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坚:数字化的终极目标是极大降低碳排放量

发布一下 0 0

算力被誉为新的生产力,数字时代正在召唤一张高效率的“算力网”。

“东数西算”国家工程已经启动8个多月,致力于将东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使数据要素跨域流动,从而打通“数”动脉,织就全国算力一张网。根据规划蓝图,这样既缓解了东部能源紧张的问题,也为西部开辟一条发展新路,同时实现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目标。

“东数西算”需要哪些技术突破,如何兼顾算力提升与节能减排,以及加码布局数据中心,怎样避免无序竞争?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实现“东数西算”战略应该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让东部的数据真正做到“西算”。

新京报贝壳财经:算力的提升要消耗大量能源,如何兼顾节能减排?

王坚:我在算力对双碳贡献上观点一向“偏执”。算力的真正作用是提高整个社会效率。我此前也说过,数字化时代的1度电要产生电气化时代10度电的社会价值,也就是说本来要消耗掉10度电做成的事情,因为算力介入可能只消耗掉了1度电。智能化一定要归到这个最终极的目标,不能降低资源消耗的智能化都是没有诚意的,这就是算力跟电力之间的根本关系。

回看20世纪的碳排放曲线,我们可以看到碳排放增加也是因为传统技术进步。具体来说,目前许多技术虽然可以在局部上减少碳排放,但如果技术进步同时使得资源消耗的能力大大增加,总体上还是增加了碳排放。从这一点来说,如果没有数字化,碳排放量可能还会更高,数字化的终极目标是极大降低碳排放量,这是全面实现碳中和的基础。

过去讲节能,是指在资源消耗绝对值增加的前提下降低碳排放量。但只要绝对值增加了,碳排放量的相对降低也变得无足轻重。我认为,达成双碳目标最重要的技术路径就是数字化,城市大脑就是这个逻辑,这一实践告诉我们,城市其实不需要那么多资源来支持。城市大脑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如果这是一个通过算力驱动的城市,可能只需要原来10%的资源就能让城市运行下去,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降低碳排放量的绝对值。

在个人平均生活用电量上,美国远远超过中国,中国老百姓的生活用电量大概只有美国的六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用有限能源让我们的老百姓达到与美国一样的生活水准,是数字化的基本目标。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体现,我相信在这一点上我们能走在国际前列。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罗亦丹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杨许丽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87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