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数字世界发展将呈现11大趋势

发布一下 0 0

11月15日,为期三天的2022(第二十一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在深圳拉开帷幕。在开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发表了主题为《数字世界将向何处去》的演讲,他指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主要的经济形态。其主要特点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数字、信息、互联网为载体,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及核心驱动。

当前,我国正加速迈向数字经济时代。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39.8%。

据余少华介绍,数字世界有很多去向,并且这些去向是并行的,具体来看:

1、人、网、物三元万物互联,与各行业、各地区深度融合,并一直持续下去。无论是数据网络,还是移动网络,亦或是光纤网络,都开始向人工智能化、大数据化、云化方向发展。同时,人-网-物三元万物互联未来将发展到千亿级,可能数量还会更多。另外,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工程虚拟化、开源将会是未来的主要方向。

2、体系架构更具有弹性、更开放,更具有可扩展性。网络体系架构将面临四大转变:1、从行政管理体制和传统组网思维向互联网思维转变;2、从被动适应网络向主动快速灵活应对转变;3、组成网络架构各要素单元从传统买卖关系向构建产业链新生态系统转变;4、从复杂封闭体系向开放、开源的新型SDN/NFV云网一体化架构转变。

3、连接将泛在化,无处不在,将突破各种限制。人、网、物三元互联给人类带来了很多好处,比如电话、电子邮件及聊天软件减少了巨额纸张的使用和运输,少砍了很多树木。传感感知互连、有线互连、无线互连、光纤互连、可见光互连、红外互联、太赫兹互连、水下互连、海洋互连,突破了距离限制、时间限制,听力制约,视力制约、能力制约,现在慢慢突破了知识制约,下一步会突破脑力制约,所以连接解决了很多问题,基于此,这些链接还将不断泛在化,无处不在。

4、网络将向所有空间、各角落不断延伸。从芯片内到芯片间,从陆地、到海洋、再到星际、太空,人类社会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不断向数据社会、生物世界、材料世界、能源世界、化学世界和微观世界延伸。

5、软件,其系统软件份量越来越大,不断升级,向所有功能延伸。通信系统软件的诱人之处是可以不断增加系统的灵活性和功能,按需升级和快速迭代,实现结构软件化、功能软件化、组织软件化、管理软件化,具备可扩展性、按需使用的及时性、可重用性、可重构性,软件即服务,目标是软件定义一切。

6、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向所有领域不停地流动。当前,数据呈现五大特征,分别为容量大、速度快、价值高、类型多、精度准。由于现在很多数据按人类能理解、习惯的方式编排,所以下一步有可能按机器或人工智能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编排。所以,数据作为一个特殊的无形资产和生产要素,具有流动性,可使用性、可编程性、可共享性、可交互性、可显示性、可统计性、可升级性、可重构性、开放性、全球性、多元性、可传播性、可分析性、可压缩性,不断出现颠覆人类认知的新形态和功能。

7、带宽,呈指数级增长,端口越开越大,管道越扩越宽。带宽从Gbps到Tbps到Pbps到Ebps到Zbps,呈指数级增长。

8、进入网络空间的事物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网络虚拟特征主要指无质、无实体、无界的Cyberspace。Cyberspace已成为各国竞争博弈的新领域、新空间,已延伸并内嵌到意识形态、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各方面,网络空间已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人类第五疆域和战略空间。

9、现实世界的事物,不断地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无人系统发展。数据是非物质的成分,很多都在向模拟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转化。

10、所有数字产品不断被微小型化、轻量化、低功耗、低价格。所有元器件不断微小型化,能耗不断降低,尺寸不断缩小,功耗不断缩小,价格不断降低,幕后推手是摩尔定律。50年来集成电路的规模至少增长1000倍,很快按照这个趋势接近物理极限,亟需新的方法和手段实现突破。

11、向几种超大智能体演进。云网+感知+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通过机器学习不断学习升级积累,向超大智能体演进,大大突破人类自身能力和脑力限制,以及空间和时间限制。一个遍布全球、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巨大智能体,与数十亿人的动态相连,会慢慢超过人的智慧,将不断带动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革,拉动数字经济。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90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