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庄子笔下既能“水击三千里”,又能“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鲲鹏,如今正上天入地,一步步编织着中国计算产业的网络。
过去三天,与2022年华为全联接大会同样被热议的,就是这磅礴兴起的鲲鹏生态。与其说这是鲲鹏计算产业的号召力,不如说大家都好奇,这样一个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计算生态,究竟能给城市、企业和个人带来怎样的价值。
一、中国计算产业,需要“根技术”
在了解鲲鹏之前,我们需要先知道:中国计算产业在今天意味着什么?
一个共识是,数字经济已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正成为一场关乎国运的产业化革命。而支撑起传统产业升级,或是孕育新兴产业的,则是“无处不在”的算力。在《世界各国人均算力水平估算结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倾向:越发达的国家,人均算力水平也越高。
换句话说,算力已和国民经济息息相关。而且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盛,科技是否发达的方式,也正在变成算力以及背后计算产业的角逐。根据IDC预测,到2023年,全球计算产业投资空间将达1.14万亿美元。
计算产业是一个高度耦合的产业,尤其依赖处理器以及底层芯片,硬件之上还有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以及丰富的应用生态。
但过去二十年,在底层硬件和基础软件巨大的研发投入和长回报周期压力下,我国的计算产业往往从显性层面的应用软件着手,凭借局部的创新技术能力和学习能力迅速发展,作为“根技术”的底层软硬件却相对薄弱。
很多人可能对“根技术”感知不深,举些例子:Linux开源体系是很多软件服务的“根”;安卓开源体系是很多终端服务的“根”;以太坊的ERC系列协议则是区块链世界的“根”……以上每一个“根技术”,无不对行业影响巨大。
长远来看,“根技术”的后劲无疑是更强的。当下数字新基建持续升温,而建设这个巨大的数字底座的过程中,以底层软硬件为代表的“根技术”又是重中之重。如果底座不稳,数字经济则会成为无水之源、无根之木。
而关于鲲鹏计算产业生态的发展,华为正是选择从最难的底层技术起步,目前不仅有自主研发的底层硬件,还陆续发布了开源操作系统openEuler和数据库openGauss,这些都是在生“根”。
而回归“根技术”,也不代表抛弃行业解决方案。历经三年多的建设和发展,鲲鹏计算产业已实现数字化和行业结合纵深发展。不论哪个行业、哪家厂商,都能借其开发出所需的应用,提升自身效能,从而带动中国产业进入真正的“数字化时代”。
二、推动产业数字化,鲲鹏兑现承诺
三年前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曾许下过这样的承诺,“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伙伴、发展人才”,显然今年华为全联接大会就是来“交作业”的。大会将不小的篇幅留给了鲲鹏计算产业生态进展,从开源项目分享、产业实践案例和计算人才培养等等,讲述鲲鹏生态如何兑现承诺和赋能行业的。
首先,最大程度上地技术开放、将市场机会贡献给合作伙伴,让鲲鹏产业生态快速壮大。
要知道,开放其实是每一个成功生态的必备要素。Linux和安卓生态的繁荣,离不开海量开发者的贡献、社区的活跃以及企业的商业化探索。
鲲鹏深谙其中的道理,开始扮演能力输出者与黑土地。不仅一步步开放鲲鹏全栈能力,还有提供直接面向合作伙伴的的知识共享平台,让各行各业的企业,都有机会直接使用相关软硬件进行场景创新,打造个性化解决方案。
硬件方面,鲲鹏进一步开放鲲鹏主板和十大能力,使能整机伙伴推出自由品牌的服务器产品。目前,包括清华同方、五舟、黄河、华鲲振宇、宝德等全球整机厂商,已经基于鲲鹏主板推出自有品牌的服务器及PC产品,并已批量上市。此外,践行伙伴优先的鲲鹏产业策略进一步激发了伙伴的积极性。目前华为TaiShan服务器已按承诺逐步退出市场,让鲲鹏生态伙伴拥有了更多的市场机会,进一步增添了生态伙伴参与构建鲲鹏产业的动力。
软件方面,鲲鹏不断通过技术、模式及场景创新,让开源基础软件实现从企业主导到产业共建。用华为公司副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邓泰华的话来说,开源操作系统openEuler的诞生,是中国第一次在基础软件领域,基于自己构建的“根技术”,打造了市场份额领先的生态体系。去年年底, openEuler正式贡献给开放源原子开源基金会后,让openEuler真正成为产业共有的数字基础设施操作系统,继而迅速“做大蛋糕”。最新的数据显示,openEuler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为活跃的操作系统生态之一,吸引国内外400多家合作伙伴参与共建,累计装机数量245万,新增市场份额高达22%。
其次,降低数字化门槛,让鲲鹏产业生态成为了国计民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首选。
针对产业应用落地中遇到的种种挑战,鲲鹏不仅提供直接的资金帮助,还包括一些具体的技术支持,来帮助合作伙伴和开发者快速掌握操作系统、编译器以及应用的迁移调优等能力。
对发开者来说,如果把openEuler比作一块肥沃的土壤,那么使能工具就是他们得心应手的“劳动工具”。通过鲲鹏开发套件DevKit和应用使能套件BoostKit,开发者就能实现极简开发,加速计算产业与行业应用相结合,助力数字化经济发展。
截至目前,鲲鹏计算产业生态汇聚了4200多个合作伙伴,打造了12000多个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且已经在政府、金融、电信、电力、交通等各个行业实现了大规模商用落地。
- 政务领域,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充分利用鲲鹏生态,打造了政务云平台,加速城市数字化转型;
- 金融领域,邮储银行基于国产硬件,国产操作系统,在9月份的季度结息中仅用时23分钟,大幅提升客户体验;
- 电信领域,选择欧拉技术路线的天翼云,基于鲲鹏进行软硬件端到端优化,支撑了其各业务自主创新需求,助力中国电信“云转数改”战略落地;
- 能源领域,南方电网公司,选择鲲鹏服务器+欧拉生态产品搭建的自主创新算力基础设施,稳定运行至今,在数字电网建设中成效显著;
- 互联网领域,京东云充分发挥鲲鹏算力优势,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使用成本,让线上交易更可靠;
- 制造领域,上汽大众基于鲲鹏构建新一代CAE仿真系统,为研发效率提升30%,加速中国智造的到来;
- 教育领域,SCTS&CGCL实验室借助鹏城云脑II,推进图计算性能倍速提升……可见,鲲鹏计算产业在国计民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上,既有商业价值,更具社会意义。
最后,鲲鹏则是以纵深的方式,构筑数字化时代的人才源头。
权威数据预测,到2025年国内计算产业人才的缺口将高达950万人。显然,人才是制约中国计算产业的“根技术”发展的又一原因。虽然教育部从2014年起,就推进新工科人才培养,但高校的日常学习内容和变化的社会需求之间,始终存在较大的差异。
对此,华为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以赛促学、产教融合以及搭建深度探讨交流的平台。例如鲲鹏应用创新大赛、鲲鹏科研创新使能计划、鲲鹏众智计划和鲲鹏开发者创享日等,汇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开发者力量来推动技术与商业创新,打造了计算产业人才培养的新范式。
总之,产业数字化是一个高速增长、不断变化的行业,身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鲲鹏已经具备了相对完整的产业生态,正为更多的技术落地和数字场景注入灵魂。
三、和合共赢,展翅高飞
从原始社会到万物互联,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进步的需求,计算工具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手动到智能的发展过程。随着全球信息数据总量的爆炸式增长,图计算、神经元计算、量子计算、拟态计算等新型计算技术,也将相继走到台前。
多样性算力时代的到来,将赋予鲲鹏计算产业生态伙伴全新的商业增量。
以大模型的训练为例,面对从参数惊人的药品开发或是对流体力学的模拟研究中,单纯的CPU算力已经不能满足不同场景的需要,需要依靠CPU算力、AI算力、GPU算力等多种算力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加速处理更多非结构化数据,从而提前将理论变为现实。
而一个繁荣崭新的多样性算力时代无疑需要产业开放协同、共筑生态的。因此在鲲鹏计算产业生态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生态伙伴将参与到多样性算力产业体系的建设中,或将在科学智能、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获取领先占位,并创造直接的商业价值。
从长远来看,多样性算力形成的产业群体和生态体系,也会在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提速的同时,加快数字中国构建的脚步。
而躬身构建软硬件生态、抹平算法和算力之间的鸿沟,既是华为作为算力生态头雁的应有之义,也是鲲鹏重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初心。
过往,科技巨头们高举高打的强大算力,大多是服务于自身的封闭生态。因此,如何在数字新基建的底座上,使能千行百业完成数字化革命,才符合国内当下发展的需要。
没有合适的操作系统,再好的芯片也难以发挥价值;如果芯片和应用的桥梁不打通,计算产业也难以繁荣。
因此,鲲鹏计算产业从诞生之初,就担起了抹平技术鸿沟的责任,以生态建设的方式,真正建立起使能产业、提高效率的技术底座。
如今鲲鹏继续在紧锣密鼓的生态化运作中,其形成的技术创新、生态构建和商业落地的正循环,也将长期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
作者:钱皓、可达怡
编辑:安吉拉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