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1、特斯拉AI Day机器人怎么样?
话题2、理想汽车自动驾驶有多强?
话题3、Lucid 真是美国比亚迪汉?
大小马聊科技,用毒辣视角,聊科技热点。
每周聊三个科技热点,我是小丹尼,我是大卫,我是电动Emma。
特斯拉AI Day机器人怎么样?
我今天想先问一个比较私人的问题,我看最近大卫去硅谷出差,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外面的世界现在怎么样,乱不乱?
乱,别出来都待着,老实待在家里不要出来,你们想听我说哪个版本?想听真实的版本。
我们就不说美国,就说硅谷区域,这个区域可能会比较特殊,反正大家听听就行,尽量说真实情况。
比如说跟之前你上一次去硅谷有发生什么变化吗?有变化。最大的变化是好多朋友不住在硅谷了。就是因为疫情之后 work from home 是一个潮流,很多人都搬到很远的地方甚至搬到别的州去住了。
然后这边有些 tech company 要求你 at least 要来一天,就一周来一天,他们就开车来这边住一天,很有意思。
那他们搬到别的地方主要原因是什么?房子更大,我有几个朋友也是今年生了小宝宝,都搬出去了,搬到比如说快到太浩湖或者快到优胜美地这种地方,租一个大房子,小朋友就可以在院子里玩,就是不像硅谷这么憋屈。
第二点是因为美国加息,房价就跌了。所以整个房子的市场也没有我之前想象那么好,后来我在想还好当时没入手。
当然这边的房子也确实买不起,都是几个 million 几个 million 的,其他的我觉得感官上没有那么多人在街上走,不像以前特别多的人。虽然说现在恢复了,但还不是说那种大家都在街上跑步,这种情况其实少了。
那你觉得他们给人的感觉是比原来更快乐、更精神小伙了还是跟之前一样,疫情对他们影响不大?我觉得这确实是个好问题,我跟朋友们聊,他们说业余生活实在是太枯燥了,真的是很枯燥。我有个朋友更损说,我生活特别枯燥,我就晚上都听你的节目,(有被冒犯到)我说你是真要没事干,你大晚上的出去约会,他说不想去。宅得都听大小马了。对,特别宅,反正这边也没什么KTV ,像在国内的那种灯红酒绿没有。
我朋友昨天邀请我去攀岩,后来我跟他说哥们我刚下飞机三天,我时差还没倒过来,我还攀岩?!
那他们这么无聊的情况下,特斯拉搞了一个自动驾驶的春晚,会不会让硅谷的人嗨一嗨?也是小众,硅谷也不是铁板一块,硅谷的华人也有不同的圈子,而且也不是都搞 AI 的,还有搞传统软件的,搞各式各样的,包括生物,包括制药很多领域。也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关心大公司。我昨天去喝咖啡,跟一个朋友,他之前在一个中国在美国的大厂,后来他就跳到一个 startup 了,就 10 个人。
说到这里也很有意思,我在跟他们介绍我们公司的时候,我会说我们公司有 30 多个人,他们说哇好厉害,你公司 30 多个人了,真是不容易。但同样的话,如果我在中国说大部分人会觉得说你们公司才 30 多个人。
但实际上 30 个人在硅谷来说是一个小具规模的公司,作为一个 startup 来说都是 10 个人可能 20 个人,因为当然这边的工资也贵, living cost 也高。但不会像国内你得到是完全不同的答案。
我记得有一次在国内跟一个国产车主机厂的副总裁聊,他们就说你们公司做自动驾驶,我觉得技术各方面有亮点。你们公司多少人来着,我就很自豪的说我们公司 30 多个人,我感觉对面的老板就瘪了,他就觉得好像我跟你聊两个小时,你跟我说你们公司才 30 多个人,我是不是浪费时间?
但我在这边比如要去几家很头部的激光雷达公司,包括还有一家芯片公司,我也跟他们介绍我们公司做什么,我们有多少人,他们都很激动说,哇你们有 30 多个人了,你们才这么短时间,你们就 30 多个人真的是不可思议,
你会发现大家的 mindset 是不同的,这边不是堆人头的。是的,大卫说的这点确实很有意思。我前两天还看之前马化腾去香港大学演讲的视频,他也当时回顾了之前他们腾讯看Snapchat 那家公司,他很早期就注意到这家公司了,他们就觉得这个小团队在海边租了个别墅,几个人在那折腾做产品,然后他们也试了试,都觉得这有啥可玩的,都是那些小孩玩的。
后来他们就只是简单的投资了一点钱,后来没想到它发展那么快,那么大。他甚至当时觉得就这么几个人想把服务器给他们折腾,搞坏就很容易。但是没想到这几个人做出来那么大体量,后来就估值几百亿的美金了,他们就后悔当时没有重金投入或者是关注这个领域。所以这个也是体现了不仅是国内一些普通的投资人,甚至到马化腾这个级别也都后悔过,当时看这些美国的小团队有多大的能量能起来。
对,确实要用不同的 mindset ,昨天我跟一个朋友喝咖啡,他就很激动的说他逃离了一个中国大厂,加入了一个 startup 只有 10 个人,是解决自助餐食品浪费问题的,就是用 CV(计算机视觉)的方法也很有意思。
而且聊到最后,这几个朋友都是解决人类的一个问题,觉得很有意思,而不是说这个能赚多少钱,我觉得 mindset 的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也更加理解北加州作为美国蓝色的左翼大本营,它有它得天独厚的基础。就是因为实际上生活比较富裕,硅谷这个地方普世的人文气息比较多,所以更加在乎能给世界带来什么,比如说环保的,比如说平权方面的,比如说女性地位的,比如说帮助少数族裔的,帮助残疾人的,就大家特别在乎这些东西。
甚至我刚才说这边吃素,你去一些咖啡店,它上面有专门给素食主义者的,会把这个标榜出来。素食主义者也会说,你看就是我们这种生活方式为地球节省了很多能源。
但我有一个问题,你们刚才说在硅谷这边,他们不是看人头,那不是每一个人都那么懂技术嘛 那当投资人也好,其他人也好,他想迅速的了解你这个公司到底是有多 established 有多厉害,那他会看什么呢?比如说我们可能这边会看人头,看你的 revenue 看 whatever 那他们美国会主要看什么呢?
我觉得这个地方是很少有抄作业现象的。所以你这个问题我先用中国的那套逻辑回答你,就是中国的大部分投资人会觉得对标一个美国公司,这个公司在美国有了,在中国,你差不多的团队我也能照着它做出来。
美国这边实际上我觉得它是赌一个概念,就是这个概念能不能行得通。
然后你们这帮人是不是做这个事的料,你的 track record 倒不一定是多么重要,但是你的方法你的想象力各方面要在线,倒不是说一定要什么八个全明星博士,然后全 Stanford MIT 的才能做这么一个企业。倒不是这样。但是大家要有意思,就是你的想法可以执行下去,这个跟中国也是特别不一样,
因为在中国整个 VC 行业其实也不太相信中国能有马斯克这样的人对吧?honestly 他不太相信他更多的是一种保守型的打法,我不能相信你的人格或者你的想象力,那我要相信你的学历,或者一个学历不够,我要相信你们 N 个学历,这是一种保守型的打法。但是硅谷这边是一种进攻型打法。
或者说如果中国真的有马斯克的话,他不会只有一个马斯克,她很快就会有五个马斯克。这个问题你把我问住了。
我记得之前有一个省搞了一个大基金,说要培养出 1000 个乔布斯什么的。
像我这种人在中国已经算是企业家当中的一个另类,或者说是另类当中的一个企业家或者发明家当中的怎么样?它不是一个非常能让很多投资人马上给你放到一个框里的。比如说 David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很难有的时候摸得住,因为他会觉得你又能说会道,你还做企业,你还要当个发明家。好像这些事情在他的认知当中就一件事只能有一个人,但不能说同时放在很多人身上。
还当小主播。对,还当小主播。我觉得当然也跟美国的文化和它的大学教育有关。因为它比较散养,所以散养出来的人要不就成才,要不就往下掉,
他是非常 diverge 的,就是要不就行,要不就不行。
那中国是比较都是六七十分,
我们今天聊一些私密话题,聊的比较多,正好是跟大家分享一下。国庆节特刊是吧。对,反正大家都在家里闲着没事。晚上都听大小马。对,真的,这个把我惊呆了。
行,那我们今天回归主题,你看马斯克都把特斯拉大本营搬到德州了,但是这次的特斯拉 AI Day 还是在 Palo Alto 举行的,回到硅谷了。
主要原因就是 AI Day 的目的并不是发布一个什么特别牛币的产品,我觉得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招人。
你看这个发布会里头也反复提到了,大家如果对特斯拉机器人感兴趣的话,也可以投简历什么的。那我们今天第一个主题,就聊聊特斯拉 AI Day 机器人怎么样。
我看发布会刚完事的时候,大家一片批评。我们之前开玩笑说小米的机器人出来以后就是走路那个姿态,没有十年的脑血栓都走不出来这个步伐。
但是你看特斯拉的这个机器人,两年脑血栓。我觉得不止两年,至少也得整个八年甚至更多年的脑血栓。
我看了觉得有点像我 88 岁高寿的奶奶和临终前的英女王,只能挥手不能走路了已经。
我看网友评论也都是本来以为看特斯拉机器人是这种可能到波士顿动力级别的机器人,但结果是雷军铁大表哥级别的。
所以大家对这个 demo 还是挺失望的。你们看完这个发布会感觉怎么样?
我谈一下我的感受。我觉得在机械的部分,在 mechanical 的部分,它有它的创新点。
但是说实话大家在感官上一下感觉不出来,跟波士顿动力差的有点远,或者说跟之前本田阿西木差的有点远,人家都能踢足球了。
我觉得大家更多是要把它放在 CV 领域,就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比如说它 demo 当中展现出来的,如何用 BEV 的方式,就跟特斯拉 FSD 一样,怎么做一些工程的流程,一个东西抬到一个地方。
然后怎么去识别,包括它浇花的时候把工程图放出来,它其实是给这个环境有做 segmentation, 有做分割,然后分割如何做语义的识别等等。
我觉得这部分是相对来说有意思的地方。这个可能本田阿西木和Boston Dynamics都没有做。
我留意到一个蛮好玩的现象,马斯克这次跟以前做发布会和其他 AI Day比,太谦虚了,我记得 17 年去现场看特斯拉重卡发布会,当时马斯克一开场就说我们这次这辆卡车只能用两个词来形容,就是 badass motherfucker 屌炸天的牛币。
你再看他这次开场那个话语就很朴素。他说上次那个机器人,我们搞了一个人去假扮成机器人跳舞,这次进步不少了,但你们的预期也别太高哈。
我回答你这个问题,这也是我过去一年发现的,在投资领域或者说在自动驾驶领域也存在这个现象,一类我们把它叫做炼丹炉公司,就在炼丹,在这个丹真正出来之前,你可以尽情的吹。比如说芯片公司,比如说做算法公司,因为它在整个自动驾驶当中只是一个链条或者有些激光雷达的公司。
你说单独有个激光雷达,单独有一个芯片或者单独有一个什么 BEV 算法,能不能让一台车完整的跑起来?当然不能。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他永远都可以讲一个故事。
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他可以大吹特吹,老子天下无敌,打榜天下第一,不管什么榜,但是等这个车要出来的时候就怂了。
就像这个机器人它真的出来,这个时候就容易怂,因为它是一个 final product ,任何人哪怕不懂芯片、不懂算法,不懂什么雷达,他可以坐在车上体验一下,你这车怎么让我头晕呢?那我虽然不懂,但是我感觉不好,这就是炼丹的公司和做产品公司最大的不同。
当然我们在公司层面来说,你是个做 demo 的公司还是个做工程的公司,做工程的公司实际上是非常严谨的,不能 bluffing 的。但是做 demo 的公司你可以经常 bluffing 的。所以你看马斯克也是这样的,他有他 bluffing的一面,他也有他怂的一面。
他这次怂的把油管上的评论都关闭了,我感觉是第一次特斯拉发布会视频关评论的。确实,尤其是他第二个机器人出来的时候,感觉全场都尬住了。
因为机器人脚都没着地,几个大汉把机器人抬出来,后来确实有点尴尬,弄完了以后大家都有点鸦雀无声的。然后马斯克也自嘲了一下,说 Tesla demos are coming in hot 整个场面确实尬住了。
我赞同大卫说的,这次特斯拉机器人在机械层面没有特别多的惊喜。确实产品出来了没有一个特别炫酷的,比如翻个跟头,或者是像波士顿动力的那些机器人跳个舞,或者踹他一脚站起来那种。
波士顿动力补充一点,波士顿动力的那个视频,后来还有一个原视频,就是机器人翻跟头摔地上,也有它脑血栓的版本。明白了,原来都是专业剪辑版。试了 100 次,挑出来一次,然后做成一个漂亮的(舞姿)。也不容易。确实不容易,这次特斯拉机器人发布会展示虽然比较拉胯,但是我觉得不能因为刚开场的这两个展示就忽略它的一些重点,还是有一些亮点值得大家聊聊的。
它这个机器人重点突出它的大脑,身体部分虽然也讲了手指或者关节运动,但我觉得最主要的一方面是它的大脑,包括后来它讲用的这些车的 Dojo 或者是它的 FSD 平台,这个是它的关键点。
第二个点,它是要面向量产的,所以它会把这些机械结构在实现功能的前提下做得尽量简单,大家要特别注意这两点,并不能只是看它开场感觉比较翻车,就忽略它之后这些技术的重点。
还有就是机器人领域的人,他们看这个发布会觉得最难以置信的就是特斯拉在那么短的时间,不到一年,就整合出一个机器人出来,这也是一个亮点。
他们的工程能力还真的是挺厉害的。是的,包括我看它之后 Dojo 想要做成一个平台,我觉得很厉害的一点就是一方面它会把那些 GPU 逐渐替换掉,还展示了几张图,相当于一个 Dojo ,它一个类似磁块那么大小的,相当于抵 6 个 GPU 那种大的盒子,而且成本更低。这有点像英伟达在做的事情了。
还有包括它 Dojo 以后会做成平台,帮助自动驾驶去做这种自动标注。马斯克也说一点,我觉得挺有意思,说以后他可能把 Dojo 平台做成那种 AWS ,就是亚马逊云服务的感觉,在这方面也是很有想象力的。
还有一点我觉得大家要关注的就是它的成本控制,他说最终的售价不会超过二万美金,这个是一个很惊人的价格,在这种工业品领域实际上二万美金说不好听一点,在国内你买一个酷卡机械臂,也就是这个价格。
其次是在整个的能耗控制上面,我看它用了一个两点三度电的电池包, 20 多个电极加上一个 FSD 的芯片,实际上这个功耗控制也是很惊人的。
之前我也跟做机器人的朋友聊过,他说这里面有一个猫腻,如果你让他插着电线走,这是一种形式。如果你让他单机自己靠自身的电力又是另一种形式。所以你看本田阿西木回头我们给大家贴个图。
他后面背了一个特别大的包,很像宇航员的后面推进包一样,它其实只能支撑工作 20 多分钟。那么一个 20 多分钟的机器人,很显然不能完成我们日常要用的这些复杂工作,甚至是不能像擎天柱,它设计的机器人一样在工厂里上班,所以那个机器人就更偏理论化一点。
而马斯克这回这个机器人我觉得是偏量产的,所以这些问题他都想过。但是他在视频里面展示的机器人是有线的,有个细细的一条线。
我是觉得我看完之后结合我对特斯拉的了解,我觉得这还是特斯拉最可能跳票的事情。因为马斯克他之前,特别是他早期吹过的很多牛其实都实现了,包括说每年要卖 100 万辆特斯拉,包括SpaceX 的很多什么可回收,我们觉得没有办法想象的技术都造出来了。
但他有两个很出名的跳票事件:第一个就是关于自动驾驶和 Robotaxi 。
我没记错的话是 18 年说 2020 年就会有完全自动驾驶。还说 2020 年会有 100 万辆特斯拉的 Robotaxi 在路上,但目前一辆都没有。
我觉得大家对他要求太高了, 原来我们还在上一家公司,说 2020 年是自动驾驶元年。
还有另一件就是比较出名的,他自己也承认过很多次的一个翻车事件,就是在 2017 年 Model 3 量产经历的生产地狱,每周连 500 辆车都产不出来。
原因是因为他当时很想把整个工厂都自动化,机械臂代替人手。
其实当时有很多工程师跟他说这个是不可取的,但他就不信这个邪,他觉得这个才是未来。直到他发现你一旦产线中有一个机械臂出了问题,整个产线都要停工,不像人手,这个工人病了累了,换一个就可以继续。
所以你看他这两个很出名的翻车事件,就像机械臂,看得出来这个 mobility 是很难的。第二个就是自动驾驶,那也是他们现在拿来说机器人能够做成的一个很重要的佐证,其实他也还没有就是证明出来。
不过大家也太着急了,我觉得大家回去看的话,它的周期已经比当年可能十年磨一剑,现在是五年,然后变成三年磨一剑,现在两年磨一剑,大家都觉得慢了,实际上是我们对他的期待太高了,包括他自己对自己的期待。
我觉得有一句话就概括得非常好,它说马斯克通常会高估自己在两至三年内能做出的东西,但公众通常会低估马斯克在五至十年内能做出的东西。
我记得之前 MKBHD 跟他专访过,在工厂里头就说为什么当时机械臂就想把整个工厂都变成全自动化,全是机器人,但是没有成功的原因。
马斯克就举例说可能有一些动作对于人来说很容易就完成,比如说捡一个电束,然后接另外一个电束,你眼睛看着,然后把两个电束怼在一起就行了,但这个对于机器来说是非常难的。
但这次特斯拉机器人我看就还专门展示了,在工厂里头捡一个东西,然后再放下去。
我感觉就有一点像逐渐替代之前的遗憾,就是因为之前确实纯机械臂做不了的事情,是不是想用这个特斯拉机器人来去把这些人工的逐渐替代。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要实现穿针引线的工作,只是为了去缝一件衣服。那么对于人来说,穿针引线实际上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那对于机器来说更是不简单。
但机器它擅长做的是一个流程,就是说整个 process 它很擅长做,后面就是完全在 repeat 它之前的工作。所以即使是再牛的工厂,它也有一些工作是人要去做的。
这一点我特别仔细的去观察像保时捷的工厂,还有甲壳虫的工厂,包括特斯拉,他们还是有些工序必须得人拿扳手拧一下,人拿电焊机焊一下。是因为他要把这件事情用机器替代,它的成本过高,或者说流程过于复杂了。
所以即使是像擎天柱这样的机器人,我们把它设计出来,它也大概率不会完成什么穿针引线去砸一件衣服,还是流程化的工作。
你不能只看保时捷的工厂,你应该看看蔚来工厂。
反正我觉得在机器人这个行业,哪怕特斯拉怎么吹牛或者实现不了或者容易跳票,我觉得整个机器人的行业还是特别值得大家关注的。
我看有网友说的还挺有意思的,说相比无人驾驶只是替代司机,通用机器人市场空间可能是无人驾驶的市场空间要多个十倍,因为它可能就是替代全球数亿的劳动力,马斯克的特斯拉机器人未来可能是不可估量。
我觉得无论是否特斯拉能成功,机器人这个行业还是特别值得大家关注的。
而且我特别认可人型机器人的这条方向。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人类的世界,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不是为轮子设计的,不是为四足设计的。
所以你要转换这个形态的时候反而会遇到很多问题。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在真正参与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轮子也好,多足机器人也好,甚至是其他型态,蛇形、八爪鱼都会非常复杂。干脆大家就往山顶上奔,直接做双足。而且我觉得特斯拉还有一点挺值得尊重,就是它跟很多行业内的公司在做反方向的事情。比如在自动驾驶领域,我看最近特斯拉又有一个新闻,说它要逐渐把超声波雷达,直接在车上砍掉了。
之前只是在试,不用超声波雷达,只用纯视觉的。最近他准备宣布要把 Model 3 和 Model Y 的超声波雷达直接砍掉,干脆就不放在车里头了,这个更加省成本了。
虽然在过渡阶段,它会有一些功能暂时的关闭,比如说自动泊车,还有前后控制,自动控制那些车移库什么的,这些功能关闭。但整体来说我感觉特斯拉在成本控制方面又更进一步,而且在视觉方案这个领域也更进一步。感觉之后在机器人领域也可能会成为比较独特的一家公司。
实际上超声波雷达一个才十多块钱,真的是不贵。这个东西你要说它贵,它肯定是不贵。所以它取消这个方案大概率是有些别的想法。比如说它新版的放出来一个叫Occupancy Network。
这个是什么玩意儿?我看到有一种说法,这个东西其实是一个自动驾驶的里程碑,它又是在原来 Bird's Eye View 上面又上了一个台阶。
简单来说,我给你快速科普一下。我们之前用的 BEV 当中有一部分是要把路面分割出来的,实际上是三件事情, BEV 当中完成了一个是我们的障碍物识别,就是你周围环境的三维信息,有什么车行人 cyclists 两轮车等等,这是一类 category, 第二类就是你车道线所谓的语义信息斑马线这类。
还有第三类就是路面到底在哪里?路是什么?你想一个 corner case 前面有一个吊车,吊车吊起来一个大的比如说一个竖直的桶特别大,这个桶离地高度是 1 米。所以用传统 BEV 或者分割方法,他会告诉这个车前面那个路是分割出来的,你可以走,因为也看得见车道线。
但实际上你想你空中吊了一个桶,它才一米高,你开不就直接撞到那个桶上了吗?那么Occupancy Network 实际上是用向量的方式,在三维向量当中,它把axis纵轴拉伸了,你只要有任何一个占领,就算整个向量全部被占领,所以这个桶它就会延展到地上,你就不能这么走。
实际上这个跟人的原理一样,咱们判断能不能过去,你也有一个高度。咱又不是蚂蚁,所以之前是没有这个判断的,完全是分割,那这样会导致有些情况会撞到挖掘机那个斗上面,或者会撞到路边掉下来一半的什么广告牌,海报,或者这种半悬浮状态的都会撞上去,这个就不好。所以它是用这个方式来改。
它这个感知比原来更全面了。
我觉得更加像人,你去走路的时候不会说前面有一个东西掉在空中,你往下面走。
但是之前的机器人是我前面 segmentation 把这个路分割出来,那我觉得没有事,我就可以往前面走。小时候家长教小朋友上面有东西别往下面走,那个下雨刮风的时候别在楼底下走,就是这个意思。
是的,而且我看发布会还有一个特点挺有意思,这次直接在台上有几十个人讲解的,应该也有十来个人左右。你看他这个团队真的是汇集了各个种族的人才,这也是硅谷特色。
我最近在看一本书叫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他也提到了关于人才多元化、国际化的这个事情。他说了一点,我还挺赞同的,美国社会能够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是特别大的核心竞争力。
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说英语是一个相当开放的体系,因为大家都说英语,也就吸引各国的顶尖人才。
之前我看国内有一些声调,说我们要爱国要学习汉语,突出中国语言文化。但我觉得这个和我们要多多学习英语这些都是不矛盾的。我个人感觉你看我们学校里学的那么多科目,到最后现实中最有用的东西就是英语。我以为你要说 10 以内的算数。那个也很有用。包括李光耀他说新加坡从第三世界国家跻身到第一世界国家,就是因为他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然后又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我说这个意思当然不是说我们不用汉语,我也很支持大家多多去向老外传授这些汉语学习技能什么的。但我觉得同时我们还要特别注重英语学习,这个也是非常重要吸引国际人才一个重要手段。
你看这次特斯拉感觉各种中国小哥、印度小哥,华裔,还有各种有什么墨西哥小哥,反正你看这个台上整个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感觉。我觉得这点还挺有意思的。
我之前听过一个段子,全世界讲的最多的语言不是汉语,而是不标准的英语。找时间我给大家再讲一下语言学当中的一些奥秘。我之前买了本书研究了一段时间。实际上有的时候我们说中文或者说某一种语言,比如说阿拉伯语,它很难学,这件事是不是个好事?
这件事不是个好事,它其实是代表你这个语言在过去的几百年上千年当中,来自外来的冲击较小,它其实没有被过分的融合。
比如说英语,英语其实一部分是拉丁,一部分是日耳曼语系,它是一种融合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学英语学到半吊子的时候,他会说,怎么同样表达水?英国人会说 water 还有 hydra , hydra 是表达水利,水电站或者说液压杆的液体就是 hydra 什么。
那如果表达水族馆就是 aqua 就是 aquarium ,为什么是这套语言体系,而不是什么都是 water 呢?
因为它在整个语言的进化过程中,来自北方蛮族的这套语言体系和来自拉丁的语言体系在英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随着它全球的拓展,殖民主义又融汇了更多的新词。
那么中文实际上古汉语就是咱们广东地区讲的,比如说广东话是一部分,这个之后有时间再说,但是它也不是一个充分融合的语言。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导致它有很多非常深层的语义。你如果对这个语言的了解不够深,你是不能理解的。
但是英文当中很少有这么难懂的笑话,或者说这么难懂的成语,这种形容词,他没有那么难懂。但中文当中很多。
后来我跟另外一个学语言学的朋友聊天,他说阿拉伯语当中也有,当然犹太语言也有,就是古老的语言或多或少都有。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就是一个语言,它难学绝对不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和炫耀的事情。这说明你过去融合的时候没有融合的特别好。你说这个很有意思,作为一个精通五种语言的人,我跟你们有不一样的看法。首先你看马斯克他给他儿子搞了一个很酷炫的学校,他里面不教任何外语,原因就是因为科技在不断的发展,他觉得学外语浪费时间,因为很快就可以所有东西都被实时的翻译。
那这个是不是会实现我们另说,但这个思路我觉得很有意思。我觉得语言本身如果是真的有这样技术的话,其实就没有那么重要。
我觉得重要的你能不能吸引不同的人才是你有没有办法跟不同的人去共情, across culture across language 你有没有办法跟他做一个沟通?我觉得这是个问题。
我觉得这个是更重要的。那天我跟蛋泥还在聊,我说我有一个朋友,他虽然一天都没出过国,但是他就有办法跟日本人聊天,用英语跟外国人聊天,聊的特别嗨。我觉得这就是一个需要培养的能力。
对,我觉得不矛盾。从个人层面来说,我们需要共情,需要学多种语言。然后从比较宏观的,比如说国家层面的话,我觉得还是尽量的开放,然后多语言给这些英语国家的人来我们中国能很快适应的机会。这个对于一个国家在科技方面长期发展是特别重要。我想强调这一点。
发布会还有一个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就是在 Q&A 环节有一个人问他说马斯克如果回到 20 岁的话,你对 20 岁人就是有什么建议?首先他回答刚开始有点开玩笑,意思是说加入特斯拉,后来就认真回答就是说要多和聪明人玩,这是第一点。
然后第二点就是多读书,能做到现在这样也是和聪明人玩。然后多读书还是有关系,这也是这个为什么我爱跟你俩玩嘛。
会聊天。最后一点其实还让我挺意外的,就是说要不定时的 enjoy the moment,smell the rose 没事的话就是要休闲一下。
然后比如说他举例之前在做火箭的时候,在一个岛上风景特别美,但是光顾着忙工作了。然后他觉得后悔当时怎么不来一瓶冰镇啤酒,适时地放松一下,享受一下,其实没有关系的。
这个回答还挺好玩的。
你说到这一点,我补充一下。我有一次去Uber 去找我朋友,他刚好带着我转一转,他们是有啤酒供应。
上班的时候可以喝啤酒,就下午的时候可以喝啤酒。我就问他为什么?他说这个时间点了,那喝点啤酒多浪漫。写出来代码对吧,都在飘的。
理想汽车自动驾驶有多强?
Lucid 真是美国比亚迪汉?
更多内容扫码查看原文: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