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规则下,台积电选择了遵从,所以失去了第二大客户订单,也因此对美国客户产生订单依赖。美国一次次修改规则,台积电的态度也非常明确,把美国客户订单放在了第一位。
而台积电再次摆正了芯片制造立场,要求中企自行调整符合规则的芯片设计参数。难道台积电不能出货就中企背锅?台积电摆正立场,就能受益美国市场吗?
台积电摆正芯片制造立场
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是两个市场行业,设计端给制造端提供订单,制造端将生产出来的芯片交给设计厂商。
台积电说过,大陆可以专注芯片设计,由他来负责芯片制造。看似是在拉拢客户合作,其实台积电是想巩固自身制造行业的地位。事实上大部分的国产厂商走的都是设计路线,华为海思、紫光展锐、阿里巴巴、壁仞科技等等都是国产领先的芯片设计公司。
因为不具备制造能力,所以需要将设计好的芯片交给制造商代工。28nm,14nm等芯片可以交给大陆制造商中芯国际代工,而7nm,5nm等制程的芯片就需要交给台积电或者三星了。
台积电有技术,产能优势,所以顺利拿下了大陆的芯片设计订单,一直以来都为大陆客户提供优质的芯片代工服务。
可直到美国市场规则的出现,台积电的态度发生了变化,顺应规则摆正了代工立场。
所以台积电失去了第二大客户的订单,为获得更多的订单支持,弥补产能空缺,台积电逐渐向美国考虑,答应了一直拒绝的赴美建厂邀请,并将主要的芯片产能提供给了美企,大陆厂商只能获得少部分的产能支持。
随着美国对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芯片有了更多的关注,一些算力较高的芯片也被美国采取了限制措施。
比如英伟达的A100和H100便无法正常出货,于是英伟达推出了替代品A800向中国市场供货。A800这款特供GPU是在A100的基础上,将带宽速度从600GB/s降低到400GB/s,以此来满足符合出口的规则要求。
估计大部分的厂商会用降低算力的方式获得出口的许可,而台积电方面也遇上了这方面的问题,万一客户的芯片算力太高,触及了规则导致无法正常出货,台积电岂不是白生产了芯片。
所以台积电突然发话,要求大陆厂商客户自行调整符合规则的芯片设计参数。
换句话说,不能出货就让中企背锅了,台积电再次摆正了芯片制造立场,如果客户的芯片算力过高,触及了规则红线,那生产出来的芯片不能出货就需要客户承担成本了。
台积电提前告知客户降低芯片算力,确保芯片可以达到生产和自由出货的要求,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从客观上来看,台积电这么做的确能省去一些麻烦,也有芯片专家表示,若芯片设计厂商还触及了规则,导致芯片不能出货就是咎由自取了。
台积电摆正立场,就能受益美国市场吗?
台积电需要确保自身安稳的经营环境,虽然不想被卷入不必要的竞争中,但台积电掌握的技术注定了无法置身事外 ,更何况这些技术有不少来自美国。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也说过,台积电追求的是最先进的技术,美系技术以外的选择不是努力的方向。
追求先进技术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一些人仗着技术优势阻碍芯片全球化发展。台积电估计也知道这些情况,可因为使用了别人的技术,只能顺其自然。问题是台积电摆正了立场,就能受益美国市场吗?
要知道美国正在大力发展芯片本土化,邀请台积电到美国建厂看似是为了合作,其实是想要将台积电的产业链资源都转移到美国。与此同时美国大力培养英特尔,美光科技等芯片制造技术,让他们提升芯片制造技术,加深竞争力。
尤其是英特尔,已经明确进军芯片代工行业,不仅拉拢台积电的高管人才,而且抢台积电的客户订单。
现在台积电还能从美企客户身上获得大量的订单,可随着英特尔的崛起,掌握了和台积电一样的芯片制造技术,到时候台积电还能得到美企订单的支持吗?估计台积电会面临客户订单流失的局面。
美企为了掌握议价权,多选择一家制造商合作完全有可能。因此台积电与其摆正立场,不如多挖掘一些客户订单,在其它市场地区布局产业链,别一昧地顺其自然,否则只会被引导走上岔路,越陷越深。
写在最后
台积电发话让中企客户自行调整符合规则的芯片设计参数,提前把话说明白其实是让客户和自己都规避规则风险。其实规避规则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要想让各方都能受益,只有坚持全球化才是最优解。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