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来说说高精地图和“重感知,轻地图”的“卷”。
实际上,2018年,不知道是智行者还是毫末智行在先,在业内首次提出了“重感知,轻地图”理念。虽说这个声音很弱,当时汽车行业內还有些“无感”,但这却把高精地图商们吓坏了。
口号的作用是很大的,2019年4月11日,高精地图商之一的高德决定在“自动驾驶开发测试阶段高精度地图数据免费”的政策基础上,承诺标准化高精地图每车年费价格不超过100元。换句话说,就是把业内原来千元的价格拉低到了百元级。随后,百度快速跟进。
不过,好日子总是很短暂。2022年的当下,作为跟高级别自动驾驶捆绑的两个拐杖之一的高精地图,却正在被车企们和自动驾驶供应商陆续“嫌弃”,转型“重感知”的意图明显。
为什么呢?除了测绘资质政策收紧原因,自动驾驶的底层逻辑也让车企深思,所以,从魏牌的摩卡城市NOH,到华为余承东也想“扔掉拐棍”的说法法,图商们恐怕不寒而栗吧?
高精地图上车
什么叫高精地图?英文称为HD Map(High Definition Map,从数据精度和要素丰富度的角度定义)或HAD Map(Highly Automated Driving Map,从自动驾驶功能的分级标准角度定义)。
高精地图的主要作用,有人机共驾、超视距感知、高精度定位、车道级路径规划等(这个百度有很多解释,略过)。
跟普通的导航地图不同,简单说就是:导航地图是给人看的,高精地图是给“车”看的。
高精地图的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均在1米以内,所蕴含的信息丰富,含有道路类型、曲率、车道线位置等道路信息,以及路边基础设施、障碍物、交通标志等环境对象信息,同时包括交通流量、红绿灯状态信息等实时动态信息。
而且,高精地图精度更高,数据维度更多,定位也更加精准,包含更多元素,像道路的弯度、坡度,车道线位置、类型、宽度,以及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路边地标等……
从去年开始,高精地图加速“上车”,高德和百度也在车企端展开激烈争夺。争夺的范围,从导航地图开始,这类似于抢占基盘,通过导航地图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之后,当高精地图批量应用时,能占据先发优势。
去年1月,高德地图发布第三代车载导航,通过普通导航地图和高精地图的无缝切换,来实现“人车共导”。去年12月,百度地图宣布,第二代车道级导航正式上线。
今年4月,蔚来宣布将对Aspen车机系统进行升级,升级的最大一个变化,是增加高德地图,从此车主可以在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之间自由选择。
看起来热闹得不行。问题是,看似绕不过去的高精地图,现在却要被“甩”了。
为什么呢?因为,高精地图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像如果出现路面突发情况,或地图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如果只是靠高精地图,高级别自动驾驶是难以完成的,而且安全方面容易出状况。
所以,越来越多车企选用“多传感器融合”的感知方案,来保证行驶安全。由此,降低对高精地图的依赖,这也是自动驾驶要适应全场景的发展趋势下,必然的结果吧。
当然,要实现“重感知”的自动驾驶路线,数据的积累是最重要的一环。这是自动驾驶的底层逻辑决定的,即依靠AI在行驶过程中进行感知、决策、执行,而实现这一切的核心便在于数据。
特斯拉的“影子模式”就是这么干的。特斯拉存储了客户自有车辆所采集到的道路信息,模拟绘制了属于自己的地图。当然,这个地图的数据要弱点,但比标准导航地图信息要多,接近于ADAS地图。
“独孤求败”的特斯拉这种建图方式,缺点是没有一个高精地图底图,优点是成本低,并且能实时更新数据,形成一整套的算法逻辑闭环。也许,最终大家都得这么干。
高精地图的“鲜度”
高精地图考不上,主要是“鲜度”不够,也就是更新频率不够快。
按照自动驾驶的要求,至少要做到日更。有车企人士之前就曾表示,城市场景的高精地图的鲜度非常关键,他们希望能够做到日级更新的能力。
但是,目前几大高精地图供应商的高精地图,基本都以季度为单位更新。现实和愿望的距离有点大。
这是因为,高精地图对于地图商来说,可能也是个“养不起”的奢侈品。
比如,地图数据的采集和制作就很“费钱”。高精地图对数据要求很高,要采用专业设备,使用专业方法进行测绘。地图商们通常用搭载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大量传感器的车辆,在路上定期扫描获得数据。这种车辆造价高昂,单车动辄上百万,而且车队养护成本极高。
此外,中国的城市道路系统是全世界最复杂的,没有一家地图商能做到扫完全国,就算有企业试图用“众包”的方式降低成本,但无论从经济性、安全性,还是数据质量的角度看,都不是一种成熟的模式。
再来说说覆盖面积,根据相关数据,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公路里程519万公里,其中高速16.1万公里。目前,高精地图基本覆盖了高速。因为高速公路路况简单、改变少,高速NOA相对好做。但问题是,高速上车速快,一旦有问题就是大事故。还有,以高速所占的比例来看,高精地图任重道远。
目前,业内公认的头部玩家,是四维图新、高德、百度、易图通这四家。IDC报告显示,2020年,百度、四维图新、易图通、高德位列中国高精地图市场份额前四位,分别为28.07%、21.61%、16.15%、13.07%。问题是,这四家也只完成了初步的高速覆盖、个别城市的高精地图等。
此外,建图还只是第一步,后续的更新维护是更大的挑战。就像前面说到的“鲜度”要求,用户需求是要实现日更甚至分钟级的更新,但实际情况是月更都难以做到,一般是一个季度一更。
再说到高精地图落地的场景,在乘用车的应用上,目前高精地图的主要落地场景是高速公路和停车场,对应的功能分别是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和自主泊车。这两个场景的环境相对简单,大部分车企都会从这里起步。
而鲜度和覆盖面积,算是目前的两个无解大BUG。这也是在提醒每一家车企,要做好全域智能驾驶,靠“拐棍”是不行的。
所以,车企打的现实算盘是,眼下用HD Map可以先把城市NOA跑起来,边跑边优化算法和策略,逐步降低地图的权重。而且,给用户在有限区间内(特定城市、特定区域)一个高级的体验,也算是个卖点吧。
牌照被卡死了
那么,为什么要“重感知”?这是因为,高精地图的“罩门”在于监管部门的限制。而且,限制来得比大家想象的要更快,更严格。
前段时间,自然资源部下发《关于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维护测绘地理信息安全的通知》,明确规定,高精地图测绘制作,只能由具备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资质的单位进行。
《通知》无异是对自动驾驶行业的一次严令重申。因为国内测绘是被严格限制的,企业要采集、储存地图数据,必须拥有测绘资质。
我国的测绘资质分为甲、乙、丙、丁四级。其中,进行导航电子地图编制,必须获得甲级资质,也就是业内所说的“牌照”。但国内拿到牌照的公司或单位最多只有31家。
中国第一家拿到牌照的是四维图新,第二家是高德,创业公司Momenta、宽凳科技等在2018年前后拿过一批牌照,华为在2019年拿到牌照。2021年1月,全道科技拿到最后一张牌照,随后国家收紧了牌照发放。
2022年,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资质单位面临重审,2021年已经获得该资质的单位数量,从31家获得该资质的单位收紧为19家。
没有拿到资质的企业中,既有智途科技(小鹏收购)这样的车企子公司或主机厂参股企业,也有以滴图科技(滴滴的地图公司)等为代表,具有自动驾驶业务的互联网服务公司。
小鹏汽车的城市NGP被迫转向,而上汽智己的城市领航辅助等功能将被迫暂时搁浅,虽然上汽前面入股光庭信息并控股其子公司中海庭,还是Momenta的第一大机构投资者。
而从2016年开启自动驾驶征途的滴滴,也在去年底资质到期后折戟。倘若无法“续命”,其“造车”的念想也将尽失。
而有资质的地图商,已经被瓜分完毕。高德(8年前就被阿里收购)、百度(收购长地万方获得牌照)、四维图新(腾讯是第二大股东),这是行业公认最有竞争力的三大图商,高精地图行业的未来竞争,大概率会围绕这三家公司展开。
而这三家从技术本身的积累来讲是各有各的优势,比如四维、高德在测绘领域切入得早,有各种各样行业的数据源,且地图的工艺方面有长期的经验积累。
百度通过收购传统的制图企业获得资质,其核心优势在于AI能力,使得高精地图的制作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但综合来看,三者之间谁都没有占据明显的优势。
现在,拐棍的命运很迷茫,就像有人说的,“高精地图对自动驾驶最大的意义,是清除行驶途中的迷雾,获得精准的定位和方向,但现在,高精地图还处在迷雾里等待曙光。”
重感知的前提
实际上,目前自动驾驶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设想,困难重重,而高精地图也仍然藏在隐秘的角落里。
毕竟,就像行业人士解读的,高精地图是一个非常必要、但非核心的自动驾驶需求,“它更多起到冗余的效果,给感知和定位做反向验证,而且,高精度地图可以通过OTA升级后期补装。”
今年5月初,极狐阿尔法S HI版上市发布会上,华为副总裁、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明确表示,将逐步减少对高精地图的依赖。此前他也讲过,“未来不能过分依赖于高精地图、车路协同,(否则)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的能力就上不去。”
所以,“重感知、轻地图”的技术路线正是为了“丢掉拐棍”。这也是当下国产车企们在智能化赛道上从依赖高精地图到“断舍离”的现状。并且,首先是要快速实现城市内的NOA功能落地。
此外,蔚来的NOP、理想NOA、广汽埃安NDA,以及长城魏牌的NOH,都是基本类似的功能,如果都转向“重感知,轻地图”,地图商们心情肯定就不太美妙了。
“真正的高精地图,一定是跟智能驾驶匹配的,智能驾驶在哪里落地,高精地图就会在哪里落地。现阶段真正落地的高精地图无不集中在垂直封闭场景,比如机场、港口、园区,因为这些场景能产生收入。”和高资本创始合伙人何宇华这么说,理论上也不错。
但是,车企和自动驾驶供应商并没有停下来等。毕竟,高精地图成本居高不下、又被政策限制的当前,“重感知,轻地图”路线可以说是一条既正确又划算的现实选择。
比如,魏牌城市NOH用了毫末的自动驾驶数据智能体系MANA,在底层算法中融合视觉和激光雷达数据,目的在于实现空间、时间、传感器三位一体的深层次感知,使认知决策更像人类,也就是即时反应并执行。这么做的话,高精地图的作用就大大降低了。
还有10月正式开启交付的,上汽飞凡R7搭载的RISING PILOT全融合高阶智驾系统,包括感知硬件配置、全融合感知算法和芯片平台等方面。
另外,今年8月,智行者发布全新L2+高级辅助驾驶系统H-INP,算是在感知与地图的路径之争中添了块砖。后面,出现众多的跟随者也是可以想见的。
对于高精地图,主机厂及自动驾驶企业们(Tire1)目前形成了广泛的共识:HD Map是过渡方案。不过,目前除了特斯拉,上NOA的车企貌似都绕不过高精地图。所以,甩开高精地图“拐棍”的选项下,车企们和自动驾驶企业们是观望或者“憋大招”,谁知道呢?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