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源方略·TikTok变现实操课

百度网盘下载 3541 0
众源方略·TikTok变现实操课

百度网盘课程

通用入口链接!10000G.课程都有!一起学习吧!

立即点击↓ 获取课程!

众源方略·TikTok变现实操课 百度网盘下载

世人都期盼有一个好身体,有一身好武艺,有一门好技 术,有一颗智慧的头脑,期盼着这一切能给自己带来改变外 部世界的力量。与体力、智力同样重要的,还有自身的品行 和修养。郭子仪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便得益于他拥有常 人所难以望其项背的人格魅力。,子仪 颐指进退,如仆隶焉气并评论说,郭子仪“始于李光弼齐 名,虽威略不逮,而宽厚得人过之”。从他身上,固然可以 学到许多东西,但切不可以忽略良好的品行和修养可以给人 以巨大的力量这一弥足珍贵的启迪。

众源方略·TikTok变现实操课 百度网盘下载



狼虎丛中不倒翁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终闻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这首诗的作者是五代时的政坛不倒翁冯道——虽不及其 《长乐老自叙)有名,却同样是他从政的经验之谈。借用其 中“狼虎丛中也立身”来品评其人其事,从其为官的原则性 与灵活性的角度,来审视这位中国古代政坛上罕见的“不倒 翁”,乃是本文所求索的目标。

从公元907年朱温称帝起,到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五 十三年里,中原地区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 王朝接踵而立,中原以外亦有吴、南唐、吴越、楚、闽、南 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独立王国粉墨登场,史 称五代十国。


在我国古代这次大规模的分裂割据时期,“天下大乱, 中国之祸,篡弑相寻”,“五十三年之间,以五姓十三君, 而亡国被杀者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出 现了史家所指称的“置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的局面。在 这样一个社会急剧动荡的非常时期,传统的道德观念也被严 重颠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乖,而宗庙、朝廷、人 鬼皆失其序了(宋欧阳修语)

按照常识,“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往往是先从声名显 赫的官员们身上开始的。五代时道德风气的严重败坏就是如 此,首先在达官显贵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俗话说:“宁为太平犬,不做离乱人古人这样讲, 是以其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为支撑的。在离乱之世,人的生 命是最容易失去的,持续战乱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生灵涂 炭,饿殍遍野,白骨如山。在五代十国时期,五十多年的时 间里“篡弑相寻”,政权的更迭有如走马灯笼一般,生活在 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百姓自然是饱经蹂蹒、苦不堪言,就是那 些活跃在政坛之上的大小官员,也无不提心吊胆、朝不保 夕。时局险恶,宦海无常,尽管做官的大多是读书人,整天 价道貌岸然,尽管他们时刻将仁义道德的魅人辞令挂在嘴 边,将纲常伦理的华丽外衣披在身上,但实际上并无几人真 正打算用自己的生命去殉道。在命与道的两难选择中,一个 个纷纷选择了前者。

宋代大学者欧阳修在编纂 偷五代史}时,曾专门对五 代时官员们的节操问题做过一番考证,并在冯道本传中作了 叙述:“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而怪士 之被服儒者以学古自名,而享人之禄、任人之国者多矣,然 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显
然,这是一个少得可怜的令天下读书人为之汗颜的数字。他 进而分析说:“岂非高节之士恶时之乱,薄其世而不肯出 欤?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欤?孔子以谓:’十室 之邑,必有忠信。'岂虚言也哉!”

考诸历史,难以找到忠信之人。无奈,欧阳修只得借助 于小说。他说:“予尝得五代时小说一篇,载王凝妻李氏 事,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彦有其人而不得见也。凝 家青、齐之间,为虢州司户参军,以疾卒于官。凝家素贫, 一子尚幼,李氏携其子,负其遗骸以归。东过开封,止旅 舍,旅舍主人见其妇人独携一子而疑之,不许其宿。李氏顾 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牵其臂而出之。李氏仰天长恸曰: '我为妇人,不能守节,而此手为人执邪?不可以一手并污 吾身!'即引斧自断其臂。路人见者,环聚而嗟之,或为弹 指,或为之泣下。开封府尹闻之,白其事于朝,官为赐药封 疮,厚恤李氏,而笞其主人者。呜呼,士不自爱其身而忍耻 以偷生者,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

欧阳修的一番感慨,是为鞭笞冯道等不忠之臣而发的。 但他却在无意之中说明了一个历史的真实:冯道生活的时代 是不能以常情常理相忖度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里,或 许真的如同老子所言:“曲则全,枉则直。”在品评冯道之 前先说这番话,并非欲为其开脱,而是想提醒读者诸君:时 代在人们身上打下的烙印是何其深刻!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耕读之 家,其祖父、父亲皆“为农为儒,不恒其业。”在这个半农 半儒、亦农亦儒的家庭里,性情淳厚的小冯道继承了前人的

好传统,“好学能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唯以披 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旧五代 史•周书•列传第六》)一个人从小爱劳动又爱学习,无疑反 映了其少年时良好的素质,这对他日后的所作所为有着不可 轻忽的影响。

冯道刻苦俭约的体点为世人所认可。欧阳修曾指出: “道为人能自刻苦为艰约,当晋与梁夹河而军,道居军中, 为一茅庵,不设床席,卧一束刍而已。所得俸禄,与仆厮同 器饮食,意恬如也。诸将有掠得人之美女者以遗道,道不能 却,置之别室,访其主而还之。”(銜五代史•杂传第四十

冯道的刻苦俭约不是发生在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而是 在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乱世里的坚守,因而是极其难能可 贵的。五代时的官员中,能像冯道这样清苦自守、安常处顺 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大抵因其一向与众不同,总是过着苦 行僧般的生活,才有了军中将士们把掠来的美女送给他的事 情。“盛情”难却,冯道只得将女子“置之别室,访其主而 还之”。于是在其成名以后,这一轶事又成了人们口耳相传 的佳话。

《旧五代史•周书•列传第六》中也有关于冯道善举的记 述:“道在常山,见有中国士女为契丹所俘者,出橐装以 赎之,皆寄于高尼精舍,后相次访其家以归之这些都反 映其很好的私德。古人所赞美的君子之风是美色当前坐怀 不乱,冯道的上述举止亦毫不逊色。尤其是他能想方设法 把被契丹军士所掳掠的中原女子赎回来,再想方设法一一 送回家去,实在是一种极其崇高的美德。“救人一命,胜 造七级浮屠冯道此举,确乎功德无量。

冯道还是一个有名的孝子。父亲去世后,已经做了官的 冯道立即解官丁忧,“居父丧于景城。遇岁饥,悉出所有以 周乡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有荒其田不耕者,与力不 能耕者,道夜往,潜为之耕。其人后来愧谢,道殊不以为 德」'(同上书)

为乃父守孝,在古人那里是一件平常事,冯道在父亲去 世后回乡守孝也属平常。值得赞誉的是,生逢乱世的他把钱 财等身外之物看得很淡,家乡遭遇饥荒、乡亲们生活艰难, 冯道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而且付诸行动,将家产拿出来周 济穷乡亲,并甘于为此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冯道在 做这一切的时候,是决然想不到日后会当上高官的,不过是 “仁者爱人”而已。此时的冯道,堪称仁者矣。<1日五代史・ 周书•列传六》所载与之略有出入:“丁父忧,持服于景城。 遇岁俭,所得俸馀,悉赈于乡里,道之所居,唯蓬茨而已。 凡牧宰馈遗,斗粟匹帛,无所受焉了冯道尽管身居茅茨, 然不惟廉洁自守,而且乐善好施。

无怪乎后唐明宗李嗣源称赞冯道说:“冯道性纯俭,顷 在德胜寨居一茅庵,与从人同器食,卧则刍藁一束,其心晏 如也。及以父忧退归乡里,自耕樵采,与农夫杂处,略不以 素贵介怀,真士丈夫也了 (同上书)

冯道后来位高权重,但洁身自好的优点却一直没有丢 掉。史家曾由衷地评论说:“道历任四朝,三入中书,在相 位二十余年,以持重镇俗为己任,未尝以片简扰于诸侯。” (同上书)在政局板荡、变幻不定的特殊环境中,他居相位 二十余年,始终“持重镇俗”,而“未尝以片简扰于诸侯”, 确实非常人所能望其项背的。其词典里没有行贿受贿的字 眼,其言行中没有贪赃不法的劣迹。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0561fc.cn/194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