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芯”科技企业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终于可以暂时移开。
当意识到国内科技水平短时间内难以突破7nm、5nm芯片技术之后,华为以最快速度布局3D芯片堆叠工艺以及光量子芯片领域,以求在电子芯片的封锁下,实现“换道超车”。目前取得的可喜成绩,连《纽约时报》都曾评论:如果美国还不行动,五年内将无法追上中国。
事实上,华为没有5G芯、麒麟芯就与苹果硬刚,无异于是残血打满血。好在目前的堆叠工艺已经可以实现将多个芯片进行堆叠,达到原先制程无法达到的性能高度。简单来说就是,将两颗14nm芯片进行堆叠,原则上可以将芯片的性能提升到7nm工艺水平。而这也意味着,即便华为没有EUV光刻机,也能生产出7nm芯片。
如果说堆叠工艺是开胃小菜,那么华为在光量子芯片的布局,则堪称“换道超车”的年度大戏。在科学家们眼中,光量子芯片在传输效率和功耗都有更大的潜力,能够做到在不依赖EUV光刻机之下也能拥有高端芯片,无疑是当下最适合国内的发展路线。而前不久中科院接连传来好消息,无疑给了华为更大的底气。
上月20日,国际期刊《自然·通讯》刊发了一项重磅研究成果,中国科学家郭光灿教授团队观测到高效率的合成高阶非线性过程,并首次实现在拓扑保护光子晶体芯片中实现量子干涉。毫无疑问,这是集成光子芯片量子器件的研究中的一次关键突破。
而在此之前,郭光灿教授团队于2018年制备出世界上最大的三维集成光量子芯片(半导体六量子点芯片);2021年,该团队又与中山、浙江大学等实验研究组进行合作,首次成功设计制备出了“鱼叉”形的拓扑分束器结构;另外,合肥本源量子企业先后推出的本源6比特超导量子芯片和24比特超导量子芯片,均属于国际一流水平。
一直以来,中国芯片发展受制于欧美国家,但欧美全力制裁的却是电子芯片。从目前发展来看,国内高“芯”科技巨头并非是沿着电子芯片原有的发展路径去突破14nm、7nm、5nm,反而是通过在材料上实现由“电”到“光”的转换,突破另一种新的技术路线,绕过光刻机的壁垒。而一旦突破,也将促使我国光量子芯片往前迈进一大步。
事实上,我国在工业芯片领域突飞猛进之时,生命科学赛道上被誉为“生命芯片”的前沿物质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报道显示,国内中科院、清北等高校已将哈佛实验室在2013年发现的抑衰前瞻科技“竹宏堂”纳入临床验证,经过对衰老细胞进行简单干预后,可让机体重回到青壮年状态,甚至哺乳动物还因此获得20%健康寿命“充值”。
随着国内高校在临床上取得重大突破,这项科技也从京东、天猫线上席卷到两岸三地富豪圈。资料显示,不老女神伊能静、地产大佬潘石屹等顶流,早已成为第一波吃螃蟹者,据说2019年潘富豪尝鲜的此类科技落地成果,每年开支都在150万以上,堪称“一丸千金”。
尽管价格难言亲民,但国人还是展现出难有的热情。国际京东调研数据显示,随着竹宏堂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九成以上,这项科技也成为了不少高净值目标眼中的“香饽饽”,而为国内生命科技破圈也成了他们共同追求。
此外,中信证券预测,在数十万高净值目标驱动下,类似竹宏堂赛道规模未来几年将逼近千亿。而这仅是中国生命科技突破的“冰山一角”,科学家们借助领先全球的现代生物学模型和工具,未来必然会有更多前瞻的挖掘。毕竟没有人希望类似高铁、盾构机、芯片的被制裁“噩梦”再度上演。
好在中国目前还有华为、比亚迪这样的科技硬骨头,正是因为他们的担当和责任心,如今国内首条“多材料、跨尺寸”的光子芯片生产线已在筹备,预计将于2023年在京建成,有望填补我国在光子芯片晶圆代工领域的空白。
不可否认,光量子芯片只是华为应对欧美制裁的突破口之一,事实上石墨烯芯片、Chiplet技术也是这一制裁下的B计划与C计划。一旦光量子芯片走通,意味着光刻机的核心壁垒就不复存在,届时中国利用已有的原材料和设备就可以生产光子芯片。
面对华为实现诸多突破,一味压制却促进了光量子芯片的诞生,不少外媒开始泼冷水,认为“换道”不可实现。但在泼冷水的同时,老美却同时提出要求,认为中国应该将光量子芯片技术共享,一起为产业造福。而这不禁让人疑惑,既然“不可能实现”,又何须我们共享?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