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研公社:逻辑精选红宝书 百度网盘下载
以人世的盛衰、冷热或聚散对称循环的古典叙事结构,一方面包含着中国 古人从自然物象如季节、草木或昼夜的循环变化中所类推出来的自然哲学理 念,另一方面也隐含着佛家的世事无常、人生空幻的虚无思想(后者尤其体现 在从盛写到衰、从聚写到散的、《红楼梦》等小说当中)。《长恨歌》 的所谓悲剧意识的基础其实也就建立在后者之上,作品盛一衰一盛的三段式的 大结构虽然比《红楼梦》多了一个“再盛”的阶段,
韭研公社:逻辑精选红宝书 百度网盘下载
但是80年代即使是繁华 世事“似曾相识燕归来”,而王琦瑶的人生却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世事也许 在盛衰、荣枯的对比中不断地循环往复,而在不可挽回的时间中展开的人生却 是无法反复。就像作者在作品中所议论的那样“这缺又不是月有圆缺的那个 缺,那个缺是圆缺因循,循环往复。而这缺,却是一缺再缺.缺缺相承.最后 是一座废墟气 世事(历史)的循环、空间的常在与人生与时间的永逝,两相 比照而形成的感伤情绪是感时伤怀、触景生情的中国古典诗词最常表现的主 题。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生虽然虚幻•但作者并 没有因此像佛家那样弃绝俗世,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人生的短暂和空无,其作 品中的人物像贪婪的“嗜食者"紧紧抓住红尘中的每,个细节。爱丽丝公寓的
“多余人”的性格形象设置等形式安排,在不拒绝或者不与 后革命时代发生正面对抗的前提下,努力给诗意安顿一个位置,为缅怀知识分 子乌托邦往事提供一个可能。这在《春尽江南》里表现得特别突出,其中的意 味也尤为丰富复杂。从知识分子与历史的关系角度来说,前两部所处理的对象 无疑是知识分子强有力地卷进了历史旋涡中心的时代,而《春尽江南》里则刚 好相反,乌托邦和诗人一起成为了多余。在这个“诗已经成为多余的肌体分泌 物”的时代,知识分子正发生着鲜明的分化。吉士、守仁等人早已洞察世情的 变换,和女主人公庞家玉一样早早远离了诗,顺着时代“正常"的逻辑去奋 斗。而继续怀抱着“大庇天下寒士”宏伟愿景的王元庆则是一败涂地,住进了 自己修建的精神病院。谭端午作为一名“多余人”,则是自甘边缘,在地方志 办公室工作,“可以任意挥霍他的闲暇,他感到心满意足”。诗基本不可能有物 质产出,属于比较纯粹的多余物,曾经是诗人的谭端午现在僻居在可有可无的 地方志办公室应算是适得其所。而从资本时代的剩余、空白这个角度来说.只 要他还愿意挂着诗人之名,与精神病人、忧郁症患者、妄想狂、颓唐的办公室 文员,甚至地痞混混,等等人物归为一类,或密切交往,也应算是物以类聚。
在一次访谈中,格非谈到了写作《春尽江南》的动机,“在改革开放的三 十年来,我一度悲哀地发现,似乎很难透过物质层面去观察精神史的吉光片 羽。不管我们的反应是多么麻木而退钝,也不管这种反应是多么的微弱,我认
为它是存在的。这也是我写作《春尽江南》的真正动机。”①确实,无论在垃 圾淤积的江边、销金窟、花家舍、还是在荒僻的地方志办公室,谭端午就像旷 野上的幽灵不断地徘徊游荡。他的经历就像是某个瓷器的碎片被送进了菜市 场,在嘈杂潮湿的缝隙中偶尔能散发一点古典的光泽。多余人的身份似乎给予 了谭端午安顿这片瓷器的空间。不过,从知识分子、诗意及其与当代现实的关 系角度来说,正是这个多余人的身份暴露了诗意在当代的可能和不可能。谭端 午声称要坚决变成“无用的”多余人,但似乎并不愿意归人宏伟的资本时代的 剩余物当中去。他没有发疯,对绿珠等人的新乌托邦实践冷眼旁观,对巨大而 混乱的世间百态,时不时品头论足。种种迹象表明,他并不多余,还努力在消 费时代的逻辑里给自己安排一个角色,“他没有按照读者的阅读期待尝试着重 回中心,也没有在边缘自暴自弃,而是冷静理智、自甘寂寞地与现实拉开距 离,这当然意味着知识分子专业化倾向的加剧,同时也预示了我们时代知识分 子作用的一个本质变化…社会观察者。''②跟《一地鸡毛》里诗人小李白毕 业后选择去卖板鸭相比,谭端午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自嘲.应是很“自然”地接 受了局外观察者的角色定位。他终日捧在手中的《新五代史》就颇具象征意 味。读史为今鉴,这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而且《新五代史》还有一个核心的写 作目的:“再使风俗淳气
版权声明: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和用户投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