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漫博士:用得上的行为经济学

百度网盘下载 3187 0
马红漫博士:用得上的行为经济学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马红漫博士:用得上的行为经济学下载

诚的萧何 在刘邦的猜忌下被迫磨去了所有的棱角,甚至不惜自污名 声,但仍然被关入大牢,受了几天苦楚。萧何的晚年无疑是 悲苦的,心态无疑是扭曲的。窃以为,萧何之得以保全,固 然与其惊人的涵养功夫(忍耐力承受力)有关,恐怕更主要 地还是因为萧何是个文官,不像韩信那样,做过三军统帅。 否则,萧何能否活到自然老,还说不定呢!

马红漫博士:用得上的行为经济学下载


他能把持得住,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刘邦的信任和忠诚。 “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 蒯通。”对于刘邦而言,他此时的选择,无疑具有极其重大 的意义,直接决定着刘邦和他的事业的成败。无论当时韩信 的内心里经过多少斗争,他最终的选择都说明了他在关键时 刻对刘邦是忠诚的。在西汉王朝建立以后,对他一直不放心 的刘邦,先是借大封功臣的机会将韩信由齐王徙封为楚王, 接着又采用阴谋手段将韩信擒拿押解到京师,并将他贬为淮 阴侯,让其长期生活在屈辱之中。公允地说,是刘邦有负于 他,而不是相反。人们说,他后来与陈豬密谋造反,完全是 刘邦一步步逼出来的,一点儿也没有冤枉刘邦。

宋人司马光在微治通鉴》卷十二中叙述到韩信遇难 时,作了一大段评论。在这段评论中,司马光讲了三层意 思。先是概述了人们对韩信事件的看法:“世或以韩信首建 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 . 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 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观其拒蒯彻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 反心哉!良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夫以卢绢閏旧恩,犹南 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请,岂非高祖亦有负于信哉!”

接着,司马光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臣以为高祖用诈谋 禽信于陈,言负则有之;虽然,信亦有以取之也。始,汉与 楚相距荥阳,信灭齐,不还报而自王;其后韩追楚至固陵, 与信期攻楚而信不至;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顾 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信复何恃哉!夫乘时以侥利者,市 井之志也;筹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也 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乎人,不亦难哉!”

然后,司马光援引了自己所赞同的太史公司马迁对韩信

的评论作结:“是故太史公论之曰:'假令韩信学道谦让, 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 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 叛逆,夷灭家族,不亦宜乎!

在司马光看来,韩信的迷失在于“以市井之志也利其 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乎人”,而其悲剧的酿成则在于不会 道家的涵养功夫,不懂得明哲保身之道。尽管司马光完全是

站在“为尊者讳”的立场上来批评韩信的,但从他的评论中 也可以看出,李绅对韩信“贵乏怀忠近佞人”的批评是不恰 当的。

50

— 五

功成名就以后的韩信确实出了问题,除了来自刘邦的猜 忌、打击之外,主要的问题来自于他自身,是他自己的思想 意识出了问题。

韩信是一个能上不能下的人,不屑于与自己昔日的下属 同列为伍,最能说明他的这一心结。如果我们观察一下他不 屑于与之为伍的那些下属,便更能看出其这一心理缺陷。以 他所看不上的樊哙为例。樊哙这个人虽然出身卑微,造反之 前是个屠夫,但在追随刘邦举事的岁月里,樊哙却历练成了 一位不可小觑的人物。不仅在鸿门宴上敢于对不可一世的项 羽怒目相向,在楚汉相争中出生入死屡建勋劳,而且还是一 位颇有政治见识的武将。馈治通鉴> 卷九载,刘邦率军攻 入咸阳后,“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 秦丞相府图籍藏之”,而“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 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刘邦此时的心态,活脱脱 是一个流氓得意的神态。这时,第一个劝谏刘邦的人不是张
良,也不是萧何,居然是武将樊哙。樊哙对刘邦说:“沛公 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 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刘邦此时当然 听不进去樊哙的逆耳之言,幸亏张良在场,当即出言晓以大 义,告之以“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苦劝刘 邦听樊哙所言,刘邦这才还军霸上。明人王夫之在《读通鉴 论,汉高帝》中对樊哙的这段话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不仅 当时刘邦的见识不及樊哙,就是后世的许多“英达之君”的 见识也远不及樊哙。而樊哙向刘邦贡献这一真知灼见时,韩 信不过是一名籍籍无闻的普通将领,根本没有资格在刘邦面 前进言献策!据 位记•樊哙本传》载,韩信伏诛后,英布 造反,其时汉高祖刘邦“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 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如此十余日后,还是 樊哙领头,“排阚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樊 哙见状,流着眼泪说道:“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 何其壮也!尽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 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 之事乎?” 一番话说得刘邦大笑而起。

从以上记载中可以看出,樊哙不仅是一员能征善战的骁 将,而且是TZ有胆有识的忠臣。以韩信的过人才略,当不至 于看不出樊哙的这些过人之处。以常理度之,只要他看到了 樊哙等人的长处,就不会从心底里看不上他们,不会以与昔 日的部下同列为耻了。然而,对于他这样一个“不世出”的 杰出人物,是不能简单地以常情常理来猜度的。从他一开始 进入人们的视野起,其为人处世便常常出人意表,在这个由 特殊材料、特殊性格组合而成的特殊人物那里,我们的分析 也必须由普遍进入特殊,而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共性的层面。

7\

身份变化是韩信心理变化的重要前提,也是理解他内心 世界的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李绅评品韩信的那首诗,抓住他由贱而贵的身份变化来 说事是很有见地的。正是身份的变化,让其内心世界发生了 扭虬 大富大贵以后的他已非昔日贫穷潦倒的他,落魄时和 得志后已然判若两人。当“富贵兮归故乡”的韩信以“一饭 千金”报答漂母,并慷慨地“召辱己之少年令岀胯下者以为 楚中尉”时,他的内心深处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此时 的扬眉吐气,可以想见他此前郁结在胸中的不平之气有多 深。炖记)中关于他的叙述文字极具感染力,令人读来荡 气回肠,而关于他荣归故里做了楚王后的一段简洁叙述,更 是让人为之动容。然而不知何故,笔者在翻看这段文字的时 候,头脑中总是下意识地浮现出“小人得志”这个词汇。

或许在韩信看来,出人头地、功成名就是他人生的根本 转折点,在此之前,他已经受够了人间的屈辱;在此之后, 随着他的才略、智慧、价值的不断展现,并为朝野上下所一 致认可,他再也无须忍气吞声了。于是乎,此后的韩信身上 便再也看不到从前的宽容和气度,人们所能看到和感觉到 的,则是那种让人敬而畏之的虚荣心。因为无法抚平过于强 烈的自尊心,因为始终放不下曾经的三军大元帅的架子,所 以韩信在被贬为淮阴侯的日子里,“日夜怨望,居常怏怏, 羞于绛、灌等列”,所以韩信在受到樊哙毕恭毕敬的礼遇后 心潮起伏,发出了 “生乃与哙等为伍”的哀叹!因为过于自 负、过分沉湎于“功髙无二、略不世出”的盛赞之中,因为 从心底里对刘邦有负自己存有怨望,所以在与刘邦的对答中 不肯哪怕是稍微委屈一下自己0


由此说来,是身份的变化让韩信过分自信,是功成名就 让他失去了昔日惊人的忍耐力和承受力。可以这样说,当年 他忍受“胯下之辱”,是由于胸中怀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当自己功成名就、苦苦追求的理想和抱负成为现实之后,昔 日惊人的忍耐力和承受力也随之飘然而去了。

在世人的眼里,韩信败就败在不能正确看待由贫贱而富 贵的身份变化,功成名就以后只能伸而不能屈上。其实,韩信 的悲剧固然与上述原因有关,但主要还是由于功劳太高而又 让主子刘邦起了疑心的缘故。笔者在这里不是要讨论韩信的 悲剧的成因,而是想通过韩信这个特例来分析人的忍耐力的 极限问题,故尔较为关注于韩信身份变化前后的动态分析。

张良、萧何、韩信史称“汉初三杰”,汉高祖刘邦在底 定天下后对这三人予以了高度评价:“夫云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魄饷, 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 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 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汉初三杰”走了三条不同的人生轨迹。在中国古代历 史上,这三条不同的人生轨迹留给世人的印象实在是太深 了,不仅是读书人,就是文化程度不髙的人们,也能说出个 大概来。

与韩信比较起来,萧何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人。西汉王朝 建立以后,萧何被作为第一功臣受封为鄭侯,得到的食邑也 最多。别的功臣们有意见,引得刘邦大发感慨,发表了著名 的“功人功狗”论,人们这才哑口无言了。其实,早在封萧


何之前,刘邦便把张良作为第一功臣,对张良说要他自择齐 三万户。由于张良坚决推辞,萧何才有幸名列第一功臣。而 就在此时,韩信腾出了齐王的位置,被徙为楚王。可见,从 西汉立国之初,三杰的分量在刘邦那里便发生了明显的变. 化:张良、萧何仍然宠幸有加,韩信却受到了冷落。

萧何的个人修养也远比韩信为高。不论是在战争年代, 还是在和平时期,萧何都在丞相的岗位上全力以赴地工作 着。西汉初年,高祖刘邦的主要任务不是别的,而是平定全 国各地此起彼伏的叛乱,因此萧何的角色便显得更为重要。 如同对韩信怀有很深的猜忌一样,刘邦对萧何也不放心,刚 54 忌雄猜的刘邦一方面倚重萧何,让他管理国家的日常事务,

另一方面又对萧何不断提升的威望心存疑虑。于是,萧何的 麻烦就来了。可叹的是,任劳任怨的萧何此时并没有想到他 会成为主子刘邦所嫉妒的对象,依然夜以继日地恪尽着自己 的职守。

萧何的麻烦是从他为吕后出谋划策、处死与陈豬内外呼 应发动叛乱的韩信后接踵而至的。听到诛杀韩信的消息后, '身在平叛前线的刘邦当即派使臣回长安下诏,“拜丞相为相 国,益封五千户,令率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朝中的同 僚们纷纷向萧何表示祝贺,惟有召平一人不贺反吊。召平严 肃地对萧何说:“你的大祸就要从此开始了。皇上率军讨逆 在外,而您守卫在内,没有两军相交的激烈战斗,却要迁升 您为相国,又为相国府增置卫士,乃是因为韩信刚刚在长安 城里造反被捉,皇帝开始怀疑您的缘故呀!” “夫置卫卫君, 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萧何如梦 初醒,遂按照召平所言,辞封不受,并将家中的财产悉数拿 出来送到前方的将士手中。刘邦才放下心来。(见《汉书・


萧何曹参陽)

汉十二年秋晾布造反,高祖刘邦亲自率军征讨,期间 “数使使问相臣何为”。萧何又准备把家中的财产悉数拿出支 持等饷,有宾客对他说道:“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 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 矣,皆附君,常复孽孽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 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贯贷以自污,上心乃安。” (位记•萧相国世家>)

为了减少刘邦的担忧,萧何大量购置田地,贱赊高贷, 用以自污名声。待到刘邦平定隸布叛乱后,在返京途中百姓 们纷纷拦道上书,状告萧何强行贱买民田民宅。刘邦回到长 安,笑着将这些告状信统统交给萧何,让萧何自己想办法向 百姓们解释。 z

事情并未到此为止。过了不久,萧何提出一个建议: “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藁为 兽食没想到刘邦听后勃然大怒,认为萧何此举意在收买 民心。下令将萧何交廷尉,“械系之”。就这样,萧何被逮 到了牢狱之中。数日以后,王卫尉借陪侍刘邦的机会提起了 这件事,刘邦说道:“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 自予。今相国多受贾竖金,为请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 之。”王卫尉说道:“只要有便利于百姓的事便请求去做, 这是做宰相者真正尽职尽责的表现啊!陛下您为何要疑心相 国受贾人的钱财呢?况且,陛下您当年与西楚相争长达好几 年,后来陈豬、魄布造反时,陛下又亲自率军征讨,那时负 责留守的都是萧何,萧何当年留守关中时倘稍有不慎,就会 发生变乱,关中若是动摇,则关西也非陛下您所有了。在那 个时候,相国不谋其利,怎么会在今天贪图贾人的钱财呢!


况且,秦朝以不闻其过失而失去了天下,以此看来,李斯为 皇帝分担过失,又怎么值得效仿呢!陛下对相国的疑心实在 是太过肤浅了刘邦这才赦免了萧何。

经过如此几番的系统整治,萧何彻底领教了刘邦的厉 害,变得服服帖帖,更加谨言慎行,不敢越雷池半步。等到 萧何病危时,皇帝早已换成了惠帝刘盈。惠帝赶来探视并问 萧何说:“君百岁后,谁可代君?”萧何回答说:“知臣莫 如主惠帝问道:“曹参怎么样?”萧何马上向惠帝叩首, 说道:“帝得之矣。萧何虽死无憾矣!” (见 钗书•萧何曹 参传》)

由萧何临终前的遗言,可以想见伴君之难。忠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93287.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