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延:经典社会学思想20讲

百度网盘下载 4956 0
孟庆延:经典社会学思想20讲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孟庆延:经典社会学思想20讲 百度网盘下载

处心积虑的王莽想得很深很远。他不仅要铲除那些公开 的政敌,而且要搬掉那些潜在的障碍。排斥红阳侯王立一 事,最能说明王莽的这一机心。王立是王莽的叔父,太皇太 后的亲弟弟。这个人性情恬淡,在朝中没有任职,只是居住 在京师而已。王莽对这位叔父十分敬畏,担心他日后会在太 皇太后面前说自己的坏话,“令己不得肆意”,

孟庆延:经典社会学思想20讲 百度网盘下载



便让孔光上 奏,重提王立的旧恶,请求将王立遣回封国。这次太皇太后 一反常态,不予采纳。王莽便危言耸听地对她说:“今汉家 衰,比世无嗣,太后独代幼主统政,诚可畏惧,力用公正先 天下,尚恐不从,今以私恩逆大臣议如此,群下倾斜,乱从此起!宜可且谴就国,安后复征召之。”(同上书)她只得遣红 阳侯王立就国。明明是岀于一己之私欲,却说得冠冕堂皇, 义正词严,迫使乃姑不得不就范,其伪诈伎俩跃然纸上。

在将乃姑蒙得团团转之后,王莽更是肆无忌惮。“于是 抚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王舜、王邑为腹心,甄丰、甄邯 主击断,平晏领机事,刘歆典文章,孙建为爪牙°丰子寻、 歆子禁、涿郡崔发、南阳陈崇皆以材能幸于莽。莽色厉而言 方,欲有所为,徵见风采,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之,莽稽首 涕泣,固推让焉,上以惑太后,下用示信于众庶。”(同上 书)到了这个时候,王莽已然是一个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 伪君子了。

最能说明王莽之工于心计、善于伪诈的,当属记入《汉 书•王莽传》第六十九上的一则故事:王莽暗示益州的官员 让“塞外蛮夷献白雉”,不久,白雉便贡献到了朝中。元始 元年(公元1年)正月,他奏请太后“以白雉荐宗庙”。于 是,朝堂之上上演了一出肉麻地吹捧王莽功德的丑剧。群臣 奏言太后,将王莽与汉代的萧何、霍光相提并论,认为蛮夷 进献白雉乃天降祥瑞,应当加封有定国安汉家之大功的王莽 为安汉公,“上应古事,下准行事,以顺天心。”群臣们众 口一词,太后乃“诏尚书具其事”。此时,王莽上书太后说 平帝即位以来的国策,是他和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共同 制定的,请求下诏褒赏孔光等人,他自己则不愿受赏。太后 坚持应一视同仁,王莽则坚决不受,甚至称病不朝。太后无 奈,遵从了王莽的意愿。孔光等四人受赏以后,王莽仍然不 来上朝。群臣复上言,要求加封王莽,“无使百僚元元失 望气 于是,太后下诏:“大司马新都侯莽三世为三公,典 周公之职,建万世策,功为忠臣宗,化流海内,远人慕义,


越裳氏重译献白雉。其以召陵、新息二县户二万八千益封 莽,复其后嗣,筹其爵邑,封功如萧相国。以莽为太傅,干 四辅之事,号曰安汉公。以故萧相国甲第为安汉公第,定著 于令,传之无穷。”至此,他才做出一副惶恐状,“不得已 而起受策”。事情到此并未结束,他接受了太傅安汉公的封 号,却“让还益封畴爵邑事,云愿须百姓家给,然后加赏”。 于是,那帮溜须拍马的大臣们又为他向太后进言,太后又下 诏,他又固辞不受。接着,他又建言,对诸侯王后及髙祖以 来功臣子孙予以封赏,“大者封侯,或赐爵关内侯食邑,然 后及诸在位,各有第序。上尊宗庙,增加礼乐,下惠士民鳏 寡,恩泽之政无所不施。”由这件事,不难看出王莽是如何沽 名钓誉、收买人心的。其虚伪做作、机心权术,也可见一斑。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在其名著《读通鉴论•平帝》 卷五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元寿二年六月,哀帝崩,明年 四月,益州贡进白雉,群臣称莽功德,号安汉公,天下即移 于莽。”事实上,王莽的野心正是从此开始膨胀,并一发而 不可收的。

外戚擅权既是西汉王朝的一大特色,又是和皇太后紧密 联系在一起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平帝即位后,按常理平帝 的外家就要成为外戚的主体,以王莽为代表的王氏外戚就要 逐渐淡岀政坛了。他及乃姑王政君自然不希望出现这一局 面。为了长期掌握朝政,不让平帝的外家染指,瓜分自己的 权利,王莽汲取了哀帝时的教训,对平帝的母亲和外家釆取 了严厉的措施。

王莽先是在乃姑身上下工夫,对太皇太后说:“前哀帝


立,背恩义,自贵外家丁、傅,挠乱国家,几危社稷。今帝 以幼年复奉大宗,为成帝后,宣明一统之义,以戒前事,为 后代法疽在征得太皇太后的首肯后,他遂授意封平帝的生 母卫姬为中山孝王后,封平帝的舅父卫宝、卫玄爵关内侯, 皆留中山,不得至京师。有了这一招,当今皇帝的外家就无 法与王莽这个过期的皇室外家分享朝中的大权了 0

王莽的用意许多人都看得出来,只是不说出来而已。其 子王宇担心这样做日后会产生负效应,平帝长大后必然会因 此而怨恨王莽,便自不量力地想做些调和工作,私自派人与 卫宝等互通书信,提醒平帝的母亲上书谢恩,主动批判丁太 后、傅太后的罪过,或许能因此而回到京师。平帝的母亲按 照王宇的建议上书后,王莽只是让增加平帝外家的户邑,却 不同意让其进京。“卫后日夜涕泣,思见帝。”王宇又为其 出主意,“复教上书求至京师。”(《汉书•外戚传》)对此, 王莽置之不理。王宇与老师吴章及内兄吕宽商议对策。吴章 以为,王莽不可谏,而好鬼神,“可为变怪以惊惧之”,然 后由他出面劝说王莽归政于卫氏。王宇深以为然,便让吕宽 “夜持血洒莽第”。吕宽的行为被王府的司阍发觉,王莽下令 追査,发现了王宇的小动作。王宇的所作所为使王莽雷霆震 怒,不仅“尽诛卫氏支属”,借机消灭了自己的潜在对手, 而且将王宇送到狱中,令其饮药而死。王宇遇难时,其妻吕 焉怀有身孕,待其分娩之后也被杀害了。(见《汉书•王莽 传》第六十九上)

王莽的狠辣不止于此,他还要继续做文章。他向朝廷上 奏说:王宇为吕宽等人的谣言蛊惑所误,流言惑众,犯下了 与周代管、蔡一样的大罪,因此他不敢隐瞒,而将其诛杀 了。他又要爪牙们将此事写成文章广为宣传,把自己打扮成


“大义灭亲、奉公忘私”的伟人。在用儿子的鲜血染红顶子 以后,他又打起了 “以女配帝为皇后”的主意。于是,他玩 弄了一连串的手腕,先是让“有司上名”,将其女列在第一 名,接着一再辞让,直至“迫不得已然后受诏”。在其如意 算盘里,大概只有其女做了皇后,王家的外戚身份才不会成 为昨日黄花,朝廷的魔杖才能一直攥在手里。

王莽一方面诛杀了平帝的外家,并把自己的女儿送到皇 宫里做了皇后,让小皇帝只能做自己手中的傀儡,另一方面 不放过任何往上爬的机会。元始四年,他给自己加了一顶桂 冠“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嗣后,他新招迭岀,建立 明堂、灵台,为知名学者建造住宅,又是延请各地名流几千 人进京,又是大力宣扬礼乐教化,使得天下的读书人眼花缭 乱,交口称赞。先是四十八万余名民众和诸侯、王公、宗室 上奏,为安汉公请赏,接着是公卿大臣就此事朝议,请求为 其加九锡。于是,朝廷顺应“民意”,赐予其象征着至高无 上的九命之锡。为了打造空前的太平盛世,他派出八名“风 俗使者”到全国各地考察采风,回朝后大力称颂民康物阜, 粉饰太平,彰显王莽主政以来的教化政绩。接着,他又釆用 重金贿赂的手段,诱使匈奴等外族部落派遣使臣前来归顺朝 贺。经过上述一连串的运作,从平民百姓、学者名流到公卿 大臣,几乎都成了其粉丝。由此,王莽便成了人们心中治国 平天下的大圣人。

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刘衔病重。对于刘衍之病, 有一种说法是王莽暗中下毒所致。刘衍九岁登基后,转眼过 了六年,已然从一个孩童成长为一个青年,他担心小皇帝长 大后难以驾驭,便暗中下了毒手。不过,观看《汉书》王莽 本传,他对于平帝的病却出乎寻常地重视:“平帝病,莽作


策,请命于泰畴,戴璧秉圭,愿以身代。藏策金滕,置于前 殿,敕诸公勿敢言。”其这番举动,不用多少智慧,就能看 岀他是在演戏,是表演给朝野上下的。无论如何,事情的发 展是清清楚楚的:重病的平帝刘街并没有因为王莽祈祷上苍 “愿以身代”而稍有好转,而是病势日渐沉重,不久便一命 呜呼了。

欲了解王莽其人的行迹,最为紧要的是解剖王莽在平帝

时期的言行。这一时期,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甚至连自己 的儿子儿媳都杀了;这一时期,他获得了巨大的声誉和成 功,被称为堪与周公比肩的大圣人;这一时期,他如同孔雀 74 开屏一般,在展示了绚烂光环的同时,也暴露了自己丑陋的

屁股。

7\

平帝刘街的去世,对王莽而言,既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国不可一日无君。平帝死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选择皇 位继承人。英年早逝的刘街尚无子嗣,继位人只能从皇族中 寻找。其时,宣帝的曾孙中封王的有五人,封侯的有四十八 人,按理说应从这些人中间筛选。但是,王莽却另有考虑, 嫌这些人皆已成年,担心难以控制,便以他们与刘箱是平辈 为由统统予以否定。用他的话说叫做:“兄弟不得相为后 然后,他从宣帝的玄孙中选择了最年幼的广戚侯孺子婴(二 岁),理由是“卜相最吉”。(同上书)他选了这个娃娃,只 是打算让他做皇太子,自己却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做 代理皇帝即“假皇帝” 了。在其授意下,地方官奏报:武功 浚井得白石,上圆下方,有丹书著石,文曰:“告安汉公为
皇帝。”这明明是一个破绽百出的谎言,他却煞有介事地授 意群臣郑重其事地向太后禀报。一向对王莽言听计从的太皇 太后,至此才多少看出了侄儿无限膨胀的野心,遂断然予以 否定:“此诬罔天下,不可施行! . ”但“形势比人强”,到了 这个份上,她也只能徒唤奈何了!

在太保王舜等人的一再劝说下,王政君只得违心地下 诏,命王莽“摄行皇帝之事”。太后的诏书写得哀婉动人, 班固将其载入《汉书》,当有深意焉。这里援引数语,以飨 读者:

朕以孝平皇帝幼年,且统国政,即加元服,委政而 属之。今短命而崩,呜呼哀哉!已使有司征孝宣皇帝玄 孙二十三人,差度宜者,以嗣孝平皇帝之后。玄孙年在 襁褓,不得至德军姿,孰能安之?安汉公莽辅政三世, 比遭际会,安光汉室,遂同殊风,至于制作,与周公异 世同符。今前輝光嚣、武功长通上言丹石之符,朕深思 厥意,云'为皇帝’者,乃摄行皇帝之事也。夫有法成 易,非圣人者亡法。其令安汉公居摄践祚,如周公故 事,以武功县为安汉公采地,名曰汉光邑。

王莽以假皇帝的身份代摄朝政,很快引起了刘姓宗室的 不满。居摄元年(公元6年)四月,安众侯刘崇首先举兵起 事,但很快便被镇压下去。刘崇失败后,朝臣们居然纷纷向 太后建言:“刘崇等谋逆者,以莽权轻也。宜尊重以填海 内了于是,连太后也改口称王莽为“假皇帝” 了。次年九 月,东郡太守翟义起兵反抗王莽。翟义还公然拥立严乡侯刘 信为天子。翟义举事后兵力迅速扩大到十余万人,王莽吓得


心惊肉跳,一面出兵镇压,一面“昼夜抱孺子告祷太庙”, 并作了一篇 伏诰》,告诉天下人他这个假皇帝是暂时的, 日后当归政孺子婴。

待到平息了翟义的乱军后,王莽似乎忘记了他曾经写过 快诰》,自然也将 3诰》里的许诺忘得一干二净了。他念 念在兹的,只有做名副其实的皇帝一件事了。

居摄三年,王莽见天下恢复了平静,于是抓住时机,授 意自己在朝野的亲信们开始了大规模的造神运动。一时之 76 间,全国各地的各种祥瑞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

ngai

先是广饶侯刘京、车骑将军千人扈云、太保臧鸿报奏符 命。身为汉家宗室的广饶侯刘京于是年七月上书奏称:齐郡 临淄县昌兴亭的亭长辛当在一天晚上数次做梦,梦见一位自 称是“天公使”的人告诉他“摄皇帝当为真”,并说“即不 信我,此亭中当有新井”。翌日辛当起来一看,亭中果然有 一口新井。十一月壬子日,巴郡车骑将军千人扈云奏报,发 现石牛。十一月,车骑将军千人扈云和发现了石头上有古文 字的太保臧鸿一起,来到了京城未央宫之前殿,王莽与太保 安阳侯王舜等前往观看。是时,“天风起,尘冥,风止,得 铜符帛图于石前。”骑都尉崔发等上前观看文字并解说其意, 写的是:“天告帝符,献者封侯。承天命,用神令。”尽管 如此荒诞不经,但王莽却郑重地上奏太皇太后、孝平皇后。

其时,有个名叫哀章的梓潼人在京城求学。此人“素无 行,好为大言”。大凡学问上没有长进的读书人,一旦动起 歪的邪的来,都有过人的绝招。哀章就是如此。他看到王莽 做了假皇帝,颇有君临天下的势头,“即作铜匮,为两检,

署其一曰'天帝行玺金匮图',其一署曰'赤帝行玺某传予黄 帝金策书某者,高皇帝名也。书言王莽为真天子,皇太 后如天命。图书皆书莽大臣八人,又取令名王兴、王盛,章 因自窜姓名,凡为十一人,皆署官爵,为辅佐

“齐井”、“石牛”的事传到哀章耳中,立即把手中的两 块“铜匮”派上了用场:当天昏时,他“衣黄衣,持匮至高 庙,以付仆射。仆射以闻。”次日戊辰时分,王莽亲自前往 髙庙,“拜受金匮神埴”。随后,王莽“御王冠,谒太后, 还做未央宫前殿”,正式接受孺子婴的禅让,即“真天子 位”,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刘汉天下至此而中道 夭折。(同上书)

钗书•王莽传》第六十九中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王莽接受 孺子婴禅让时的表演:在宣读策命后,他“亲执孺子手,流 涕晞嘘,曰:'昔周公摄位,终得复子明辟,今予独迫皇天 威命,不得如意!'哀叹良久气按其说辞,他没有像古时候 的圣人周公一样“复子明辟”,反倒取而代之,并不是他的 过错,而是“皇天威命”,不得不如此。天下的强盗逻辑, 在他口中说出来,居然是如此的自然!明明是言不由衷,给 人的印象却像是从内心里流淌出来的一样!据说在他与孺子 婴的位置对换之后,“中傅将孺子下殿,北面而称臣”,目 睹这一切的文武百官们竟然人人为之“感动”。

做了新朝皇帝的王莽此时最大的一件心事,乃是传国玉 玺还在太皇太后王政君手中,不把传国玉玺要过来,他寝食 难安。于是,他便请求乃姑交给他。谁知,太后却不肯将传 国玉玺授予他。他命一向为太后所“雅爱信之”的太保王舜 去说服太后,王舜面见太后时被劈头盖脸地痛骂了一顿。 钗书•元后传》中传神般地记载了太皇太后王政君的这番怒 骂之词:

而属父子宗族蒙汉家力,富贵累世,既无以报,受 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 者,狗猪不食其余,天下岂有而兄弟邪!且若自以金匮 符命为新皇帝,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 世,何用此亡国不祥玺为,而欲求之?我汉家老寡妇, 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

听了老寡妇的一通发泄之后,王舜也十分伤感,过了一 会儿才劝说道:“臣等已无可言者。莽必欲得传国玺,太后 78 宁能终不与邪!”经过王舜的提醒,太后终于明白了过来,

s 极不情愿地交出了传国玉玺。对于这件事,后人并不同情太

皇太后王政君。在东汉时期的官员们眼里,西汉王朝的灭 亡,与元后王政君不无关系。事实上,王莽正是在乃姑的提 携信任下,一步一步走上汉家政权巅峰的。愚蠢的王政君一 手扶植了这个汉家宗室的掘墓人,却长期浑然无觉。待到汉 家天下完全转移到了王莽手中,她却死攥着那颗传国玉玺不 肯撒手,还能有什么用处呢?无怪乎东汉司徒掾班彪辛辣地 批评说:“位号以移于天下,而元后卷卷犹握一玺,不欲以 授莽,妇人之仁,悲夫!” (《汉书•元后传》)王夫之在 儀 通鉴论•成帝》卷五中,更是疾言厉色地痛斥:“亡西汉者, 元后之罪通于天矣!”

不过,王政君不肯将传国玉玺授交于王莽,不仅反映了 老太太“妇人之仁”的可悲,也反映了她对乃侄深藏不露野 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王政君的这种前后截然 不同的认识,对于后人识别王莽一类的大野心家、大伪君 子,是有其独特的借鉴意义的。

王莽的新朝存在了 15年(8—23年),先后使用了始建 国、天风、地皇三个年号。做了皇帝的他似乎很想有一番大 作为,在15年的时间里全力推行其新政,史称“王莽改 制”。王莽改制反映了他的政治理想。在王莽看来,他所面 对的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而其使命是建立孔子所赞 美的周公时代,即礼治时代。为此,素以大儒自命的王莽, 仿照西周的制度进行改制,推行其新政。因而,在一定意义 上说,改制可视之为复古改制或曰托古改制。

王莽改制几乎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许多方 面,其中有合理的举措,也有不当的举措,更有一些令人啼 笑皆非的举措。择要而言,其改制大抵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将天下田产改名为“王田”,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 田制。这一改革举措出台于始建国元年,对于抑制西汉末年 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危机,有一定的针对性,却因操之过急 而伤害了地主豪强的利益,加之没有切实可行的政策与之相 配合,结果遭到了多方面的反对,于始建国四年宣告失败, 恢复了从前的土地自由买卖。

二是禁止买卖奴婢,改称奴婢为“私属”。这一改革措 施也出台于始建国元年。由于种种原因,这项看来似乎得民 心的改革也未获得民众的支持,在形式上受到抑压的官僚地 主阶层更是强烈地公开反对。于是,这项改革与前项土地改 革一样中途夭折了。

三是推行新币制,废除五铢钱。这项币制改革意在削弱 豪强大族的经济势力,强化朝廷对财政的管控能力。但是, 由于缺乏严格的组织,缺少可行性措施,结果南辕而北辙, 不仅未能削弱豪强大族的经济势力,而且使财政经济迅速陷

于瘫痪,使处于社会底层的穷苦百姓更加贫穷。

四是实行五均六莞(莞通管)。为了抑制商人对农民'的 过度盘剥,遏制高利贷,控制物价,王莽在始建国二年下诏 实行这一改革。五均六莞的内容颇有些计划经济的味道,倘 能认真实行下去,是有其积极意义和良好效果的。但他却错 误地依靠富商大贾来推行五均,由国营对盐铁等实行统管统 制,结果让官员们增加了财源,让富商大贾们与官府联手, 形成了危害更大的官商垄断性经营,从而非但没能化解严重 的社会矛盾,反而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对立。

五是发动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改名运动。食古不化的王莽 坚持改制后的一切均要符合古义,于是下诏对地名、官名、 建筑名等全部进行修改,并且随意调整行政区划以及行政 部门的职权。改动一次不行,还要一改再改,以至于让百 姓们连自己所在的郡名都记不清楚,因而产生了严重的厌

烦心理。远隔两千年的时空,遥望王莽当年的改制运动,在

不关痛痒的情境之中来透视其所作所为,蓦然回首之际,

突然发现王莽当了新朝的皇帝以后是真想超越三皇五帝的, 他的改制也多带有强烈的针对性,说明他对当时社会的真

实情形是比较了解的,不然,他也难以开出那样的药方。 改制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简单地一言以蔽之,是不 能说明问题的。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在看待王莽 改制的问题上,也不能例外。不过,由于这里所要揭示的是 作为伪君子的王莽的心迹,要在点明其发动改制的目的和改 制的实际效果,对其改制的是非问题,姑且存而不论了。


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以身首异处的方式结束了 自己的生命。他的死,同时宣告了新朝的终结。

王莽在西汉王朝的政坛上,似乎长期要风得风、要雨得 雨,心想事成,用王夫之的话来说叫做:“莽自以为周公, 则周公矣;自以为舜,则舜矣;周公矣,舜矣,无惑乎其相 鳶之如狂而代之也。”但在他要建立自己的新朝以及其后君 临天下的岁月里,他却犹如坐在一艘被狂风巨浪所裹挟的破 船之中,无时无刻不是在提心吊胆中艰难度日。从居摄元年 起,他便遇到了安众侯刘崇及东郡太守翟义的反抗。新朝建 立以后,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始建国三年(11年)黄河改 道,灾民遍野;天风四年(17年)各地农民走投无路,被 逼起义,迅速形成赤眉、绿林两大起义军;地皇四年(23 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混乱之中被商人杜吴所杀, 后被起义军割下首级、分裂其身,死得极为悲惨。

王莽篡汉始终是历史学家们所关注的一个焦点。在中国 的朝代更替中,篡夺天下的远不止王莽一人,东汉末年的曹 操、曹魏时的司马懿,都是个中高手。但是,曹操、司马懿 自己都没有独立完成整个篡夺过程,“曹操终于魏王”, “司马懿杀曹爽、夺魏权,历师、昭迄炎而始篡天下' 王莽 却不同,在较短的时间里顺利完成了篡汉的全过程,其后又 统治天下达15年之久。也许民国初期的洪宪皇帝袁世凯与 他有一比,但袁只做了 83天皇帝,又太过短命了。王莽为 何能够如此迅速地完成这一连串的高难度动作、顺利地实现 国家政权的和平演变呢?

在王夫之看来,乃是当时不可遏制的“风俗波流”使 然。“唯至于天下之风俗波流簧鼓而不可遏,国家之势,乃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93330.html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