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上外资“中国芯”不变,专注长期不惧“寒冬”

发布一下 0 0

今年,集成电路的发明者德州仪器(TI),继续在进博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亮出“中国芯”。和去年相比,德州仪器今年的展位主题丝毫未变——“芯向中国,科创世界”。

“这说明我们专注于长期的中国投资战略也丝毫没变。”德州仪器中国区大客户总经理张海涛告诉第一财经,中国市场的优势没有改变,这里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各个细分市场都具有全球的竞争力,值得全球企业的持续投入。而德州仪器在中国不断提升和完善本土一体化支持体系的策略也没有变。

自去年进博会首次设立这一专区以来,今年的专区规模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在现场,既有老朋友继续“芯向中国”,世界第一梯队高通、超威半导体、阿斯麦“芯片天团”再次集中到场,也有像世界十大半导体芯片供应商之一日本瑞萨这样的新朋友开启了首展之旅。

支持他们把越来越多的研发放在中国,并坚持长期战略布局的,是中国持续蓬勃发展的半导体产业和庞大的应用市场。

集聚全球优势资源

在进博会上设立集成电路专区,目的是集聚全球优势资源,构建集成电路产业链生态,促进培育国内相关领域企业的创新发展,致力于为中国市场解决高端芯片短缺等“卡脖子难题”。

今年的进博会,连续5年参展的“元老”美国高通带来了5g无界xr赛事体验首秀。基于5g切片技术提供的高速率低时延传输,在xr头显设备与边缘云之间协同实现分离式渲染,参观者可佩戴虚拟现实头显设备,成为足球守门员或羽毛球运动员,与元宇宙世界的运动员较量。

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则通过元宇宙视角展现其“铁三角”业务,包括配备先进工艺控制能力的光刻机台、计算光刻、光学及电子束量测,让观众可以近距离接触光刻机。

围绕绿色能源、汽车电子和机器人系统三大领域的应用场景,德州仪器今年在进博会上展示包括电动车充电、汽车电气化、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和机器人在内的一系列最新技术创新成果。

进博会上外资“中国芯”不变,专注长期不惧“寒冬”

日本瑞萨是世界十大半导体芯片供应商之一,也是全球三大汽车芯片厂商之一。作为第一次参加进博会的新面孔,瑞萨集中展示了多项面向汽车、物联网、工业及基础设施的先进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多款中国首发。

瑞萨电子中国总裁赖长青告诉第一财经,起初他们认为进博会面对终端消费者比较多,而瑞萨电子的业务以B2B为主,因此平时也参加专业性的展会,“看到过去四届进博会办得非常成功,影响力逐渐扩大,同时上下游也有同仁与合作伙伴参加,我们也受到影响,所以决定今年不能缺席了”。

“中国市场对瑞萨电子而言越来越重要。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化,中国都是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赖长青表示,他们在继续全球化的同时,也会持续扎根中国,并加码投入。

近年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集成电路市场。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在9月20日举行“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在内外资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21年国内集成电路全行业销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2018年~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17%,是同期全球增速的3倍多。同时,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芯片产品水平持续提升,较好地满足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需要以及行业应用需求。

外资本土化战略升级

阿斯麦中国区总裁沈波在今年的进博会上表示,中国已是全世界最大的成熟制程市场,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这是所谓“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

在华深耕多年的科技企业,正在持续的本土化升级中,试图用中国创新服务全球。

“我们可以做到在中国本土研发产品、面向全球销售。”张海涛表示,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不少应用场景或细分领域,中国市场和技术的发展比全球都要更快更领先,所以他们会根据中国客户的要求先做研发,产品市场化成熟后,伴随着海外客户的需求逐渐增加,再面向海外市场销售。

在进博会上,德州仪器宣布其上海产品分拨中心已完成自动化升级,可以更快地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帮助他们随时随地获得所需器件。此外,他们还公布了其成都制造基地封装/测试厂扩建项目的进展情况。

张海涛介绍,位于成都的第二座封装/测试厂(CDAT2)将于今年内完成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并将在未来数月内投产。该工厂于2018年开始建造,待全面投产后将使成都制造基地封装测试产能实现翻番。成都制造基地是一个端到端的一体化制造基地,集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凸点加工和晶圆测试为一体,能够更快地响应和满足客户的需求。

德州仪器公司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姜寒表示,希望为客户提供更强大的本土支持,高效及时地响应客户需求。成都制造基地的扩建和上海产品分拨中心的升级,进一步彰显了德州仪器深耕中国、服务客户的坚定信念。

近年来,日本瑞萨在中国的本土化程度越来越高,与本土企业的合作也在明显增加。赖长青表示,从研发的角度来看,瑞萨电子不仅在加大自身的研发,而且也在深化与国内芯片公司的合作,对中国芯片厂商进行IP授权等业务。在生产方面,瑞萨电子在中国有工厂,也在持续加大产能的投入,在中国的晶圆和封测领域加强合作,“总体而言,瑞萨电子与中国伙伴的合作是全方位的”。

进博会上外资“中国芯”不变,专注长期不惧“寒冬”

不惧“寒冬”专注长期发展

疫情时代,由于居家办公和隔离需求,全球电子产品需求量大增,带动半导体产业进入一波小高潮,半导体企业也因为这波红利大赚了一笔。但随着后疫情时代来临,经济周期进入新阶段,消费力普遍下降,导致芯片需求量大减。因此,不少论调认为,半导体产业的寒冬期已然来临。

不过,从全球半导体市场的格局来说,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居龙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也是增长最快的单一市场。2021年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总销售额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了三分之一,是设备支出的第一大目的地。因此,中国市场和机遇仍在,大量半导体领域的跨国企业也会继续重视中国市场。

居龙认为,全球半导体产能的短缺,今年还没有明显缓解的迹象。虽然在某些细分领域,终端市场的需求没那么高了,但工业和汽车行业的需求仍然较大。

进博会上外资“中国芯”不变,专注长期不惧“寒冬”

“半导体本来就是周期性很强的行业,而公司长期策略不会受短期波动的影响,依然保持很强的信心。”张海涛表示,长期来说,他们持续看重半导体作为“工业粮食”的地位,尤其是在绿色能源、电气化以及智能汽车领域,已经进入了变革和创新的关键阶段。而中国在这些领域的领先性将带动全球的发展。因此,随着中国本土一体化支持体系的发展,德州仪器将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赖长青也提出,半导体是非常庞大且复杂的行业,在全球化大趋势下,很多领域都离不开芯片产品。如果从应用端来说,工业领域就可以细分100多个场景,消费类终端的场景更是数不胜数。在大量应用中,有些应用从需求角度来说必然有一段时间会比较火爆,“每个阶段都会出现不同技术催生带来的不同变化”。

在赖长青看来,前两年半导体行业的整体需求是非常强劲的,往后数字化、智能化、万物互联等推动下,对芯片的总体需求每年还是成长的,只是年复合增长率可能会稍微放缓点。“每家芯片企业都在增加产能,但增加的节奏还存在不确定性。因为增加产能需要设施设备,尤其是晶圆的投资周期很长。再加上疫情、地缘政治等变数,每个领域的应用增速节奏不一,有些很快,有些会有些迟滞,甚至可能还会下行一段时间再重新增长。”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89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