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保护是消费者的基本权利,个人隐私的保护是法律和社会道德的底线。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各行业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无感消费”成为一种新趋势,一些个人隐私信息被大量泄露,成为隐私安全隐患,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侵犯消费者的隐私权成为近年来社会热点问题。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此外,消费者享有知悉其个人信息的权利。所以隐私保护就是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如果消费者自己没有知情能力而被泄露个人信息则属于违法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隐私权,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
一、法律规范和监管现状
根据《民法总则》《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侵害公民个人的隐私,给公民个人生活造成影响的;以及《网络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对侵害公民个人隐私的行为进行处罚。我国关于违反隐私条款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主要包括《电子商务法》(2014年修订)《数据安全法实施条例》等,但这些法律条文均未明确对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措施或处罚标准,导致一些侵害公民个人隐私甚至危及社会安全稳定事项频频发生。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国公安机关破获侵犯公民个人隐私案件7420起左右,2020年公安机关侦破侵犯公民个人隐私案件6431起左右。由此可见公民个人隐私已成为制约网络经济发展、制约公民人身权利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问题的查处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企业方面法律意识淡薄、违法成本低;二是监管部门方面监管不到位甚至存在真空地带;三是公民个人隐私不能得到有效保护。针对这些情况,建议相关部门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并及时公布处理结果。
二、个人隐私泄露给消费者的法律后果
未经消费者同意公开其个人信息的,不得向他人提供。泄露该信息的经营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此外,因侵犯消费者隐私权而造成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造成损害的多个环节又难以区分时,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按比例分担民事责任;对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和具体责任大小的,按法定范围确定民事责任。若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造成损害最终要受到一定处罚:例如被侵权人可以向侵权人要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和交通费等;若侵犯隐私情节严重则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如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情节较重则可以对经营者处以罚款或者拘留等行政处罚。
三、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面临的挑战
数据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意义。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技术应用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在大数据时代中,互联网行业在利用大数据进行业务创新时需避免侵犯消费者隐私问题;互联网企业在用户隐私信息泄露问题上也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进行应对;此外,为了保护数据安全和用户合法权益,相关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四、如何保护个人隐私信息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公民个人信息的权利。”该条款对自然人的隐私保护作出了较为详细和严格的规定,以保障消费者的隐私权。因此,任何经营者都不得侵犯或收集包括消费者个人信息在内的公民隐私及其他个人隐私权,不得以侵害或限制他人权利为由而侵害他人隐私及其他私人自由;对违反上述规定所收集使用的个人隐私信息实行保存和销毁制度。
五、个人隐私保护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个人隐私泄露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移动互联网行业隐私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显得十分必要。首先,行业管理部门应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建议企业完善员工岗位职责,将个人隐私保密责任落到实处;建立用户黑名单制度,禁止企业在行业内获取和利用用户隐私。其次是要加强平台内部的监督力度。通过平台内经营者与顾客签署知情同意书等方式约束企业员工之间的行为操守;同时增加消费者个人隐私被泄露后权益被侵害时法律成本的惩罚力度。
这里是保贝狗,保贝狗永远捍卫个人隐私保护的权利!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