉“大义”,只不过在西方的刻意引导下,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是乌克兰袭击克里米亚大桥在先,俄罗斯展开报复在后,认为责任完全在于俄方。但实际上,频频挑战俄罗斯底线的基辅当局,才是灾难的始作俑者。
泽连斯基甚至还想拉全世界下水
老莫注意到,泽连斯基不光为本国民众带来了无妄之灾,甚至还想拉全世界下水。通过分析时间线我们可以发现,克里米亚大桥爆炸是在8号,而在此前,泽连斯基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在6号呼吁北约对俄罗斯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二是在7号签署法令,承认有争议的南千岛群岛主权归日本所有,并表示此举忠于“历史事实”和“国际法”。
对此老莫认为,泽连斯基的这两个举动,很可能与克里米亚大桥被炸有关。他试图以此展现乌克兰与北约和日本之间的“特殊关系”,暗示炸毁克里米亚大桥得到了后两者的“支持”,警告俄罗斯不要轻举妄动。事实上,美国还真有可能参与了克里米亚大桥爆炸事件。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0号报道,乌克兰国防工业协会负责人帕辛斯基在电话中无意说漏了嘴,称破坏克里米亚大桥的行动得到了美国的批准,否则的话,乌克兰根本没有胆量实施这么重大的袭击。
有报道称,近日,俄罗斯喜剧演员库兹涅佐夫和斯托里亚洛夫,冒用美国前驻俄大使麦克福尔的身份,向帕辛斯基打去了一通电话,并套出了很多重要信息。比如帕辛斯基在电话中称,乌克兰有义务将自己的行动告知美国,而且美国也有权否决乌克兰的所有行动。只有在美国方面“开绿灯”的情况下,针对克里米亚大桥等基础设施的行动才有可能实施。他还告诉假冒的“麦克福尔”,破坏克里米亚大桥的责任太过重大,乌克兰不想自己承担,如果美国批准了破坏行动的话,那么只要口头上告诉乌方就行了,这可以将局势继续向前推进。
由此可见,乌克兰在实施行动前,其实是有很多顾虑的。其最大的担忧就是,在破坏了克里米亚大桥之后,美国可能会不认账,把乌克兰丢出来“顶包”,以此平息俄罗斯的怒火。但是呢,泽连斯基又不可能公开宣称,破坏大桥得到了美国的同意和支持。所以他就换了一种手法,通过呼吁北约对俄罗斯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以及把加入北约写入宪法草案等方式,暗示俄罗斯:乌克兰背后站着美国和北约,克里米亚大桥爆炸也与它们有关,如果你想报复乌克兰,最好先考虑考虑它们的反应。
乌克兰走向自我毁灭前,能阻止它的只有欧洲
现在看来,俄罗斯并没有把乌克兰的威胁放在眼里,而是干脆利落地对乌克兰境内几乎所有大城市发动了大规模空袭,让很多乌克兰民众头一次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而美国也没有让乌克兰失望,当即联合众多西方国家,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包括防空系统在内的更多军事援助。对此,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指出,美国及其盟友参与乌克兰冲突的程度正在加深,俄方将被迫采取反制措施。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则表示,俄罗斯对通过外交化解俄乌问题持开放态度,但美国“怂恿乌克兰”的好战姿态使这方面的努力复杂化。时间拖得越久,越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老莫认为,俄罗斯下达战争动员令也好,发出核威慑也好,空袭乌克兰大城市也好,最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以战迫和”,通过增加乌克兰的战争痛苦,逼泽连斯基走到谈判桌前来。而泽连斯基不甘心失败,想借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的力量,反过来逼俄罗斯认输。美国则借坡下驴,源源不断地为乌克兰供应武器,以此来慢性消耗俄罗斯的国力。如此三方博弈的结果必然是,实力不如西方的俄罗斯失去耐心,不断提升战争烈度,从打击军事目标,发展到破坏民用基础设施,最后再到摧毁乌克兰国家行政中枢。在这一过程中,俄罗斯会逐渐把道义方面的顾虑全部丢掉,一心谋求击败和迫降乌克兰,而不管最后能否成功,乌克兰都势必会走向“叙利亚化”。
老莫认为,在乌克兰走向自我毁灭前,唯一能阻止它的只有欧洲。因为乌克兰一旦“叙利亚化”了,那么在汹涌的难民潮面前,欧洲必然第一个遭殃。即便乌克兰没有如叙利亚那般崩溃,长期战争带来的能源紧缺,也会让欧洲经济陷入深度衰退。
英国专栏作家托马斯·法兹在11号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曾指出,欧洲人现在需要回答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那就是美国的乌克兰战略,到底是在削弱俄罗斯,还是在削弱欧洲?文章认为,从近期的北溪天然气管道遇袭事件来看,美国从欧洲能源危机中获益是不可否认的。尽管美国策划实施袭击是一种可怕的阴谋论,但事实就是,利用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冲突谋求利益,一直都是美国的半官方政策。而这种政策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之久,一战、二战和冷战都是如此。在美国看来,欧洲人团结起来是唯一能够威胁到美国的因素,所以必须要确保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老莫认为,当前普京虽然还没有抛掉道义负担,但是如果美国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援助的话,这一天恐怕迟早都会到来,届时欧洲将沦为仅次于乌克兰的第二大输家。因此,欧洲现在绝对不应该跟着美国瞎起哄,为乌克兰提供各种先进武器,这只会导致战争长期化,让美国渔翁得利。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