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一算,距离 vivo X80 系列的发布已时过半载。如果遵循着 vivo X 系列一年两代的迭代节奏,那么基本可以推算出 X90 系列发布在即。没错,无论手持和准备入手 X80 系列,又或者是坐等 X90 系列面世的小伙伴,应该都已经心照不宣了。
今天,vivo 似乎已经着手为 X90 系列的正式亮相“摩拳擦掌”,因而举行了这场无实物表演般的“vivo影像战略发布会”,会中提及全新的 50mm 人像镜头、更大面积的 CMOS、下一代自研芯片升级等特性,更像是一场提前预告的 X90 系列炫技大会。
只字不提 X90,但又全是 X90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vivo 的影像战略发布会自然是内藏玄机。此番 vivo 将重点放在了技术细节上,对于接下来的旗舰产品 X90 是只字不提。但稍加思索就能看出,这些全新技术,正是为武装 vivo X90 系列准备的。
首先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vivo 在本次发布会中提到,会在下一代产品配备更⼤⾯积的 CMOS,传感器感光能力比 X80 Pro 的 1/1.3 英寸 GNV 提升了 77%。如无意外,官方这里已经剧透了 X90 的影像配置——超大底的 1 英寸传感器。
多家关注中国智能手机的外媒,已经曝光了 vivo X90 系列将采用 1 英寸传感器的消息。正所谓底大一级压死人,1 英寸传感器是时下手机相机之中感光面积最大的,能大幅提高进光量,带来更好的夜拍成像和画面细节。
此次在发布会上,vivo 也展示了搭载更大底的下一代产品实景样张。不难看出,这枚超大底传感器带来了惊艳的色彩表现,以及优秀的细节表现。更高的进光量,也让 vivo 祖传的夜景优势进一步增强,极暗环境下的成片,也能保留丰富的画面细节和良好的明暗对比,带来更多身临其境的现实质感。
vivo 还预热了新一代自研影像芯片。虽未公布其正式命名和首发时间,但从媒体爆料来看,这枚芯片或将命名为 V2,随接下来的 vivo X90 系列首发。
vivo 下一代芯片实力不俗,数据吞吐速率高达 1.3 Tbps,也就是 1.3 万亿比特每秒,能效比可达 16.3 Tops/w。光从算力来看,这枚芯片已然是行业标杆的存在。那么问题来了,vivo 要拿这么强的算力来干什么呢?
正好,vivo 在发布会上提到,这枚芯片从传统ISP架构升级到了 AI-ISP,相当于给传统 ISP 芯⽚加⼀个 AI ⼤脑。它可以实现升级的 AI-NR 降噪算法,提升画面细节同时提升夜景降噪效果。还有全新的 HDR 影调融合,不仅能增强画面动态范围,还能给专业用户留下极大的调色空间。同时,MEMC 插帧算法也进一步增强,改善了画质和画面延迟。
此外,爆料达人 Ben Geskin 也已依据爆料信息,制作了 vivo X90 Pro+ 的渲染图。vivo X90 Pro+ 采用后置四摄,四个镜头均匀分布在一个大的圆形中,包括一个潜望式长焦摄像头,蔡司小蓝标与闪光灯位列正右方。
由此可见,vivo X90 系列将延续家族式的云阶设计,机身玻璃与相机模组的陶瓷片,带来独特的撞色观感。相机模组主要由方与圆两种元素构成,云阶寓意“云阶之上,方圆之境”。即便身处茫茫机海之中,vivo X90 系列亦有极高的辨识度。
总的来说,vivo X90 的悬念虽未完全揭晓 ,但最关键的细节已皆尽公布。超大底的 1 英寸传感器,AI 加持的新一代 ISP,vivo X90 系列的影像表现相当值得期待,只待真机发布一见分晓。
vivo 影像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vivo 可以说是国内最早深耕手机影像的品牌。当众多厂商还在吃 4G 红利时,vivo 已经迈向影像探索之路。
vivo 影像的首款经典之作,是 2014 年在北京水立方发布的 vivo Xshot。vivo Xshot 是全球首款同时具备 f/1.8 大光圈和 OIS 光学防抖的智能手机,大光圈带来了更大的进光量,OIS 光学防抖有效抑制了抖动导致的画面模糊。当时在夜拍这个老大难问题上,竞品手机多在为拍得出来而挣扎,vivo Xshot 已经能独步江湖了。
2017 年的 vivo X9s 系列上,vivo 又带来了独立 DSP 芯片这门绝技,拥有更低的处理功耗,降噪、HDR 等等完整的算法支持。独立 DSP 加持下,vivo X9s 系列可以高速拍摄多帧原始 RAW 照片,通过 DSP 自动快速处理后再通过处理器的 ISP 输出高质量成片。
不得不提的还有 2020 年的 vivo X50 系列。vivo 微云台技术在 vivo X50 Pro 上首次亮相,带来了堪比手持云台的防抖性能。vivo 的微云台技术利用机械运动补偿原理,让镜头主动“抖”起来,再辅以运动检测算法,从此无惧手抖和颠簸。
数月之后,vivo 与蔡司达成合作。vivo X60 系列用上了与蔡司联合调校的光学系统,获得蔡司光学镜头、蔡司T*镀膜等等的加持,以及蔡司经典的 Biotar 风格滤镜。这波强强联手,让 vivo 的影像实力更上一层楼。
去年的 vivo X70 系列,则是 vivo 影像之路的又一里程碑。vivo X70 系列搭载 vivo 首款自研影像芯片 V1,以强大的算力,带来更清晰的夜景效果,还能降低相机功耗,并提供游戏插帧体验。vivo X70 系列可以实现实时夜景预览、夜景视频提亮,极暗场景下拍摄时,仿佛多了个手持夜视仪。
而在今年,vivo 又推出了 V1+ 芯片,搭载于X80 系列上。在进一步提升性能的同时,vivo V1+ 既承担了影像芯片的工作,又扮演了独显芯片的角色,锦上添花。这又更让我们期待,即将登场的 V2 芯片,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vivo 在沟通会上说了哪些科技与狠活?
当我坐在屏幕前认真聆听了 vivo影像战略发布会,我发现 vivo 在玩很新的东西。尽管本次发布会丝毫没有提及 X90 系列,可是仍然在这个会议上找到众多有关该系列的“蛛丝马迹”,如 vivo 将会与蔡司持续输出创新功能、算法与影像芯片的软硬协同能力再升级、光学超分算法、仿生光谱技术、苍穹夜景系统、超感人像系统、更大底的 CMOS 传感器等,上述特性在摄影师和影像爱好者眼中均可以视为独当一面的存在,而大部分普通用户不完全了解这些专业名词技术背后的实际作用。
既然如此,我尽量以足够通俗易懂的方式给大家传达今天 vivo影像战略发布会背后的技术看点。首先,开场 vivo 就率先公布了未来的影像技术矩阵,通过光学感知系统、臻彩还原引擎、超清画质引擎、算力加速引擎等四大影像技术引擎,为摄影前期做好足够充分的准备。而后期任务则通过超感人像系统和苍穹夜景系统两大算法系统,分别兼顾人像和夜景两大场景的成像保障。以我的理解,摄影是一项前、后期并重的行为,只要在这两个关键要素把好关,那么大概率就可以获得一张足够让人称心如意的照片。
当然,vivo 想要实现移动影像向专业影像比肩的宏远目标,仅凭一己之力似乎还很难撼动已发展百年的影像格局,因此 vivo 并没有选择孤身作战,而是两年前与成立 175 年的德国老牌光学大厂蔡司进行了深度合作,目前可以预知 vivo X90 系列将延续前作的蔡司T*光学镜头、色彩和成像算法加持以外,还会持续输出新的功能特性,例如双方是如何打造这颗全新的 50mm 人像镜头?另外,我很好奇会不会上双焦段的人像镜头组合呢?
假如,我是说假如新增了一颗黄金焦段的长焦镜头,那么无疑可以在 50mm 的焦段基础上,人像长焦可以在画面中进一步起到突出人物主体,以营造更自然的人景分离虚化效果。除此,按照我的猜测,这次人像镜头会在 Cinematic、Biotar、Distagon、Sonnar 以及 Planar 五种蔡司风格人像虚化滤镜的基础下,再推出更多丰富的蔡司风格人像滤镜,以提高人像模式的可玩性。以上只是猜想,一切似乎还需要等到 X90 系列的正式发布才能揭晓答案。
可以发现,足够清晰的画面是大众用户群体衡量一张照片或视频是否足够好的重要基准,受限于手机相对局限的体积限制,长焦的成像画质一直成为了目前各大手机厂商有待攻克的难题,而 vivo 在本次发布会中带来了一项名为“光学超分算法”技术,并构建了全新的系统性的AI画质解决方案——超清画质引擎,通过 X90 系列长焦镜头阵容,据说可以带来 5X 以上焦段解析力提升 64% 的出众能力。
我个人猜测,vivo “光学超分算法”技术或许与谷歌的“Super Res Zoom”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均有独立的芯片自研实力,依托于自家芯片强大的高算力和机器学习算法能力,实现了像素位移合成,弥补了长焦镜头进光量不足带来的画面解析力不足。而有了 “光学超分算法”这类技术通过对相邻像素进行“重建”,从而获得了一张足够清晰的长焦照片。
另外,已知人眼感知的可见光波长范围在 400-780nm,常规相机捕捉的波长范围自然也控制在这个范围内,但不是每款影像设备都可以准确地记录这些波长的信息。vivo 影像战略发布会中提及的“VCS仿生光谱技术”的加持下,通过 AI 算法精准捕捉和分析可见光波长,让 vivo X90 系列的图像信噪比将提升 20%,色彩还原提升 15%,也就是说成像画面更纯净,色彩也更接近于真实环境。
得益于手机算力的突飞猛进,计算摄影也逐渐进入了大众眼帘。同样作为一位摄影爱好者,在同样没有支架辅助的情况下,如今的中高端手机的弱光拍摄体验已经超越了专业相机,这要归功于手机算力上的绝对优势。
不过,移动影像的夜景成像上限似乎还远没有登顶,vivo 的“苍穹夜景系统”再一次让成像感光能力最大提升 100%,ISO 最高可支持 102400,且新增手持星空功能。这就意味着无需练就“铁手”的情况下,普通用户也能在仅有微光的环境下拍摄出足够多细节的夜景照片。
对于热衷于使用手机拍摄人像的用户群体,vivo X90 系列有了全新的 50mm 人像镜头,再通过自研的“超感人像系统”,做到了对人像细节进行微米级美化,告别千篇一律的涂抹式美颜。至于实际的表现,还得拿到真机后才能定夺。
年度好戏才刚刚开始
基于自己本身就是 vivo X80 Pro 用户的角度而言,我认为这款机器在过去 6 个月给我带来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夜景拍摄成像效率的成倍提高,这种实时降噪插帧的能力,可大幅度降低用户在按动快门之后需要静待成像的时间,从而提高用户的出片率。
当然,我对于 vivo X90 系列后续在光学系统、成像技术、图像处理等多维度的提升也寄予了新的期望。例如主摄的大底一英寸传感器能否带来足够显著的虚化效果,长焦潜望摄像头的解析力和纯净度都要比前代有明显提升,自研 VCS 仿生光谱技术如何超越 IMX 866 RGBW 等等,上述疑惑不仅是我所关心,相信也是盼星星、盼月亮的 X90 系列准用户们共同的疑问。
无论如何,各大手机厂商在移动影像上的激烈角逐,恰恰让消费者可以享受到前瞻科技的真正魅力。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