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双师型”教师占比不低于50%,落实需要解决两大关键问题

发布一下 0 0

文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熊丙奇

“双师型”教师占比不低于50%、教师企业实践时长每年不少于1个月、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纳入专业课程教学……

日前,教育部面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提出全新的建设方案和要求,明确各地职校应着力打造一批德技双馨、创新协作、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师资支撑。

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建设。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完善教师招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

但由于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加之近年来评价职业教育的重要指标是毕业生升学率,不少职业院校并没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积极性。

明确双师型教师必须达到50%的建设目标,必须有与目标相匹配的教育投入保障,并强调对职业教育办学的过程性评价,这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坚持职业教育定位,开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课程。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推动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教师实践假期制度,支持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

这指出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具体路径,但在职业院校看来却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双师”是“教师+技师(律师、会计师、工程师等)”的简称,既要求教师有教师资格证,还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或中级以上技术职务。

聘请这样的教师,应该给出比普通教师更高的薪酬。发达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通常是对普通教育投入的三倍。然而,国内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尚未达到对普通教育的投入水平。这也导致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产教融合浮于表面,如组织教师参加培训“速成”职业证书;聘请企业工程师做兼职教师或学生的“双导师”,却只是“挂名”。

受“学历社会”唯学历人才评价影响,不少职校学生和家长想的是在毕业后升学,对学习技能并不感兴趣。近年来,随着高职、专升本扩招,中高职院校都出现以升学为导向办学的倾向。有的职业院校连规定的技职课程都不开设,实习实训也不开展,也就更不会重视双师队伍建设了。这还被一些职业院校认为是“聪明”的办学方法,既节省办学经费,又取得学生和家长关注的升学政绩。

但这会导致职业教育空心化,提供给学生的不是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而是升学教育。办好职业教育,以下两方面至关重要。

一方面,必须切实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要根据双师型教师占比50%这一目标,测算经费投入,解决职业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资金的难题。

另一方面,建立过程性的教育评价体系。评价一所职业院校的办学,不能只看升学率、就业率,而应关注职业院校开设课程、组织实习实训的具体情况,这就促使职业院校重视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并围绕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这也是加强对职业教育投入的重要推动力量,因为如果关注职业教育过程,就会发现投入不足导致的课程建设、师资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把关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从国家与地方政府投入、学校的具体办学、企业的积极参与等诸多方面,着手解决困惑职业教育提升质量的这些老大难问题。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84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